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是常
後漢鄭玄解釋《易經》時,認為「易」有三義:簡單、變易、不易。從後二義來看:世間永恆不變的道理就是不斷地變化,變即不變,不變即變。佛教的基本教理「三法印」之一:諸行無常,說的就是世間沒有永遠不變的東西,無常是常理。
何以證明諸行無常,變是一種常軌?我們生存的器世間,有成住壞空的現象,月圓月虧,花開花謝,眼看他高樓從地起,眼看他夷為平地。再看有情世間的人類,則有生老病死的循環,有生必有死,有生必有滅,生死無常成為中國文學中經常出現的莊嚴主題。孔子觀於川流,而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光陰流逝不再的慨惜。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丕「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日月如馳。」陸機「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都是對倏忽若寄的人生的喟歎,把生命譬喻作晨霜、朝露,短暫無常,不可把捉。《古詩十九首》的基本情調在反映人生苦短,好景不常駐的心理:〈今日良辰會〉:「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飆塵。」〈迴車駕言邁〉:「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驅車上東門〉:「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金石終將化為灰燼,何況危脆的身軀。《古詩十九首》所吐露的是魏晉六朝社會動盪不安、生命瞬間殞滅的時代悲音。
佛教認為我們的心識生住異滅,天台哲學說「一念三千」,《金剛經》則說「三心了不可得」,過去心已經消逝,未來心尚不可把握,現在心則剎那生滅,因此,心念也是無常。如果世間一切都是無常,那麼人生奮鬥的意義何在?無常如此地令人沮喪,怎麼是真理之一呢?既然一切現象都是無常變化,美好變成壞敗是無常,壞空轉成成住也是無常;盛極必衰是無常,否極泰來也是無常。因為無常,細胞會新陳代謝,疾病可以痊癒;因為無常,「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世代交替,社會人力清新,生生不息;因為無常,「世間公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輕饒」,警惕世人生起勇猛精進心,珍惜寸陰,經營生命,不可任意揮霍青春。因為無常,人世的困頓終將撥雲見日,「進退盈縮,與時變化」(《史記》)。陶淵明〈飲酒〉詩說:「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世道和自然一樣,有代謝、榮衰的無常變化,若能察時順機,便不再迷惑於俗。陶詩〈神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體證無常的虛妄性,超越死生禍福,不悅生、不惡死,融合於大化流行之中,與自然合為一體,開創永恆不滅的生命。因此,能夠徹悟「無常」之理,正是所以通向「恆常」之道的助緣與途徑。
(作者:依空法師.台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