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相思、缙云、温泉寺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相思、缙云、温泉寺考
  重庆北碚有二大佛寺,缙云寺和温泉寺。历史上,它们与相思寺、崇胜寺、崇圣院、崇胜禅院、崇教寺、青木关温泉寺名搅在一起,而涪陵也有相思寺,因文献记载有混淆不清之处,易使人误解,今试疏理之。
  缙云寺
  任豫《益州记》:“黄葛峡(即今温塘峡)有相思崖。”民国《巴县志·古迹》:“相思寺,王《志》云:‘缙云山有相思岩,寺创于刘宋少帝景平之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赐额相思寺,以岩名也。’……至明改建缙云寺。”《蜀中名胜记·重庆府》引《感通录》:“缙云寺,即古相思寺也。”南宋冯时行即有《缙云寺》诗,可见“至明改建缙云寺”,误,南宋时亦名缙云寺。
  《蜀中名胜记·重庆府一》:“《缙云传胜录》云:‘宋初,慧诵禅师住持,太宗皇帝御诵梵经二百四十二函,真宗咸平元年迎至寺。景德中,敕改崇教寺,封慧欢为慈印大师。有《慈印师遗诫碑》,咸平三年(1000年)二月二十七日立,凡十三则。’”
  崇教寺有熙宁三年(1070年)石刻《权渝州事都官宋构藏经记》,碑文不存。
  到了明代,学者对相思寺的沿革作了一次记述,同治四年《璧山县志》冯经《重建缙云山崇教寺碑记》:“璧邑治北百余里有山曰缙云,山之顶有寺曰崇教。……南朝宋景平之年僧慈应开创,历齐、梁、陈、隋至唐。……乾符元年(874年),僧宏济重建,赐额相思寺。寺历梁、唐、晋、汉、周,至宋开宝四年(971年),僧慧怀重葺。景德四年(1007年),敕赐为崇胜寺。至明正统癸未(按,应为癸亥,1443年),僧永灯通释典,为名僧,大兴修建。”
  温泉寺
  三个温泉寺。
  1、清巴县祥里一甲青木关宝峰温泉寺:乾隆《巴县志》:“宝峰山温泉,祥里一甲,县西北一百里,在青木关宝峰山上,有宝峰寺,亦名温泉寺。”“温泉寺,(祥里)一甲宝峰山。侍读学士江朝宗有碑。”同治四年《璧山县志·舆地》:“宝峰山。县北八十里,……半山有温泉,泉在温泉寺。……昔传有蟒为妖,大茅真人以法驱之,民获安居,今称大蟒峡,邑人江朝宗有记。”又,“温泉寺。县北三十五里宝峰山上。”
  2、清巴县祥里八甲温泉寺,乾隆《巴县志》:“温泉寺,祥里八甲温塘峡寺。”王象之《舆地纪胜·重庆府·景物》:“温汤峡。在巴县西南一百六十里,上有温泉,自悬崖下涌出,四时腾沸如汤,唐乾符中(874-879年)置温汤寺。”又,“温泉寺。在府北百余里,下临嘉陵江,有温泉出于岩石间,寺有池,蓄鱼甚富。国朝名贤留题诗多龛置壁间。”应是王氏所记有误,温汤峡在北碚嘉陵江,如何“在巴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温汤寺应即温泉寺。乾隆《巴县志》:“出江岸攀石蹬曲上,至温泉寺。……水清澌无沉点,无磺气。……严冬可浴……泉流绕万丈,至大雄殿前汇为大池,沸水中绿藻参差,赤鱼游泳,复转回廊至山门外,悬岩作瀑布,鸣玉飞雪,穿云而下,殆为各温泉之冠云。”清刘道开《温泉寺》诗注云:“在巴、合之间,三峡之第二也。”宋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彭(应求)推官渝州温泉寺诗序》:“惇实自南昌知县就移佥署巴川郡判官厅公事。……溯流赴局,过渝州,越三舍,接巴川郡,闻有温泉佛寺,舣舟游览。”周敦颐“舣舟游览”的是温汤峡温泉寺。
  3、清巴县孝里五甲南温泉温泉寺,乾隆《巴县志》:“温泉寺,孝里五甲建禹山下,明万历五年修。”
  缙云、温泉、相思、崇教、崇胜寺名辨
  最易使人“糊涂”的是:缙云寺、相思寺、温泉寺、崇胜寺、崇胜禅院、崇教寺的名称及其建寺年代,如:
  1、“缙云山有相思岩,寺创于刘宋少帝景平之岁。唐宣宗大中元年赐额相思寺。”“缙云寺,即古相思寺也”。在缙云山。
  2、《重建缙云山崇教寺碑记》:“乾符元年,僧宏济重建,赐额相思寺。……景德四年,敕赐为崇胜寺。”“景德中,敕改崇教寺”。在缙云山。
  3、北宋真宋景德四年,赐名温泉寺为崇胜禅院。在北温泉。
  4、《补修温泉寺碑记》“赐名崇胜”,在北温泉。
  《补修温泉寺碑记》“赐名崇胜”,指温泉寺,北泉公园内有明代《崇胜寺万年灯碑碣》,亦说明崇胜寺即温泉寺。《重庆府志》:“温泉崇胜寺在峡西南。”而冯经《重建缙云山崇教寺碑记》“敕赐为崇胜寺”指缙云寺。温泉寺是乾符元年重建的,但又“赐额相思寺”,而相思寺在相思崖,不在温汤峡。
  《重建缙云山崇教寺碑记》云“乾符元年,僧宏济重建,赐额相思寺”。而《舆地纪胜·重庆府》云“温汤峡,……唐乾符中置温汤寺”。同是乾符年,一是相思寺,在缙云山;一是温泉寺,在北泉公园。
  《重庆文物总目·北碚区》:“缙云寺,缙云山内,又名相思寺。始建于刘宋景平元年。”“温泉寺,北泉公园内。寺创于刘宋景平元年。”即谓两寺同时创建,与《舆地纪胜》所记不合。
  而明代江朝宗《温泉寺碑记》又把问题搞复杂了:“渝郡西去城百里许有山曰宝峰,山之下有峡,曰大蟒,泉曰温泉。……(蟒)害既平,立寺于山之麓,因地有温泉,遂以名。宋元丰间,高僧志公爱其静,挂锡于此。岁久倾圮,寺几废。国朝宣德壬子有僧真金重建其宇,塑如来、罗汉诸像,金饰辉煌,照人目睫。真金圆寂后,得郡之缙云山,敕赐崇教寺。”(《巴县志·金石》)江所记是重庆青木关宝峰山温泉寺。清同治八年(1869年)北泉温泉寺观音殿建成后所立之《增修温泉寺序》碑亦误将江朝宗《碑记》中之“宝峰山温泉寺”为温汤峡温泉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北碚旧志稿谓北温泉寺“在北碚北十里宝峰山上”,亦误。
  综合看来,相思寺=缙云寺=崇胜寺=崇胜禅院=崇教寺=温泉寺。为何如此复杂?
  笔者曾请教过温泉寺僧人,僧云:缙云山缙云寺、北泉公园温泉寺是“一家”的两个“单位”,温泉寺是“下院”,缙云寺是“上院”,是“一家两院”。从文献来看,在唐乾符中两寺已是“一家”了。
  “乾符元年,僧宏济重建,赐额相思寺”。“唐乾符中置温汤寺”。笔者认为,缙云寺(相思寺),刘宋景平年建;而温汤峡温泉寺当是唐乾符中建,晚于缙云寺。文献有谓“(温泉)寺创于刘宋景平元年”者,实因“上、下院”关系而被混淆。按此说,“真金圆寂后,得郡之缙云山,敕赐崇教寺”就可以理解了,即青木关宝峰山温泉寺在明代也加入了“上、下院”之列。
  两个相思寺
  一在渝州,一在涪陵。
  在唐代,渝州相思寺有一段故事:《法苑珠林》:“唐渝州相思寺佛迹出石缘。”《广弘明集》:“渝州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上有佛迹十二枚,皆长三尺,阔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鱼文,在佛堂北十五步,见有僧住。”“唐渝州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有佛迹十二枚,皆长三尺许,阔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鱼文,在佛堂北十余山,见有僧住。至贞观二十年十月,忽寺侧泉内出莲髻形,如红色台具足,大如三尺,面合,擎出如涕,入水成华,舟旅往还,无不叹讶,经月不灭,相思寺因以得名。一云涪州亦有此寺。寺本贫煎,由是感施,至今常富。昔齐荆州城东天井出锦,于时士女取用,如人中锦不异,经月乃歇,故知于出不足可怪。”
  涪陵相思寺。唐代道宣《广弘明集》:“一云涪州亦有此(相思)寺。”涪陵相思寺与缙云山相思寺无甚“冲突”。
  《元丰九域志》卷八《涪州》:“相思寺,《图经》云:石上有佛迹,状如履所迹践。宋元嘉(424-453年)中,僧法畅见之涕,思念大圣,于时道俗崇信,请立寺,号灵迹寺。”即南朝刘宋时建寺,当时不叫作相思寺,而叫作“灵迹寺”。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七四《涪州》“灵迹寺”下有“相惠寺”:“相惠寺,《图经》云,石上有佛迹,状如履所迹践。宋元嘉(424-453年)中,僧法畅见之涕泣,思念大圣,请立号。”北碚、涪陵两相思寺创建年代大致相当。
  《元丰九域志》,北宋中叶著作。《舆地纪胜》,王象之作于南宋嘉定间。两个“图经”,显然是《纪胜》引《九域志》的,且将“思”误作“惠”。
  唐乾封(667年)二年,有两位僧人就佛事进行问答,谈到涪陵相思寺,见唐代道世(668年撰)《法苑珠林》:“问:涪州相思寺侧多有古迹,篆铭勒之,不使其缘,此事云何?答曰:此迦叶佛时,有山神姓罗名子明,蜀人也,旧是持戒比丘生,憎破戒者,发诸恶愿,令我死后作大恶鬼,嘬破戒人,因愿受身作此。山神多有眷属,所主土地,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二千余里,年嘬万人以上,此神本曾为迦叶佛兄,后为弟子,彼佛怜悯,故来教化种种神变然。始调伏,与受五戒,随认宿命,因不嘬人。恐后心变,故佛留迹。育王于上起塔,在山顶,神便藏于石中。塔是白玉所作,其神现,在其郭下。”
  五代前蜀高僧贯休入蜀,经涪陵,曾住相思寺。《禅月诗集》卷第十八《秋过相思寺》:“见说相思寺,今来似有期。瘴乡终有出,天意固难欺。画雨先花岛,秋云挂戍旗。故人多在蜀,不去更何之。”
  冯时行有《春日题相思寺》诗。(《缙云文集》)绍兴十一年(1141年)冯时行在恭州、涪州。(参见拙文《晁公武、晁公遡在巴蜀行年事略》)
  关于阿育王塔,北宋仁宗年间塔下曾出土铜佛像,《宋史》志第十九“五行四·金”:“天圣元年三月庚辰,涪陵县相思寺夜有光出阿育王塔之旧址,发之,得金铜像三百二十七。”
  道宣《续高僧传》,涪州相思寺僧无相、富上,善咒术、占卜。东汉、三国时期,是佛、道融合期,佛教依附于方术、道士。“东汉社会上一般人所理解的佛教,有神通,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穷,无所不入。”(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一卷)相思寺僧人善咒术、占卜,即佛、道混杂,可见在南朝时期,巴渝一带的佛教仍处于佛、道融合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