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修行与戒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徐春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一直弘扬戒、定、慧三学。我们的修行里有这项德目,这是我们修行的根本。戒即是劝戒,佛在临终之际,把许多弟子叫前来,告诉他们戒是最安稳的法。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最能心安理得,生活明朗的,就是能够在生活上守戒的人。
  戒又叫做保善、止恶、不做坏事、多做好事。符合佛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人人能做的,诸位不妨全力以赴去实行。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五项戒律,希望能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不抽烟。虽仅五条戒律,但是,一般人仍难实践。倘若能够完全做到,真是最安稳不过了。法律为治国的根本,非常重要,即使不懂每条法律,只要明白其精神即可,同样地,佛戒只有五条,这是最安稳的法,我们应该去尊重它,并全力去实践才好。
  但是,只了解戒是不够的,在日常生活里,还要有定与慧,定是真正的修行,也属于一种方法论,告诉我们怎样在生活上实践五条戒律。定是什么呢?就是忘记自己,而埋首于工作中。忘却自己,等于进入无我的境界。在生活上,我们始终不曾忘却自己的存在,一分钟也忘记不了自己。那么,要怎样找寻无我呢?那就是定了。在印度语里,定即是三昧耶。定与止就是停止杂念。我们平时杂念丛生,或者心乱如麻,也就是人格始终不能统一。
  人类需要生活上的一项根本精神,而定就能指点我们如何得到它,乍闻之下,定的功夫不易做到,其实,就是要用心去做。我们必须抛弃散漫之心,才能专心一致。在佛经里,常常出现一心不乱的字眼。诸位虽然明白一心不乱的字眼,倘若不认真去实行,等于不肯在定方面下工夫。
  其次谈到慧,人要怎样具有智慧呢?这是很重要的,智慧听起来很笼统,一无所有,划饼充饥,不能变为己有。弘法的人强调我们生活上不能缺乏止观之法,止就是定,观是实践生活上有关智慧的事。
  诸位都有知识,但缺乏智慧。诸位不论知识如何渊博,也总不能胜过字典。字典上应有尽有,知识就像百科全书,但是,知识不能成为智慧,智慧必须要从实践中得来。观必须来自止,观就是常常看见,常常知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知道的,就是智慧。若无智慧,即使无所不知,也是枉然。
  因此,戒、定、慧三学是一体的,只是在一个身体中不同名称而已。有人说三学互融,意思是说在戒里有定,定里有慧,一而三,三而一,三者必须相互融通。
  这不仅是德目而已,我们也必须得把德目放在现实生活中扎根。这是定,也是慧,在日常生活里形成智慧的活跃,才开始具有佛的修行意义。关于这一点,可用以下三句语表示,即是闻慧、思慧、修慧。先仔细听,听到后自己要去理解,理解以后,就要全力去实行,这样我们就容易明白三慧的意义。
  佛法一直以修行为先,至于进展方法,佛也想了不少,先懂道理,才去修行,或者先修行才懂道理呢?我们一定得从实践生活中,自然地依照道理去修行,才符合佛的想法。
  首先要在戒与定方面下工夫,最后才能磨练成智慧。三者不是分别存在,而是定里有戒,戒中也有智慧。佛陀的修行,以实践生活为优先。在实践生活中,自然表现道理,才是佛道的修行。
  我们彼此都是罪业深重,烦恼与业的臭味紧紧结合,烦恼很深重,生活在无明与漫长的黑夜中,一旦恍然大悟,真正产生自觉的话,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但是,对于我的执著很强烈的人,那就十分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互相要谦让,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谦虚态度去求佛道才行,换句话说,切勿固执自我,比较不会执著于自己,可以早日完成修行的端绪。
  (作者:徐春台.台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