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何必岔曰相识,大家都是有缘人
相聚何必岔曰相识,大家都是有缘人
刘欣和
尽管窗外白云蓝天,万里晴空,但是,坐在电视机前面,每家电视台的每个节㈠,播报员和记者们下篇一律,抢报洛杉矶市中心成群的黑人,冈为金恩案审判打人的警官无罪,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黑人同仇敌忾的族群意识,怒不可遏之下,在大庭广众之间,拦住非黑人族裔,连打带踢,被打的有白人、墨裔和黄色皮肤的东方人,尤其,韩裔多半在黑人区开小杂货店,平时跟黑人纠纷不停,处得犹如水火,现在,黑人也把这股怒气趁机向韩裔发泄了。首当其冲,就是黑人区的韩国店,不论大小,在众怒下纷纷被黑人放火燃烧。不仅如此,反正平时黑人聚集区的一切非我族类的办公厅、百货公司、邮局、餐厅和杂货店全都被抢劫、被破坏、被烧成灰烬,黑烟冒上天空,打人和动手抢烧的实况报导纷纷从电视上听得,也看得一清二楚,我们虽然住离黑人区较远,不怕被波及,事实上,我也暗忖这是黑人一时气愤,而不可能闹到倾国倾城。
姑且不论案子审判是否公平?国内外几乎异口同声谴责种族歧视的成份最大,我没有研究仔细,不便妄发议论。不过,我一面听看实况转播,一面寻思和惋惜大家未免太不珍惜佛法的“缘份一了。美国是世界种族的大熔炉,大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背景、文化与习俗,既然有缘一起住在自由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充份享受自由、平等,科技进步和多元化思想都来不及,何必太计较一点儿差异和私利呢?缘份不是随时随地说有就会有,也要有许多的助缘配合,才能圆满成事,实际上,也靠诸多冈缘,才能成为美国居民,彼此结邻。大家互相协助,共同创造更美满的生活不是很好吗?这才是结缘的正面与真正意义。否则,就成为孽缘,互相仇杀,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谁也休想得到宁静的闩子了。佛法强调天下事物,都是缘起缘灭,有缘结合,发挥缘份的良性作用,才能成就好事,才能造成另一种想像不到的美好与圆满人间。
说到这里,我猛然忆起“中阿含经第十六”有一则极富教示的故事。从此,可知因缘的美妙和合,简直到人天共赏,可以无限感动的程度。
且说一个汉子在夜里,跑到山顶上吹起海螺贝。山下居民乍听海螺贝的声音,如泣如诉,也有音扬顿挫。他们疑惑什么声音呢?彼此传话:
“声音真奇怪,但也蛮可爱,我们何不找寻声音的来源呢?”
不久,他们才看见吹海螺贝的汉子,忍不住问他:
“你到底怎样吹出不可思议的妙音呢?”
对方把海螺贝往地上一摔,说道:
“你们看,就是这个海螺贝的声音呀。”
大家把它看成宝贝似地,望著海螺贝猛嚷:
“海螺,快发声呀,快发出美妙的声音。”
不料,汉子看见村民不懂吹海螺贝的秘诀,又捡起海螺贝、用水洗干净后,放在嘴边用力猛吹,朗朗的音律、动人的声音又从海螺贝里进出来了。大家才开始惊叹:
“原来如此,要刚手、水、嘴巴、灌些风才能发出优美与微妙的声音。一
一缘”在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正面作川,以及本身的角色功能何尝不然呢?正视它、发挥它,不就是和谐进步、创造欢喜的结果吗?一点儿不愉快或为了白利,就忍心摧毁和破坏千载难逢的“缘”,实在太可惜,太不应该。
偶而看到报载,国内有人猛喊省籍情结,姑且不提有无事实,但是,不能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四十多年前,基于政治与军事理巾,好几百万大陆军民被迫来到台湾,大家共居在宝岛,也未尝不是难能可贵的缘份,既然有缘千里来相聚,何不珍惜这个良缘,而忍心把它扭曲戍恶缘?如果真要这样,恶缘带来的恶果恶报,大家心里有数,一定非同小可。
每念及“缘”字,我就会天真地想,尽管世界上有千百支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甚至肤色、语言、习俗、信仰、政治组织、意识形态、价值判断……等等都不相同,我想这些都不要紧,不要冈为这样,立刻产生分别心,你我就互不相容,动起千戈。相反地,大家要设法结缘,恭喜有缘成为“地球人”,这是多少劫修来的福报,所以应该抛弃私益,称兄道弟,一齐护持这侗共同立足的大地球才对。
再谈那群黑人烧掉和破坏的店铺和楼房,全都在白己的区域内,一旦烧毁,不但害了对方,也等于给自己添麻烦、造出许多不便。冈为黑人区的韩国店,或所有设施,也全是黑人顾客,那一带是黑人流浪汉的根据地,他们避风雨的老窝,如今全毁在自己手上,马上购物成问题,连发放福利金的大楼也被毁了,害得自己次闩不知该去何处领福利金买食品?结局还不是自己吃亏,不忍一时气愤,不重视芳邻良缘,失去韩裔杂货店,无异失去自身的货源中心,真是无智无谋,正是佛法最排除的无明与愚痴,没有眼光,不识大体也。
每次看到邻居或同学口角,或看到夫妻、兄弟、老友间起纠纷,严重时成了仇敌,我深不以为然,暗忖为何摧毁前世修来的邻居缘、同学缘、夫妻缘和友谊缘呢?
我看见美国一般住家前后都有庭园院子和若干空间,但是,他们很少用高不可攀的铁栏杆或木板间隔,白我设限,划地为牢,㈠的也在保持邻居缘,珍惜整个村子、整个社区的共同友谊,不像中国人僵守自扫门前雪的老传统,老死不跟邻居和村里来往,不设法跟非我华裔的族群打交道,不爱欣赏不同族裔的文化特质,忘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白绝于社区的门外,永远落落寡欢,成了绝缘于美国文化的族群。
记得我童年住在新竹县乡下很偏僻的村子,住家是标准散居,只有左邻和右舍,总共三户人家。印象里,左邻和右舍都是附近农产,他们的水田相连,天早时常常冈为水沟灌溉,引起纠纷,甚至大打出手,偶而不相交谈。有一年夏天,左邻李姓一个孩童夜晚突然被毒蛇咬了,家里没有急救药物,又无电话叫医生,若要送病人到市街的医院,最快的交通上具是右舍张姓伯伯的新摩托车,在这样危急情况下,幸亏那位张伯伯不计前嫌,深夜把邻居病童送到医院去。可知近邻比远亲更派得上用场。从那次以后,左邻才开始重视这个邻居缘,只要一方软化,人非草木,对方也会让步,此后皆大欢喜,良缘无异和平共处的润滑剂。
六十年代的台湾选举也要花些钱,在乡间选上乡长也要有钱当后盾。我家乡一位堂兄却不用钱当选两任县议员和两任乡长,其实,他不但无财产,也无赫赫的学历和经历,他的最大选举资金,就是逢人很谦虚客气,笑口常开,经常自掏腰包,替人跑腿和排难解纷,随时随地与人结善缘,结果选举期间,那些受过他照顾,和认识他的朋友,都会自动替他助选,甚至送食物、送钱财给他当选举资粮。后来,我才听说他也是佛教徒,难怪他懂得佛法落实在生活里,活用“缘”的因素,用现代术语说,结缘即是亲和力,而亲和力正是竞选成败的关键之一,
五十年代的台湾政治环境不如现在开放自由,一位长辈叔父极端不满当时的政府作风,愤愤离开家乡,不惜远到南美洲,临走时他发誓再也不当中国人,不说中国事。谁知三十多年后,我们在美国相遇,彼此热烈畅谈之余,他仍然关心中国的事情和台湾变化,可见他早巳跟中国,也跟台湾在文化、语言、风俗和信仰方面结了很深厚的缘份。中国心和台湾情走到天涯海角,事隔半辈子,也照样不那样轻易说忘就能忘,要摔就能摔,冈为他跟中国和台湾的一切结下不解之缘。
今天的洛城报载苏俄前总理戈巴契夫接受美国前总统雷根夫妇邀请,来到加州旅游演讲,他说苏联瓦解,共产主义不存在了,我听了感慨和欣慰无比,共产主义被抛弃一则证明它本身是邪见,会摧毁人头的善根,一则证明它快跟地球上的人类从此绝缘了,也许别侗星球上川得著它吧!
人不分男女,时不论古今,地不管中外,只要出生、长大或落脚在那里,自然要跟当地当时有关系的人物、地区、文化、政治、风上情调、动植物、宗教或习俗等结上缘,不能轻言放弃、诅咒或斥责,应该热爱和护持,才不失结缘的意义,佛法讲缘,广义上也不排除这样解释。
世界上的所有宗教里,恐怕只有佛教会谈缘,也主张缘起。就狭义上说,缘是引起结果的直接原因(内因)和以外的间接原因(外缘)。广义上就是综合这个冈与这个缘了。佛教对于缘的解说十分广泛,也非常详尽。必须一提的是,佛陀成道证悟出来的,即是缘起观,那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也就是一切有为法,皆冈各种条件(即因缘)和合成立,换句话说,任何事物皆由于各种条件,互相依存才有变化(无常),这是佛陀对于现象界,各种生起和消灭之原冈、条件所证悟的法则。目前,凡是有知识、有理性的人,无不认同赞叹这项缘起法。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初次从五比丘之一的阿说式口中听到缘起法时,忍不住惊喜若狂,马上觉悟这是真理,而悟出此项真理的人,才是自己的师尊,结果,他偕同目犍连一齐去投奔释尊,很快证得罗汉果,这一段成了佛教史上的佳话了。缘也许看不到实物,却有现象可寻,千真万确,应该珍惜,也必须赞叹跟自己有缘的一切存在物,原因是三生有幸才会结缘。
西藏人习惯在庙壁上昼一幅四瑞圆,表示平安、长寿、和睦与士口祥。经过查证的结果,图画内容正是《十诵律第三十四》的一则故事。其实,那也是缘的缩图与真谛,富有缘的社会意识和教育功能,值得摘要下来当做缘的注释。
且说雪山的丛林里,住著一只山鸡,一只野兔,一只猴子和大象。它们常常互相仇视、欺凌、妄自尊大,但有一天它们发誓要和平共处。为了排出长幼顺序,它们决定用一棵大摹发树作标准,大家分别说出第一次看到这棵树的情状。大象和猴子说:“当我们看到这棵树时,它就长得完全像眼前一样了。”兔子说:“当这棵树还是小苗,只有两片小叶子时,我喝遇它的露水了。”山鸡说:“有一次,我吃了几个种子,种子落在地上,不久才萌芽长出眼前这棵大树。”结果,定出的长幼顺序是,象最年幼,猴子次之,再次是兔子,山鸡最年长。
它们四个不同族类决定奉行五戒:不杀、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发誓以这些做行为准则,并开始去教导森林中其他动物,最后才给整座森林带来融和与宁静。一天,国王和群臣请教一位有正见的隐士,问他森林幸福与安乐的原因。隐士答说,出自所有动物的善行。王臣都想去一睹究竟,隐士说:一不一定要亲自去看,只要你们遵循相同的教诫,结果也会跟它们一样。”
国王和群臣果然信受奉行,国家社会也得以富强康乐,而那四个始作俑者,命终之后,也转世为天人了。
最后,恕我慎重其事,吟诵一句阿含经所说:
“有因有缘世间集,无因无缘世间灭”,因缘太美妙,太不可思议了。
《菩提树》1992年第7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