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封门 开门 无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袁 泽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开始习禅,四处找不到一块安静的地方,往东南西北找了一大圈,也没有一个适合的环境,都觉得不清净,又回到原处,在独居的斗室关上了门,认为这下可以安心习禅了。殊不知关上了门,家里的人——老伴唠唠叨叨,儿女吵吵闹闹,孙子蹦蹦跳跳。嘈杂声从门缝里钻进来,声声入耳。当时心里一横,把门封死。当我正要去买砖块水泥时,女儿提醒我:“住在四楼,你那间房门封了从哪儿进出?”于是我又采取临时措施,用毛毯挂在门后,将门缝隙堵住,门外的嘈杂果然进不来了,我安安静静坐禅习定。
  没过三天,又坐不住了。虽然门外的声音进不来,可是内心里的执着和门外的世界没有脱勾,这才感到不是门外世界的影响,是自己执着于门外的人事物。这时我又把毛毯取下,把门打开。自知关键中的关键不是把门堵死,而是把自己的心门——执着、攀缘、妄念堵死。
  门打开以后,守己是前提,安分是结果。只有守住本心,才能做到安分。也就是净慧法师说的:“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只要能自我平衡、适度、关怀、信任,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应尽的责任,防止邪妄萌生,这样才不失为习禅者的美德。
  当我找到病根之后,开始由衷的反省,开发自己的内心。通过真诚的忏悔,把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曝光,把分别心、贪图心、恐惧心、嫉妒心彻底打倒,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可是这样做谈何容易!古人说:“断妄心如断四十里流”。不是那么简单就把伪我打倒了。有几次,当家人嘈杂喧哗又起时,惯性的意识又跳出来了。于是我又冲出门去,双手叉腰,要立即对抗起来。在这关键时刻,当下一念,若把怒火燃起,就会失去本心;若把怒火熄灭,生清净心,回头转脑,念念在兹,守住本分,这场对立也就消除了。这就是佛经上说的变烦恼为菩提。
  陶渊明有句话说得好——“心远地自偏”。如果别人干扰,就去认识别人的错误,不仅自己得不到丝毫的利益,反而增加尘垢。只有让自己的念头停下来,把分别妄想抹去,心自然就远离尘嚣了。“心净则国土净,心秽则国土秽”。离开了秽土哪儿去找净土。若让自己与门外的一切人我是非不发生联系,国土也自然清净了。
  禅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体现。它不是要求别人服从于我个人的安宁,而是要在生活中磨炼自己,让自己的心变得平和,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折腾自己。《庄子》一书中有则事例:有一大舟顺流而下,差点把小舟撞翻。小舟见大舟无人,也没生烦恼。后见大舟有人出来,于是小舟的人烦恼大作,而大吵大骂……。这个故事说明烦恼来源于人的心灵之分别。若离开对立的分别心,当下都是和谐统一的。有个故事说:甲乙两人放牛,他们各自让牛吃草,结果两人的牛都走失了。问甲为何走失了牛,甲说因为看书识字。问乙为何走失了牛,乙说玩牌赌钱。他们两人做的事,按世俗的观点,甲情有可原,乙该重处。可是作为习禅者,无论好心歹心,其结果都失去了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刻都不能把心抛之于外,做事的时候,要将生命的全部——全部感情、全部理智、全部人格投入其中,守住心中的“牛”,那么,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自然就会得到体现。
  此后,直到我领悟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才知道自性之外,别无他物。既然别无他物,哪还有什么“门”呢?
  封门、开门到无门的艰辛历程告诉我,只有把禅的智慧普遍融于生活之中,才能实现既存在又超越。
《禅》杂志 2004年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石边添个看云僧
下一篇:常自见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