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参访随想记——中国佛学院理净随行台湾“供僧法会”参访团有感
台湾参访随想记——中国佛学院理净随行台湾“供僧法会”参访团有感
(一)参加中华国际供僧法会的意义
“供僧法会”是由台湾中华国际供佛斋僧大会主办,先后已经连续举办了24年,每年在台湾地区举办一次。同时在世界各地其它国家也多次举办过供僧大会。此次,于2008年8月24日,在台北林口体育馆举办了第24届国际供僧大会,总共参加此次供僧大会的人有5万人次。其中出家僧众有来自台湾本地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越南、泰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人,仅发心做义工的护法居士就达上万人次。可以说此次供僧法会盛况空前,大会现场非常之庄严,会场秩序仅仅有序,50000人次的现场非常肃静,只有现场工作人员维护秩序,没有动用一个警察人员,这在一般的社会活动中是非常之少见。
供僧大会的初创之意是来自于佛教的盂兰盆经,佛教把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定为盂兰盆节,也称佛欢喜日。佛教每年从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是结夏安居的时间,佛教出家僧众都要在固定的场所学戒禅修,不能随意离开寺院道场,称为“结夏”或“安居”。七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出家比丘僧众安居圆满的日子,佛陀看到大家精进修道不犯威仪严持净戒非常高兴,所以称为“佛欢喜日”。这一天如果大众能以百味果食、医药卧具、金银珠宝等物供养僧众者,能使过去七世父母得到解脱,现在父母增福延寿,是大众消灾祈福、种植福田的最好因缘。
中华国际供佛斋僧大会举办此次“供僧法会”,即是引导和教育人们要孝养父母、尊老爱友,慈悲布施、救济贫穷,支持和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促进社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在今天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社会,人们的道德品质意识越来越淡化,金钱意识越来越强胜,使得社会道德风气日下,人类善良慈爱的本性被名利所蒙蔽。运用“供佛斋僧”法会来换醒人们的友爱和慈心,来挽救社会的不良风气,为建设和谐社会增加一份力量。
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生活如何富裕,如果人们的慈善友爱之性被埋没,那我们的社会仍然不能和谐,人们的家庭也永远不会幸福。人们不会因为物质上的富有而生活快乐,反而会被物质所诱导而更加苦难和烦恼。通过这样的“供僧法会”,使人们认识到宗教不仅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信仰,而应当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来加强和完善社会道德教育。可以说台湾和香港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为社会的和谐和教育有很大贡献。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应当在这方面引起重视,使得佛教的教育能为社会发挥更多作用,实现佛陀教育的更高价值!
(二)、高僧大德敬仰背后的辛酸泪
此次出访台湾是我第一次去到祖国台湾宝岛访问交流,感到格外的亲切和高兴。我真正了解台湾和直接听台湾的亲人讲说台湾的事迹,是1989年春天,台湾佛光山星云长老来到南京母校探亲访问时,正逢我在南京佛学院读书,我们在机场迎接长老一行。那次大师深亲的讲述了自己在台湾创业弘法的经历,畅述了自己对祖国的怀念和亲情。同时也是我知道了台湾佛教发展的形势和局面。这二十年来我一致希望自己能有机会亲自踏上这块土地,看看那里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这次我有幸有了机会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台湾宝岛,对那里的一切终于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台湾佛教五十多年来的发展,给了我深该的影响。
当我们参访了台湾佛教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四大山头,法鼓山、佛光山、中台禅寺、慈济会时,四大山头的创始人星云长老、圣严长老、惟觉长老、证严长老尼,他们的创业艰辛和克服重重困难,为了佛法能在台湾宝岛弘传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身命。观看了他们的创山事迹和弘法经历史,他们的精神和愿力深深感动了我。这些资料和图片已经成了台湾佛教发展的历史资料,被收藏在他们各自的博物馆里,为为后人了解台湾佛教当初发展的历史见证。
当我观看了他们的事迹时,我不由想起了中国古代的西行求法高僧,最早的有三国时期的朱士行西域求法,而病死在西域终生没有回到中原;再后来有东晋时期的法显越海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西行求法,至今在斯里兰卡还保留有法显寺;最著名的有唐玄奘西行印度求法,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的事迹,不仅在中国有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在印度同样是孺妇皆知。最让人感动和自豪的要算唐代鉴真大师东度日本弘法。鉴真大师七次东渡,历经万险而终于到达日本国土,将中国大乘佛教的戒律传到日本。但大师由于日久积劳成疾而双目失明,最终圆寂于日本,有生之年同样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土。但为日本佛教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建立了中日两国佛教徒的友谊,促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成为中日两国最早的“黄金纽带”。
有意义的是我们这次前往台湾访问交流也遇道了一些小小的波折,给大家激动热情的心情上布上了一层阴云。由于8月22号香港台风的影响,香港机场的飞机降落几乎乱了套,上千架飞机无法正常降落和起飞。我们本来早上8点的飞机就晚点到11点才起飞,谁知飞到香港还是不能正常降落,在香港上空盘旋一个多小时后,由于油不够而返回迫降广州白云机场。在广州停留两个小时后才起飞前往香港,晚上十点半才达乘去台湾的国泰航空公司的航班,零晨三点才到达我们所要住宿的宾馆,从北京到台北不足3000公里,却整正用了二十多个小时。由于天气自然环境的影响,给我们的行程添加了不少困难,使大家无意中生气了不少怨言和不满。
可是,当我观看了他们四位大德在台湾当初的弘法经历,想到玄奘法师的西行求法所经历的九死一生,发愿只能向西一步而死,决不能向后退半步而生的不畏死的精神;鉴真大师七次东渡而双目失明不放弃东渡弘法的毅力。使我刹那间认识到我们的这点困难不足为道,自古以来求法和弘法者皆是不畏生死者。我们跨海参访和交流佛法难道不会有点困难吗?此时此该,他们的精神深深映在的我的心中,对他们的弘法精神更加敬佩。真正体现了为佛法而忘躯的精神,为度众生而不畏牺牲决心!
(三)、佛教教育应当是一种社会教育
近年来有很多人都去过台湾参观旅游、工商洽谈、学术交流、宗教访问等,多种形式的相互交流往来,大家都知道台湾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台湾的宗教文化发展的也非常之快,在全台湾两千多万人口中,就有800万人是佛教徒,占有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四以上。当你走在台湾的无论是街道还是乡村,都会有佛教的寺院、念佛堂和佛教用具供应店等,可以说在台湾是家家弥陀佛、人人观世音,在台湾学佛是非常普遍的事。
这种宗教体制的发展和扩大,对台湾的社会教育和道德风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才使台湾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并没有因经济意识的加强而淡化思想品德意识。大家都知道台湾的文化教育非常的良好,这其中就有佛教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台湾佛教的文化教育并不仅限于宗教场所之内,而遍布全社会,无论是学校、工厂、企业、军队、监狱、幼儿园、养老院等社会各个方面。概括而言台湾的佛教社会教育主要体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家庭和社会是人类主要生存的两大空间,佛教文化的普及使得人们无论在家庭还在社会上工作,都能正确的接受到佛教的教育,使人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行菩萨道?每个人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要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言行举止的标准。这样就能够使社会安定和谐、家庭和和睦相处,形成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二是幼儿教育,儿童的心灵最为清净,如同洁白的白纸,画师可以绘制出各自不同的画图。因此,儿童的心灵教育至为重要。现今社会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大多数人都是以经济利益为首要,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这也就无形中给这些本来天真无邪的儿童心灵上画上了功名利禄的符号。如果从小能以佛陀教育教导他们友善慈爱、助人为乐、互相帮助的做人标准,就可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思想。
三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学习知识的过程,如果学校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那他虽然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术,而只是一个自私自利,利誉熏心的人,不能造福于社会。因此,在台湾将佛教教育拉入学校,辅助思想品德教育,用佛陀的教育教导人们要以无我的精神为众生服务,要学习菩萨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从小养成有集体意识、社会责任、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
四是社会养老教育,社会养老是目前国际社会共同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发挥自己的力量,来为社会的养老教育服务。而佛教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社会各个阶层老年人信仰佛教者占有很大比例,所以佛教的养老教育关系着整体社会养老教育。老年人最大的困惑是心灵上的孤独和寂寞,由于工作上的离职,而家庭儿女工作忙不能陪伴老人度过慢长的日日夜夜。佛教的信仰正好填补了老年人心灵上的这种空虚和孤独感,使得心灵上有了依靠,精神上也有了支柱,在晚年就会愉快的生活。
五是社会慈善教育,由于自然`环境和天灾人祸等原因,我们生存的环境无时无该不受到各种灾难的降临,任何一种灾难都会使无数人家庭破碎、身体伤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佛教的教育本着慈悲为怀、利益众生的理念,社会慈善教育应当说是佛教的本职。相比之下台湾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台湾“慈济会”就是慈善事业的表率。慈济会不仅在台湾是最有影响的社会慈善事业,就是在世界各地都有慈济的关怀和帮助者。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引起重视,给佛教更多发展的空间。
六是监狱犯罪教育,监狱是专业的对于犯罪者的一种特殊教育,一般来说除了专业的人员其它人是不能接近和参与这方面教育。而在台湾却非常的例外,很多出家僧人从事于监狱的犯罪教育,感化和引导犯罪者能以正确的心态接受教育,使自己重新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人才。一般来说犯罪者不仅需要身形上的强制性教育,同样也需要心灵上的辅导和帮助。对一个犯罪者通过佛教的慈悲友善来感化他的心灵,使自己认识到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时,同样也危害了自己的生命和利益。运用佛教的特殊教育会更有效的帮助犯罪者从心灵上改造自己。
台湾佛教教育在以上几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方面都作的非常好,在社会上得到了很高的赞誉。我们也应当在之方面多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为社会教育多一份力量。不要把佛教只看作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而应当更多的发挥佛教教育的长处,将佛陀的慈悲教育运用到我们当前的社会教育中去!
(四)、何时能归还佛教寺庙这块净土
这次去台湾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的寺庙非常之清净,真是一方净土。虽然台湾地方小、人口密集,但寺庙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修行和学佛之人来往,而没有其它的居民居住、开店铺、旅游等经济用途之事项。在台湾寺庙就是修行办佛事的地方,不应当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这点在我们大陆可就差的太远了!
大家都也看到了,在大陆无论是大寺小庙,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但凡是有寺庙的地方就一定有居民常期居住,就一定有遍及周围的大小店铺,就一定有旅游项目为名。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为了经济利益,在我们目前的政府来看,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要为经济利益让道。我们去看看四大名山、著名古刹,早已经是商业发展的基地,凡是社会上有地、允许的无不应有尽有,完完全全的成了繁华的城市,早已没有佛门修行的清净之迹象。有谁能知道这究竟是佛门弟子名利熏心,不干清净要热闹?还是那些为钱眼开的奸商之徒当作了发财之道,地方政府费尽心机以种种巧立名目,来利用寺庙赚钱敛财? 不要再坚持“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政策了。
虽然近两年来已经有人提出归还寺庙清净之地,尽管是为了文物保护之名,拆除种种现代建筑,迁除长期居住的居民,搬走在寺庙周围所有商业店铺。但仍然做起来困难重重,更加还有旅游的事业不可更改,还是无法保证寺庙本应有的清净和安宁。人们为了经济的发展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却永远看不到百年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想想看,如果敦煌的莫高窟不是当年的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廉价出买给外国人,那今天的莫高窟将会真正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槐宝,就不会成为今天突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空名了。
如果想要给我们的后代留点什么!不要再像我们一样咒吗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早日归还佛教寺院一块清净,不要再因为经济的受损而残害和破坏寺院文化古迹。使得寺院真正的“庙是庙,僧是僧”,而不是所谓的“庙像庙,僧像僧”的情景。也不要让那些没事找事的无聊之人,总是拿和尚、寺庙当作口头禅,整天大报小报、有事没事的乱说。给那些不知道义之途修点口德,下辈子还能张口说话。人们只知今天的寺庙无不以经济为目标,却不知这些都是社会的环境所迫,强加给寺庙这种不该有的责任!不知何时能真正归还寺庙这块净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