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景海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老和尚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他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代,而圆寂前则经历了新中国的“大炼钢铁”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见识过威声赫赫的“大字报”,足足活了120个年头。
  虚云和尚的一生,漫长而丰沛。他在咸丰年间抛家别妻、落发于福州鼓山。光绪年间跪拜朝礼五台,历时三年,一步一叩,风雨恒持。又远赴印度、南洋,跋涉万里,重效玄奘,遍礼圣迹。此后在数十年的宗教实践活动中,以至大至刚勇气和艰苦卓绝行解,一身兼祧五宗法脉,重振禅门,先后中兴了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栖寺、鼓山涌泉寺、韶关南华寺、云门大觉寺、云居真如寺等六大古刹,成为名震中外、人所共仰的禅宗泰斗、一代高僧。上世纪50年代初,德高望重的虚云老和尚赴京参与了全国性佛教机构的筹组工作,被公推为首席发起人,并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对于这样一位现代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以往人们了解的并不很多,一般大众,更乏识闻。这一则因为整个时代的大环境使然,释门淡泊,收拾不住,佛教已退居到次边缘的位置,很难进入到社会公众的视野当中,更遑论在精神领域又有无神唯物的强力洗涤!二则虚云和尚呕心沥血所撰《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著作,已在“云门事件”中毁失掉了,致使后人的认识理解和研究阐发均缺所本。三则世传《虚云和尚法汇》及《年谱》,成编于海外,流通范围极小,在内陆不易看到。这种种缘故,就使得虚云和尚其人其事渐渐变得堙没无闻了。
  近年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展开,虚云老和尚的一生行迹又渐被世重、渐为人知。先是在其驻锡过的云居山、云门山、南华等地建堂立塔,搜罗遗迹,供人礼瞻。继又在新编的《云居山新志》等著作中,蒐辑了大量的史料。净慧法师编辑了《虚云和尚法汇续编》和《虚云和尚开示录》,香港岑学吕居士先前编纂的《虚云法师年谱》及《法汇》也得以在内地印行,台湾圆明出版社还出版了由大陆学者张家成所写的《虚云和尚传》。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高兴地读到了何明栋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另一部《虚云和尚传》,可谓是锦上添花。
  是书以八章篇幅纵沦虚云和尚“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老和尚自挽联》)的不平凡人生经历,又以后四章横议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多所评点。史论结合,由史兴论。故不纯为人物传记,实含具了相当的思想研究,这是前人所未发者,亦是本书最具学术价值的地方。按照作者的分析,虚云和尚的佛学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佛教的导引人心,趋于至善,移风易俗,辅政安民。新中国成立时,虚云和尚已是百岁开外的老人,但他仍以护教安僧为本,恪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祖训,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在有限的条件下,光大中国佛教“报四恩”的传统,维护宗门,振兴祖庭,成为新时代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二是特重戒学,一生实践,戒行精严,定慧圆明。他的中兴祖庭,整肃僧纪,均是从严守戒律入手,在讲经说法或开示当中,也是反复地强调戒律为佛法之根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身边侍者的遗言,仍只是一个字,曰“戒”。三是主张四众弟子应当以“信”为基础,恒持修行。虚云告诫门人学子,只要信心坚固,一门深入,处处皆可修行,处处都是道场。所以“运水搬柴,锄田种地,乃至穿衣食饭,都是修行佛法”。劳动不忘修持,修持不忘劳动,“农禅并重”。在他的这种精神感召下,其驻锡过的地方皆成为开展生产劳动的模范丛林。四是提倡《楞严》思想。虚云于此经造诣很深,多次开讲并注解。五是主张禅净不二。老和尚虽为禅宗大德,但于其他教门并不排斥。他曾经指出:“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所以他的百年弘法,并不局限于禅,而是圆融诸法,实证众理。对于净土的念佛持修,更是具赞叹之喜,秉持“禅净双修”的理念。六是对参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认识。而这方面的丰富实践更是使得他名震禅林。
  通过读这本书,我们不但对虚云和尚鼓山出家、天台参访、五台还愿、南行朝圣、高旻证道、重兴鸡足、复振南华、续法云门、再建云居的色彩斑澜之人生和艰苦卓绝之历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对老和尚孤心所寄的独特之禅思佛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在知识界普遍于佛教思想资源相当漠视、于僧伽佛学更形隔绝的情况之下,无疑能起到相当的补益作用。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地方宗教志的编修工作,得操业之便,以虔敬之心,幢幢往来于诸名刹道场,广泛结交虚云和尚的徒子徒孙,于资料蒐集、实地勘察、面谈口述等等方面,皆有他人所不可及的长处。有了这些条件,再加上作者扎实的佛学功底和流畅生动的文字表达,就使得这本书叙事皆有所本而说理不显艰涩,兼具了严谨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可读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