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五 (寺院的法会)
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五 (寺院的法会)
第三节 寺院的法会
法会,又可以称为法事、佛事、斋会、法要,这是为了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的集会。在举行法会时,聚集净食,庄严法物,供养诸佛菩萨,或设斋、施食、说法、赞叹佛德。
印度古来便盛行此类集会,称为“无遮大会”,每五年举一次,无遮即不分圣贤、道俗、贵*、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的法会。《大唐西域记》卷五〈羯若鞠阇国条〉记载了该国五年一度举行无遮大会。娑婆瑟会,则是纪念佛陀六岁时顶髻再立的集会,每六年一会,所以又称为“六岁”会。《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列举了佛陀诞生、成道、初转法轮等法会,佛生日大会又称为灌佛会(一般称浴佛节,星马一带称卫塞节),为纪念佛陀诞生的集会;菩提大会,即成道会,是纪念佛陀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就正等正觉的法会;转法轮大会,为纪念佛陀于鹿野苑对五比丘说法初转法轮的法会。根据《高僧法显传》〈摩头罗国条〉记载,在印度,从罗侯罗、阿难、文殊、观音,乃至经、律、论三藏及般若波罗蜜等,都设有各种供养法会。因为布施是祈福的主要法门,所以帝王、富豪长者,在法会都向广大群众行施舍。
中国在后汉时便有皇帝行斋会的记载,《历代三宝纪》卷四记载,光和三年(180),后汉灵帝于洛阳佛塔寺饭诸沙门,悬缯烧香,散花燃灯,或设会讨论佛义、讲经等,以达祈福增慧之目的。斋请僧侣的法会称为千僧会、万僧会。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于同泰寺设救苦斋;中大通五年,又于同泰寺设无遮大会,梁武帝亲自讲金字《般若经》。
依据《敕修百丈清规》、《幻住清规》等规定,禅宗例年应修的法会如下:庆祝圣寿万岁的祝圣会,纪念佛陀诞生或成道等的佛降诞会、成道会、涅槃会,帝王忌日所修的国忌会,祈求晴雨的祈祷会,祈安居如意的楞严会,祈禾苗生长的青苗会,其他尚有观音菩萨圣诞会、达摩忌会、百丈忌会、开山历代祖忌会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现在寺院仍然举行的一些法会,如水陆法会、焰口、开光、斋天、打七、讲经等等。
一、水陆法会
1、水陆法会的演变与流行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据明代莲池大师所作《水陆仪轨》卷一说,“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通称为“法界”。“圣凡”是四圣(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实际上泛指一切众生。“水陆”是指众生受报之处,水陆空三界,尤其水陆二处众生的苦难更为深重,所以称为“水陆”。“普度”是使六道众生悉皆度化,使之解脱。“大斋”是指施食,“胜会”是指如此救度者与被救度者集会于一堂,食与法都在一起,普摄受苦众生。
启建水陆法会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佛法的巨大威力,以食施、法施为手段来救度一切众生,特别是要救度陷于水陆之处,蒙受深重苦难的六道众生,使令皆得解脱。水陆法会以其殊胜的功德,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大法会之一。
根据宋代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记载,水陆法会是因为梁武帝在梦中有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众生受无量苦难,为什么不作水陆大斋普济群灵?梁武帝醒来后,问当时许多高僧,都不知道水陆大斋。只有宝誌和尚劝梁武帝广泛查寻经论,必然可以知道其中的因缘。梁武帝于是搜寻经论,于法云殿早晚阅读。后来,见到阿难尊者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的因缘,于是便制作仪轨,于润州(镇江)金山寺修设。梁武帝亲自来到坛场,命令僧祐宣读文疏。梁武帝制作“水陆”的年代,各典籍记载不一,《事物纪原》认为是天监七年(508),《佛祖统纪》认为是天监四年(505)。
梁武帝所制作的“水陆”仪轨在陈隋时代,早已隐没不传。《释氏稽古略》卷三记载,到了唐代咸亨中(670-673)西京法海寺道英禅师,从大觉寺僧义济得此仪文,于是再兴法会于山北寺。但是据《广弘明集》的记载,梁武帝于天监三年(504)才舍道事佛,不可能在天监四年以前已经披阅经论达三年之久。《水陆仪轨》的文辞完全依据天台的理论而撰述的。其中所有密咒出于神龙三年(707)菩提流支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这不仅是梁武帝所不能见,也是咸亨中道英所不能知的。现在通行的水陆法会分内坛、外坛,内坛依照仪文行事,外坛修《梁皇忏》及诵诸经。所谓梁武帝亲撰仪文及道英常设此斋,可能只是指《慈悲道场忏法》而言,至于水陆仪文则是宋代才开始制作的。
“水陆法会”的最早制作应该在宋代熙宁年间(1068-1077)东川杨锷所撰水陆仪轨(又称为“杨推官仪文”),流行于四川,这是较早的水陆仪轨的完成形态,但是已经佚失了。由宋代宗晓《施食通览》中所记载“出自杨锷水陆仪”,有初入道场叙建水陆意、宣白召上堂八位圣众、水陆斋仪文后叙等,由此可概略得知“杨锷水陆仪”三卷的概况。
元祐八年(1093),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并且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苏东坡在〈水陆法像赞序〉中说,水陆道场随后世而增广,唯有四川保存有古法,而且各种画像及设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风格。因为他本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他作的《水陆法像赞》就被称为“眉山水陆”。
宋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佛印(了元)住金山时,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大为壮观,遂以“金山水陆”驰名,“金山水陆”又称为“北水陆”。绍圣三年(1096),宗赜删补详定诸家所集,完成《水陆仪文》四卷,普劝四众,依法崇修。现在,《水陆仪文》已经失传,仅可从其所撰〈水陆缘起〉一文,得知其内容一斑。
南宋乾道九年(1173),四明人史浩曾经经过镇江金山寺,慕水陆斋会的盛况,于是布施田地百亩,在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用来报答四恩;并且亲制疏辞,撰集仪文。宋孝宗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颁赐以“水陆无碍道场”寺额。月波山附近有尊教寺,师徒道俗三千人,布施财产,购买田地,遵奉月波山四时普度之法。大众又诚心请志磐续成《水陆新仪》六卷,大力推广斋法,并且劝十方寺院,重视斋法,大兴普度之道。
水陆法会自从宋代流行以后,很快地普及于全国,特别成为战争以后朝廷上下经常举行的一种超度法会。宗赜《水陆缘起》中说,现在供养一佛、斋一个僧人,尚且有无限功德,何况普同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不但能使自己得到利益,而且能够恩沾九族。所以,在江淮两浙、四川、广东、福建,水陆佛事从古以来十分盛行,如果有人为了祈求保护平安而不施设水陆,那么就会有人认为他不善;如果追悼怀念长辈而不设水陆的话,就有人认为他不孝;如果救度卑微、幼小的众生而不设水陆,那就是不仁慈。所以,在这些地区,富贵有钱人独自举行水陆斋会,贫穷者则共同出钱修设法会,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独姓水陆”和“众姓水陆”的来源。
宋代以后,水陆法会十分盛行,著名的水陆法会也不少。如宋元祐八年(1093)苏东坡为他的亡妻宋氏设立水陆道场(《东坡后集》)卷十九)。绍兴二十一年(1151),慈宁太后施钱为真歇清了在杭州崇先显孝寺修建水陆法会(正觉《真歇清了禅师塔铭》)。《应庵昙华禅师语录》卷五有昙华禅师在建康蒋山太平兴国寺时的〈王机宜为弟枢密相公设水陆升堂法语〉,和在平江府报恩光孝寺时的〈悲济会水陆升堂法语〉。昙华(1103-1163)是宋高宗时人,可见当时水陆佛事已很普遍。
元代延祐三年(1316),朝廷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寺,命江南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一千五百人,径山元叟行端有《朝廷金山作水陆升座法语》。《元史》卷二十八记载,英宗至治三年(1323),下令在京师万安寺、庆寿寺、圣安寺、普庆寺,扬子江金山寺,五台山的万圣祐国寺作水陆佛事七昼夜;这时,月江正印禅师住持金山,他的《语录》中有〈朝廷金山寺建水陆法会普说〉,就是指这件事情。这一次规模十分大,有四十一位善知识,一千五百比丘僧。此外,大都(今北京)昊天寺、五台山、杭州上天竺寺等南北各地,都曾举行盛大的水陆法会。《大明高僧传》卷一记载,元代四川华严学者痴庵祖觉住眉州中岩寺,尝修《水陆斋仪》流行于四川。
明初洪武元年至五年(1368-1372),相继在南京蒋山设广荐法会,即水陆法会。其中以洪武五年(1372)正月所修法会之规模为最大。前后法会均请四方高僧大德参加,如楚石梵琦、季潭宗泐、来复见心、东溟慧日、梦堂昙噩等,均曾应邀赴会说法,参加僧众常达千人。明太祖曾命令宗泐作《赞佛乐章》八曲,使太常奏曲歌舞;太祖与群臣都到法会礼佛。这次的法会仪式,具体的内容详见于宋濂《蒋山寺广荐佛会记》。
2、水陆法会仪轨的发展
水陆法会仪轨从宋代以来,经过不断的增补,日趋完善。从现存十三世纪时日本僧人承澄(1205-1282)所辑《阿娑缚抄》卷一百六十六中的〈冥道供〉一文来看,冥道就是水陆的异名,它的坛场布置、形像配列、法器供物及法事进行等仪式,都和现行流通的《水陆仪轨》大致相同。杨锷《水陆仪》的原本已经失传,但是根据《施食通览》所引有〈初入道场叙建水陆意〉,宣白召请上堂八位圣众,宣白召请下堂八位圣凡等。苏轼〈水陆法像赞序〉中说,在三时虔诚召请,分别为上下八位,其中上堂八位与下堂八位的名称与杨锷《水陆仪》完全一致,可知二者有前后的关系。
宗赜所撰〈水陆缘起〉对于水陆法会的说明,叙述得非常详细。他说水陆供养成的对象分为上、中、下,上就是供养法界诸佛、诸位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八部、婆罗门仙;中就是供养梵王帝释二十八天、尽虚空宿曜一切尊神;下就是供养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往古人伦、阿修罗众、冥官眷属、地狱众生、幽魂滞魄、无主无依诸鬼神众、法界旁生。所以,六道中所有的四圣六凡,普通供养。通过这些供养,使未发菩提心者,因为水陆胜会,而发菩提心;未能解脱苦轮者,因此而得不退转;未成佛道者,因为水陆胜会,使他能得成佛道。
明代江浙之间,有北水陆和南水陆之分。明末云栖祩宏法师,认为金山寺的《水陆仪文》前后错杂,很难理清始终的头绪,而且行者也是随意而作,所以不是很恰当;而志磐法师所辑的《水陆新仪》不但精密而且简易,精密而不会有碍于隆重,简易而不会有所缺漏。所以,云栖祩宏将志磐的《水陆新仪》重新加以修订,以广流通,这就是现在的六卷本《水陆仪轨》。
清代仪润法师依据云栖祩宏的原意,详细叙述水陆法会的作法规则,撰成《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会仪轨会本》六卷,成为现行水陆法会仪式的所依本。后来,咫观法师又根据云栖祩宏的《水陆仪轨》详细地增补并且加以论述,著成《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略称《鸡园水陆通论》;此外,他又撰写了《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十卷,这些都是现行水陆法会所遵循的一些规则。
云栖祩宏的《水陆仪轨》的仪轨次第十分完整,是在七昼夜之间,主要为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其中,遣使发符、奉请是很主要的,就是向天上、空中、陆地、地狱诸圣凡发出符牒,然后奉请三宝十位圣贤上堂:
1、十方常住一切诸佛眷属(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
2、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并诸眷属(华严、梵网、净名、金光明、观无量寿经等及其他)
3、十方常住诸菩萨僧并诸眷属
4、十方常住诸缘觉僧并诸眷属
5、十方常住诸声闻僧并诸眷属
6、十方法界传持教法禅律诸宗诸祖师并诸眷属
7、十方法界助宣佛化持明造论五神通仙并诸眷属
8、十方法界十大明王秽迹金刚诸大天王护法并诸眷属
9、十方法界护佛舍利坛塔伽兰斋戒护国镇宅诸大神王并诸眷属
最后第十位是奉请贡献水陆法会流通之人:
10、一心奉请发扬水陆流通至教制仪立法十大士并诸眷属
发扬施食流通至教阿难陀尊者圣师
最初示梦劝兴水陆梁朝神僧圣师
劝发制水陆仪梁朝誌公尊者圣师
制水陆斋仪国主救世菩萨梁武皇帝
最初建会秉法宣文梁朝祐公律师
中兴水陆斋法唐朝法海英公禅师
总持感验称名楼至宋朝佛印禅师
详定旧仪申明斋法长芦赜公禅师
修崇斋法绘像制赞太师苏文忠公
祖述旧仪制文行世东川节推扬公
以下是初夜奉请下堂圣凡十位的神灵:
1、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诸天、日月星天、天曹圣众并诸眷属
2、十方法界五岳四渎、地载游空、福德诸神、系祀灵庙并诸眷属
3、十方法界帝王后妃、文武官僚、儒宗贤哲、仙道隐逸并诸眷属
4、十方法界农民工商、医卜杂流、贵*男女、十类人伦并诸眷属
5、十方法界四类受生、五趣所摄、山间海底、阿修罗众并诸眷属
6、十方法界焰口鬼王、三品九类、诸饿鬼众、横死孤魂并诸眷属
7、十方法界阎摩罗王、十王王妹、十八小王、诸司主吏并诸眷属
8、十方法界八热八寒、诸大地狱、诸独孤狱、一切受苦囚徒并诸眷属
9、十方法界正住铁围山间、边住遍五趣中、鳞甲羽毛、十类旁生并诸眷属
10、 十方法界诸趣往来、七七日内、七返受生、中阴趣众并诸眷属
除了召请上下堂二十位之外,还要召请水陆会修建地的城隍列庙(祩宏《水
陆仪轨》列有杭州城隍、钱塘县并八县城隍诸庙神众、吴越国主钱武肃王之神及其他)以及修水陆法会的寺院所属神祠、伽蓝、土地庙及其他,然后并召请施主家祖宗——施家上世祖宗、亡灵师友亲眷、诸位神仪并诸眷属,以及本寺开山和尚以下历代住持、大众、关系者父母六亲等众。
如此召请法界六道一切众生之后,修奉浴施食之法,继续则举行三归依;三归依后,忏悔、发愿、得戒(《梵网经》心地品十重戒);其次,敬礼三宝、涅槃三德(法身、般若、解脱)。然后,依《焰口经》举行施食饿鬼法,施甘露真言,宣诵四如来名号,宣唱四空四禅六欲诸天以及下堂十位名号、城隍列庙、寺观、官卫诸土主、施主家先祖代代姓名及最后供养受荐人,最后是一切水陆会的施食供养,至此则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而告终了。
在施食供养之后,为六道众生亡灵开示念佛法门,令修念佛三昧,同心称佛名号,愿生净土。在四种念佛法门中,这里主要是观想念佛、称名念佛,这是以前水陆仪所从没有的,只有云栖祩宏信奉净土宗,才有最后的念佛,以为水陆胜会的归结。
最后,向七趣十类圣凡回施修无量功德斋,发四十八愿,施十方法界,以期迅速得到超度。这四十八愿的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中华正统,远方远国,有道无道,一切君王,当愿慈念苍生德化天下。这一愿后面,紧接着是为皇后、妃嫔贵人、皇子、藩王、一切官僚、一切将士而发,显示出君主独裁的封建社会,王侯官僚的绝对社会地位。
第八、经明行修,隐居教授,不求闻达,一切贤儒,当愿师道尊严,大明素学。
第九、正意出家,虔修三学,道果未熟,一切僧尼,当愿不退初心,终成正觉。
第十、志慕长生,精心修炼,大丹未就,一切道流,当愿方便先成,回心佛道。
由以上数愿,我们可以看出儒佛道三教的社会地位,按愿文的序列排列先后,如对道家所说的“方便先成,回心佛道”,这就显示出佛教高于道家的优越性。
此外诸愿是有关庶民、农民、医卜、商贾、奴婢、军人、屠沽、师巫、伶优、**等社会各阶层,正业者各务本业,邪业者恢复正业,一切农工医商等顺序,都不能颠倒先后次序。
又对于死于非命者,如战死者,战灾者,无实之罪而刑死之人,虎狼毒蛇、盗贼、风火水难之害而死之人,此等非命而死之人均发慈悲不对人加害之愿。中毒死亡,自杀者,依水陆法会的功德,得以复归平稳生活之愿。
此外是毁渎佛法,不信三宝,放纵怠情,酗酒嗜色,强盗窃贼,以及自利、自慢、高傲、恶口、两舌之徒,身体残废者都是救济的对象;鳏寡孤独,年老无依、=yin逸不修、年老无子,均令各得其所,得生福德之子,继承家业;病弱之子得神物护持,延寿无病;或有堕胎死产之噩运母子,亦得全其性命;不孝之子亦发孝慈之心,悔改前业;一切五逆十恶不仁不义不忠不信之人,均得改心悔过,蒙受度脱。
以上四十八愿包含人间生活一切情形,各人安其本份,努力正业;恶业之人迅速悔改;因无实之罪而落入不幸者,亦应以慈悲心勿起报复之念,绝对彻底加以普度。水陆法会更就人性的弱点,欲求延寿、无病、求子、养老等愿望,不必限定佛教教义的狭窄范围,向人性欲求的本位上扩充,这是明末佛教的普遍性与民俗性的发展。
3、水陆法会的坛场布置及程序
至于现代水陆法会坛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其人数,牌轴的规定和进行的程序等,依《鸡园水陆通论》等所说,都有一定的规定。法会坛场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是以内坛为主,造像设施布置、香花供养,都要力求庄严。
在内坛,正中悬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供物。其前方安置长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分别放着铜磬、斗鼓、铙钹、手铃及仪轨等,为主法、正表、副表、斋主四人所用。四周用布幕围绕,将内坛分成三间。两侧分别挂着上堂、下堂各十位水陆画像,画像之下排列着牌竿,详记每位圣凡名称;牌上都画着宝盖,下画莲花,中用黄纸;下堂则用红纸以为区别。
外坛有六个坛场,各自举行不同的仪式。大坛有二十四人,专门礼拜《梁皇忏》;诸经坛七人,讽诵诸经;《法华》坛七人,专门读诵《妙法莲华经》;净土坛七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二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又称为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人数由各坛临时调用。此外,有监坛一人,总共合计四十八人。
内外坛法事一般为七天,内坛也有五天的,那就是从第三天开始。其进行程序:第一天,三更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五更遣使建幡,幡上写着“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刹竿上;第二天,四更请上堂,五更奉浴;第三天,四更供上堂,五更请赦,午刻斋僧;第四天,三更请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说戒;第五天,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第六天,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第七天,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水陆法会即告圆满。在法会期间,从第一夜开始,每夜于瑜伽坛各放焰口一台,到了第六天晚上则放五方焰口,内坛水陆法师及诸坛僧众全部都参加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高潮顶点,第七天,送圣完毕,法会便全部结束。
举行水陆法会因为所需要时间比较长,参加人数比较多,所以经费也相应高,一般寺院只有在特别重大节日才会举行。但是,有些专门做经忏的寺院,一年则会打好几场水陆。总之,水陆法会是现行中国佛教法会佛事中最隆重的法事。
二、焰 口
在佛教寺院中,在一些重大法会圆满之日,或者为了追荐死者、超度亡灵,经常会举行一种盛大的佛事活动,那便是“放焰口”。由于焰口法会在仪式上的庄严,咒语施食的灵验,而受到佛教徒的欢迎。
“焰口”是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简称《焰口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的法事。“焰口”有时又译作“面然”,是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鬼王的名称。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在禅思静坐时,看到一名饿鬼形容枯槁,面貌丑陋,头发散乱,爪甲长利,腹大如山,喉细如针,面上喷火,阿难惊骇地问他,是什么因缘而得到这种果报。饿鬼告诉阿难,因为生前居心悭吝,贪婪而不知足,所以死后堕入饿鬼道中,变成这种身形,并且遭受到种种痛苦。饿鬼又告诉阿难,三日以后命当尽,生在饿鬼道中。阿难大惊,急至佛前哀求救度,佛陀于是为他说《焰口经》,嘱咐阿难按此经所说施食之法去做,便能施饮食予恒河沙数饿鬼及诸仙等,不但不会堕落入饿鬼道,而且能延年益寿,诸鬼神等常来拥护,遇事吉祥。
“焰口”的原来修法是这样的:于一切时,取一净器,盛以净水,置少饭粒及诸饼食等,右手按器,诵陀罗尼七遍,然后称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四如来名号,取于食器,倒在净地上,以作布施。若施婆罗门仙,即诵此陀罗尼二十七遍,投于净流水中。若诵三十七遍,奉献三宝,则成上味奉献供养。
焰口施食法在诸经所载,有详略不同。最早传入我国有关“焰口”等经典为唐代实*难陀所译的《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及《甘露陀罗经咒》。在这两本经中,各载有真言,名为变食真言、甘露真言,其方法就是取一掬水,诵咒加持十遍,散在空中即成甘露。后来,不空译出《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与实*难陀所译的《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为同本异译。不空又译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即不空所译《仪轨经》的起源部分别出单行本)、《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其中,不空所译的《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所述行法次第为:破地狱真言、召饿鬼真言、召罪真言、摧罪真言、定业真言、忏悔真言、施甘露真言、开咽喉真言、七如来名、发菩提心真言、三昧耶戒真言、施食真言、乳海真言、普供养真言、奉送真言。从此以后,此法遂成为修持密教的人每日修持的一种行事。日本入唐求法各家都曾携回有关施饿鬼食的仪轨。在中国汉地由于唐末密教失传,施食仪轨也失传了。
至宋代,诸师对于施食一法不甚了解,但都想极力恢复此行法。遵式《金园集》中有《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施食观想》诸文。但是,他所说的施食法并不是密教仪轨,仅取经中的真言,再附以天台宗的观想方法而已。在《施食正名》中,记载有“斛食”、“冥道”、“水陆”。斛食是指焰口施食;冥道为唐代无遮大斋,也是密教的行法之一;水陆是宋代才兴起的仪式。这三种方法在当时是混合行使,并没有区别。仁岳著有《施食须知》,是以《涅槃经·梵行品》所说的施旷野鬼神食及《南海寄归内法传》所说度诃利帝母缘与救拔焰口混为一谈。宗晓著有《施食通览》,是汇集诸家文篇,也是同样地混淆诸说。由此可见,宋代诸家对于焰口施食曾企图恢复,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成功。
元代由于藏传喇嘛进入汉地,密教同时得到复兴。现存藏经有《瑜伽焰口施食仪》,译者不详,根据真言的译音所用字来看,应该是元代人所译。这部《施食仪》所说的次第与《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基本相同,在它的前面增加了三归、大轮明王咒、转法轮菩萨咒、三十五佛、普贤行愿偈、运心供养、三宝施食、入观音定,然后才是破地狱;在它的后面增加了尊胜真言、六趣偈、发愿回向偈、吉祥偈、金刚萨埵百字咒、十类孤魂文、三归依赞。从此以后,瑜伽施食之法才得到复兴。
明代的时候,由于诸家的传承不一样,于是又形成杂乱的形势。最开始,有一位名字现已不详的高僧增补元代的《施食仪》,形成了《瑜伽焰口施食科仪》。后来,天机禅师删其繁芜,编成了《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世称“天机焰口”。天台灵操为“天机焰口”作注,名为《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应门》,其中只有召请孤魂文不同。袾宏又将“天机焰口”略加修订,编成《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又称为《瑜伽集要施食仪轨》,并且为它作注,名为《施食补注》。
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宝华山德基又将袾宏本稍微作了删辑,名为《瑜伽焰口施食集要》,后世称为“华山焰口”。乾隆六年(1741),宝华山福聚又根据德基本作《瑜伽施食仪观》。另外,还有寂暹著有《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
由此可以看出,施食一法从来禀受师承,不出一家,于是导致诸本大相径庭,彼此纷纭,莫可衷一,正如寂暹在《仪轨》跋中说:“诸家登坛演习,繁简不同,至有‘七家焰口八家忏’之讹传。”近代以来,大多数寺院都以德基本为底本,但是在声韵腔调上差别较大,但是在南方以天宁寺的腔调比较出名,称为“天宁寺腔”;北方以五台山为著名,称为“五台山腔”。
首先,举行“焰口施食法”应该于戍亥二时(晚上七时至十一时),因为过此时间,鬼神则不得食。瑜伽焰口的仪式最初限度需要有三位出家人,一般都是七个人,一位“主法”,头戴毗卢帽,坐在瑜伽坛的中间,另外六位分别坐在两侧,分别司掌木鱼、铛子、铪子、引磬、钟鼓等法器,这称为“一大士”。另外,还有称为“三大士”,即有三位“主法”坐在中间,每一位“主法”都诵一遍真言,所以“三大士”的焰口时间比“一大士”的时间稍长一点。
瑜伽焰口需要三个坛,即主坛、面然大士坛、灵坛。主坛是施食法会的中心坛,一般设在佛殿或大雄宝殿的中间,案上摆有观音菩萨像、供品等,在中间的“主法”面前准备有米及水,这些米和水即是给鬼神施食的东西,因为凭着佛力及真言的力量,通过主法者的观想力,这些米与水都成为上好饮食及甘露,使诸鬼神得到满足。面然大士坛上面供着面然大士的牌位,或者是等身大的纸制的人形,装饰与观音像相似,因为面然大士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灵坛即是普通称为的“灵位”或“超荐位”,主要是为斋主(或称为功德主)而设立的,上面写着“佛力超荐 显考谥(若是女的,称为*)……生莲位”,前面供着一碗水及一碗饭。
瑜伽焰口法会开始时,首先唱“戒定真香”,由主法者及斋主拈香,于瑜伽坛前礼拜。然后,移至灵坛前,亦由主法者及斋主拈香,诵《般若心经》、《往生咒》、《变食真言》,唱《莲池赞》。完毕后,到面然大士坛,唱“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诵《大悲咒》、《变食真言》,唱《观音赞》。这些都是法会的一些准备工作,这些全部完成后,回到瑜伽坛,真正的瑜伽焰口才开始。
首先,唱“杨枝净水赞”,主法者拈完香后,便正式登座,主法者唱“四生登九品”,大众唱和“六道出三途”。其次,维那举腔唱“千华台上卢舍那佛”,让主法者有时间将毗卢帽戴好。然后,主法者鸣如意尺,唱《瑜伽焰口》的开卷语“会启瑜伽最胜缘”,大众唱和“觉皇垂范利人天”。这样主法者唱上一句,大众和下一句,整个焰口法会逐渐进入佳境。因为在整个焰口法会中,腔调会经常变,在法器的伴奏下,所以十分庄严、悦耳。其中,有许多主法者领唱,而大众和唱。而且,在法会中,主法者必须结一些手印,如遣魔印、伏魔印、火轮印、真空咒印、运心供养印、变空咒印、奉食印、观音禅定印、破地狱印等,作种种观想,所以整个法会热闹而不失庄严,宁静而又不失宏伟,是真正的音声佛事。
更主要的是,瑜伽焰口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唱词,尤其是“召请”的文字,听来更是令人动容泪下。下面,将列出这些召请文:
一心召请,金乌似箭,玉兔如梭,想骨肉以分离,睹音容而何在,初
热名香,初伸召请某氏灵魂。惟愿承三宝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时来临法
会,受此无遮甘露法食。(后面部分相同,以下将不列出)
一心召请,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二
热名香,二伸召请,某氏灵魂……
一心召请,浮生如梦,幻质匪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三
热名香,三伸召请某氏灵魂……
一心召请,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西
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杜鹃叫落桃花
月,血染枝头恨正长。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霜
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呜呼!将军战马今何
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如是英雄将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报主。南
州北县,久离桑梓之乡;海角天涯,远丧蓬莱之岛。呜呼!官贶萧萧随逝
水,离魂杳杳隔阳关。如是文臣宰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萤
灯飞散,三年徒用工夫;铁砚磨穿,十载慢施辛苦。呜呼!七尺红罗书姓
字,一抔黄土盖文章。如是文人举子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出尘上士,飞锡高僧,精修五戒净人,梵行比丘尼众。黄
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呜呼!经窗冷浸三更
月,禅室虚明半夜灯。如是缁衣释子之流,一类觉灵等众……
一心召请,黄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里修真,阆苑洲前养性。三
花九炼,天曹未许标名;四大无常,地府难容转限。呜呼!琳观霜寒丹灶
冷,醮坛风惨杏花稀。如是玄门道士之流,一类遐灵等众……
一心召请,江湖羁旅,南北经商,图财万里游行,积货千金贸易。风
波不测,身膏鱼腹之中;途路难防,命丧羊肠之险。呜呼!滞魄北随云暗
暗,客魂东逐水悠悠。如是他乡客旅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戎衣战士,临阵健儿,红旗影里争雄,白刃丛中敌命。鼓
金初振,霎时腹契肠穿;胜败才分,遍地肢伤首碎。呜呼!漠漠黄沙闻鬼
哭,茫茫白骨少人收。如是阵亡兵卒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怀耽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鸾凤和鸣,次望熊罴叶梦。奉
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时;璋瓦未分,母子皆归长夜。呜呼!花正开时遭急
雨,月当明处覆乌云。如是血湖产难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戎夷蛮狄,喑哑盲聋,勤劳失命佣奴,妒忌伤身婢妾。轻
欺三宝,罪愆积若河沙;忤逆双亲,凶恶浮于宇宙。呜呼!长夜漫漫何日
晓,幽关隐隐不知春。如是冥顽悖逆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宫帏美女,闺阁佳人,胭脂画面争艳,龙麝熏衣兢俏。云
收雨歇,魂消金谷之园;月缺花残,肠断马嵬之驿。呜呼!昔日风流都不
见,绿杨芳草髑髅寒。如是裙钗妇女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饥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伤身,逢虎狼而失命。悬
梁服毒,千年怨气沉沉;雷击崖崩,一点惊魂漾漾。呜呼!暮雨青烟寒鹊
噪,秋风黄叶乱鸦飞。如是伤亡横死之流,一类孤魂等众……
一心召请,法界六道,十类孤魂,面然所统,薜荔多众,尘沙种类,
依草附木,魑魅魍魉,滞魄孤魂,自他先亡,家亲眷属等众……
以上的“召请”涉及到各种身份的死者,以及因各种原因而致死的人,所包括的施食对象极其广。
“召请”是号召邀请的意思,即是请各种众生来临瑜伽焰口法会。然后,便是请这些众生接受所施的饮食、甘露,这段文字也是极其优美,列出如下:
近代先朝,帝主尊荣位;熏戚侯王,玉叶金枝贵;宰执中宫,彩女嫔
妃类,梦断花胥,来受甘露味。
国士朝臣,经纬匡时世;牧化黎民,未遂忠良志;失宠怀忧,谪降边
邦地,恋国游魂,来受甘露味。
武将戎臣,统领三军队;结阵交锋,锣鼓喧天地;北战南征,失陷沙
场内;为国忘躯,来受甘露味。
学古穷今,锦绣文章士;映雪偷光,苦志寒窗内;命运蹉跎,金榜无
名字;郁郁幽魂,来受甘露味。
割爱辞亲,早入空门内;访道寻师,只为超生死;暑往寒来,不觉无
常至;返照回光,来受甘露味。
羽服黄冠,早发修真志;炼药烧丹,养性还元气;苦行劳神,指望登
仙位;莫恋形魂,来受甘露味。
孝子贤孙,义勇忠良志;烈女贞妻,视死如归去;仗节忘躯,千古留
英气;耿耿灵魂,来受甘露味。
女道尼流,身住黄金地;鸾凤缘空,不染人间事;未了无为,流浪虚
生死;清净幽魂,来受甘露味。
地理天文,医药阴阳类;卜卦占龟,风鉴并星士;报吉谈凶,难免无
常对;舍伪归真,来受甘露味。
坐贾行商,种种经营辈;艺术多能,贸易求财利;背井离乡,死在他
方地;旅梦悠悠,来受甘露味。
犯法遭刑,牢狱长幽系;负命谋财,债主冤家类;恶疾天灾,冻死饥
亡辈;速离黄泉,来受甘露味。
马踏车伤,墙压身形碎;鬼击雷轰,身刎悬梁缢;水火焚漂,虎咬蛇
伤类;九横孤魂,来受甘露味。
饮血茹毛,生长蛮夷地;负债偿劳,婢妾并奴隶;喑哑盲聋,残疾无
依怙;受苦冤魂,来受甘露味。
忤逆爹娘,怨默天和地;谤佛欺僧,毁像焚经偈;邪见深坑,苦报无
边际;十恶狂魂,来受甘露味。
大施门开,荐拔孤魂辈;祖祢先亡,五姓冤家类;八难三途,平等俱
超济;仗佛光明,来受甘露味。
因为瑜伽焰口原起源于密教,所以在法会中诵大量的咒语,如《大悲咒》、《尊胜咒》、《金刚萨埵百字咒》等,另外,还默念《六字大明咒》一百零八遍。最令参加法会的居士们欢喜的是,在法会的后半场,主法者将用咒语加持过的糖果等供品往场下洒,而大家则争着去抢。
瑜伽焰口以其特殊的作用、庄严的场面、悦耳的腔调,得到中国佛教徒的喜爱,在中国及东南亚的佛教寺院中一直得到广泛流传。尤其是在七月的“盂兰盆节”,放焰口更是必不可少的佛事活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