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菩提道次第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成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家自己人,不必客气。南老为明师,自不待言,他老人家可谓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在海峡两岸,善巧方便地传予我们这些处于文化荒漠中的“现代人”。南老一生,著作等身,其菩萨愿行,非我辈所能全知。光是海内外学子,曾经拿过南老与弟子设立的“光华”奖学金者,就不知有多少。后学对南老的感激、景仰之情,实难以言表。
  后学在数年前,研读南老著作后也有过许多与您相类同的想法。然而,我们一些同修,在学习南老著作后,虽获益颇多。却遇到进一步的问题:南老一生,随听众之根器,应机说法,略为欠缺系统性与完整性。于修学佛法之次第方便,虽亦曾述及,却嫌阐释不足,往往眼看就讲到关键处却笔峰一转,言谈他事了。这也就是我上贴所说的,咖啡里搀了牛奶后,虽然对那些一开始不习惯饮咖啡者而言更加好喝些,却有浓郁不足之缺憾。惯饮咖啡者则必然会追寻更纯正地道的咖啡。当然,比之那些附佛外道在咖啡里加麻药、迷药、毒药,可谓天壤之别。
  如果能有福报依止于南老,这些自都不成问题。可是我们的实际情况却是只有缘接触到南老的书,若依之实修,不免难以找到入手之处,而且碰到各类问题也往往不知如何是好。而我们的福报、学法的机缘往往不够好,一时也遇不到像南老这样的明师。该如何是好呢?
  故此后学向您推荐在自修时能够学习宗喀巴大师所传承之“菩提道次第”教法。其代表作是宗喀巴大师所造《菩提道次第广(略)论》。此论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缔(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四摄六度与止观修习(上士道),涵盖佛法三藏十二部,开显自文殊、弥勒经龙树、无著传下深观、广行二门修习要旨,标出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三心要(三主要道)。研习此论,不仅可以树立从初入道依止善知识起直至最终成佛有关整个菩提道次第的清净正见,为今后的实修打好基础;亦可将我们平日零散所学所得之佛法心要相贯穿,并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之道理。
  然对于我们这些现代初学佛的同修,广略论皆不易读,幸有近代由昂旺朗吉堪布依藏传格鲁派诸大德代代相传之殊胜教授所讲《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以后学个人之见,其见地纯正圆满,几可称上现代汉语佛法论著之第一。此略论释由浙江三门县多宝讲寺的敏公上师等大德倡印,您可以设法去信询问索取。在网上,即将成立的佛典输入组计划尽快将略论与略论释扫校上网,后学与其它同修的网站都将刊出。在此之前,建议您先看看后学站点收录的颇邦喀大师讲的《三主要道》和《愿文讲记》、《修心七义》、《缘起赞》等数篇昂旺朗吉堪布对宗喀巴大师教法的讲记(收于古德宏论篇)。
  成军于出国前曾就请教于善知识,请示应带何书,在外如何自修?所获开示即为带上这套略论释,花上若干时间先将修行的理路搞清,打好教理学习的基础。因自感略有受用,故此向您推荐。
  望您切不要以宗大师的著作似仅为藏传格鲁派一家之言,而轻视之。民国高僧太虚大师对于藏传佛教各宗,曾有评价,将宁玛派“红教”比为汉地宗下,而格鲁派“黄教”拟之教下,格鲁派创立者宗喀大师之教理通达由此可想而知。藏中别派大德,亦有修学广论者,因菩提道次第实已圆满概括了显教部分的大小乘一切佛法。此菩提道次第,乃宗大师远承阿底峡尊者之《菩提道炬论》而造。阿底峡尊者入藏前,于印度已得诸显密大德之不共传承,乃全印地人所敬仰之大德。而宗咯巴大师本人,则被藏中诸派所公认为文殊菩萨化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实为依本尊文殊菩萨现身相授而来。自宗大师重整藏地佛教至今,已逾五百年,而藏地佛法之兴盛,皆赖于大师昔日之功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如 水
下一篇:佛教怎么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