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开山鼻祖显通寺探古
五台山开山鼻祖显通寺探古
文 / 幽谷居士
显通寺位于大白塔北侧,出来我们就去显通寺。显通寺是五台山佛教胜地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我叫它开山鼻祖。
从塔院寺行走不远就看到了显通寺的钟楼。那钟楼下层是石券门洞,上两层为木结构钟楼,石洞门楣上刻有“震悟大千”四字。我想这可能是意为,用佛门的钟声把大千世界震得醒悟过来。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铜钟,说明上讲,铸于明朝,是五台山寺庙中最大的钟。
穿过钟楼门洞,就是山门。只见山门两旁各竖石碑一块,一边写草字“龙”,一边写草字“虎”。正看着,几帮游客由导游带队,涌到山门前。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着。
老七在喊我:“大哥、三哥,跟上!”
“嘿!这老七,还真会找机会!”老三说。
“咱听听总比自己瞎看强。”老七解释着。
于是,我们跟上了一个旅游团队。我知道,地方导游对本地文化可以说是知识面最广。来山西后,也听了几个导游的讲解,感到曾加了不少知识。我们跟上这个旅游团队的导游是个小伙子,讲解的非常清楚。可以说是声声入耳。他正在接着讲那“龙、虎”两字。他说:“古代,选择建造庙宇的地方,除了靠山而外,前面也要选择左青龙,右白虎二山。显通寺前面没有龙、虎二山。因而,就刻两块碑配代替。大家跟我走。”旅游团队进了山门,我们也跟着这个导游进入了寺院。随走小导游随说:“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它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通寺寺位于五台山中心区、菩萨顶脚下。始建于东汉时期。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同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相似,那灵鹫峰是释迦牟尼给弟子讲经的地方。这地方一定能建造好寺庙。于是立即赶回朝廷奏明汉明帝,经批准,在这里破土建庙。寺建成后,根据后边的山形,取名大孚灵鹫寺。这座寺庙在历代都有修缮,到唐朝武则天时,改名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寺庙后赐名‘大显通寺’。明万历年间一度改称永明寺,直至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仍称大显通寺并沿用至今。”小导游还在那介绍。我们三个则看起寺庙来。寺院的中轴线上一连七座殿堂,两旁是禅房和殿堂。
我们先来到了观音殿。这是过了山门后第一个佛殿。这是清代建筑。五开间,单檐硬山顶。正门的上方是乾隆爷亲笔所书“霞表天成”的匾额。正在观看间,又有一队旅游团来到了来到了寺院,一帮游客在一座八角碑亭前听一个女孩子讲故事。我们没进观音殿就跑到了碑亭听起故事来。原来这寺院里有左右两处八角形碑亭,里边都立着一中汉白玉石碑。奇怪的是,左边的碑上有字,那女孩子说是乾隆爷的御笔。右边那块没字。人们叫它无字碑。这女孩子正讲这无字碑的故事。她说,传说,原来在碑亭的地方有两个圆形的水池,有一年康熙帝来到了五台山,抬头一看坐落在灵鹫峰下的菩萨顶酷似一条龙,牌楼是龙头,两根幡杆是龙角,108级台阶是龙吐的舌头。康熙当时就认为这里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心中十分害怕。想找人证实菩萨顶不是龙,或者是一条死龙。如果不是龙或者是一条死龙,康熙也就放心了。于是找来了当时显通寺的主持。那主持错领会了康熙的意思,说:“启禀万岁,这灵鹫峰是一条龙,菩萨顶的牌楼是龙头。”这一下康熙爷更不放心了,说:“这龙没眼睛。”康熙爷说的这龙没眼睛,那就是一条瞎龙,瞎龙就成不了真龙天子。那主持还没领会康熙的本意,于是又凑:“启禀皇上,这龙是有眼睛的,每日午时,太阳照在了这两个水池上,那菩萨顶的木牌楼两侧就会出现两个光环。那就是龙的两只眼睛。”康熙爷一听龙颜大怒,于是下令填平两个水池,再在上边立两块石碑镇住。康熙爷写了碑文,被刻在了左边的那块石碑上,右边这块石碑就空下来了,因为左边是皇上写的碑文,别人不敢写与皇上的碑文相对称的碑文,因而,右边那块石碑就成了无字碑。
这小姑娘讲的头头是道,于是我们竟跟上这小姑娘听起来。团队来到了观音殿对面的文殊殿,只见这面阔五间的门前狼主上挂着一副对联:“法身无去无来住寂光而不动;德相非空非有应随机以恒周”。进的殿来,只见店内正中的佛坛上供着五尊文殊像,可谓神采各异。小姑娘说,这是代表五台山东、南、西、北、中五个台顶,称五方文殊。殿内东西两测,供奉12尊圆觉菩萨像。小姑娘说,他们是禅宗常用的经典之一《圆觉经》中的十二位大菩萨。那十二尊菩萨像也是各有千秋,栩栩如生。
我们有跟随小姑娘来到显通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庞大的建筑,只见雕梁画栋、非常美观。这大雄宝殿四周是回廊、殿前是重檐抱厦,殿内横梁上悬挂着乾隆御笔所书“真如权应”四个大字。进的殿来,这里除了佛像以外还有众多的佛家的坐垫和一些钵盂、铜锸等物。小姑娘说,这里还是僧人们上晚课的地方。然后小姑娘说:“大家请看,正面佛坛上供奉着三世佛,左边那位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间的那位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边那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驼佛。那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
在小姑娘的讲解中,我了解到,在佛教中的“三世佛”一般是分为“竖三世佛”和“横三世佛”。这“竖”和“横”三世佛的概念不一样,佛像也不一样。“竖三世佛”的概念是以时间为坐标,过去、现在、未来。佛像是又“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三像组成。“横三世佛”是以空间界域划分,分别代表着东、中、西三方的空间世界,佛像是由“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驼佛。”三像组成。
佛法之精妙,难从三言两语中弄懂。不过,大雄宝殿所塑造的佛像却各个形象逼真。让人惊叹。
我们又来到了无量殿。无量殿远看就是个民房顶二层楼,楼顶往两边顺水,墙壁的颜色呈白色,一看就是砖瓦结构。一二层分别有七个拱门、拱门上方分别用砖刻着“法菩提场”、“普光明殿”、“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园林”,这些字实际上是七个地名。释迦牟尼佛曾在这七个地方九次说法。这就是佛学界说的“七处九会”,后来他的弟子们将佛的说法汇集成《大方广佛华严经》,因而,在明代在这里建起了华严道场。这个华严道场就是我们眼前的无量殿。无量殿是取佛法无量之意。同时还叫无梁殿,因为建造时,殿内无梁得了此名。看起来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就非常先进了。说着,我们走进了无量殿,出现在眼前的是三个并列的拱洞。殿内供着毗卢佛大铜像。那铜像像显得金光灿灿,神采奕奕。顶上,是色彩斑斓的藻井。在这里不但欣赏到佛学的深奥,而且也欣赏到了建筑上的精华。
过了无量殿、便是第五座建筑——千钵文殊殿。到殿内一看主要是供奉的千体文殊菩萨。这尊铜像,造型奇特,头上又有头,上叠五个头像;胸前有手六只,其中的两只捧着一个金钵,钵内坐着佛像,背后和两边向四周伸出众多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个金钵,每个钵内都有一尊佛像。据说,这是文殊菩萨众多法身中的一种,被称为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像。只见佛像金光灿烂。仿佛每位佛祖都在动。拜后使人遐想连篇。
出了千钵文殊殿,就是高高的台阶,顺着台阶而上,便是铜殿。铜殿两侧各有一座铜塔。前面三座。那铜塔高近7米,直径也将近一米,自底到顶共十三层。每层都是八面,整个塔呈宝葫芦形。但说一层,仿佛是李元霸使的八角亮银锤。不过每层都雕刻着铜佛像。据说,这五座铜塔,是明万历34年(公元1606年)铸成。隐含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可惜中间三座被日军侵华时盗走,现仅留下两座原样。其他三座是后来修补的。西边一座铜塔底层的西南角,有一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铜铸土地神像。相传,康熙皇帝来五台山时,看到它特别小,便风趣地说:“好大的土地!”不料,“土地”一下从庙里跳到地上,跪倒叩头:“谢主隆恩”。于是,就被封为山西大土地爷了。
从铜塔的平台上上几步台阶就是铜殿。那铜殿金碧辉煌,被太阳一照,反射出金灿灿的光辉。铜殿下是两层白大理石的护栏。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远看铜殿仿佛是一个铜城楼。据说,这铜殿是五台山的高僧妙峰大师于明朝万历34年(1606年)用十万斤铜铸成的。妙峰大师共造了三尊铜殿,一座在南京、一座在峨嵋、一座在五台山。这铜殿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像。并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无论人物、花鸟,都栩栩如生,那文饰之美,工艺之精,实在让人叫绝。
最后一个建筑是藏经殿,俗称后高殿。如今陈列着陶、木、金、石等多种文物珍品和书画艺术品。北魏时期的铜质镀金镇风印、铜铸旃檀佛,南北朝时期的石雕观音菩萨和侍理菩萨,北宋年间印刷的雷锋塔藏经,宋末元初赵子昂夫妇画的马和观间菩萨,及明清代画像、瓷制精品等应有尽有。古董价值连城,人物形象逼真。由此可见五台山佛教历史的悠久与佛教文物的丰富。
参观完显通寺,哥三出了山门,老三说:“大哥,歇一会吧。”老七也说:“歇歇吧!”我们坐在了显通寺的山门外。望着显通寺的山门,我不仅浮想联翩——五台山的形成就源于此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