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黎明的时刻(二)
死者是受如此之苦,而死后会有什么后遗症呢?请续看下一科—
自杀后.留下的后遗症
此科据《完全不必自杀手册》中以记者身份,节录写实的自杀‘后遗症’二则,最令人感到心酸:
(一)、……上午六时许,当年十岁的姊姊,带著年仅六岁的弟弟,起床后准备吃早餐上学时,发现餐桌上空无一物,妈妈并没有准备早餐,此时姊姊还嘀咕了一下,就开始在透天别墅里里外外寻找,但是并无所获。
最后姊姊灵机一动,想到妈妈会不会是到顶楼阳台晾衣服?于是推开通往顶楼的大门。
没想到映入眼帘正面相对的,竟是全身穿满红衣红裤和红鞋,并以红绳子上吊自杀已经气绝身亡、舌头外吐的母亲!
姊姊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了一大跳,连嘴都合不拢,没想到更令已经吓坏了的姊姊;更无法接受的,竟是年仅六岁的弟弟,竟然脚跟著姊姊一起上了阳台,还不懂事的弟弟,还以为妈妈是在开玩笑、玩游戏。
结果姊姊因为完全无法接受这一个残酷的事实,大叫一声之后就不支倒地,任凭弟弟怎么拉、如何叫,姊姊都无法再顺利站起身来。从此以后,她的女儿就再也不曾站起来过。可怜的孩子,因为刹那间承受了远超出内心负荷的压力打击,遭此重大刺激后,从此罹患肌肉萎缩症,除非奇迹出现,否则一辈子永远没有再站起身来的机会了。医生说,小女生除了必须接受长期治疗外,未来不能再遭到任何重大刺激,否则还可能有生命危险,爸爸只好将女儿送到乡下,交由亲友照顾。
因为妈妈的一念之间,这一个家庭为之破碎,并造成子女心中永远无法弥平的伤痕。
(二)、民国八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凌晨二时许,哥哥在华中桥上徘徊许久后,打电话向表姐表示,他活得很痛苦,准备跳华中桥自杀,当表姐急忙赶计程车前往华中桥上,却在刚下计程车时,亲眼看见表弟跨过桥上护栏,向桥下的新店溪一跃而下。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就是眼睁睁地看著心爱的人在眼前逍逝,自已却无力挽回对方的生命。
八月十八曰,在哥哥去世后二天,弟弟写下了第一封遗书。遗书中写著,当哥哥死的那一天,他万念俱灰,原先地想跟著跳下去,可是回头想起家中还有妹妹和外婆需要照顾,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回想起哥哥,弟弟有百般不舍,在遗书中提起哥哥为何留下他一个人,他好伤心,哥哥生前曾说要教他美工的功课,结果呢?哥哥竟选择一走了之,他恨哥哥,丢下他这一个弟弟,没有哥哥的亲情,就算上了高中又何?没有哥哥就没有弟弟。
写给女朋友的遗书中,则希望女友能够了解他失去哥哥的感受,因为哥哥最疼他,真的无法失去哥哥,好爱哥哥,好想哥哥,没有哥哥后,完全失去了一切的精神支柱。而八月卅曰,弟弟选择跳河处,正是半个月前哥哥跳河的同一位置上。
听听活著的人的苦闷
(一)、《完全不必自杀手册》第一五0页亦载一则殃及无辜的事实:在捷运站自杀者,不仅可能祸延家人,还可能殃及无辜。
有一位女性驾驶员,因为一名女性在月台上突然跳下轨道自杀,结果一次自杀事件,却有二位送医;原来这一位女驾驶,也因为惊吓过度,和自杀者一起被送医治疗。
另一位捷运驾驶,运气更背、自杀者跳轨自杀当时,他惊觉到可能发生事情,没想到当他透过驾驶窗往下查看时,竟然和仰躺在轨道上,已经气绝身亡的自杀者四目相接,二人的眼神交会而过。
这一起太过震撼和血淋淋的遭遇,令这一位驾驶饱受惊吓,不仅现场被吓的无法言语,历经多次心理治疗后,仍然无法走出阴影,捷运局虽然安排他调职,希望能远离可能唤起悲剧的伤心地,最后仍以离职收场。
(二)、接下来请看一个自杀未遂,事后其胞兄所写下感言的片段,《向自杀Say NO!》:‘走在蛋壳上的哥哥—一开始,我要说,在你情况最糟糕的那段时间,我对你真是爱恨交加、百感交集,一面极度地同情你,一面又感到哀伤,有时对你的苦难感到极其绝望,因为我这些怜悯的感受已使你变得有点自怜的倾向。
因此,有时我对你的同情会受到考验,每当我觉得你表现得一副“我有祸了,我一生痛苦不堪,你们全都得负责任”时,我就失去耐心。固然我了解一般有自杀念头和忧郁症的人都会有这种专只顾自己问题的心态,但是我依旧轻忽这种理解,而认为你是全世界唯一得解决人生各种不同问题的可怜虫。就这一点而言,我想无论有人多么爱护、照顾像你这样的病人,他们的同情心都会像我一样,在奋力养家、处理工作问题、支付一堆帐单等等苦恼中,对你的同情变得勉强、做作。
不幸的是,我已受苦到一个地步,就是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陪伴你度过这个黑暗的岁月,这令我相当难以承受,因为过去我一直觉得我们有许多特质很相似,我也很怀念与你促膝长谈、一同欢笑的日子。但是,当我在你身旁时,我总觉得自己“走在蛋壳上”,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担心会说错什么话伤害到你。因此,干脆避免和你接触为妙。但是,这当然令我有罪恶感,就是患有“做也该死,没做也该死”的症候群。’
(三)、若已自杀成功所留下的是什么?从我自己的经验中,可确定“死亡造成双方都—备受折磨。’考量要将俗家胞兄的事件放在此书,所以先征询家人的意思如何;虽已事隔了十多年,在电话这端我向父亲说:‘我最近要写一本书劝人不要自杀……’隔著电话那端,传来父亲心湖底下隐隐不平的动荡回响:‘那是不可能的事。’我急著叉开话题……。我不想多去揣测他人的心境,就举一例,任由您们去构思那种镜头—一只不知名的鸟,在玄关的木架上筑巢,并产下四颗蛋;约经半个月的孵化,四只小宝贝先后出生。某日,母鸟外出觅食,其中一只受到惊吓而摔死,为免其母鸟哀伤,我便私下将其埋葬。谁知母鸟也懂得算术(四减一等于三),竟不断四处奔窜地哀鸣四天,待余三小儿皆成长留下空巢后,仍不时地在屋顶上探望,只期待那只‘怎么忽然消失’的心肝宝贝能再出现……。
自杀—在日本据统计推算,全国每天约有三十个儿童因父亲自杀而成为孤儿,而‘长腿育英会’这个日本民间非营利团体,正以援助父母亲因自杀、疾病、灾害、犯罪受害等非交通事故因素死亡,或是父母亲因重度残障无法工作的子女,提供他们奖学金及心灵上的关怀。该团体并无国界限制地于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时,并将其关怀触角也延及台湾,而仿照神户‘彩虹之家’(长腿育英会所设立)的台湾‘彩虹之家’也成立了。在此要推荐的《说不出是自杀》一书,便是由自杀遗孤当中的十一位全国大专院校学生,于二000年二月,在日本所举行的第一次自杀遗孤会议中,尽情吐露丧亲之后的情况,并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此书一出,得到热烈的回响,也鼓励了其他的自杀遗孤、家属、朋友及自杀未遂者,忍住他们自己的伤痛,希望能帮助所有生命需要激励的人—您也是有这份德能可帮助他人的,别忘了!!
迟了半世纪的‘感应’
‘因缘’真是不可思议,当这本书都定稿,也一一请 会公及三位道友作最后的文义校正,但说不出的因缘安排之下,道友接到一位老者来信,听说我在编写此关怀自杀一书,而他随喜之余,更有一件五十多年前的往事,希望能藉我这支钝笔,将此事写出以为诫劝;但因病无法亲来,能否请他人代为转达给我云云。我不忍拂其意,便托一位道友前去访问这位长者。透过采访录音,亲聆当事人追述五十余年的前尘往事,历历宛在目前;听了二遍,深感造化弄人,竟让活著的人折磨了半个世纪……。(为护当事人,故时空地点不予交待,但希望您相信这件真实的事。)
话说日据时代的民风,仍是相当保守,即如男女仍凭媒妁之言而由父母决定一生的婚姻大事,所以未婚前的男女界限,好比日月一样地分明;而偏偏这个剧情就是以台湾光复(38年)前当作时空的背景。
有一对男(甲)女(乙)年纪都廿出头,其相遇也只是以姊弟之情来往。甲因体弱多病,乙便招呼其医药、饮食等;因彼此都很单纯,却不知暗地里,乙的长辈老早就看不过去;假某次因缘,当著余人面前,赏了乙几个耳光,打得满脸是血,回过头又打病虚中的甲一耳光,也打得牙龈出血,二人都被打得莫名其妙。
乙女平时有个坏习气,凡遇逆境便嚷著「要自杀’;而这次的含冤莫白,更将此种子挑起现行,让平时的念头付诸于行动—丙女一整昼夜地看守乙女,恐其寻短;次日,乙趁著丙女去小解时,便穿著整齐地投井自杀—而丙女小解完从前面走来,就眼睁睁地看著乙女跳下;一时大家七手八脚的放下竹竿、绳索、梯子等,但心意已决的乙女,待拉上来时早已断气;这一幕的凄凉影像,却完全落在甲的永恒记忆里(八识田中)。
事件发主后的一个月内,甲天天夜梦乙女—全身湿淋淋地站著不发一语,直到甲从梦中哭醒;之后凡一个月内总会有一、二次相同的梦境,至今已五十余年了,皆如此地重演……。
当年的小伙子,早在无情岁月的洗炼下已近垂暮之年矣。今年十一月初四,当甲鼓起勇气,诚恳地要求述说此事,而发函给道友的当天晚上,又见乙女来到梦中,但不同五十余年所穿湿淋淋的衣服,而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衫褂,脸也开了,向甲合掌,然后愈升愈高;而甲很高兴地用日文叫了她— ‘姐姐!姐姐!’之后就不见了。(案:此因缘,或可件如本书第110页所引《子不语》中的公案,由于书生破解吊死女鬼之妄想故,女鬼因此感恩作礼而去来看待;此因缘非我能解,亦不敢妄称本书有此度人之能而速得此感应者;倒不如说—因当事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为恰当。
无意间承 会公之慈意而写此书,不料却帮这位老者,打开了埋藏五十余年的心结,当他向道友陈述此感应时,其喜悦言溢于表。最后,老者警诫—心里头绝不能有自杀的念头,否则有此业因,待一遇逆缘,势必结成恶果。种子的成熟结果,当中的因缘时空,有时牵延跨越的不只一生一世,您可以承受生命中如此的苦吗?(此可为下面—妄想.是一切苦难的开始一科的伏笔。)又五十年前的老一辈人物,过于保守,男女单独讲话亦不可;今时已无此况,然今时之开放过度自由,两性交往过于随便,而致引发三角关系,甚至由爱憎而伤杀、自杀事件,报纸时常登载,问题之严重,超过古时之保守情况多多(此是保守的反面)。过与不及皆有其利弊,若能保持中庸之道,才能将过失减到最低限度。
好不容易将‘苦’一科写完,就如同骤然而降的黑夜,不会让您等太久,黎明依然即将升起。在黑夜当中,炫人心目的闪烁霓虹灯,只会让您我更加的失落—就如小儿梦骑蜻蜓上太虚;想摘下雨后乍晴所现的彩虹;亦如渴鹿一再迷失于阳焰(海市蜃楼)的追逐;而此时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盏菩提心灯。(慈悲、智慧与愿力的和合体—《华严》喻菩提心灯,以大悲为油,大愿为灯,大智为光。)
业
人身难得
想自杀的人,是身心难熬到连一秒钟,似乎也无法再捱下去的苦闷,道是外人难以了解的情结;但无论如何,‘想死’的信念一直支持著想自杀的人,它的坚固难拔,就好比小偷抢匪,他也确信不移—这次作案一定‘成功’,如果他相信会失败—坐牢、枪毙,他还敢去抢去偷吗?今天,既然已知自杀之苦。何不反过来相信活者当一个人是多么的难得—在佛教经典中说:‘得人身如爪上土,而失人身如大地尘’,其得失之差岂能比较?又有一喻:如深海中住一盲了双眼的海龟,它每百年会浮出海面一次,而海上因风而吹浮一块有孔眼的木头;得人身的机率,是相当于这只盲龟从深海底中浮出海面时,恰好头穿过这块漂浮不定的木头的孔眼。再有一喻:如一人从须弥山顶,悬垂一条缝衣的细线,当在风吹不止的状况下,刚好将线穿过山底下定位不动的针孔。故《弘一大师传》中说:‘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缘,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错过了,没人能承担这份过失。’尽管,这辈子的身心不是令您百分之百的满意,但请您务必要尊重珍惜。
柳暗花明.锋回路可转—三则好模范
因缘果报是没有一个主宰者—包括佛、神、天主、耶稣等,完全是由自已一手操控,此‘自己’从前面总论中所说的三世因果,若由此而推展,在未脱轮回之前,是有数不清的过去世;既然如此,这个‘自己’便显得复杂,而非单纯的现世之我;所以老实说,要改变多生多世累积下来的业力,并非易事;然而也非绝难之事,因为佛法说‘一切唯心造’,只在当下努力往善的方向去改造,总会有美好的未来—此即前所说佛法是‘努力论’而非‘宿命论’,而全部的关键就是‘因缘果报’。所以除了自杀,您还有别的选择,提供三则好的模范:
(一)、92.10.18《联合报》刊登东华大学张瑞雄教授的一篇颇具增上‘人性光明’的文章—《光电族、自杀族看过来!她—德国盲人,在西藏办盲校》,将它节录,介绍给您我一同学习:根据某人力银行调查,有七成的上班族是‘光电族’,即下班后不是看光碟就是看电视,其他人则是上网聊天,大部分人生活没有目标。难怪夜阑人静时大家会扪心自问,我要做什么?我的人生要完成什么?最近又有网路相约集体自杀的传闻,难道人生就这么没有意义?
或许大家可以看看在十月十一日的时代周刊亚洲版和欧洲版中,分别选出的二十位亚洲和欧洲的青年英雄(必须四十岁以下),看看他们如何克服人生的困境,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在欧亚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却有一人同时入选亚洲与欧洲的英雄,这不是因为她住在欧亚的边界,而是她以一个德国人的身分,却为了西藏盲童的未来而努力,她名字叫莎碧丽叶.田贝肯,一个因视网膜病变而从十二岁起就看不见的德国女士。
西藏可说是全世界最高的区域,地势高峻险恶,连一般人都视为畏途,何况是眼睛看不到的弱女子?在西藏,因为地势高阳光强,盲眼人的比例特别高(约七十分之一),盲童更是命运悲惨的社会边缘人,不但得不到同情善意,且因为佛教轮回的观念,当地人甚至相信,这是上辈子做的孽或恶灵驻进身体的象征,父母家人也深以为耻,通常从小就将其锁在房间或绑在床边,以避免其伤害自己,所以有些盲童到十几岁都还不会走路。
莎碧丽叶无惧于此,只身走进险恶的陌生环境,在克服种种繁文缛节的官方手续后,完成了大家认为不可能的奇迹,在拉萨创立了盲童的寄宿学杖,教导数十名盲童基本语文知识和生活技能,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自信,让他们知道:‘我只是看不见,我不是笨。’
莎碧丽叶一九七0年出生于德国波昂附近的小镇。两岁时被诊断有视网膜病变,导致十二岁时完全失明。但她未被命运击败,也不怨天尤人。她曾说:‘有时候,或许世界对我而言更美丽,因为我可以根据想像来塑造。’经过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她进了波昂大学,进修西藏学的硕士学位,并创造了一套西藏文的点字系统。毕业后她应征了许多非政府组织的工作,自愿到西藏工作,但没有人要她,所以只好自己去了。
莎碧丽叶和其他和三十八位英雄证明了人生有很多事可以做,值得去做,需要我们去做,人们并不一定要看得见才能有远见,事在人为,只要我们肯努力,即使只有三十四岁也能发光发热,也能帮助很多的人。
(二)、《慈济月刊》四三五期(可从网路下载)《残荷化戚美丽心莲》:蔡玉治,台南人,六岁丧母,由外婆抚养;八岁那年,一对从台北来台南放映电影的夫妻,以一百四十元代价,将她带到台北‘大桥头’,从此成为蔡家的童养媳。
蔡玉治平日在家帮做家事,或和二姊做金、银纸代工,日子倒也无忧无虑。不意命运多舛,十六岁时因走路像麻雀跳跃似地异于常人,而被日籍警察通知去做体检,并告知一星期后到警察局拿药。
拿药当天,蔡玉治就被强制送上一辆车,便生生地和陪同她前往的养母分离。在毫无心理准备下被推上车,她和一个小她一岁的女孩,两人哭得死去活来,吐得满车秽物;同车的大人却只有嫌恶和冷漠的表情,因为他们也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一无所知。车子到了一处不知名小山坡上的医院,一栋栋的房舍,住著好多人,俨然像个小村落,晚上还灯火通明。这就是专门收治麻疯病患的台北县新庄乐生疗养院。
只在蔡家住了八年,就因麻疯病被送到乐生疗养院,‘养父母白花花的钱,领养到我这重变戚残废的人,实在很倒楣。’蔡玉治说。而乐生一住,竟是六十多年。
或许是同病相怜,乐生院里的人都很热心,在辅导员的安排下,立刻有人帮忙拿棉被,并领著新来的人到各分发的住处。蔡玉治被安排和三位老人家同住。
也许是年少适应力强,缩短了苦恼的时间。‘看到那么多人和我一样,又有年龄相近的同伴,有时竟也忘了愁苦和病痛。’蔡玉治说:‘但也会因想家而暗自流泪。记得第一次跟著大人偷跑出去,没多久就被捉回来,关在牢笼三天,还被罚只吃白饭不给菜,但是院友还是会偷偷塞菜给我吃。’
想家的心和病痛一样的苦。蔡玉治再一次跟著大人利用黑夜从砖窑旁溜出院外,从新庄走到树林搭火车,到万华后再转公车回家。如此千辛万苦、冒著被捉回去‘关牢笼’之险,回到家也只是看看、坐坐,聊慰思亲之情。‘你安心在医院好好养病吧!’在养母的劝慰下,蔡玉治总又自动回到乐生院。
刚进乐生那几年,养母在年节时都会前来探望;然而渐渐地,家人似乎将她遗忘在乐生。而蔡玉治也接受了以乐生院为家的命运。
◎暗夜触礁,佛法是黎明曙光
时光就如流水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医院除了供应三餐外,其他生活上的杂项开销,就得靠家人汇钱,或是自己想办法。因此蔡玉治便替七、八位手脚不方便的病友洗衣。‘从一个月一人五角,洗到一个月一人十元。’蔡玉治说:‘我自己失明后,请人帮忙洗衣,就是一个月十元。’
三十岁那年,蔡玉治眼疾恶化导致失明,对她造成很大的打击。‘想到自己罹患麻疯病已经够苦了,竟又落得双眼失明,陷入永无止忘的黑暗世界,真是比死还苦!好几次我想要自杀,结束生命。’
失明后的蔡玉治加在暗夜触礁的孤航,无助、无奈和绝望缠缚著她。莲友们见她痛不欲生,便不断来安慰、鼓励她。除了宋金缘常讲佛典故事开导她,两位老莲友李水波和高清气也都鼓励她背经。
‘我很生气地说:我不识字!眼明时就不会读经了,现在眼睛瞎了,还背什么经?’ .
‘只要你愿意,我们一字一句教你。背经、诵经能让精神统一,日子会好过些。’两位莲友的慈悲,终于感动了蔡玉治。‘一开始,先从《无量寿经》的经题学起,一天学二、三十个字。早课后,我就自习背诵。人家那么用心教我,怎能不认真,更何况没有背熟就不能继续学新的。’
一部《无量寿经》一万六千多字,李水波耐心地教,蔡玉治用心地学,花了一千多个晨昏,在佛堂口耳传授。而蔡玉治一回到朝阳舍,又日夜坐在床上认真背诵;终于整部《无量寿经》都印在祭玉治的心版上。
一个从来没看过经典的人,失明后,竟靠著莲友口诵而学会。蔡玉治的心,如黎明再现,这艘在暗夜触礁的船,藉黎明曙光找到方向。在佛法中,蔡玉治体会到‘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她更精进,求法若渴。在高清气不厌其烦地教导下,又学会背诵一万七千多字的《地藏经》,而后陆续背熟了《阿弥陀经》、《普门品》、《大悲咒》、《大悲忏》和《心经》等七部经。
‘二、三十年间,我每天拿著扫帚当拐杖,一天去佛堂三、四次,在佛堂、朝阳舍之间来去自如。’蔡玉治说。
◎逆来顺受.身苦心不苦
蔡玉治学佛后,深深服膺因缘果报之理,以一念真诚的忏悔心,度过病苦的折磨和考验。
‘曾听来栖莲精舍讲经的法师开示,说到“持午”’,蔡玉治说:‘当时并不甚解,只想到自己没有钱,一天如果只吃两餐也很好。当时每个月每人有八十元的伙食费,如果晚餐不吃,一个月可省下二十多元当零用。’
从此蔡玉治开始过年不食。‘晚餐不吃觉得很清闲,学背经让我忘掉痛苦。’蔡玉治从持午、学经当中,发现欢喜。
‘每天早上三点起床,四点到佛堂做早课,’蔡玉治说:‘我和宋金缘不是背经就是念佛,有时也聊天话家常,即使不谈佛法,也绝不说是非。’
‘宋金缘已往生多年,如今就算我背经背漏了,也没有人可以提醒我……’蔡玉治想到已往生的善知识、相互扶持的老莲友宋金缘,还是不胜啼嘘。
和蔡玉治同寮房对床而住,并且照顾她生活起居十七、八年的翁月说:‘我每天带著宋金缘和蔡玉治去佛堂,我居中,扶著两个失明的人,莲友们常戏称我们三人是“西方三圣”。’
‘西方三圣’缺一人,蔡玉治在翁月的帮忙下,还是精进地到佛堂做功课,直到民国九十年底身体不适,才改在自己的床上做早晚课、背经。
病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好了,蔡玉治又在浴室跌了一跤,脚不能走、头撞了一个大包。为了省去蔡玉治往返佛堂的辛苦,翁月学著用代步车载蔡玉治;但人算不如天算,翻车了,翁月跌断了一颗牙齿,蔡玉治跌断了锁骨,伤及腰背的筋骨,头也跌破,缝了三针。
四十天内跌伤两次,受了惊吓和疼痛的折磨,蔡玉治看来憔悴许多。但她还是一脸平静地说:‘没关系!还好翁月的脚没有伤到,她是要照顾别人的人,可不能受伤。’
佛法点燃她的心灯,照亮她的心田,设她遇困境能逆来顺受,使自己身苦心不苦。
◎欢喜布施.尽做人本分
民国七十四年底,和蔡玉治同寮房的宋金缘为赞助慈济建医院,发起一人捐一万元的‘买心莲’活动,蔡玉治不但买了一朵,还鼓励莲友们共襄善举。一位八十多岁又盲又残的院友陈小兰,就是在蔡玉治的劝募下,体会盖医院救人功德无量,将省吃俭用四十年存下的钱,一口气买了六朵心莲。
蔡玉治和院友们结下许多好缘,凡有劝募行善的机会,透过她的劝募,几乎大家都能欢喜布施。
民国八十年大陆华东水灾,慈济发动大型园游会和街头劝募,蔡玉治拿出存折仅有的五万元‘棺材本’,请莲友金义桢代为提领捐给慈济。‘救人要紧,“后事”以后再说。’蔡玉治说:‘我们的祖先也是来自大陆,受灾的同胞与我们是同根生,怎能忍心让他们无食、无衣、无所居。’
金义桢说:‘蔡玉治毫无保留的布施,除了一分人溺己溺的慈悲外,还有一分感恩慈济、护持慈济行善的心。’
民国九十年十一月,菲律宾慈济人为筹措义诊中心经费,义卖彩券,蔡玉治也行善不落人后地买了三张彩券;后来听金义桢说明详情后,又捐出五千元。
‘当年帮忙盖栖莲精舍佛堂的第一笔善款,是菲律宾的华侨张文斌(宗范)伉俪捐的三千菲币,当时菲币是台币的十倍。所以蔡玉治再捐五千元,是怀著报恩的心情。’金义桢说。
当蔡玉治被问及,每个月有限的七、八千元社会补助款,每天的生活过得如此省吃俭用,为何能毫不吝惜地喜舍捐出来?
‘我的业障是如此地重—看看乐生院这么多人,有几个像我得了麻疯病又失明?’蔡玉治说:‘六十多年来,生活、医病都是政府和社会给我的,我除了感恩,也要尽一点做人的本分,回馈社会。’
◎荷花落尽.缴交成绩单
冬日的荷塘,荷花落尽。一池污水杂草间,尚留一叶残破的荷叶在风中摇摆;皎洁的月光下,更显得凄清孤寂。
罹患麻疯又失明的玉治阿嬷,每天以背经、念佛、做早晚课度过悠悠五十载黑暗岁月;但也因而免除了沾染滚滚红尘的习气,恰似那一叶残荷,从污水出而不染浊。
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在栖莲精舍举办的告别式,玉治阿嬷的遗照露著平静安祥的微笑。和她同寮房的庄细阿嬷,还有朝阳舍的阿娥阿嬷、贵全阿公和许多莲友及一百多位慈济人,陆续将佛堂的椅子坐满;其中还有玉治阿嬷的亲人从高雄赶来参加丧礼。大家庄严虔诚地念佛,是给玉治阿嬷一分往生的祝福。
每位参加告别式的乐生长者,脸上都很平静,看不到哀伤,只是虔诚地祝福玉治阿嬷到阿弥陀佛那儿去。整场告别式非常庄严,有如一场念佛共修会。
但私下和他们追思起玉治阿嬷生前事时,还是有人浮现不舍的泪光。‘玉治仔,脱离苦海去西方了!’庄细阿嬷泪水盈眶地说:‘唉!少了一个老伴!’
当天风和日丽,一如玉治阿嬷生前对人的体贴,让来参加告别式的亲人、莲友、慈济人行进方便。回想当年,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甚至嫌恶的麻疯病人,八十岁往生的告别式,能如此庄严‘隆重’,相信这是玉治阿嬷一生念佛、背经、行善修来的成绩单。
(三)、《画佛因缘》第廿二页,道证法师亲说在俗当医师时,一位病患往生的故事:以前看过一位患者,他的肝脏、肺脏都被癌侵蚀了,腹水涨得肚皮又鼓又亮,呼吸很困难,不得已要为他抽出腹水,当那粗大的针头利入了他的肚皮时,末学教他念佛,他死命的念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来他告诉末学说:‘还好有阿弥陀佛可以念!否则这么痛苦,真不知道要怎么办?’不经历一番痛苦,往往将‘经’容易看,但,要是受尽了折腾的时候,就会明白‘阿弥陀佛’四个字真正是无尽的宝藏。这位病患本是位可爱的老先生,闲来没事也会唱戏,他从来没有听过佛法,也不知道西方三圣。在他已全身黄疸,喘胀苦不堪言才转给末学治疗,情况已急时并没有空暇说很多佛法,而他真信弥陀慈悲拼命念,临终弥留时,他若有所见,欢呼:‘阿弥陀佛,三尊金烁烁!’末学亲眼见《观经》描述的—临终念佛,佛来迎接,实现在他身上,感动与欢喜洋溢心中,也更确立了对弥陀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信念,弥陀早已成佛,他的每一大愿都已经实现。这位患者他一句‘还好有阿弥陀佛可以念!’道出了无限庆幸和感恩,也道出了苦中不必哀叫,只须念佛、面向光明的智慧!难得他临终没有昏迷,难得他一听就至心信乐,拼著老命念佛求生净土,在这临终猛切的念佛里,突破了束缚终生的妄想、痛苦!
思惟苦也有功德?
您知道思惟苦也有功德吗?此‘思惟’也是在造‘意’业;造什么业,为何竟也有功德?以下引文出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论中指出思惟苦有五功德:
一、若无苦,则于苦事不希出离—求出离三界苦海的心容易生起功德。
二、由苦逼迫,坏诸高慢—此可除逆傲慢的功德。
三、若受猛利大苦受时,则知苦从不善生;不受苦果,须止其苦因—有羞耻作恶的功德。
四、由苦逼恼,希求安乐;若求安乐,须修善因—生起欢喜修善的功德。
五、由此例我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于其他的众生,知皆是苦,故于一切漂流生死苦海者,能发悲愍—此正促发悲心的功德。
如此藉知功德而修心,不仅能安忍—破除对苦受生不悦的心理外,更于此苦能生欢喜心,正是吃苦了苦的修心方便。
让我们再做论文如理的思惟:
一、要知一切乐皆由善因生,苦皆由恶因生:今既受苦,则善因可了,若于此能安忍,则后因不起;倘不能忍一时之苦,则重起恶因(即另起惑→造业),后当益受大苦。
二、在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爽之下,若有人对我做种种的伤害,这也是由我夙业驱使他来伤害我;今既害我,理应是我害他来伤害我,反而他要因此而堕入恶道受苦,是不是我应忏悔才对,怎要向他报复?如此冤冤相报何时能了?是故明理之人,须知—不论各善或善因,皆当善了,努力便彼此皆解脱于六道的轮回,才是真正以德报怨的上上之策。
三、又当于他作报恩:他不自顾善根及自己的安乐,而来怒我、伤害我,为我消宿业,此恩宁可不感念?
四、就如同自己身患急症,虽须受医疗上种种之苦,若不受此急救之苦,怎换取宝贵一命?即如被极毒之蛇所咬,如果能马上牺牲被咬的一指,虽受剁指之小苦,但可免毒发而亡之大苦。是以为灭大苦而忍小苦,《论语》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再大的谋计,何能比了生死这件事更大呢?现在一点小苦不忍,未来如何能堪忍地狱等大苦呢?您知道吗?在佛教史传中的记载,连唐朝到印度取经的玄奘大师和他的西域(印度)老师—戒贤论师,都曾因病得太苦,而也动念头想自杀;后皆有菩萨示现告知—此不过是酬偿过去的宿因,转地狱的‘重报’之业而成病苦的‘轻受’罢了!须好好安忍才对。若非菩萨点示因果,怎能以深信因果的智慧,来化解想藉自杀避苦的错误想法呢?虽然,不一定每个想自杀的人,都有因缘遇到菩萨现身为您说法,但只要相信这些因果的道理,进而忆持在心—只要您相信,不就等于菩萨已为您说法了吗?!
您还知道吗?佛很感谢烦恼、苦,因为没有苦的教导,佛也不知要‘离苦得乐’,所以佛称‘八苦’为八个老师。再者,您要了知,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在相上似乎有贫富、苦乐、得失的差别,这不过是宿因所感,(如过去杀生,则此生感召痛苦短命之报;过去悭吝不施,今生则感贫穷之果。)若不知藉因果做一番大转变,好好净化自已的心,则光怨天尤人有何用呢?我常说人没有好坏的决定界限,此乃《尚书》中的名理:‘惟圣罔(放纵)作圣。’所以,不过是在烦恼、智慧的指使下,使我们去造恶造善,而受苦受乐而已;如果您彻底了知此理,那要作如何的决定,不正是自己可以操控的吗?何须单单只选择自杀—一条绝不能解决苦恼的不归路呢?
惑
妄想.是一切苦难的开始
文势发展至此,可确定:不能降伏心(保持正念)→妄想(错误知见),是一切苦难的开端,所以《普贤观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依妄想生’;出家的姊姊曾告诉我,她念补校班上的同学生的第二胎是男孩,今年已两岁,而在初出生时去算命的结果,是日后会出家修行;自此之后的两年间,她已‘担心’(妄想)到成病了。您看,得了个儿子,本是美事一桩,至于能出家修行,更是须有善根福德才能成就—所谓‘一子成道,九祖升天’;在她来说,反而成为‘厄难’的开始。同一‘客观’的境界,却因各人业力不同而有不同的‘主观’想法,好比同一杯水,有人嫌热,有人却嫌冷;若说有千百个理由可自杀,归纳起来只是‘妄想’而已,而这种挥之不去的阴影的根源为何?就如《老子》所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诚如佛家所说的‘我执’;在此要先强调,绝不要断章取义地以为—既然有身才有苦,那自杀一了百了不正称合自杀者的‘妄想’吗?非也;佛教非同持‘断灭见’的外道,而是要去对治降伏—对抗执著(ㄓㄨㄛˊ)我和我所的烦恼;此烦恼不放下,即使这个身体没了—如死了也没带走这副臭皮囊,为何如前的引证—死后还待受苦呢?不要忘了,因为还有业力在,故佛家有一偈:‘一但无常到,才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正是我们所造的业,带著我们到处去轮回,至于身体—或当男、当女,或当畜生……等的躯壳只是如同房子而已。你虽将房子打破了,您的业力会再去找一间房子依靠。修善的人,房子会较坚固些,虽较耐用但无常一到仍会败坏;至于造恶的人,房子势必会沦落到如草屋等连遮风避雨都嫌辛苦的屋子。所以别以为佛教徒‘消极’,每天只会诵经念佛,其实佛教徙的确—‘消极’于追一切幻化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而‘积极’于修行的目的,正为了—不要再换房子了。(能出离于三界的苦海,到佛国去进修,再回到此世界来度化苦难的有缘众生。)话说回来,佛家既然说‘四大皆空、五阴无我’。(此理甚深,当如实讨究明白;若能彻底证悟,则身虽在娑婆受苦,心已在极乐享受妙乐了。)那死后怎会有苦呢?非常抱歉,您只知其理,但却未经修行而证入此境界,仍有坚固牢不可破的‘我’未破除故,举几个浅显人人可体会的例子:(一)、好比在梦中有人享受五欲的妙乐,也普受被挞打、惊吓、死亡等逼迫之苦;虽醒后,纵然留恋非常或惶怖不已,但毕竟梦中的境界已了不可得,来无所从来,去亦不知去处,然既无‘我’,是谁在受乐、受苦?(二)、每个人多少都有拍照留念的经验,乃至进步到V8、数位相机的摄影,试想:每当拿起团体照片,第一个会看谁?决不超过‘我’和‘我所’( 我的妈妈、我的太太……):只是相纸上或萤幕中的影像,既无‘我’依何而指认?(三)、人既死,假设已成鬼,没了身体,也无‘我’,何以不论佛教经典,如《地藏经》或真实而非佛教徒的历史记载,明明有六道轮回之苦,即如到地狱中,是谁在受苦?
既有‘我’—而此我从何而来?简单说正从‘贪爱’来—未得到之前,一再追求而生贪;得到了恐其无常失去,则生‘忧、怖’;被夺、破坏则生‘嗔’;如此不明道理,正是‘愚痴’;妄加分别比较于他人所得则生‘慢’、‘疑’;故《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我们自己想想这是不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般有精神疾病如忧郁、躁症、躁郁混合症、精神分裂者,都把‘我’逼上了死胡同,钻上了牛角尖,认为‘全世界只有我最不幸、最苦,没有人了解我……’千百个理由都是绕著「我’在转,当我们猛一回头,不是阳光依旧灿烂地平等照耀一切,而是自已躲藏在黑暗的房角吗?明朝憨山大师曾说:‘目容天地,纤尘能失其明;心包太虚.一念能塞其广。是知,一念者—生死之根、祸患之本也;故知几(ㄐㄧ)(微细的迹像,与微皆指最微细的一念)知微圣人存戒。’想想看,心可包容多少的东西(念头),但自已却把焦点放在最不幸的那一个点罢了!何不转想—利用有限的生命去饶益一切苦难的众生呢!
转念及安忍的等待,应该是对付‘侵蚀性妄念’的最好方法了,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势力非同小可,就如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的车子,想要让它紧急刹车,有可能吗?!不仅刹不了车,反而会因此而翻车,乃至令后车追撞,可说自害、害他;此时必须用减速的方法—延缓刹车时间令烦恼的势力慢慢化除即可。不管是自已的调适,或站在辅导者的立场都不能操之过急,或用责备、强迫接受、不能谅解的口气、作法,想令烦恼就此屈从,如此只会让当事人更增加挫折感,更使不上力而已,而且会逃避他人‘善意但没有善巧’的关心—好心没好报,那是自己的智慧不够,没有善巧,所以虽有好心却让自己搞砸了,怨不得别人;因为好心必有好报,是符合因果定律的。所以心理医生或辅导人员除专业知能外,更当具有佛法的空性智慧,否则时常熏习灰色思想,恐怕自己也将成了病人。这是我曾聆听一个当事人的心声,并实际运用在一个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身上,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这样的经验、方法,可从《向自杀Say No!》一书获得。
有人曾这么说:‘有许多事情您要先—受得了,然后才能找出意义。’《把这件情传下去》第二集,也有这么一段话:‘过了云端才见到虚空;过了影像,才见到镜体;过了意识,才见到心。“过”是容忍、忍耐、等待、克服、破惑清明的功夫;从容受到消化—如浊到清,从意识的感受到深沉的心际—如动到静。人生的意义,世间的真理,只有清、静的心知道。只有屈忍过、等待过、用力走过的心,才能深知洗炼去垢后的智慧真理。小苦→小智慧,大苦→大智慧,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受益的。’记得大姊的孩子新兵训练时,因耐不了苦,便向去探视的母亲表示:‘太苦了!要自杀!’(逃避痛苦—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吧!)大姊回来紧张得很,当时我笑了笑说道:‘人在军中,担心也没用,只要承受的苦熬过去了,他会觉得享受人生的五欲还不够呢!怎舍得死……’侄儿现已是卅多岁的人了,还想要交女朋友讨老婆呢!(但社会型态经过十多年的变化,有说‘想自杀’的人似乎都是内心盘算已久的计划者,他(她)是须要有人适时的疏导,不能同我那俗家侄儿一概而论。
佛法中所说的忍辱,其实是一种透过智慧观照的行持—对顺境不贪,于逆境也不憎恨;所以不是一种如‘以石压草’的强忍作法,而令产生所谓的压力、焦虑、挫折感不得舒解,在一时的冲动下,做出令自他永久悔恨的行为。在此特别推荐二本书:(一)、《破坏性情绪管理—达赖喇嘛与西方科学大师的智慧》光看书名便知此书的内容梗概。(二)、至于已患情绪疾病者的疏解、治疗,在《向自杀Say No!》一书有很多简单的方法可以利用。
接下来,将说明伏心正念之要,及正念昭彰下,连鬼也尊敬呢!
正念之要
《大宝积经》卷七五,佛说偈:‘常乐法自在,数数策其心,贪欲自在中,智心应远离。……,若能降伏心,则能伏烦恼,若能降烦恼,即得离业道。……’我们来看看古人和我的母亲,如何秉持正念而‘消灾免难’。
事证三则
(一)、《死后的真相》引袁子才于《子不语》书中言及:‘杭州北关门外有一栋房子经常闹鬼,大家都不敢去住,因此一年到头门户深锁。后来有位蔡姓读书人想把房子买下来,有人认为不吉利,劝他不要买,但他却没有接受。等交易完成后,他的家人都不敢住进去。于是蔡某亲自把门打开,点了一根蜡烛,独自坐在房子里。到了半夜,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头上围著红色的细绸巾,慢慢地走进来,向他跪拜行礼后,就将一条绳子悬在梁上,然后把头伸进去。蔡某见此情境,并不害怕。女子另又挂上一条绳子,并向他招手。意思是要他也来上吊。蔡某就拖起一只脚伸进绳结里。女子见其行径,便说:“你弄错了!”蔡某笑著说:“是你错了,才会落到今日的地步,我才不跟你犯同样的错哪!”女鬼闻言大哭,扑在地上向他礼拜后就隐去了。从此再无闹鬼情事,后来蔡其中了进士。’
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蔡某德行高尚,非但不得罪女鬼,还为她点破迷津,因而逃过鬼祸,终得厚福。
(二)、《德育古鉴.存心类》:‘吴中有一灵鬼,善淫人妇女,昆山正仪民女将被污,女曰:“泾西某氏女甚美,何不往彼而来此?”鬼曰:“彼女心正,吾不敢近。”女怒曰:“我心独不正耶?”鬼遂去,不复至。’
(三)、在我出家之前,力劝母亲能吃全素、并教念佛、拜佛(之前只吃早斋,且信民间道教。)不久因病须开刀住院,亲友皆劝吃鲈鱼等生物,可提早恢复伤口,但母亲坚持素食(但有使用中药);没几天,便能下床走路,连医师都感到惊讶!因恢复得快,便提早出院了。俗家务农,平时母亲都要骑脚踏车到田里工作;但刚开刀不久,恐伤口破裂而不能骑车,便走路经过巷尾荒废的鱼塭到村外的田间工作。那日回来晚间即得一梦,清楚地如白日的景象—见所经鱼塭的田埂上有一男一女,女的指著母亲是来的方向跟男的说:‘你看,那边又有人来了。’男的说:‘她吃素,而且每天念佛、拜佛,不能伤害人家。’男的原本是母亲十八岁刚嫁给父亲,村子内有一患癫痫而在鱼塭淹死的男子(女的便不认识),事隔已五十多年,依然徘徊于该处。此是出家后一次省亲时,母亲亲口告诉我的;:所以,母亲虽从一般民间信仰转到佛法,但经此梦兆中鬼先生的‘鼓励’,母亲向道之心一直与日俱增,很令我感到欣慰。
降伏其心
如果我们都能如理降伏自己的心,那么在面对纷杳的境界时,让我们在心和境界(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面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根尘和合而生六识—眼识乃至意识。)之间,能不要向以前一样地马上结合,而产生不如理的反应—如贪嗔痴慢疑等;而希望锻炼—在心和境界当中保持适当的距离,令我们对境界认识清楚,不受其迷惑,再以智慧、善巧的方式去回应,慢慢的就可以转化所有的事,而成善的、正面的结果;反之,若以非理的态度去回应,负面的结果待因缘成熟就会到来。所以,往往我们也都非十恶不赦的罪人,但却有一堆的难题而困扰著,更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地接二连三遭到打击、挫败;相反的,我们也可能真的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但却能享受很不错的果报(如财富、健康);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只是接受果报时间快慢、先后的问题;如果不从佛法三世因果来看,如何圆满的解释呢?因此,如果我们常常以光明、积极的智慧来平等看待一切的境界(不论是好或坏),那么怎会让这些境界来左右我的心,让我的心时上(躁)时下(郁)呢!!曾有二个人,为了一个碗而闹得不可开交,我便问甲:‘碗一个值多少钱?而您的心量难道只值这个碗的价值吗?不要忘了—您和乙的心,都可藉著修行而成佛、度众生的啊!为了无情之物,而伤害未来佛,值得吗?’同理的,有时我们的心刚强到认为—只有‘我的问题’存在,而完全漠视还有更多需要去帮助的苦难众生。
据《夜,骤然而降—了解自杀》中所载,目前的精神科学当已有‘神经传物质中的血清素5-HIAA、正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错综复杂地涉及情绪疾患的起源。’而其中的‘血清素可以抑制暴力、攻击和冲动行为的证据非常明显—自杀行为常常出于冲动。’尽管这些神经传导物质也有先天基因遗传,(西方科学家,若非佛教徒了解三世因果者,何能了知如此即宿业呢!)但也可经过后天的学习来修正、改变的,因此更显得佛法当中有名的一部经典《金刚经》,其中的深妙义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欲将此理发挥圆满,非我陋劣的智力所及,可请教有智慧的法师大德,若能体解其中道理一二,而让我们的心‘放下’—您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心是是可以更宽大,更包容,更柔软而富有弹性—当一块钢铁迎面撞击而来时,心不会像以前一样‘锵!’一声碎得满地;此刻,您会有一种成功地将心本具的慈悲、智慧唤醒起来,并对生命周遭的人事物生起一种责任感。
所以,清朝的 彻悟大师曾说:‘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而清末民初的 印光大师更以因果—乃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的大权之法。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那有超过因果之外?此理,虽经佛而发挥究竟,但却是一切法存在的轨则,并非佛所创立来谁骗世人的;若真那么好骗,绝非是佛骗众生,而是‘自己骗自己’,骗得自己受那么长久的苦了,还要继续骗下去?真的,如果您想教自己出业海轮回之苦,您应静下来思惟—‘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佛教徒人人耳熟能详的话,只因菩萨恐遭恶果,故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待智慧功德圆满,便可成就佛道;而众生常起恶因造恶业,欲免恶果,即如在太阳下想逃避自已的影子,可乎?!至于信与不信之间,其差别何在?
信与不信之间
前国防部长、监察院长陈履安先生曾说‘名言’:为何以科学验证的事实摆在眼前,仍不信因果?因为他相信了因果后,便不能再做坏事,起坏念头了。不是很有道理吗?若真深信因品报应如影随形,劝人信因果都来不及了,怎敢拨无因果,让他人与己同沦溺呢?尽管我们未大彻大悟地明因识果,但至少在敬畏天地神佛,乃至自己的父母大人,即如《孝经》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乃至于会渐渐地循‘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的方向来努力。(但记得,要以何标准来衡量‘好’的条件,是另一重要的课题。)故《了凡四训》云:‘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又如《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俞公受灶神教化后的三业:‘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隧缘方便,广植阴功……。’近代者,如前《矿工的儿子》蔡合城居士所说:‘很多人不相信三世因果、报应这一套,了解现世报及阴间的恐怖后,便知—人绝不能做坏事,阴阳只在一线间。……当您去了解什么是阴间、地狱,我想没有人会去做坏事。’
至于,有一位中西非佛教徒的精神专科医生,前后以催眠术为人解决疾苦者,如《前世今生》魏斯的改变:‘日复一日的听著凯瑟琳(即接受催眠忆及前世者)的说话录音带,我的疑虑渐次消融,我的生活变得很单纯,更容易满足。我不肖再与人玩人情的把戏,不再以自己的身份做虚骄的身段,我变得更坦诚、更直接。’而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用累积了三千五百名个案的宝贵临床纪录,来当作佛家专谈因果轮回的注脚,如此的精彩著作—《跨越前世今生》,其作者陈胜英医师,就有更多理性的看法:
(一)、三八页对于‘爱情’的:‘轮回因果的报应不爽其是令人意想不到。当她看到追些前因后果,满腔怨恨很快就消失大半。也许有人会很聪明地反过来讥讽道,这岂不是在替第三者脱罪?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有这种巧辩的想法,而应该教对生命轮回的种种现象,找出正面的解释。你的痛苦烦恼都因为你只认定有今生,如果你能够看到生命可以向前生跟来世发展,就会豁然开朗,发展出心中的慈悲,珍惜身边围的所有人。并且用最大的爱心去对待任何一个人,甚至包括破坏你婚姻的第三者,这样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才不会使这种仇怨变转成纠缠不清且绵延好几世的噩运;也才有可能使我们今世的生命远离苦涩,常保甘美。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得用智慧跟慈爱来看待自己不幸的遭遇,才有可能领会最美好的生命课题。’
(二)、八五页关于‘金钱’的:‘反正给出去的钱,若应该是我们的,将来一定会还回来;如果不然,就是还债去了,何必挂念。对于钱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努力去赚正当而不会造业障的钱,这样的钱,任凭你怎么施与,都会是你的钱;给了别人之后,也就忘了吧,不必记挂是给了谁,这些钱会在适当的时间,自动再跑回来的。’
(三)、五六页关于‘结怨’的:‘在前世今生的接替过程中,恩怨的交替、回馈也相当准确,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千万造次不得,偶一不慎跟人结了仇怨,就会遗患无穷。灾难果报之来,必会如影随形,绝无可免。到目前为止,我所催眠过的三千余个案中,几乎可说屡试不爽地印证了每个人过往的大小恩怨。’
(四)、二二六页总结‘因果’的:‘客观而言,在这三千五百个人的潜意识里,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有一些共同的叙述:生命有轮回,轮回有一定的因律。经历越多的个案,就越感觉到这些因果律的存在。目前我个人可能比一些宗教家更关心因果报应,因为我藉由催眠所得到的因果律就像算术的一加一等于二般准确。而更令人不敢大意的是,因果律时时刻刻盯著你,虽经几千万年亦不放过!我们常犯的两大错误是:(1)、我的行为只要没有别人看到,就可以不了了之;(2)、我的行为只要是对的,就不会造业障。不是的!我们所做、所说的每一件事都不会磨灭,都会存留在永恒的记忆里。再者,我们所认为对的事清,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也同样会造业障。面对这样庄严重大的生命现象,我们实在不能掉以轻心而不勤加研究。’
(五)、‘释疑’的二四0页:‘问:那么到底有没有任何免除报应的方法?答:没有。可是,使人的精神体迅速超升净化的方法则有。那就是:给他机会用平常心及无比的毅力,去忍受冤屈、冲破逆境、走出黑暗。所以,如果一个人连续不断受人冤枉,被陷害折磨得不堪,千万不要灰心,因为那种机会并不多,一方面可以消业障,一方面又可获得磨练自我的机会。所以,更应该以感谢的心,感谢那些给我门这种机会的人;他们的恶毒,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平静安宁,也激发了我们今天的心灵能力。我们的命运可能变得坎坷一点,但也因此显示出自我学习到的强大心灵能力。耶稣忍受冤屈,造就衪在十字架上的荣耀。谁会知道三十多年前锒铛入狱的曼德拉,系狱二十七年之后,今天变成南非总统?所以每当横逆到来之时,要以最慈悲的心及刚健的气势来对付;磨练来了,就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承担。久而久之,我们就可以不怕报应了。’
三三八页:‘问:动物会不会加入轮回循环?答: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可加入轮回的循环圈,包括蚂蚁、人类、上古恐龙、现代的外星人等。在这些生物体里面的灵魂,都是一样的,可以转来转去,相互变换。众生平等就是这个意思。’
普劝
当比丘遇到精神科医师
今年九月十九曰,李医师带来了一本书‘共襄盛举’,是他所推荐有关自杀很全面性的著作《夜,骤然而降—了解自杀》凯.杰米森博士(她也曾患严重的躁郁症而自杀未遂—诚如她自己所言:我自杀的能力恶名昭彰。)所著,看完这部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精神病理学及药物等等,我试问自己—还能为自己尚未命名的小书做些什么贡献?但‘解铃仍须系铃人’地,在该书中也找到支持自己将它完成的信念(在自序二中已明)。利用李医师在精舍受菩萨戒的时间,我将此书很快的速读过一遍,待受戒会后,在黄昏到黑暗中我们会谈了近三个小时,当中的谈话重点归纳如下:
(一)、这点的发现是最值得我所兴奋的,在该书第二二五页有这样的研究结果:‘还有许多对自杀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年龄是项特别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自杀极少见于十二岁以下的人,在十五岁以前自杀的人只占自杀人口约百分之一,可是在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自杀的人却占了百分之二十五,是什么原因造成自杀率突然向上攀升呢?好几位研究者认为,小孩不会自杀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死亡的观念非常不切实际;举例来说,半数以上六到十一岁的小孩相信死亡是可以复原的。(这是佛法中‘断’、‘常’二种邪见中的常见)可是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信念能保护小孩免于自杀,(事实上,还可以辩称对死亡的这种观念,应该更容易造成自杀才对。)也许较合理的事实是自杀的计画和执行需要相当复杂的认知能力,而小孩通常还缺乏这种必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重大的精神病理(情绪疾患,酒瘾和毒瘾,以及精神病。)很少见于小孩,这些严重的精神疾患在青春期后发病的机会,远比青春期前要高出许多。通常青春期开始于十二到十四岁,这时会伴随第一波升高的自杀率。青春期时的荷尔蒙会出现旋风般的变化,而主要精神疾患的盛行率也逐渐升高。躁郁症平均发病年龄是十八岁,酒瘾、药瘾和精神分裂二十一岁,而重郁症则是二十六岁。随著这些严重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增加,自杀率也随之增加,使得年龄成为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您知道吗?在佛法中有十二因缘,将‘人生三际’—即过去生从何来?将来死往何去?由此十二个环结,展转感果是为‘因’,互相由借故为‘缘’,是名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死了复生,生了还死—轮回不息。)’此十二因缘甚深甚深,若能彻解→彻行,则生死可了;然此非我的能力所及,且光要浅谈,也要占不少篇幅来解释名相,今单就相关年龄一环来说明:(节《佛学概要》第七九页)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