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苏东坡与五台山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赵林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苏东坡与五台山
赵林恩
五台县有村名苏子坡。《五台县志》载其来历云:“相传宋代苏东坡游五台山曾在此住宿,故名。”苏东坡究竟来没来过五台山?据说有学者作过考证,来过的证据没找到,未来过的证据倒很现成——元遗山《台山杂咏十六首》之四云: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元遗山是金元之际的文学泰斗,且又以五台山为自己的家乡({台山杂咏十六首》之一首句为“登临夙有故乡缘”),他的话当是有根有据的,“坡老不曾来”则应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坡老不曾来”并非等于说坡老与五台山没有关系。靳极苍先生就曾在详细解释元遗山这首涛的基础上,论及了坡老同五台山的关系(《元遗山台山杂咏之四详解——苏东坡和五台山的关系,,载《五台山研究,1991年第2期)。靳先生认为,坡老“没能来真可惜,可惜他没能来认识‘好个台山真面目’。其实坡老《内制集》卷五、卷八,有代宋哲宗敕五台山寺三则”。三则“敕文中,‘清凉之域’、‘清凉之峰’、‘异景灵光’等赞词,可看出坡老对台山还是很景仰的”。 .
实际上,能够显示苏东坡与五台山关系的,远不止这三则简短的敕文。他的诗集中就有五首诗涉及到了五台山。诗中对五台山的赞美,较三则敕文要具体、深刻得多,这是研究坡老同五台山关系的又一部分重要资料。
让我们看看坡老在这些诗中是如何写五台山的。
送张天觉得山字
西登太行岭,北望清凉山。
晴空浮五髫,晻霭卿云间。
余光入岩石,神草出茅管。
何人相指似,稍稍落人寰。
能令堕指儿,虬髯茁冰颜。
祝君如此草,为民已痈痈。
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脚顽。
念当勤致此,莫作河东悭。
(《施注苏诗》卷二十六)
张天觉,即张商英(1043—1122),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北宋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县)人。治平进士。宗即位,任开封府推官。绍圣元年(1094)为左司谏。宗宁元年(1102)除尚书右丞,迁左丞,因与蔡京不和,罢知亳州。大观四年(11lO)拜尚书右付射,后复被劾。好佛,著有《禅辩集》。《续清凉传》载,其于元佑(1087)五月除河东路提点刑狱,十一月礼五台山,“恐冰雪封途,一宿遂出山。明年戊辰夏,五台山有群盗未获,以职事督捕”,“六月二十七日壬寅至清凉山”。此次住二月余,撰写了五台山志书《续清凉传》。元佑四年六月,又因祈雨礼五台山。坡老此诗是送张之作,当作于元佑二年至四年之间。
诗的首四句,描写了五台山仙境。五髻,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头顶结前后左右中五髻之发,表如来五智久已成就”(《大日经疏》)。崦霭,荫蔽貌。卿云,是一种神秘的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卿云。”“萧索”谓疏散、稀少;“轮困”,谓盘曲回旋。可知,这是一种轻淡缭绕、隐约缥缈的“仙气”。其间,文殊发绾五髻,乘坐金狮,自在游行,便构成了一处超然物外的绝妙仙境。
“余光”四句,说仙境出神草。余光是佛菩萨身上发出的光。佛教称,此光有救度众生的功德。神草是什么呢?据本诗描写及后面所录几首诗所述,是指五台山药材长松。《古清凉传》云:“山有药名长松,其药取根食之。皮色如荠苊,长三五尺(寸),味微苦,无毒,久服保益。至于解诸虫毒,最为良验。土俗贵之,常采以备急。”茅菅,指茅、菅二草。二者形相似,‘多并用以指野生杂草。指似即指点。稍稍谓少许。此四句说菩萨发余光,孕育了神草,为救度众生,又指点降落一些给尘世。
“能令”二句,写神草的神效。堕指儿,指冻掉手指的人。《白孔六帖》:“漠北苦寒之野,堕指者十有六七。”虬髯,拳曲的连鬓胡须,言“堕指儿”在苦寒之野形成的憔悴面容。茁,生出。冰颜谓洁白美好、清莹如冰的容貌。坡老把长松的功效说得如此神奇,是有根据的。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说,长松“根气味甘温,无毒,主治风血冷气宿疾,温中去风”。《古清凉传》还记述了一个病例,说僧人普明居五台山得恶疾,“遍身洪烂,百穴浓流,眉毛须发一时俱堕”,依文殊菩萨所授之法服用长松,“三日身疮即愈,毛发并生,姿颜日异。”
“祝君”二句,借长松之奇效,嘱咐张天觉要当个好官,为百姓做些好事。已,治愈。恫瘰,指病痛、疾苦。
最后四句。要张天觉寄些长松来,并幽默地告诫他不要吝啬。当时张天觉官职为河东提点刑狱,五台山时属河东路,他是去五台山出差的。悭,吝啬。从这里可以看出,坡老与张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想见,张天觉屡屡上五台山,给坡老带回去的绝不会仅仅是长松,更主要的是五台山神奇的景象和神奇的故事。张在他撰写的《续清凉传》中说,他在五台山多次看到神灯、圆光、瑞相,这无疑会作为他与坡老的谈资。反过来说,坡老对五台山的了解,无疑与张天觉的宣传有关。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二首
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
凭君说与埋轮使,速寄长松作解嘲。
无复青粘和漆叶,枉将钟乳敌仙茅。
(《施注苏诗》卷二十六)
王泽州,名未详。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治所在丹川(今山西晋城东北),唐贞观初移至晋城(今晋城市)。
第一首写长松的功效。浪,轻易、随便。覆额,指头发。茯苓,是一种菌类植物,形如甘薯,寄生于松根。可食用,可入药。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等功能。主治脾虚泄泻、心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神仙传》说,“秀眉公饵茯苓得仙”。长松,因其叶如松针功可长生寿年而得名。坡老说,长松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起的。服用它,能使花白的头发眉毛变青。径寸长松抵得千尺其它草药,其功效类似茯苓。
第二首还是索要长松。埋轮,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埋轮使指张天觉,言其在五台山停留时间之长。解嘲,承《送张天觉得山字》诗“莫作河东悭”句。青粘,草药名,即黄芝。漆叶,漆树之叶,可入药。《后汉书·华佗》载,“阿(樊阿)从佗求方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粘散……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钟乳即钟乳石,可入药,“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本草经》)。仙茅,草药名。叶似茅,传说久服轻身如仙,故称。因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玄宗,又名婆罗门参,功补如人参。《本草》云,“千斤钟乳不若一斤仙茅。”坡老的意思是说,要想延年益寿,有了长松,就不必再用青粘和漆叶。它们和长松相比,等于钟乳对仙茅,差之天壤,不能相提并论。正因如此,长松亦名仙茅(茅一作茆)。
次韵答张天觉二首
车轻马稳辔衔坚,但有蚊虻喜扑缘。
截断口前君莫问,人间差乐胜巢仙。
御风骑气我何劳,且要长松作土毛。
亦如诃佛丹霞老,却向清凉礼白毫。
(《施注苏诗》卷二十六)
第一首开头两句,嘱咐张天觉出门在外,要处处多加小心。典出《庄子·人间世》:“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娠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何不慎邪!”这是讲爱马者对马关怀备至,但难免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反而有损于马。郭象注云:“故常世接物,逆顺之际,不可不慎也。”“仆缘”本作“扑缘”,附着之意。 “截断”二句出自韩愈的《记梦,诗。《记梦》诗写梦中与仙人会面交谈的情形。仙人吟诗六字常语一字难”,作者便给予“诘盘”(反复辩难),结果“口前截断第二句”,仙人因作者的辩难不高兴了,遂不再续吟第二句。坡老的“口前截断君莫问”,意思是说,你若遇到仙人吟诗,用不着跟他辩难,以至截断其吟咏。为什么呢?因为“人间差乐胜巢仙”——按《记梦,诗所述,所谓仙人未必是贤圣,所谓仙境也未必理想,你上五台山出差胜过到其仙境,故不屑与其争辩。差乐,犹言美差。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天上差乐不苦也。”巢仙,一作巢山。韩愈{记梦)诗末二句云:“我宁屈曲在世间,安能随汝巢神山。”洪刍注:“海上有三神山,谓蓬莱、方丈、瀛洲。今本作仙,误”(《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七)。据此,坡老作“巢仙”,即“巢山”——居仙境、作仙人之意,说张天觉去五台山出差胜过到仙境当仙人。
第二首进一步讲钟情于长松的缘由。驭风骑气,如仙道乘风驾云气而行,喻逍遥自得。宋张耒《吴大夫墓志铭》:“殆古所谓得道逍遥,御风骑气之人欤?”土毛,指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桑麻、菜蔬等植物,泛指土产。这两句说,我虽逍遥自在,无甚烦劳(时坡老为翰林院学士),但还是要向你索要长松——因为它的功效太神奇了。
诃佛丹霞老,指唐代丹霞天然禅师。他诃佛骂祖,以至烧佛。《五灯会元》卷五载,丹霞“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 ‘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自后眉须堕落。”禅林间传说,若误说佛法,其罪将致眉须脱落。院主著佛之相,即误说了佛法。白毫,白毫相,佛三十二相之一。佛教称,释迦牟尼佛两眉之间有柔软细泽之白毫,能放光明,称为白毫光。此处代指佛。丹霞烧佛,说明他已彻底不著外相,但他还要去五台山礼佛,这岂不是又著相吗?——因为五台山太吸引人了。
这是字面上的分析。实际上,诃佛丹霞老也是借喻张天觉。张原主张排佛,后看《维摩经》转而信佛、敬佛,并拜兜率从悦为师,以为嗣法弟子。进而参谒硕德报恩、克勤、宗杲,禅道大进。宗杲赞其偈颂“见处与真净、死心同”。真净、死心为当时禅门高僧,可知他的造诣已高。坡老认为他已不再执著生佛之别,将他比作丹霞。坡老说,我无烦劳而要长松,和你已不执著生佛之别还要去五台山礼佛是一样的道理。你去礼佛,只能说是五台山太让人向往了。
综合上述五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坡老了解五台山,看重五台山,钟情五台山,向往五台山。人虽未到,必已神游无算。他是佛门高人,深谙佛理:所言“不曾来”,即非“不曾来”,是不会因不曾来烦恼的。而我们今天研究他与五台山的关系,同样是不可执著于曾来与不曾来之分别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