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僧词作者考略
宋代僧词作者考略
作者:高慎涛 原载《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摘要:利用诗歌来表达歌颂赞叹本是古印度的传统,以曲子词来宣扬法旨也是唐僧惯用方式,然有宋一代的僧词作者却只有二十位,且学界对僧词作者的情况比较陌生,鉴于对僧词作者认识的缺乏,本文据丛林笔记、佛教史书等文献对鲜为人知的僧词作者予以一一考订,以补僧词文献之不足。
关键词:宋代;僧词;僧词作者
中图分类号:I206.2
一、引言
佛教与音乐的结合由来已久,佛门常利用歌谣俚曲这种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做载体,来宣传佛教教义思想。伴有和声的歌曲常被佛赞所吸取,产生了和声赞佛偈,如后魏昙鸾的《赞阿弥陀佛偈》、唐代善导的《往生礼赞偈》,唐代法照的《阿弥陀佛赞文》、《归极乐赞文》等。《高僧传》卷二中记载了鸠摩罗什与僧叡的对话:
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1]](p53)
宋僧道诚在《释氏要览》卷三“法曲子”中记载:
毗奈耶云:王舍城南方有乐人,名藤婆,取菩萨八相,辑为歌曲,令敬信者闻生欢喜心。今京师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归依、柳含烟等,号唐赞。又南方禅人作渔父拨棹子,唱道之词,皆此遗风也。”[[2]](p305a)
可见利用诗歌来表达歌颂赞叹本是古印度的传统,以曲子词来宣扬法旨也是唐僧惯用方式。敦煌词中保存了大量唐代僧词,据吴熊和先生《唐宋词通论》统计,在任二北先生《敦煌曲初探》所收录的545首词中,有关佛教的就占了298首。[[3]](p164)史双元《宋词与佛道思想》一书中据任二北先生新出的《敦煌歌词总集》所收1200余首统计,显示佛教文学约占四分之三。[[4]](P30)延及赵宋,当歌词成为宋代市民生活自愉娱人的方式之时,佛门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利用歌唱形式宣扬自己的佛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从宋代词学发达、僧尼众多、文化高涨的情况来推测,有宋一代的僧词作者当不在少数,但依目前流传下来的文献所见,僧人作词者却极少,传世作品也不多。笔者以唐圭璋编《全宋词》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所收僧词为据,得有词作传世的僧人共20位,共计词作153首,断句8首。其中宝月词七首及断句一句重见于仲殊词中,除此以外实有词146首;。[[5]](p31-34) 目前学界对僧词作者的情况比较陌生,王兆鹏先生主编的《宋词大辞典》对部分僧词作者的生平曾有过介绍,但仅限于惠洪、仲殊、了元等著名僧人。而对寿涯禅师、圆禅师、则禅师等僧词作者的情况则知之较少;对晦庵、止禅师等基本不了解。一些学者在对僧词作者的介绍中还有不确切之处,如方蔚说:“我们可以看出词僧除了可旻入净土宗法门外,其余僧人皆是禅宗弟子。”[[6]](p7)其中僧仲殊宗派难以确定,未见有资料证明其属禅宗;况且其中一些禅师的情况方文中压根就没提及,不知凭何断定他们均为禅宗?[①]况且“词僧”这一称呼也颇值得商榷。[②]鉴于对僧词作者认识的缺乏,兹据丛林笔记、佛教史书等文献对鲜为人知的僧词作者予以一一考订,以补僧词文献之不足。
二、僧词作者考略
宋代僧词作者共有二十位,除墦台寺僧“无案可查”外,可考订者有十九位,考订如下:
1、寿涯禅师,生平不详,尝居于江苏北固山竹林寺,精通儒学,据说大儒周子即出于寿涯,此事未必可信,但可证寿涯擅长道学为不假。[[7]](p466c)《全宋词》从《词品》卷二辑《渔家傲》一首。
2、圆禅师,生平不详,曾主湖州甘露寺,有《渔父词》二十余首,以此得名于丛林。然至宋代释晓莹编《罗湖野录》时已经仅存一首,今存《渔家傲》一首即《渔父词》二十余首中之一。晓莹评曰:“盖放旷自如者,藉以畅情乐道,而讴于水云影里,真解脱游戏耳!”[[8]](《罗湖野录》卷一:p385a)
3、则禅师,生平不详,事见《罗湖野录》卷二。主潼川府(今四川三台)天宁寺。“得法于俨首座。而为黄檗胜之孙”[8]《罗湖野录》卷二:p381b)黄檗胜为临济宗禅僧,故而则禅师属临济宗。早年业儒,词章婉缛。曾将牧牛之词寄以《满庭芳》调。晓莹评曰:“世以禅语为词,意句圆美。无出此右。” [8]《罗湖野录》卷二:p381b)
4、佛印了元(1032~1098),俗姓林,字觉老,云门宗,神宗赐号“佛印”,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世代业儒,自幼聪颖,三岁学论语,五岁诵诗三千,及长而精通五经,风韵飘逸,乡里称其为“神童”。诵《法华经》及格,剃度为僧,嗣法于云门宗开先善暹禅师。历住江州承天,淮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金山、焦山,江西大仰,四住云居。与苏轼、苏辙、周敦颐等名士往来唱酬,为释门名僧。哲宗元符元年(1098)卒,年六十七。翰林学士蒋之奇为其撰碑。其事迹诸书记载较多,主要有《五灯会元》卷十六、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九《了元传》、《苏轼文集》卷二十二《磨衲赞》、明朱时恩《居士分灯录》卷上、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十二。另外杨曾文先生《苏轼与禅僧的交游》[[9]](p146-147)中有《苏轼与佛印了元》一节可供参考。
5、仲殊,生卒不详,约与苏轼同时。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法名仲殊。号“安州老人”,因其为安州人,苏轼有《安州老人食蜜歌》(详后)。有“太平闲人”之号,见宋周密《云烟过眼録》卷下:“其后王方庆于毗陵得伯时画十志,即元晖跋后中所言者。今录其书人姓名于后……太平闲人仲殊书。” 又有“霅川空叟”之号,见宋郑虎臣编《吴都文粹》卷九所录仲殊《陆河圣像院记》,文末署“霅川空叟”。[[10]](p147)尝应进士试。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云:“苏州僧仲殊,本文士也,因事出家。”[[11]](2035)明吴之鲸《武林梵志》卷八则称其为“安州进士”。[[12]](p166)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四:“初为士人,尝与乡荐。”[11](p2878)范成大《吴郡志》卷四十二:“初为士人,尝预乡荐。”[[13]](p291)后因妻投毒,遂弃家为僧。因食蜜而能治其毒,故喜食蜜,人号蜜殊。住苏州承天、杭州吴山宝月等寺。与苏轼交,甚善。徽宗崇宁中自缢于承天寺。有《宝月集》,已佚。[③]事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明王鏊《姑苏志》卷五十八、《栖真志》卷四、《吴郡志》卷四十二、《吴中人物志》卷十二、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五、周南《山房集》前集卷五题跋中《书僧仲殊诗词真迹后》等。仲殊能文擅词,东坡称其“能文善诗及歌词,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14]](p40)所作小词为时人欣赏,《云斋广录》卷三云:“世传仲殊清才丽藻,雅能缀属小词,每一阙出,人争传玩。”(乾隆五十九年刻本)仲殊小词语多艳情,词中有思念离人的思妇、投牒告夫的怨妇、追忆往事的情妇,雅丽精致不减士人所作,虽合词家本色,但于释子身份却多有不合,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此僧风流蕴藉,不减少年,然恐非莲社本色。”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论北宋词,将仲殊与贺方回、周美成、晏叔原并举,说他们“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且谓“殊之赡,晏反不逮也”[[15]](p83)就僧词数量和质量来看,仲殊堪称宋代僧人作词之冠。仲殊以词名盛于当世,今已不能见其诗全貌,流传较广的《润州北固楼》颇有杜牧的俊爽之风,符合东坡“操笔立就”的赏誉,非一般诗僧可比。至于仲殊的词,在僧人词中尤其显眼,且集中多吟咏花草、妇女之词,尤喜作艳词,写景状物,清新尖巧,于僧家为禁忌。北宋之时大概只有惠洪的词作可与其相仿佛。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评曰:“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16]](p133)近人薛厉若在《宋词通论》中也以清逸许之,薛氏曰:“在他的词里,只感到一种出家人的清逸和婉情绪,东坡所谓‘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者’,可以看出他的为人。”[[17]](p158)近人赵万里辑仲殊词为《宝月集》一卷,共四十六首,断句七。
6、释净端(1030~1103),俗姓邱,字表明,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临济宗。六岁事吴山解空院宝暹为师,二十六始得僧服。后参宝觉齐岳禅师得悟。见弄狮子者,翻身作狻猊状,丛林号为“端师子”,(事见《禅林僧宝传》卷十九《西余端禅师》、《罗湖野录》卷一、《宋诗纪事》卷九十二、《五灯会元》卷十二、《湖州吴山端禅师语录·序》)自号“安闲和尚”。《罗湖野录》卷一载其与王荆公游之事。徽宗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趺坐而化,年七十四,僧腊四十九。[④]《纪事》载其有《吴山集》,集今不传。另净端亦作词,《全宋词》收有其词作《渔家傲》三首,《苏幕遮》一首。
7、祖可,字正平,俗名苏序,丹阳(今属江苏)人。苏坚子,苏庠弟。(按苏庠生卒为1065~1147,祖可也基本生活在此间)少以病癞,人目为“癞可”。诗入江西诗派。《通志》卷七十记释祖可有《东溪集》十二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亦载释祖可《东溪集》十二卷。另《解题》卷二十载:“《瀑泉集》十二卷,僧祖可正平撰。”《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载《瀑泉集》十三卷。《文献通考》乃祖述陈氏所录,十三卷疑为十二卷之误。《艺文志》载《祖可诗》十三卷。
8、惠洪[⑤],本名德洪,字觉范,临济宗。《读书志》卷四载:洪觉范《筠溪集》十卷。《文献通考》同。觉范即惠洪。《通志》卷七十记惠洪《甘露集》九卷。《书录解题》卷二十载《物外集》三卷,《宋史·艺文志》曰二卷。《书录解题》卷十七又载《石门文字禅》三十卷。《石门文字禅》今存,卷一至卷十六为诗,十七至三十为偈、赞、铭、序、词赋等。常见本子有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刊本、常州天宁寺刻本、明版嘉兴大藏经本、四库所收内府藏本。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禅僧廓门贯彻曾为其作注,著《注石门文字禅》一书,此书有日本宝永七年和刻本,不易为国人所见,是目前唯一一本为《石门文字禅》作注的著作。惠洪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参《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除诗歌创作外还著有诗格著作《天厨禁脔》,诗话著作《冷斋夜话》,禅林笔记《林间录》。有关《天厨禁脔》及《冷斋夜话》的详情可参看张伯伟《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
9、宝月,俗姓史,乃宋初功臣史珪之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一(绍兴五年七月):“僧宝月献兵书三十九种,特补下州文学。……能为小词,枢密院言其通晓兵书,故有是命。”
10、伯皎,字如晦,居剡之明心寺,参竟禅学,尤精篇章。所交皆文士,与汝阴王铚相酬答。著有梅花赋及诸诗作传于世。《宋诗纪事》、《全宋词》有生平简历记载。《历代词人考略目录》卷四十七收其名。
11、法常(?~1180),其生年不详,河南开封人,薛居正之后。临济宗黄龙派万年一禅师法嗣。学通内外,能诗善书,山水画亦佳。宣和七年[⑥]依长沙益阳华严轼公得度,深慕大乘,不斥小教,自湖湘至万年寺,参谒雪巢,一见机语契会。后为报恩寺首座。庚子(1180)九月语众曰:吾一月后不复留矣。至期,书渔父词于空门。淳熙七年(1180)跏趺而逝。《清异录》曰:“河阳释法常,性英爽,酷嗜酒,无寒暑风雨,长醉,醉即熟寝,觉即朗吟曰:‘优游麯世界,烂漫枕神仙。’”[11](p1550)事见《五灯会元》卷十八《报恩法常首座》、《嘉泰普灯录》卷十三。
12、净圆,生平不详,称白云法师。宋宗晓《乐邦文类》卷五录其《望江南》十二首,《全宋词》收之。宗晓《乐邦遗稿》卷二曰:“天台白云山有净圆法师,传天台教观,尝作西方礼文,灵芝大智律师序而行之。”[[18]](P241b)则净圆似属天台宗。不过从其词的内容来看,明显表现出净土思想。可能是天台、净土双修。
13、晦庵,生平事迹不详。有词一阕见《鹤林玉露》。《五灯会元》卷二十有《晦庵慧光禅师》,或即是同一人。晦庵慧光,建宁人,乌巨行禅师法嗣,临济宗杨歧派。
14、善珍(1194~1277)[⑦],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临济宗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寿八十四。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续传灯录》卷三十五。所编诗文集为《藏叟摘稿》二卷,其中有《望梅词》一阕和《浪淘沙》二阕。
15、可旻,生平不详,称北山法师、北山讲僧。《乐邦文类》卷五录其《怀西方诗》及《赞净土渔家傲》词。诗词内容俱表现出净土思想,疑为净土宗弟子。《全宋词》收其词二十首。
16、有关止禅师情况,学界据《全宋词》只知其有词一首,余则不晓,实因不晓止禅师即宋僧德止。德止(1100~1155),历阳(今属安徽)人,俗姓徐氏。十岁未知书,好参究,一夕忽悟,强记过人,辞父出家,参宝峰惟照得法,属曹洞法系。徽宗宣和三年(1121)赐号“真际”,敕住江州圆通寺,因此又被称为“圆通德止”、“真际德止”。(《五灯会元》卷十四《圆通德止禅师》)后居庐山叠石庵。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19]](588a),年五十六。(《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十四、《续传灯录》卷十七、《嘉泰普灯录》卷九有传。《艺文志》载止禅师《青谷集》二卷。宋董更《书录》卷下有“释德止号青谷”条,载德止:“善属文,工画能书,尝画庐山……其文有《青谷文集》。”故知禅师号青谷,遂以号名其集。《舆地纪胜》卷二十五载其有《青谷诗集》。另止禅师亦尝作词,《草堂诗余》续集卷上选其词一首,《全宋词》据以录。
17、无际道人(?~1240),法名慧照,张侍郎渊道之女,临济宗大慧宗杲门人。“初无际居家,日有相者过之,曰:‘此宝座说法之人也。’后果为尼,名慧照。”晚年继其落发师资寿无著之法席,尝以《渔家傲》赞圜悟禅师。后迁临平明因。“淳熙四年六月,于无为军忽别其子梁签判,径往光孝,坐绳床而逝。”[[20]](p673a)
18、元净(1011~1091),陈垣《释氏疑年录》卷七“龙井辩才元净”条:“于潜徐氏,宋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一。《西湖高僧事略》作元祐八年卒,《释门正统》不载其年岁,今据苏辙撰塔碑,《四部丛刊》本《栾城后集》此碑阙前叶,今据《咸淳临安志》七八。”[[21]]字无象,俗姓徐,杭州于潜人(浙江临安县),天台宗明智韶法师法嗣,兼修净土。十岁时出家,十八学习于慈云遵式大师(天台宗)。慈云殁,又师事明智法师为师,听闻明智讲解止观的义理之后,悟入了第一义谛。元净应太守吕臻的邀请,住持大悲阁,吕为其请赐紫衣及及“辩才”师号(《佛祖统纪》卷十一)嘉祐七年(1062),沈文通遘治杭,命往上天竺,以革禅为教,请师迁移主持上天竺寺。元丰六年居南屏,明年退隐于终南山的龙井寺。元祐六年(1091)九月晦日与道潜“吾敬业已成”,右胁而化。[[22]](《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p675b)东坡令子由为之作塔碑。其与苏轼、苏辙、秦观、赵抃、道潜诸辈,相与往还酬唱。事亦载《西湖高僧事略》、《佛祖历代通载》、《林间录》、《咸淳临安志》、苏辙《辩才法师塔碑》、苏轼《辩才大师真赞》、《祭龙井辩才文》(《苏轼文集》卷二二、卷六三)等。元净平日精修净土法门,“夜中人静庶几能听。焚指供佛左三右二”“修西方净业。未尝须臾废。或祷大士求放光。光即随现。” [22](《佛祖统纪》卷十一)
19、南轩,生平不详,《全宋词》言曾住持杭州智果寺,尝与苏轼唱和。
由以上考据可以看出,宋代二十位僧词作者中,多数属于禅宗,计有十二位之多;另有两位属天台宗,一位属净土宗,五位不详宗派。
据目前文献来看,宋代僧词作者有点微不足道,但有宋之时绝不止如此。据《历代词人考略目录》[[23]]卷四十七目录,尚记有词僧志达;据僧惠洪的《渔家傲》词题下记有 “戏效宝宁勇禅师咏古德遗事”,则勇禅师也曾作词。而现在象志达、宝宁勇等已经没有作品流传。再比如圆禅师尝作有《渔父词》二十余首,而存者仅一。净端曾有《吴山集》、止禅师曾有《青谷集》,可能集中亦载有不少词作,而今两部别集均已失佚。我们只能遗憾地在有限的资料上,透过现有作品窥斑知豹了。
参 考 文 献
--------------------------------------------------------------------------------
[①] 在20名僧词作者中,宗派不详者有5人,属天台宗的有2人,属净土宗的有1人,属禅宗的有12人。而禅宗中临济为最,有7人,云门、曹洞各1人,余3人则不详属禅宗何门。详见后文考证部分。
[②] 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以作词为业的“词僧”群体,这一称呼是缺乏历史根据的。
[③] 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9言其曾有“词七卷,沈注为序”。(见《花庵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第132 页。)周南《书僧仲殊诗词真迹后》中尝言得仲殊词于叶石林家。叶氏曰此编皆仲殊所自写。(《山房集》卷5,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册1119,第61页。)
[④] 《五灯全书》卷25,《卍新纂续藏经》第81册,635b。按有关卒年均记载记载为崇宁二年,但寿年却记载不一:《佛祖纲目》卷37载“寿七十四。”然《嘉泰普灯录》卷3谓“寿七十二”,《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卷二录惠洪《西余端禅师传》谓寿七十二,而同卷刘焘《端禅师行业记》则谓“俗寿七十四,僧腊四十九。”按《行业记》的真实性比较高,兹以寿七十四为准。
[⑤] 有关惠洪生平,学界成果众多,近来陈自力博士《释惠洪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上编部分对惠洪生平叙述甚详。
[⑥] 《五灯会元》言此事在宣和七年,而《嘉泰普灯录》则言在宣和十年。
[⑦] 《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1194),卒嘉定丁丑(1208),则其寿只有15岁,显然不合常情。此乃将其卒年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应卒于理宗景炎丁丑(1277),则正合84示寂之说。方蔚《宋人僧人词研究》第7页说善珍“嘉定(1208~1224)中人”,此不辩其误。
--------------------------------------------------------------------------------
[1] [梁]慧皎.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 道诚.释氏要览[A].大正藏:卷54[C].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0.
[3]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4] 史双元.宋词与佛道思想[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5] 高慎涛.北宋诗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6] 方蔚.宋代僧人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7] 佛法金汤编[A].卍新纂续藏经:87册[CD].CBETA 电子佛典.
[8] 罗湖野录[A].卍新纂续藏经:83册[CD].CBETA 电子佛典.
[9] 吴言生主编.中国禅学:第2卷[C] ].北京:中华书局,2003.
[10] 方星移,王兆.北宋词人僧仲殊考[J].长江学术,2006(2).
[11]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2]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册588[Z]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3]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册458[Z]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4] 苏轼.东坡志林: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5]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 黄升.花庵词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7] 薛厉若.宋词通论[M].上海:上海书店,1985.
[18] 宗晓.乐邦遗稿[A].大正藏:卷47[C].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
[19] 自融.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A].卍新纂续藏经:79册[CD].CBETA 电子佛典.
[20] 晓莹.云卧纪谈:卷2[A].卍新纂续藏经:86册[CD].CBETA 电子佛典.
[21] 陈垣.释氏疑年录[A].民国丛书第二编7[C].上海:上海书店,1990.
[22] 念常.佛祖历代通载[A].大正藏:卷49[C].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
[23]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编.历代词人考略[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