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等待黎明的时刻(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修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受—领受之义。即领纳所触境界,谓根境相对于违顺等境上,生起苦乐等感受。当四、五岁至十岁左右,年纪稍长,知识渐开,知道接受一切境界,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此为对境所生之一种情绪。
  爱—贪爱。即因感受引生之执著。当十一、二岁至十八、九岁时,行将成年,欲望既开,对于五欲六尘,自然心生贪爱。所谓于乐受顺境,则起贪恋之心;于苦受逆境,则生憎恶之念(爱包括憎)。唯未广遍追求耳。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死。爱为七情根本,最能润生。故《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古德(宋.杨杰居士)亦云:“爱不重,不生娑婆。”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取—妄取。亦即是上品之贪爱。约二十岁后,血气方刚,贪欲转盛,于一切境,广为追求,是名为取。此为贪染欲境之一种趋求。
  有—业有。由爱取二支惑,遂发种种善恶之业(“行”是过去之业,“有”支是现在之业。)感生未来有生有死之果报。如是有因有果故名为“有”,此为所作业力感报之一种定规。’
  由以上的发现,我们每人心中皆有‘内忧’—过去等流的烦恼(贪嗔痴等),如果不能得到调伏,再加上‘外患’—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发,则不仅是此世的灾难,更是往后生生世世的祸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色不迷人,人自迷’外境虽多么迷惑或恶劣的干扰,尽管我们的烦恼不能断,但一定要降伏—淡泊得下来,否则当沦溺于电玩的虚拟情节、色欲、物欲等种种尘境时,如何自拔而保持情绪的平衡呢?
  (二)、台湾精神压力与治疗上的难题:构成社会小单位家庭的解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就连人手一机—国内外皆可通讯的大哥大,也不能连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当中的鸿沟。掀起宗教革命的马丁路德(德国人,1483~1546),五百年前曾说一席话:‘一个国家的与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反观目前社会的教育型态已经严重受到考验。我自己想:不管读什么书(若将范围扩大,可读人生的种种,包括人、事、境界等)、利用什么教材、受何教育,以我在未出家前曾任教职的经验,应该是培养从所读的东西中,能于反省当中认识自己,并达目标—如佛家‘四正勤’:‘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只是目下社会的价值观已严重扭曲,于善恶是非也混淆不清;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切法并没有过失,过失在人不能善用自已的心,利用透过法的学习来达成以上的目标,如电脑的教学虽是因应时代的需要,但在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学习目标,它变相地成了让孩子填充空虚感乃至成为网路犯罪的工具之一:又如电脑一按键盘,所须的资料就可提供取代传统课堂师长的教导,在取得太容易下,不仅造成‘尊师重道’的漠落,更严重的是,在孩子的世界中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只好提早进入成人的世界去探索,致使色情泛滥、暴力、毒品、犯罪等,乃至自杀已逐渐侵蚀青少年的生命。
  至于家庭呢?因经济的萎缩,(日本官员乃将该国高自杀率,归咎于低迷不振的经济,使得许多人想不开—您想想看,这个论点有什么问题?我在此埋个伏笔,待后面的单元再来分析讨究一番。)造成大量中下阶层的失业,只好藉酒浇愁,回家便打老婆、孩子,太太便先得忧郁症,或离婚,或离家出走,‘家’—成了地狱的代名词,逃家的孩子去哪里?只好在网路、网咖中让自己‘坠落’。而您如何期望这样的孩子(他们会长大,成为下一代的公民。)会有远见卓识和高尚的品格、文明素养呢?在《天下杂志》第二八七期一二0页,看到这么两段令人忧心忡忡的话:‘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社会付的代价就是—将来这个孩子去监狱;一个国家钱不用在教育上,一定用在监狱上,真的是这样子。’‘在拼经济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拼家庭;如果在拼经济的同时,把家庭赔进去,二十年后,孩子会来讨债,讨的债就不只是钱,而是整个社会。’同样的,如果愿意将认识因果的正确生命观,订定一套合情合理的教育模式好好扎很,即便遇到种种负面的逆境(如失业、暴力等)时,也会‘反求诸己’地思惟‘如是因如是果’,进而能安分守已,不致造成压力、挫折、焦虑、冲动乃至自杀;如果真能花小小钱扎根,日后不是可省下庞大的健保费,乃至人力资源—连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医生等也闹自杀,不是很可惜吗?!
  (三)、东西文化背景不同,使看精神科成为一种羞耻。或不相信专业人员之用药等,故往往未能完成整个疗程。再者,专业合格有执照的人员严重不足。但让我感到纳闷的是—尽管西方弗洛伊德学说的盛行,何以仍不能降低西方的自杀率呢?
  (四)、李医师在一九九0年起赴哈佛大学进修研究时,曾接触刚发展雏型的神经发展学,基因医学的理论—‘基因的可塑性’(GENE PLASTIClTY),即虽传承已有的基因,但仍是有改变可能,此正与前所言佛法是‘努力论’而非‘宿命论’是同出一辙的说法;而此‘基因的可塑性’理论经十多年来更已得到学界的认同,李医师并提及—百年之后,您我都不在了,但日后精神科学的研究,势必与佛法结合—殊途同归。
  (五)、最后我将此书的架构向李医师说明,并很老实地请教他—这种以因果的手段来劝导不要自杀的道理,可在他临床派用得上场吗?他‘更老实’的回答我‘不能’。经过自己思惟并与他研论后,才发现西方的著作或从网路下载的资料,乃至李医师所能利用以柔和、爱心、接纳等‘摄受’手段的对象,大多已构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当然受不了‘折伏’的手段(余如架构简述—相应的对象一科论及所述。)
  物质来自人颖的错觉—爱因斯坦这么说
  ‘物质来自人类的错觉’—如果这句话是出自于佛教徒的口中,当然会被高知识份子质疑,但是这句话却偏偏出自于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老人家一生独身、茹素,将终身奉献给科学的研究,在其晚年说出这句话。)您可有什么体会吗?
  又者《画佛因缘》21页中,道证法师提出已往生的中国大陆一位无线电工程学教授黄念祖居士,以科学来印证佛法的观点,及二位科学家对佛法的惊叹:‘他说到:“人是三维空间(三度空间)的生物……人可在地面投射一个影子,地面可理想化为一几何平面(即是二维),假设此二维空间有生物,则此生物所能察觉者,只此影而已,绝不能知此影之源,亦无法估计此影将如何变化。至于弄影之人,则可随意变化影之形相,并预知此影于某时可达某处,(此即俗称之预知未来;人对地面所有一览无余,即俗称之透视;可使影子忽有忽无,即俗称之搬运。)由于以上之对比,人可稍测四维与三维空间之对比情况。……至于电磁波乃四维空间之波浪,每一电台发射之电磁波,皆可透过墙壁,遍布虚空。同时空间每一处,皆有各电台发射之电磁波存在。若转动接收机之旋钮,则东京、伦敦、巴黎皆在当下。由是推想,四维及更高维空间之生物,其神通妙用更远倍于是……现科学家已承认十一维空间,圆满究竟佛陀的维数,应为无限大,法身遍满种种空间,无有障碍。空间维数越高,其境界愈不可思议,由此“复度多空间”之学说,可减少人类对于佛教不可思议,超情离见,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之疑惑。”’日本有位松下真一先生著有‘《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他惊叹:‘实在很奇怪,正是现代物理学(原质点论)的真理,并用实验加以证明,这和古代佛教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样,不是令人惊叹吗?’松下真一先生因其祖父念佛的因缘,得以接触佛法,又在德国汉堡国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多年而有此感叹。又有一位著有《物理学之道》的F.卡普拉,他也惊叹:‘古老的宗教典籍《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之间,有著惊人的相似性。’当前大科学家很多有此发现。
  我们一向都认为时空、物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今天的科学家却已发现—物质是由原子,甚至更微小的粒子,如电子、中子、核子等所组成;而这些基本粒子,再研究下去,竟然发现—其中原来没有任何的实质存在,只有‘场’(能量)而已。也感谢这些现代物理科学的先进们的研究,正可帮助我们体会佛经中所说的‘空性’—万法其本质皆空,虽其本质皆‘空’(真空),但森罗万象亦不否定各有其‘用’(妙用);就好比佛法所说—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因缘和合(父精母血,及众生的贪爱烦恼)则生,缘灭则散,故云‘四大皆空’(非俗谬传‘酒色财气’皆空);若依现代科学论点,即上所云细胞的组成,一再分析后竟无一物存在,所以活著就空了,非待死了什么都没才空,说‘空’是要破众生对‘我’,及因我而卫生的种种‘我所’的贪执而已,并不否认一切相的存在,而且鼓励‘借假修真’—利用这些森罗万象(妙有)来修行;好比总要吃,但吃该吃,且吃饱就好了,何须杀害生灵,来逞一时的口腹之欲。再好吃的来西,过了咽喉再吐出来,您敢再吃回肚中吗?若论穿,也不过是令人知耻遮羞就够了,何须棱纙绸缎、皮革大衣呢?
  科学物质文明,的确带给了人类生活物质的顶峰;但时下的科学家,仍嫌不足地想再往金字塔上顶点再创‘高峰’;而老实说,只是希望带来所谓消费,以创社会商业的生机罢了!若论‘消费’—就是让人们常觉待自已所拥有的不够多,如果可以再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不是更快乐吗?为达到此目的,便要创造‘虚假的需求’—好比各种媒体广告,找名人、明星当代言人,并保证—如果您也拥有和我一样的东西,将感到无上的快乐;而且到了学校或办公室乃至邻居街坊才承认您是赶得上时代的潮流。但是要找对代言人—必须是‘天王中的天王’,要红得发紫(孰不知—当发紫时就表示快烂了),谁会找过气的明星当广告人呢?虚幻的舞台掌声,就等于是靠台下的那群人在撑著而已,当掌声减弱之时(不必等没了),不知能不能认清自己?!在旧纸堆中道友撕下一小则报导给我作参考‘二000年五月曾在加拿大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疗的港星蓝××,年初二凌晨再度闹出自杀未遂事件……她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孤家寡人,我做这一行压力好大,……。”’
  繁华过后的时刻,您能有深刻的自省吗?虽然,我们有时也知道某部份是不真实的,但是处在这种迷思的压力之下,往往是愿意隧波逐流的,因为‘虚劳’的感受,就如吃毒品一样是会上瘾的。
  再谈谈每天非吃的饮食—您犹记85年英国传出的‘狂牛病’立刻震惊全球,(因一旦感染此病,患者会逐渐发疯,最后脑部布满海绵状的小洞,终至死亡。)为挽救该国的畜牛业,四百五十万只年龄超过二岁半的牛只悉数遭到扑杀的下场。次年(86)三月就轮到台湾上演‘口蹄疫’的戏码,只是主角换成另一经济动物—‘猪’上场,当年猪尸处理量达到三百二十万只左右。一位高中老师,当年正服役任预官排长,不得已带兵帮忙扑杀,从早杀到晚,杀到手部软了,问我该如何忏悔?人为了吃一磅动物蛋白,必须给动物吃21磅蛋白质—换句话说,如美国一九七四年对外评估:如果美国只要有一年少消耗百分之十的肉类,就可释放出至少一千二百万吨谷物给人类食用,也就可喂饱六千万人;牲口如果减半,则粮食量足以使非社会主义未开发诸国,卡路里的供应量超出现在的四倍以上;富裕国家为制造动物食品所浪费的食粮,如果适当分配,足以终止全球的饥荒和营养不良。至于畜牧业破坏自然资源,如水源、森林等就更不是您所能想像的。(可参见《新世纪饮食》一书)而非得吃肉吗?现在有太多证明—素食的利益速超过肉食;但荤食餐厅远多于素食餐厅的理由,仍明白告诉您—肉食的诱惑远大于素食吧!!但别忘了—大自然的反扑就是SARS、禽流感等瘟疫的传染,只因为‘人性’快堕落地与‘兽性’不分了,我们等著瞧吧!!
  又说,现在几乎‘人手一机’的手机及电脑,(听说以后不懂电脑就等于‘文盲’?!如果,您不想让脑子装太多染污的种子,而令六很逐渐恢复清净,那么当这一类的文盲也不错的。)十个使用者中,问看看有九个知其原料来源否?《经典》第七四期中《刚果大猩猩的‘魔尘’杀机》一文披露:即将于该国绝种的大猩猩,所面临者除了盗猎攻击之外,其所面临的新威胁,竟是一种令人想不到的来西—钶钽铁矿(Columbite-tantalite简称Coltan),提炼后成为一种耐热的粉末,特别适合制作电容器以储存电能,是行动电话、电脑等不可或缺的成份,随著精巧机械日益讲究时髦、轻巧、快速之下,市场需求激增,因此被匿称为‘魔尘’。本来刚果共和国应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因为丰富的矿藏,包括金、钴、铜、镉、石油、钻石……等,任何您能想到的矿产,这裹应有尽有;但随著内战的发生,该国各据山头的统治者开始抵押国内矿的开采权,藉以换取武器与外国军队的支援;侵略者及大批难民、矿工的侵入,不仅破坏大猩猩的居住生态,它们更成了菜单上‘丛林肉’的首选。如此‘挥动屠刀下的科枝需求’代表什么?
  事实上,我们常常‘迷惑于外相而耗不清真相’—好比,我们常从外表来评论一个人,光鲜亮丽与否?是否权贵?是否富有?学历如何?从明星、名人乃至总统,我们常被他们所拥有的名声、权力、富裕及美丽的面孔、身材所误导,因为往往这些人,若未具有修行—断恶修善.调伏三业的素养,往往他们的贪欲、嗔恨可能比一般人更为炽盛;相反地,如果经过训练而调伏的身口意三业,即便一个贩夫走卒也能尽己之能而利益众生,况是一个名人,更可以清明之心,行仁慈之举;所以‘相’—物质文明并没有过失,问题的很本是在迷失于物质的‘贪欲烦恼’—即如前所论十二因缘中的‘爱、取’二支烦恼啊!
  《经典》(2004.11)九十页中,引《日本经济新闻》在今年八月公布的‘日本观光地意向调查’显示—汉城、上海、香港、台北四个城市,有八成以上的居民想到日本旅游,而东京在各大城市名列前茅,其目的多是‘购物’。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妄想和东西吗?!而有一个台大博士班的小朋友,曾来精舍挂单一晚,他告诉我:‘他每天晚上都在期待生活中的“新鲜事”,而他想像不出,在寺院清修每日固定的—功课、睡眠、一天早午两顿(再变也是粥、饭、菜)饮食(甚至有人日中一食)刻板的生活,如果短期还可以忍受,长期地十年、二年乃至五十年如何过得去?’我笑了笑告诉他:‘如果您期待著高潮的新鲜感,那就要有承受低潮落寞感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有智慧的人,是求—平常心。’
  ‘平常心’三个字容易写,更易说,但要保持心的‘平常’,(不是一分钟,十分钟而已。)岂是容易做到?您即使没玩过,也大概可以想像‘塑’泥人或捏粘土,以及木‘雕’刻佛像吧!做个比较—一般未论修行的凡夫俗子,就如同塑泥人一样,用一团团的粘泥组合成一个人,就好比俗话说用‘五子登科’—妻子、儿子、车子、房子、钱子(也代表事业)来组成填空自己的人生;(但独缺了奉养父母、道德良心,所以往往成了有身无心的行尸走肉。)而当中的某一团粘泥变质了—如儿子成了流氓或死了,刚买的BMW被偷了,房子遇地震全毁了……,您能堪忍吗?试问自己,不要回避,更不要说—我没那么倒霉。若是一个修行人,就好比雕木头一样,得把多余的部份去掉,才能独存所要的形像;所以出家要先剃发穿染坏色的衣,且出离‘小我’的家,去完成‘大我’的奉献;如印度德雷莎修女所创办‘垂死者之家’的住院修女,他们也过著清贫的生活,每人只有二或三套补了又补的纱丽,每天作息除了服务就是祈祷,但她们却甘之如饴地充满喜悦。
  ‘舍得’—没有‘舍’怎能‘得’,没有‘付出’那来的‘收获’?由于我们过去生有造善业,所以召感世间的荣华富贵,可令感一时、一世的荣耀;但是在因地当中,我们是以有生有灭的无常之心所造,所以今生所感的果报也必定是有生灭的,(所以天人福报不可依恃,终非究竟解脱。如果您是不怕再轮回的苦,当然可以在世间五欲上追求;不然是非修出世法不可的。)它的势力再大,就如奋力将石头往天空一掷,再高远总是迟早会掉落到地面的;面对这种无常迁变的坏苦(三苦之一。佛法将人身心之苦大略分三:(1)、苦苦:即一切不如意的苦受法,它会逼迫身心。(2)、坏苦:即一切如意的乐受法,它会因无常变异为苦受,所谓乐极生悲。(3)、行苦:除了如意、不如意法之外,所余的舍受法,也就是因缘和合的一切有漏造作,所以有生灭迁流的身心逼恼,就如同‘岁月无情摧人老’一般,年轻总不识老年的滋味,待醒觉之时总是悔恨多。)如果修行人有智慧地保持平常心不仅尚可堪忍,乃至以觉悟无常败坏之苦,更可为入道之门;但问题是—凡夫众生不是如此,对于快乐的果报是爱取的,若平日对此五欲染污之境界贪爱一分,便心理准备—当无常变异或失去时,便要承担一分的痛苦,有十分就有十分的苦;就如天平的两端,当失去平衡时,不要只短视的看到翘起的一端,还要注意隐伏在平衡下的另一端才对的。(因为三界本就是对待而生—有长即有短、美丑、高低、贫富皆是如此。)
  既然觉悟三界五欲究竟是苦受,那么要将心安于何处?三国的诸葛亮先生,纵然才高八斗地说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但实际上他仍跳脱不出业力地搞世间法那一套。只有内心真正的寂静—‘风雨中的宁静’,这种不受外境干扰的内心状态,才能得到快乐;即如大般涅槃的境界,才是一个实修的佛弟子真正的大皈依处。道证法师曾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只有内心不快乐(不寂静)的人,才须要‘娱乐’;您不觉得—当您花大把的钞票到国外疯狂采购、去逛街看电影、当追星族、大吃大喝一顿,或者在网咖泡一整天,沉溺在虚拟的情节当中,(竟然有人打电动,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地撕战,结果死在网咖。)其结果只有—赚取身心的疲劳而已。
  物质文明的进步,除了带给人们更加颓废怠惰外,心又何尝有幸福的感受?!多了几条南北高速公路、铁路,更没有时闲承欢膝下于父母;(当天即可往返,连一同进餐的时间也没有。)手机、网路,除了让电讯公司狠狠的敲了一笔,并没有消除内心的空虚与不安;大专学校的升格改制,只更降低了教育的品质;不仅IQ没增长,EQ更弱得不行,连硕士、博士也解决不了自已的情绪问题,以至于朋友、感情及学业压力竟都成了年轻人自杀的诱因;加上媒体资讯的快速传播,若未具洞悉的智慧,固然有才、有钱等样样占在前面的人,承受不了身心、物质相对而生的压力;就连没才、没钱等,输在起跑点上的人们,原本更有条件修‘少欲知足’行的,却因妄想分别比较,所带来的压力创伤更是不小。真是哀哉!!
  总结前面所提‘日本官方将全国一年自杀人数三万四千的高自杀率,归咎于低迷不振的经济。’这样的论点,看了上面那么长的文字,您该心里有数了吧!无怪乎前面引宋朝杨杰居士所说:‘爱不重,不生娑婆。’爱什么?就是贪爱一切虚妄的‘相’啊!
  经济的成长与衰退,只是无常相状的迁变而已,就如海浪有‘高’便必然地等著「低’下,世间那有一法永远处在颠峰的状态呢?就如我们凡夫的心,时时保持在喜悦的状态也是不正常的;所以有是忧郁的心情,也是一般凡心的状态,只是一直持续一天到二周左右便成‘忧郁症’了。因此,经济相上的迁变,只是造成自杀表相的原因而已,好比一个向来淡泊、少欲知足的人,经济的成长与衰退与他何干呢?这不正显示—大家对物欲的贪爱太过强烈之故吗?!故俗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八大人觉经》中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由此看来,只求经济的快速成长,而忽略心灵智慧的相齐并进;本来有灵性的众生,应合理地运用无情的物质,或者说有情与无情应和谐地相依相存才对,而今却反被物质操控;这才是造成自杀的很本原因吧!
  有道友很慈悲地提出一个论点来警策我们—如果我们今生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证无生忍,‘乘愿’再回入娑婆世界,而是不幸‘乘业’再来的话,是百分之百有可能赶上下一个世纪的流行病—忧郁症(还有躁郁、精神分裂等),因为时代的巨轮必因众生共业之力,仍继续不断地前进,物质文明的泛滥开发,取代了人性的成长,您—必须从妈妈的肚子生下,妈妈为要多赚些钱,让您不要输在起跑点;而想必须更努力的补英、数、理、化、电脑、篮球……才能高人一等出人头地,接著「五子’须登科……,然后得忧郁症、癌症、最后老死,再来一次‘生命之旅’。前几天在电话中策励大姊要好好念佛求生西方,‘难道您还想再来一次吗?’她坚决的告诉我:‘拜托!千万不要了……’
  请不要短视地只追求今生的享乐,或故意为逃避痛苦而自杀,因为将遗留多生多世的悔恨;如佛经中曾提及:有一次佛和阿难尊者一同在旷野游行,阿难见到天人为一具骷髅散花供养,另一具骷髅却为恶鬼所捶打;阿难有疑故问佛,佛告诉阿难—这二具骷髅各是天人与恶鬼的前身;因前世修十善所以升天享天乐,为报恩故来散花供养;反之,因前世造恶业,故堕鬼道受剧苦,为报复故来捶打。所以有智慧、责任感的人,必不至于将眼光只放在这一世而已。
  记得前几年在中山高速公路上,看到一面保险公司的大广告墙,上面有一句广告用词,大概是这样的—‘让我们保障您的梦想!’这家公司只要您按时缴付保费,或许可以保障到您这一世死亡之前,但现世当中恐怕也无法保障因有这些‘梦想’而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更何况您还有生生世世不断的‘梦想’要去酬偿呢!!与道友的警策,一同送您作参考;如果公信力不够,就相信佛!再不尔,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警示您我的。
  下一科再来看看—没有了‘面包’(喻已于此科为我所破的物质文明)的爱情,它的背后真实面貌如何—
  认清爱情背后的真相
  千百个自杀理由,似乎皆可让我及世人感到同情;然为了世间的男欢女爱而自杀的,往往是最傻,而且最令人感到伤心,但竟是最为常见的,占了60%,故应让大家彻底了解—‘爱情是个什么东西?’
  好看色情影碟的人,我如果试问:剧中的男女主角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公、老太婆领衔主演,您想花钱买来看吗?应该120%的人都是相同的答案—‘不’,再加上怪异、作呕的表情吧!(这是我为劝诫,而询问过每一位青年所得到的答案,与无法想像的表情。)在佛法教其中《大智度论》卷十二中所说到:‘如一美色,淫人见之以为净妙,心生染著;不净观人视之,种种恶露,无一净处;等妇见之,妒嗔憎恶,目不欲见,以为不净。淫人视之为乐,妒人观之为苦,行人观之得道,无豫(厌也)之人视之,无所适莫(厚薄),如见土木。若此美色实净,四种人观,皆应见净;若实不净,四种人观,皆应不净;以是故知,好丑在心,外(境)无定也。’故说‘色不迷人,人自迷’也。
  再看看《自杀以后的真相》一书作者理性的评判:‘爱情是个甚么东西?别的情形,我们暂且不问,只问发生恋爱关系的那些青年男女,究竟为了什么,甘心把性命牺牲?我想现在的人,高唱爱情,莫非就为这‘爱情’二字么?恐怕除了这二字,世间再没有那么大的魔力,可以叫人自愿就死。但是死了,爱情还存在么?并且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也应当把这二字的意义,认明一下。我们常常听别人说什么爱情神圣咧!爱情纯洁咧!还有什么爱情艳似花咧,爱情美如玉咧!那些甜甜蜜蜜和和顺顺的美名,听到耳朵里,好像肉都要麻,骨都要酥,心思被它们弄得摇摇不定了。话虽这么说,傻终究是傻,这里头神秘的魔力,究竟有些莫名其妙。我就问道:爱情二字,多么的好,那么在父子兄弟朋友之间,行不行呢?因此有人答道:爱情的意义,却有广狭的,不过要像这种性命交关的爱情,恐怕只限于男女之间,别的地方不能够通用吧。我因此又问道:既限于男女之间,那么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和六七十岁的老婆婆,也会发生很深的爱情么?那人又道:大致都要在少年或中年的时候,彼此才会有爱情发生。到了老年,就讲不到什么爱情不爱情了。我更问道:既是这么说,一个翩翩的美少年,与一个缺口歪鼻、十不全的丑妇人,就是说年龄相当,也能一见倾心,鬓厮耳磨的和在一块儿么?那人便嗫嚅道:这却很难。要像这一种因缘,恐怕不容易得到。大概彼此面貌,终要过得去才行。我因此就哈哈的笑道:那么,爱情二字的意义,照逻辑讲起来,岂不是淫色二字的代名词么?爱情限于男女(案:现应包括同性恋了),无非是性欲冲动,就是淫。关于年龄美貌就是色。所谓神圣纯洁等那些名词,不过是文过饰非,欺人而已。那人道:也许有别的关系,如性情啊,学问啊,都可以增长两性间的爱情的。我道:性情学问等,说能增长爱情,本无不可,却非爱情的主因和动机。不然何必限于男女,何必限于年少貌美,又何至于发生出生入死的大问题呢?故知爱情决定是“淫色”为本。’并不是故意装出一副道学先生的脸来,责备任何人。四书五经上说过:“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知好色,则慕少艾。’孔孟也明知淫色二字是任何人所免不掉,故我虽不说他们好,却也不去讲他们的坏。不过最要紧的一句话,就是要识得淫色是个什么。万不可被他们瞒了,以致神魂颠倒,弄出丧失性命的事来。因此就有人问道:那么怎样才能了解他们呢?我道:只要识得淫究竟是否乐,色究竟是否美,识得了,他们自然颠倒玩弄你不得。我把这两层意思,慢慢的讲来。不过略带些哲理,请大家平心静气,体会一下,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此谈玄妙、讲道学,心里厌烦,就不听了。实则我所讲的,都是平常之理,只要你们顺著次第听去,自然很容易明白了。那人道:淫是否乐,色是否美,却是一个问题;然淫因色有,色解决了,淫也就不难解决,不过色有美丑,是无可否认的。我道:请言其故。他道:无盐与西施并立,媸妍立辨,人人一般看的,岂可生异议吗?我道:你以为西施美么?究竟美在何处?他道:面美、目美、鼻美,乃至等等无一不美。我道:面美削汝以面,目美挖汝以目,鼻美劓汝以鼻,乃至等等一一割汝,与汝玩供,好么?他道:不要不要,一一割下了,就不美了!我道:一一既不美,何来总的美?总不是一所成的么?更有一层,把西施一身分析起来,不就是肤、发、肉、脓、血、爪、甲、尿、粪等么?在这一些东西里,那一物具有美性的?他又摇首道:都没有,一一分了,就不美了。我道:分既不美,人何云美?人不是分的集体么?因此可知美性不实,此其一。
  同一女子,此人以为美,他人未必以为美;他人以为美,此人也未必以为美。印度人以为美,中国人未必以为美;中国以为美,西洋人未必以为美。即以时间论,昔时以为美,今时未必以为美;今时以为美,将来未必以为美。美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故知美性不实,此其二。
  譬有男女,昔为情侣,今为仇人。为情侣的时候,只见貌美。色美,无一不美;转瞬之间,成了仇人,惟见人恶、心恶,无一不恶。美又因情感而殊,故知美性不实,此其三。
  美性如果是实,不但人看了以为美,就是动物看了,也应当以为美。如水润火热,人物同样感到,但事实却又不然。庄子不是说的么:“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鸟见之则高飞,鱼见之则深入,糜鹿视之则决骤。”那些鱼鸟等,既不是呆蠢的东西,何以非但不感到美,而且反被美人吓走了呢?若说物类,没觉美的可能性,何以鱼鸟等,各各自类间,都有性欲的事?然性欲生于美感,盖由美生爱,由爱生欲,乃一定的程序,人与动物既然一体,那么物类自然也有感美之可能性(物类饮食男女,贪生恶死,乃至爱护其子,与人无不相同。故知有感美之可能性亦同)。不过他们,只能感到自类的美,而不能觉到异类的美。如同人类,只能觉到人类的美,而不能感到物类的美,这就叫做同类相感的道理。实则易地而观,人类物类,都没有什么美感可言(人类物类既各无美,何以各各自类间,感到有美?这是先天及后天的习气资发,妄见有美,美性实无)。这种意思,庄子在二千多年前,已经见到。现在的人,自作聪明,反全被蒙了,岂不可笑。故知美性不实,此其四。
  美性既属不实,淫乐更于何有?因淫非美不乐故。所以淫性之空,不言可知。不过在普通人想起来,行淫总是乐的,你要说行淫不乐,他们万不肯承认,若然追究他们,到底行淫乐在何处?他们午定道:男女交媾便是乐。然非合理之谈,既男女交媾便是乐,那么与残废龙钟老人交,乐么?与污秽丑陋人交,乐么?心中充满了烦恼,行淫乐么?恐谁也不能说是乐。非得要年龄相当,兼之貌不丑陋,更没一点心事,有了这几些条件,始有淫乐之可言。但是要知道,年龄相当,是年轻乐,不名淫乐。貌不丑陋,是貌美乐,亦非淫乐。没一点心事,是无心事乐,更不是淫乐了。那么淫乐,究竟在那里呢?据此看来,要守在淫的自身上找乐,是无论如何找不到的。那个乐,是因旁的关系而发生的,苟淫自性是乐,应一切时乐,一切境界,无往不乐。何必择老少美丑,乃至有心事与没心事呢?如必要待旁的关系而发生乐感,就叫做依他乐(依乎他种关系而有否故)不名自性乐(淫自身找不出什么乐来),故知行淫实无有乐。所谓男女交媾便是乐这一句话,不是就错了么?
  综合以上两种理论,可以断定,淫既非乐,色亦无美,因色之无美,更觉淫之非乐,因淫之非乐,更觉色不是美,二者相互为因,乃决定之理。古人所谓‘名姬艳女,皆同幻化;倚翠偎红,尽如春梦’,就是这个意思。
  淫色既同不实,那么淫色所产生的爱情更向何处立足呢?爱情既得不到立足点,全然是幻现欺人的东西,回头来就要问这辈青年男女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死呢?唉!此等死,真是死得可怜,真是死得可笑,真是死得莫名了!
  爱情爱情,您的神通,果然广大,一向来不曾识得您的真面目,被您蛊惑了无数男女,害死了无数青年,到了如今,才晓得您是一个幻化变现的妖魔罢了!男男女女啊!快醒罢!莫再信爱情为第二生命的胡说,白白地把自己的名誉生命送掉,还要被人家骂一声愚痴,讥笑您们意志薄弱。还有一辈喜欢弄笔头的文人,我也奉劝他们,切勿风流自赏,把爱情提得高高的,信口乱道,诱惑青年,简直无异诲淫。试问造下了许多业,将来向何处去消,为之一叹!
  我更有一言,奉劝诸位男女青年们,尤当注意。爱情既然是一个幻化的妖魔,完全是淫色的变相,那么不必再在爱情上胡思乱想,自取烦恼。万一情不自禁,偶然堕入爱网,切勿以为某某待我是真心的、专一的这种观念,就是情死和失恋死的种子。要知道爱情的根本是淫色,淫色既是任何男女间可以发生,所以爱情,也是任何男女间都可以发生。他既会爱我,也会爱别人,因为流动变化,是淫色的性,亦即是爱情的性。不要说您的才貌富贵,不是世上第一,就说是世上第一,习久了也会生厌。所以‘真心’二字,不过口上说说,其实是绝对没有的。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爱去爱来,自然不至于为爱而悲,发生意外的事情。话虽这样说,可是这种苟且的事,终归堕落,万万行不得。见地超脱的人,知爱情虚幻不实,人心变化无常,所以不肯被任何人惑乱。人看到他,潇洒如仙子,光洁如霜雪,这种人,才称得第一流人物么,您们不当学么?
  按现在一辈为情而死的青年男女,不少怀著一种心理,以为一死之后,到了冥间,可以常在一块儿聚乐。可是这种见解,便铸成大错。因为自杀这椿事情,本来是自暴自弃,姑不必去论他。当知道—天生您,不是叫您自杀;父母养育您,也不是叫您自杀;国家保护您,也不是叫您自杀,然而您竟然自杀了,这岂不是违了天,违了父母,更违了国家的意思么?违天,谓之不敬;违父母,谓之不孝;违了国家,谓之不忠。那有不敬、不孝、不忠的人死了反得受乐,试问天理何在?而且所行的,是暖昧苟且之事,所以这一类自杀的人,死后非但不能相聚一块儿叙乐,还要罚入枉死城受大苦哩!谋情死的人,可不知深戒吗?’
  这么长的节录文字,因为辩理太妙了,所以尽管遣词上有年代的因素,而看来有些不习惯,但仍不忍截头去尾。犹记是去年的事吧!报纸刊载一男二女,手系红丝线,一起服药自杀,以为信此邪说,到阴间去仍可相聚在一起,结果一男一女死亡,获救的一女尚怀此男的孩子,您知道他(她)们才都是国中乃至国小的孩子啊!邪说害人,即如死时穿红衣?等,死后可当厉鬼重返人间报仇;又邪书如日本所传《完全自杀手册》(当竟笔后不久,十月十二日各大报皆以明显的版面报导—日本上个月才四人共赴黄泉,而今又有七名十几到十几岁的男女集体自杀的新闻。近年来,日本网路上出现许多自杀族相邀一起自杀,并交流自杀的资讯—如何自杀、何处自杀、何时自杀等;而不幸的是—自杀网站推波助澜地淹及台湾……。)列上多种自杀死法如烧炭等,乃至教人纵欲等书的作者,您可知日后的果报吗?!‘文以载道’—文字可化人心,开人智慧;今反而邪毒人心,塞人智慧,善恶分判,果报何能逃之呢?
  另外,我有一点要敬劝男女,以我自己的经验及访问受过情感挫折的男众,为何男女在一起就非得吵吵闹闹不可?原因何在?竟然在《破坏性情绪管理》第一三六页中,西方科学家也有研究的资料显示,东西方情侣担忧的同一件事:嫉妒,不喜欢对方花太多时间和别人相处。‘嫉妒’应是所有人类的烦恼,在佛教典籍《百法明门论》中明列为小随烦恼之一,所谓‘妒火中烧’。故男女交往,一旦有第三者介入,便会引爆打翻‘醋醰子’。按理说,男女初期交往尚中规中矩,而嫉妒这种情形,往往是提早于婚前便发生性关系,(佛法称为犯邪淫—除了正式的夫妻外,所犯的男女性行为皆算邪淫。)而让彼此有系属感(占有欲)—‘您是我的’,当成了‘我所’之后,只要有第三者的介入,强烈的‘我执’便会启动自我保护系统来防卫;而当防卫失败所产主的挫折感强烈到不可平复时,不是选择自杀来惩罚对方,要不然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报复行动。所以诫劝男女交往皆当守身如玉,如此好聚也好散。看了社会事件及亲问时下的男女交往情形,皆同出一辙,且有科学家的研究资料佐证,故一并提出以为警诫。
  十七年前的一场梦
  民国七十六年的农历四月一日是兄长的忌日—记得父母们为不让我操心而善意隐瞒下,完全不知他曾经割腕自杀未遂被救,直到出事的前一天早上,家人拦不住他骑脚踏车出去,现已出家的三姊随后骑摩托车在后追赶,但怪的是到了庙口,轮胎便被铁钉扎破,就这么一去不回。在此情况下,家人才通知在台北工作的我,坐著夜车,一路乱了头绪而彻夜未眠,回家后清晨马上骑车到河边、田里寻找,丧气地回到家,邻居便告诉我—兄长已在祖母的坟上仰毒自杀。(之后,凡有兄长不知情的朋友打电话来家里找他,我们都‘说不出是自杀’地以‘出国(天国)去了’来回应;在数年内,‘出国的’竟成了兄长的代名词。)
  从事件的发生到出殡,没看到母亲在人前掉过泪,据父亲说只是整理房间见到遗照才伤心地哭。(非常抱歉!身为家中么儿的我,从不知如何去安慰二老。)随后,直到同村子有一相类亡兄年纪也是自杀身亡的男子,母亲偶遇其父母,竟劝他们:‘伤心也没用,应该好好念佛回向给他。’从此,我很感谢亡兄,让这个家走出了阴影和带来‘希望’—因为人世的沧桑与无常,反映出佛法解脱的可贵(在此之前,俗家是信仰民间神道),三姊和我陆续深入佛法(非逃避现实),而同在八十二年先后薙发出家。
  亡兄刚弃世不久,大姊先在高雄某神坛‘牵亡魂’,经灵媒扶乩引出亡兄之魂与大姊沟通,一出来指著手上曾割腕的伤口及咽喉(被农药腐蚀)表示痛苦而无法多说话,大姊本想问其自杀原因的目的也只好作罢(从死至今十多年,他的死因一直是个谜)。随后,又到屏东某神坛‘如法炮制’,情形如出一辙。因三姊和我学佛后,便以其为外道而劝大姊不要再去搞这种事了,好好藉佛法为其作功德回向、超渡才对。直到出家五六年后,大姊、二姊对佛法尚无决定信心,便又偷偷跑去再牵亡兄之魂欲解其近十年的疑惑。当灵媒降驾后到阴间‘调人’,过了不久,只带回亡兄的‘传话’,灵媒向大姊说:‘家里发生什么事你不知道吗?家里二个人出家修行,最好不过了,以后不要跑外道了,好好在佛法中念佛修行。感谢兄弟姊妹这些年的功德回向、超渡,现在我已能自由的在这边听经闻法,以后不要再叫我出来问东问西了……。’前几天为写此纪实,再打电话详问大姊,大姊告诉我,因为此次的机缘,她才对佛法有信心。
  对于灵媒或催眠治疗等,在此提出一个中肯的看法:《因果报应实证》九九页:‘目前神坛到处林立,主持份子良莠不齐,藉此骗人屡有所闻。因此家父遇有神庙开坛设乩邀他参加或指导,全都谢绝,以免被人利用,成为帮凶,以致背负因果。’乩坛扶乩情形既如上述,我们对它究竟应采取何种态度?
  对此, 印光大师有明白的开示:“不可排斥此法,亦不可附赞此法。”为何不可附和襄赞?大师告诉我们,扶乩之事,有许多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所说的天乘道理及佛法,简直是胡说,其所说佛法全属臆测杜撰,若加以附和襄赞,恐招致坏乱佛法,贻误众生的罪愆。目前某些不属于正统佛教的0教或0道,乩文是他们维系教徒信心的重要工具,有时更成为他们教义的重要来源,对这一点,大师的开示,无疑是最佳的当头棒喝,其信徒们,应防乩文来自人为作假或来自灵鬼假冒佛圣说法,以免修行误入歧途,求升反堕,岂不可惜!
  为何不可排斥?大师告诉我们,乩坛所开示改过迁善、小轮回、小因果等,皆对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若加以排斥,则有阻人向善的过失。
  但是大家要明白,大师所不排斥的是,专门从事宣扬因果、轮回,教化人心改过迁善的乩坛。对于目前流入弊端的下列三种神庙、乩坛,大师若仍在世,必定痛加喝斥无疑:(一)、藉开设乩坛骗财甚且骗色者。(二)、开乩坛让人问赌博中奖号码或六和彩中奖明牌号码者。读者当知,有道德有修为的正神,绝不会鼓励信徒从事赌博投机,可见指示明牌的,一定是小鬼或邪神,一旦中邪,后果堪虑,可不慎防乎?(二)、目前许多神坛很热衷于举办进香活动。主办的人,常于活动中雇请花车女郎,穿著暴露、表演色情歌舞,戕害青少年身心、破坏善良风俗,这绝非正直的神明所许可。那么这种活动是出于神的意旨,或者主持者假藉神意而举办?到底为了什么?捐钱赞助或参加这种活动有无功德?聪明的信徙们应该知所抉择吧!’
  现在我和三姊已出家十多年,父母也很精进地念佛求往生,尤其母亲坚毅的个性,和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让我一直很感恩亡兄的‘身教’,连难以度化的大姊、二姊,现在也多少有在念佛呢!
  佛度有缘人—没有契入的因缘也强求不来,但在彷徨无助之时,‘正统’的宗教信仰是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从最初的精神寄托,再内化成‘看破放下’的动力;如果您更有能力,应‘推己及人’地再对一切的苦难众生,生起一种责任感。这是我们此生的目的—除了净化我们自己的问题之外,还有帮助其他的有缘众生,是更重要的课题。请续读二部影片给我的启示—
  生命不息
  《生命不息Life affer Life》这是从网路下载的一部影片,是美国Dr.Raymond Moody医生实地采访数百位有死亡经验又还阳(又活过来—但要注意,据这些人的死亡经验都还算好,应是平日非是犯大恶,而先受前所造善业的善报之人;至于实际的业力,非我所能断定。而自杀是属恶业,决难有如他们一般的去处,千万别妄想要以此为借口而自杀,只恐怕‘有去无回’,在此特别警示。)的真实报告,让您对生命的意义及价值重新思考。以下是我观后所得,提供给您参考(‘’内是片中的文字,余是我的心得。)
  (一)、‘在他们生命要结束的那一刻,在这个与他们同在的发光体前前,(案:曾请教会公此‘发光体’者, 会公表示:众生人人都有光,只是自已看不到,除天眼通的人可以;临终最后一念会看到自已的光,之后‘一念之间’才转入中阴身。故此发光体还不是中阴身。)会现出所谓“全景影象”(即楞严卷八所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并非在转瞬间连贯地出现,而是顷刻间顿然同时展现—从出生到死亡前一刻的每一感觉、思想、动作、事迹;自已好像是观众却也是戏中的演员,(案:即《庄子.齐物论》云:“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就如置身于立体电影院中,观看一立体电影;于中可以了知自已与周遭人事物,如何地互相影响。在这全景影像中,可以确定一件事—没有一件事,乃至一个念头可以隐瞒的。’
  (二)、‘一生所回顾的,并不是那些我们所期盼回顾的—所谓大的的成就,而却只是极简单的善行—通常是些你忘了的事—出于真心去做的事情;可是这些善行,会在宇宙中流动。’以随顺真如所起之妙用,故其磁场能量,亦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知,若心存有善事、功德可修,则已隔了一层。如悠悠随队放生,与忽见生命将被杀而起悲心救赎之,自然于心真不真有差也。‘我所做过—我一向认为重要而好的事情,它们根本不算什么;而是那些小而不被人知,你们为彼此所做的事。所以,助人者即自助,施给他人爱,即是以爱自滋养自己。’真心去做的—即是阴德,亦是《了凡.积善》中所拣择之善的标准;即如一个孝子,从来不认为自己对父母所付出的有什么值得表扬,因为那只是天经地义—应做的本分事耳。是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检视自己,看看真实的自己,再以神(佛、菩萨)的眼光来评价自己,此次死亡的经验,让你真正了解—比你所曾经肯定的自我,更伟大、更庄严。’
  (四)、‘佛菩萨能无私地完全接受我们,包括我们曾经无知所造的恶业,但我们自己能原谅我们吗?’只要好好惭愧忏悔就好了,应该拨开乌云(恶障)去见太阳、月亮无私平等的光明,这些才是佛的本意,而不是将忏悔的善义,变成了五盖烦恼中之悔盖。
  (五)、‘并不须在他人伤害你时,要你去原谅他;而是要了解他们,而去包容他们。学习看待相似处,而非相异处。’相似处者—即众生之同一体性;相异处者—即众生之间的差别相,如美丑、贫富等。此理甚深,当好好向智者讨教。
  (六)、‘我相信—如果有个人了解自已,了解神对我们的爱(《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那我们就能跟自我有同样的那种关系。’能对自己真慈悲的人—便能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了解自他的苦难,才懂得付出慈悲对待他人。(佛菩萨只是光体,但随众生示现不同之相而度之—正以无我相而化一相度众生。)
  (七)、‘此生所学的,会随著我们到下一世。’此正等流习也。既知如此,您愿意学善—慈悲、智慧、诚实等;或学恶的呢?
  (八)、用佛法的角度来观看这部—‘为我示现、教育’而来的影片,应该值得感恩和合的一切因缘,乃至感恩自己—懂得惭愧而愿意觉醒的心。若不用‘心’观之,则亦不过是体会一种自己‘似未曾有’的经验而已;难道不知—我们都已‘死’过数不清的次数了,却仍以此来‘洗眼睛’(看过就算了)而已,可以这么说吗?!‘噫!可为知(ㄓˋ)(同‘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明朝蕅益大师这么说)
  今天暂时停止
  这部在台湾并没有流通的影片,是我在一位藏传出家的西方比丘尼的著作《心湖上的倒影》中,看到有以下的简介:‘有一部电影《今天暂时停止》(Groundhog-Pay)这真是部佛教电影!内容是叙述有一个人,必须一再重新生活于同样的一天,直到他真正过好这一天。刚开始他抱著非常消极的态度,所以他在第一天制造了许多负面的因,人们和他的负面相应,所以他过得很不好。然后第二天,他又得从头经历同样的日子;接下来,相同的日子不停重复。(案:主角初谓‘既无“明天”,便可随心所欲’—此正所谓‘拨无因果’之大邪见。)他开始拼命找出路,企图自杀许多次,但次日早晨,他又在同样的房间和床铺上醒来,日期没有变,收音机里播放的还是相同的歌曲。他的心态经过许许多多的改变,直到最后,他把大部份时间都拿来帮助别人,他抢先阻止即将发生的惨案,因为他已经度过相同的这一天许多次,他所有的心态逐渐变成想方法帮助人。当他的内心态度转化,日子渐渐愈过愈好。最后,他终于能够突破而进入新的一天。’便托道友透过关系从美国带回来;虽然是纯想像的编导,若非学佛之人用心体会,可能收获不大,最多也只如片中的男主角—陷自我于沦溺而不得自拔的情况下,唯有透过省思,依一般世俗人舍苦求乐之情,找一个让自己精神得以慰藉的出口而已。
  而依佛法的角度来看—若不能藉因果来断恶修善,不断地降伏狭隘的自我,从现实生活的名、利等跳脱,那变成一再地重复这种‘苦’的回;好比剧中,给您无数次‘今天’的机会,让想去学习突破,如果没有好好把握,即如古德曾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辨;?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在无数次的挫败轮回中,当您觉悟到—要放下自我,而去改过向善、慈悲仁爱、喜舍助人,这才是消减宿业、积功累德最宽广的正道,即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的道理一样;更是想要改造自已命运最有力的促媒,所以建议您多学习‘付出’—‘助人为快乐之本’(但要有智慧),好比到医院、老人安养院、孤儿院、‘慈济’或‘创世基金会’等公益慈善团体去当义工,久久的熏习,您的心量会更开阔的。
  您可以加被自己
  在《自杀是灾难的开始》中,作者有几段话是很实际的:十三页‘说实在,这后头都有一股莫名的力量,促使您产生这种非理性的行动。有时本身并非很想死,但却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力量,教您去寻死。是否真有这种现象呢?的确是有,有很多医学上无法解答的现象,更是一般常识所无法解释的。’二三页‘每当一个人快死的时候,都会有异相出现,只要您会观察,就可以看出他的气色不好,印堂发黑。这时,您要认真开导他,劝他赶快修行扭转业力;否则,若无善念与功德,这个劫数便难脱逃。’五二页‘临死还能发起善念,算是积了件功德,因此被救活了。被救也有被救的因缘。所以人要心存善念,能够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好人,纵然在绝望的时候,也会有奇迹出现。这些万法因缘,都有很深的道理存在,要懂得看门道,而不要只是看熟闹。所谓:“人无功德,大地难容。”福报已尽的人自杀,一下就好了,再怎么救也挽不回。’
  我们总不能一直期待别人的功德回向,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自己帮助自己是最实在的;尽管自己不够力量,但也会感加善缘来帮忙。至于如何加被自己呢?所谓‘加被’—《佛光辞典》中释为:‘指诸佛如来以慈悲心加护众生。’我愿意用广义来解释此名相,‘加被’—若境界不动我的心念,我怎能感受到?所以凡能动我心念的,我都蒙受其‘加被’,好比(一)、在台湾习俗,喜事收‘红包’,丧事收‘白包’,如果当您家办喜事时收到‘白包’,会让您动什么念头?(二)、如果您是好色之徒,当看杂志中有美丑二女,光是平面的影相,会令您动什么心念?(三)、如果您最喜欢的人和最痛恨的人,同时迎面是来,您会有何念头交错?(四)、当您进入百货公司,楼上楼下地出入,您会有多少念头随尘境赶起落落?以上从颜色、照片、人物、诸物杂陈,可以说每个境界(不论有无生命、死人活人等)都是绕著「我’中心而起心动念,当然都会受其‘加被’;既然一切境界都可‘加被’我,那反过来,我可不可‘加被’境界呢?答案是‘可以的’;既然可以,我们是用贪、嗔、痴或不贪、不嗔、不痴来‘加被’境界呢?这点是每个人都要问自己的。如果再谈得深些,佛法‘一切唯心造’的道理—我们的心就如一面镜子,而镜内所现的境界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今天如果您讨厌镜内的人,而‘忘我’地用拳头将镜内人打死,结果先碎的是自已的心啊!所以心常怀负面消极的人要注意,如此感召的会是如何呢?我曾问过一个具有特殊能力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会遇到鬼而走衰运?他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磁场,会发光;如佛是金光,而如果有修行的人会有黄、白的光,或福报大的人会有红色的光;至于心恶之人,光是黑色的,若常忧郁等有灰色思想的就是灰光;随心、业乃不同便有不同的光,而鬼就专门喜欢找灰黑色光的人—小心谨慎为妙!
  上述就现实日用可体会的道理,也是根据佛法‘一切唯心造’—即《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谛理而阐示:‘心作心是’二句—明朝蕅益大师盛赞云:‘此真念佛三昧之?要也。’清朝 彻悟大师更云:‘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若要深论,非大彻大悟者能道,如我者只能做祖德之教加以传述而已。经中云:‘心如工画师’—心就像一个画家一样,你看世间的所谓艺术家,其作品所陈现的,不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妄想’吗?所以,同一个时间、地点、题材,大家同时作画,但大家因妄想不同,故造种种业(有不同的风貌),即《楞严》所谓‘循业发现’的道理;今有所谓‘艺术治疗’,即假借艺术的创作,可依其不可窥见的内心世界,借此呈现出来后,再治疗其‘病因 ;如有一因地震而痛丧父母家人的小儿,他所画的彩虹不是七彩,而竟是黑灰等色。而我们的心,一下想善,一下子想恶的,就好比心的画家,画了一尊佛像,便随想而起了慈悲庄严之心相;若画了一淫女,随邪想便起了贪染之心相;倘若画了一恶鬼(如半夜行经墓地,而心自幻现鬼影憧憧之相。),自己却被自己所画之恶相而吓坏了(此即是常说: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也就是‘一切唯心’的道理。依此理,我们身口意三业,常常随佛而熏习,如断十恶修十善业、大慈大悲、念佛等,即三业时时造(作)佛之业,待修德圆满,自然还证—此心是佛,确定无疑;反之,若身口意常造凡夫贪嗔痴等业,因此不能超越凡夫的境界,岂又有何疑哉!所以,常起灰黑念头的人,其磁场光色,能召感不祥之物,便可理解了。又如《孔子家语.六本》云:‘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亦通此理;反之,若心常入粪坑呢?还须解释吗?建议您把《了九四训》此书彻底多读几遍,即可从世法入出世法矣!!
  没有结束的‘结束’—划上最后句点之前
  走笔至此,已画龙点睛的将此书做个我自己认为已尽力的‘圆满’结束;在未划上最后句点之前,再重点勾勒本书的眉目,送您最后的建议—结个善缘:
  (一)、请您先将前面的架构表再浏览几次,回想其中您契机或重要的内容。
  (二)、耕耘→收获,说穿了就是因+缘=果的道理,将之放大,就是无量个‘三世因果’—说无量(多)即是一,一即是无量,因为无量个因因果果都是由一念开始的;而从现前的一念真正去把握因果道理的关键,才是学习‘因果’—身心世界的安顿之处,不至让业风吹得像无根飘泊的浮尘一般。
  (三)、我们可以有‘理想’,但千万不要存有‘幻想’,而不脚踏实地于当下的努力耕耘;我们也都知道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我们都得承认现代凡夫心力太弱了,在耕耘过程中,难免会因无常的身心及外在尘境变化而受到压力、挫折;因此,更要了知‘计划’(妄想)永远比不上‘变化’(无常)—过去如果可以挽回,那就让时光倒流,重新来过就好,何须懊悔不已呢?如果,过去不能挽回,懊悔又有何用?应好好把握当下去忏悔、改过迁善,才是最切实际的因应之道。
  (四)、业是心造,要转业何尝不是由心下手?!有的人‘临时抱佛脚’,却连佛脚是那只都不知道,所以往往在事相上的‘用功’求不到感应便退了心;殊不知,业海起了滔天的大浪(喻险阻—恶业)是自己的无明风(喻烦恼)所掀起,当自已驾著小舟(喻心)面对大浪之际,‘求之有道’—绝非求佛、耶稣、天主等帮我们夷平业海之浪;而是求佛、菩萨加被,让我们更平稳地驾驭这条小船,待心一‘定’有了‘智慧’,面对业浪时便无所畏?地欢喜承受—风会止息,浪也会不平而平,以智慧安忍的等待吧!
  因为,既信因果的道理,了知因果绝不颠倒而辜负于我,那么安忍等待的,只是让时间去成熟罢了!有人等不及,便投机地—先享受(乐)后付款(苦);愿意等待的,便先苦后甘地‘倒吃甘蔗’;俗云‘尽人事,听天命’—未免有些消极,佛法的观念则是—尽自己本分而随顺因缘,而在随顺因缘当中,也不忘尽自己的本分,如此‘努力论’才是另一学习因果的受益处。
  (五)须知,会因‘我’而容易打妄想成病,无非是放不下过去,期盼未来,而忘了当下所造成;《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正是要人看破妄想的虚幻—即如认情所谓的爱情、金钱、事业等五欲尘劳,如果它们是真实不变的,当然值得我们追求拥有;但就是因为它不是‘真的’,所以当您执著得愈深—起惑颠倒于‘雾里看花’,就如同只见其毒药外所披色彩鲜艳的糖霜一样,届时受苦的,恐怕除了自己外,也要波及旁人。既然,虚妄执著的我,常带给我们一切的苦,那么要转苦为乐的好方法—就是利用因果的道理,把自己从‘小我’的焦点,放到‘大我’的苦难众生中去粹炼,从中去开启智慧与慈悲;这时在解放自已苦难的同时,您会更懂得珍惜自己→关爱众生。
  (六)、如果,您看完此书后,一点契机的感受也生不起来,并认为它没办法予您任何身心上的助益;没关系,只能说时机尚未成熟、因缘未到吧!我也会很感恩您 将它看完,我更会用我的磁场如被祝福您(即佛法所说:功德回向。),希望您早日遇到生命中的贵人,经其教化而得解脱一切的苦本;但希望您将此书转赠有缘的人(或送回原流通处)—继续流通,是我现在对您唯一的恳求。如果,您看完后,有一种更想从佛法中得到解脱的渴望,除了恭喜您有此善根外,希望您更上层楼地祈求早遇契机的善知识,经由他的教化,您的善很能早日成熟→解脱,而我对您的唯一请求—别忘了!知恩报恩地继续传承这份慈悲与智慧,从这盏菩提心灯开始—尽未来际,灯灯相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