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简释水陆法会之缘起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简释水陆法会之缘起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一种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大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养一切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所求如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的缘起,据《释门正统》中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功德。但该如何普济法,梁武帝问了许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也。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再实行。唐高宗年中,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宋神宗年中,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后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成《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由此可见,水陆法会是宋代兴盛起来的。
  元代和明代帝王对水陆法会都极为重视。明代祩宏见“北水陆”仪文前后错杂,施行时也随意变化,于是取“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为《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的咫观又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再在通行的清道光间仪润汇集,祩宏订正的《水陆仪轨》。
  故知水陆法会过去都是皇家,大族所能兴办的大型法会。
  水陆法会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长,多则四十九天,少则三天,一般七天。二是规模大,参加的僧人多达千人,一般需要七八十人。三是法事全,凡佛教各种常见法事无不包括在内,还要悬挂几十幅水陆画,各种供物也是十分周全。因此举行这样的法会,非大寺院莫属。
  水陆法会的道场分为:外坛和内坛。现将外坛和内坛的情况具体介绍如下:
  大坛,由二十四位僧人拜诵《梁皇宝忏》所以又叫“梁皇坛”。主坛上供三佛和观音菩萨、城隍老爷牌位,坛前安置读经用的经台和香、花、水、果、灯等供品。
  诸经坛,由七位僧人讽诵《金光明经》、《无量寿经》、《梵网经》等诸经。
  法华坛,由七位僧人诵《法华经》。
  净土坛,由七位僧人诵《阿弥陀经》和“阿弥陀佛”名号。
  华严坛,由两位僧人阅《大方广佛华严经》。
  楞严坛,由七位僧人诵《楞严经》。
  内坛活动主要有洒净、结界、发符、请供上堂、告赦、请供下堂、圆满香、圆满供、送圣等佛事。
  法会一般按七天进行,其中第五天要举行斋天仪式;第六天晚上要设放焰口,这是针对亡者的一次专门佛事活动,全体僧众一起参加,场面之大,也为水陆法会的一道特殊风景。
  第七天下午的送圣佛事为整个法会圆满,乃水陆佛事之高潮。
  水陆法会功德之大,从古至今,极为灵验。参加法会的人都能够获得殊胜的功德。
  此乃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之因缘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