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完整僧教育制度之尝试提出(中)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学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完整僧教育制度之尝试提出(中)
  学忍
  丁、二年制僧伽补习班:本班为本院所附设之《补习教育》机构,专收未能长期研读佛学院或高小程度以下下适合做正轨教育生之已受具出家众。
  以培养大僧之戒律知能、威仪形象,薰陶基本解行力,具备佛教常识及基本僧务知能为其目标。两年修习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其课程重点约有以下数项:
  (第一年)
  ①具足戒止、作二持略讲(各半年) 。
  ②菩萨戒基础。
  ③背诵具足戒、菩萨戒戒文及遗教三经。
  ④尼众加学《大爱道经》,背诵“八十四态”,学行
  八敬法。
  ⑤圣弟子及高僧行谊研读。
  ⑥中、印度佛教史概说。
  ⑦原始教观学行。
  ⑧佛门基本唱诵、佛事仪轨及寺务习作。
  ⑨四威仪及佛门生活规炬之学行。
  (第二年)
  ①学行大僧事,加强四威仪及生活管理。
  ②具足戒止、作二持进阶。
  ③《佛法概论》研究。
  ④各宗概论。
  ⑤常用经典略解。
  ⑥定学略说与初修。
  ⑦专宗修持实习三个月(已有正修经验者可酌减)
  ⑧僧伽知能修学与寺务职事实习三个月。 (已有寺务
  经验者亦得酌减)。
  戊、三年制僧伽补习班:本班之立意与目标大体皆与前项相同,唯其所受概为二十岁以上末受具,或欲出家之沙弥(尼)或在家众(学历同须高小以上) 。课程重点:第一年大抵与(名字沙弥部)相同,第二、三年则与全一年制补习班)相同。
  又,第一年中(尼众当稍延长,以符“式叉法”之需要)若考核未通过,则须再补修直至通过(包括心性之考核)方能受具,并进入第二年之学程中。反之,若已具沙弥标准之学行,或已有实际寺务经验者,亦得酌情缩短学程。因此,虽名…一年制”而实际年限稍有不同。 '刚项亦同) 。
  再者此后二项(丁及戊)教育班别其毕业程度约等于(初级律仪部),其毕业者正可下常住,担任中型道场(三十——五十人)之中坚职僧,这大概也是今日教内最迫切需求的人力带了。若因缘适合,亦可补修部分学科而插入(中级律仪职科部),转受(正轨)教育(但须“初中”程度以上) 。或者,亦可直入(禅观院)、 (持律林)或(阅藏阁)追随善知识,亲灸受学。可以说,此一学程设计,充分地把握了学制的灵活性,并融合了传统“师徒制”的教育内涵于其中。以上初级律仪院说竟。
  ㈡中级律仪院:此院为前院之延续与加深,学僧概由前院升入。自此以后,学僧程度趋于一致,不再收插班生等非正期之学僧,除旁听生或进修生外,皆是“正轨生”。亦自此之后开始有依个人根性而分趋的分化教育,以培养各类佛门人才。此院以进学前院所未学之戒律或加深前院之基础解行为其教学目标。依教学重点之偏重,又分叁种班别:
  甲、中级律仪正科部:选取前部毕业僧中8%欲接受正科教育或师范教育(注:兰)的学僧入学。除了继续加强前院之部份教育外,亦以开始建立学僧未来进入(教理院)之解行基础为其目标。二年毕业,授予(下士僧位)。
  其课程重点约有以下数项:
  (第一年)
  ①熟悉大僧之行事细行与威仪等。(加深熟练性)
  ②具足戒作持进阶。
  ③菩萨戒基础。
  ④印度大乘佛教史。
  ⑤室口提道次第广论》研究(上)。
  ⑥背诵菩萨戒本。
  ⑦诸法集要经选读。
  ⑧定学纲要
  ⑨担任常住或学院简易职事。(注去)
  ⑩朝暮二课合解。
  (第二年)
  ①具足戒重戒、重点或时代因应等研究。
  ②菩萨戒进阶。
  ③大僧止、作二持威仪、细行再加强。
  ④中国佛教史。
  ⑤《广论》研究(下)。
  ⑥三系概论。
  ⑦禅、净、律、密解行略说。
  ⑧禅定实习。
  ⑨担任职事如前。
  ⑩佛门尺牍。
  此部毕业后可入(教理院)深入学习教理(但部份有国教学力限制,下明)或可出而为常住或教界服务。
  乙、中级律仪职科部:取前部毕业僧中,未入正科部而愿入本部接受职僧专门教育者入之(街有40%)信本部除在律仪方面继续加强外,另外授以较实务性之课程以做为入常住或教界工作之准备。培养基础佛门事务僧才为其教育目标,为满足人才之迫切需求,此部学程缩为一年,毕业后授予(初等职僧位),可再人金曰教职科部)进修或出为教团服务。
  其课程重点约有以下数项:
  ①熟悉大僧之行事、细行与威仪等。
  ②菩萨戒基础。
  ③印度大乘佛教史、中国佛教史概说。
  ④《成佛之道》研究。
  ⑤基础佛事仪轨习作。
  ⑥三系略说。
  ⑦禅定学概述与实习。
  ⑧寺务职事实习一个月。
  ⑨现代应用文、佛门尺牍。
  ⑩现代人健康管理知识。
  ⑩基本医护、医疗知识。
  ⑩现代饮食卫生常识。
  (3)持律林:此为本院中专精律仪、戒法之专修僧或退居长老所成,以研究高深戒律,行持严谨头陀行为生活及修行方式。此林虽属本院之单位,然以其教育层次高深之故,归入以下(专修院) (下明)统一运作。
  又,此林街负有“戒律现代化适应问题”之研究与解决的使命。总之,在以研究支援教学的设计理念下,八持律林)正可视为律仪院的研究部门。
  ③教理院:此院顾名思义,是以教理的传授、深化和研究为其立院总纲的。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法的真价值固然不在言说。然而透过言说的善巧却可以如幻地生起正思和正行,透过正思、行则可得正慧而趋正解脱。而且,在这邪说充斥的末法中,一方面实际的“证量”难得、难过,千方面又有邪通、魔通的助纣为虐推波助澜。再不加强正闲、正思的教解工夫,恐怕不要说“破邪显正”做下到,就怕连最基本的自修自利都难能了(知见过度混淆故)。
  再者,时代的进化,人类知识的提升,也促成了对“宗教哲学”的高度追求与需要。在未来的时代里,“学术挂帅”与“学术崇拜”的风气必然会有某种程度的膨胀。虽然“佛教学术”并下特别意味著什么 ,但适当地采用严谨的“学术要求”,来改善中国佛教过度笼统与含混的倾向,也是必要的(于自利、利他都有一定程度—当然不是全部的帮助) 。透过这样的改善,而将传统中国的佛法义解重新立足在更严谨的科学分析磐石上,或者也就更能满足未来人类思想要求“科学化”与“学术化”的潮流了。顺应此一世缘的改变,重新展现佛法的面貌,让佛法也能在人类学术的领域中展现它深广而高超的哲学思想内涵,也是让佛法住世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此角度而言,佛学研究的学术化并非毫无意义,只是仍必须小心从事罢了)
  因此,无论从原始的自利立场说,还是从时代因缘的利他或住持立场说。不管我们的佛法是多么地注重“实修” 、 “实证”,多么地排斥文字而欲“不立文字”:以从事教义、教理之比较、分析、抉择或以史实文献等之研究、探讨为目的地设立教理院都是绝对有必要的。
  虽然如此,但我们仍必须慎重地指出:学术研究绝对下等同于佛教的解门(此将另文申述其义) ,虽然它有存在的参考性及必要性,但它同时也有极大的负面性和破坏性。“学术至上”在佛法中、教界中不但讲不通,也行不通。因此,即使是在全局等教理院)里头(下明) ,一学术研究”容或存在,但绝不应该成为办学的唯一目标。
  就教学与研究的深浅、广狭来分分类本院复分金曰通教理院) (三——四年) 、 全局等教理院) (二——三年)与(阅藏阁)等叁个部门:
  ㈩普通教理院:以建立各类教理(大、小二乘显教)之通盘性、整体性了解为目标,重在“广度”。
  依于各类(教育学程)所需之不同,本院又分为四部门,平行运作:
  甲普教正科部:录取(中律正科部)百分五十之高中以上程度(学优僧可例外)毕业僧入学(注文) 。以广泛建立小、大二乘(局于显教)各系教理基础为教学目标。
  四年毕业,授予“中士僧位”。
  其课程之重点大约如下所示:
  (第一年:基础概论)
  ①《四分律》以外其他广律研读
  ②世界佛教发展史略说。
  ③佛教地理志。
  ④佛教研究法。
  ⑤经典集成、翻译概论。
  ⑥因明大纲。
  ⑦各宗大纲。(第二年:大乘共教)
  ①杂阿含经选读。
  ②《俱舍论》研究。
  ③异众部律基础。 (依照戒律精神,比丘亦需研究比丘尼之戒法,反之亦然)
  ④《异部宗轮论》 (或部派佛教教理史)
  ⑤《成实论》选读。
  ⑥《禅密要法经》研究。 (或原始佛教禅法概论)(第三年:大乘基础与法相唯识系)
  ①般若经选读与研究。
  ②《大智度论》选读与研究。
  ③《解深密经》研读。
  ④《(广)五蕴论》、《百法明门论》研读。
  ⑤《唯识三十颂》、《摄大乘论》研读。(第四年:大乘中观系与如来藏系)
  ①《中观论颂》
  ②《百论》
  ③《十二门论》
  ④《大乘起信论》
  ⑤《楞伽经》
  ⑥《梵网菩萨戒经》以外其他菩萨戒经研读。此部毕业后,可留在本部任“助教”。
  乙、普教师范部:录取(中律正科部v百分之二十四,高中以上程度(学优例外)之毕业僧入学。其教学目标除包括前部之目标外,另以培养(律仪院)之专业师资,及中等以上弘法布教师之僧才为目标。
  四年毕业,授予“中级师范僧位”。
  其课程重点大抵同于前部,唯另外加重“威仪训练”、“生活管理”、“戒律持守”及“教师专业知识”等内容之要求与教授,并含半学期之教师实习。
  丙、预科师范部:录取(中律正科部)百分之七之毕业僧(学历无限制)入学。其教学目标以培养(预科院)、 (初律院)专业师资及一般弘法布教师为主要目标,“广学教理”为其补助目标,此不同于前二学部,当分别之
  三年毕业,授予“预科师范僧位”。
  其课程之重点则精简(正科部)之学程为二年,第三年除同样教授一般教师专业常识之外,亦须再加授“青少年(或儿童)心理辅导”之类课程。再者,三年中加强“生活管理”及“律仪行持”等要求亦与(师范部丫相同。
  又,本学部毕业后得有百分之十,戒仪、学行皆优之毕业僧直入(持律林)或(禅观林) (下明)专修三一年或以上) ,毕业后可为(预科院)或(初律院v学僧之“导师” (亲教师) 。盖“佛学院”一向为传统所诟病者之一,乃是它率多注重在“解门”的教学,而缺乏“行持”的教授与增上技巧。静思这样的批评,并非没有事实根据;反省其原因,我们不难理解,佛法的传授毕竟是“身教”重于…口教”的。而西方的“学院式”教学却往往只是…口教”的进行,讲者与听者似乎没有太密切的关系。佛教沿用了此一教学体制,如果不能以传统“师徒制一,“身教”强于…口教”的特色来加以补救的话,恐怕“佛学院”的发展也不见得会对佛教有多大贡献。 (甚至还可能造成破坏—培养过多的“知解宗徒”之故)
  改善之道,就是从(初律院) (含)以下,严格采取“导师制”,将每班之青年僧依导师之人员多寡分成若千组,而由学行、戒仪均优,且又具有实修经验之“导师”担任彼等之“亲教师” ,以此而取代师徒制教学,进行身教之潜化作用。如此,或可补救佛学院行持不张,学僧道心不强的弊病。 (当然,相应的“行门”课程及“出坡” 、 “服劳”等课程之安排配合也是必须的) 。
  丁、普教职科部:录取(中律职科部)百分之五十五之毕业僧入学(无学历限制) ,其教学目标以培养中等寺务执事僧或教团兴福僧等僧才为主,以“广学教理”为补助目标。
  三年毕业,授予“中等职事僧位”。
  其课程前二年重点大体同于前部,唯第三年则须加强“初二篇具足戒内容”、“寺务、教务、会务之理论及实习”、“中国丛林人事制度” 、“原始教团人事制度”、
  “初等寺院行政管理概念”、 “基本电脑操作” 、“简单英日语会话” 、 “基本法律及宗教法令知识”及“寺院建筑概念”之类的课程。以上是初等教理院所分的四学部,都是为“因材施教”而分设的。
  (2)高等教理院:依于金曰教院)之“广深”做基础,再以专宗、专派或专题等之研究为方法,达到由博而约,由约而精的“深度”要求,从而引生甚深之“正行一,以求圆满佛果之趣成。
  承上院之分类,本院依教育目标所重下同,又分为三个部门,平行运作:
  甲、高教正科即:录取金曰教正科部)百分之三十九之毕业僧入学,以进行专宗、专派或专题之深入研究为教学目标。深入的方法分“解门之义理研究”与“行门之修持相应”两大部份,再配合戒律的生活方式,三者同时并进,以求在真实的行持中得“义理的相应”。三年毕业,授予“上士僧位一。
  在“义理研究”方面,采“自修”及“(教授僧)从旁指导”为主,“上课”为辅的作法,不同于金曰教院)之一上课”为主的教学法。其研究对象,如前述分①专宗②专派③专题三类:研究方向则分①一门深入②比较研究③整合研究④现代化研究(如“戒律”之现代化课题研究即是):至若研究方法则分①纯传统方式②纯学术方式及③混合运用方式三类。
  其课程重点由于各人专攻之方向不同,所以偏重亦各有下同,无法一概而论,大体只能依“共同需要”为著眼,而开列必修及选修课程:三一年所需)
  ①梵、巴、藏、英、日语文训练课程。 (选)
  ②中国大小二乘十宗概论(必)
  ③《密宗道次第论》 (选)
  ④中国哲学概论(选)
  ⑤印度外道哲学概论(选)
  ⑥西洋哲学概论(选)
  ⑦现代科学哲学导论(选)
  ⑧四阿含选读(必)
  ⑨般若经广读(选)
  ⑩《成实论》研究(必)
  ⑩《大智度论》研究(必)
  ⑩《三论玄义》研究(必)
  ⑩《瑜珈师地论》研究(必)
  在这些共同课程之外,依于专宗或专派之研究下同(专题之研究太广不列课程)而各有课程之偏重,则须由各组之指导教授僧依各别之情况而另订之。
  在分宗派方面虚大师曾在工局等教理”院中分之为“四学” 今可依精神再罗列各种“宗” 、 “派一之分类以为有心人士之参考:
  【显教】
  学派部分:
  ①中观系佛教(即“四学”中之“法性般若学”)
  ②唯识系佛教(即“四学”中之“法相唯识学”)
  ③如来藏系佛教
  宗派部分:(唯识、三论二宗分别并入前部之①、②
  项内,而密宗则另开)
  ①律宗
  ②禅宗
  ③净土宗
  ④天台宗
  ⑤华严宗
  小乘部分:
  ①俱舍宗
  ②成实宗
  【密教】
  藏密部分:
  ①红教
  ②白教
  ③黄教
  ④花教
  东密部分:
  ①东密
  ②台密
  以上是有关“义理研究”的说明,在“三慧”上说,这是属于“闻慧”和“思慧”的阶段,其修学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听讲堂:学僧得于此处上课,演说及辩论所学(无论是共同科或分科) ,十法行中属于“谛听”、“开演二一类。
  二、研究室:学僧于此自行研究所专攻宗派之文献典籍,从事思惟及分析抉择之工作,于十法中属于“自读一、“开演”及“思惟”三类。
  三、博览部(图书室):学僧于此广览与研究有关之文献、典籍,以收“穷其深广”之效。
  其次是属于“修慧”的“行门相应”部分。除了在三年毕业后进入(专修院)从事专修时得以专攻“修慧一外,我们认为在本学程中亦不能忽略“修慧”之杂修修持。(即使下能“专修”,亦必须有“杂修”的存在。)虚大师于这方面的做法亦有很明确的提示 ,其方式为设立“诵持坛”,从事“讽诵”、“书写”、“礼拜”、“称赞”、“供养”、“发愿”及“忏悔”等修持。
  以上两方面共四种修学的部门,其实亦是本院的四种
  “硬体”设施,透过此四部门(讲堂、研究室、博览室、诵持坛)之运作,得以将(教理院)之“解行并进”理想完全发挥出来。如果再配合后三年(或以上) (专修院)中之二门深入”的修习,则一个戒仪庄严。德学双备的大比丘僧或者可以出现在世矣!
  今再将此四部门所摄之“十法行”关系做一对照表
  表二 ,以更明确此中“三慧”之运作篇情形:
  表一:十法行含摄表
  乙、高教师范部:录取金曰教师范部)百分之五十七之毕业僧入学,目标则以“深入教理”及“培养普教院专业师资”两者并重为原则。
  三年毕业,授予工局级师范僧位一。
  其课程重点大体与(正科部)相当,唯精简了教理的学习,另外再加授“高级大小二部众戒律” 、 “佛陀教育方法” 、 “祖师教育方法”及“原始教团之生活”等专业性课程,并于毕业前再进行三个月到半年的“专修相应”
  (入(专修院)中行之)之实修训练。
  丙、高教职科部:录取金曰教职科部)百分之二十三之毕业僧入学,以“深入教理”及“培养高级寺院或教团之执事或行政僧才”为其目标。
  两年毕业,授予“高等职僧位”。
  其课程重点除了浓缩(正科部)之课程外,另外再加
  工局等寺院行政管理”、 “寺院建筑美术” 、 “其他宗教概论” 、 “基本英、日语佛教会话”、“英、日文文书常识” 、 “国际各大宗教现况了望” 、 “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 、 “理财常识” 、 “电脑运用概论”等课程(以上可由(弘化院) (下明)予以支援教学) 。
  除了以上两分院外,本院另设(阅藏阁),专供受完
  全局教院)教育后,尚欲再深入经藏者,或者终生研究教理之“学问僧” (见第二期页三十一表二所居之阅藏、研教场所。虽以性质相同故属于本院所辖,但如同前此之
  (持律林)一般,亦以其高教育层次而归入以下之(专修院)中统一运作。以上为(教理院)之全部内容,今说竟。
  摘自《僧伽》第2卷第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