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居士高鹤年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人民代表、刘庄佛教居士高鹤年已逝世三十多年了。但他热爱祖国河山、关心百姓疾苦的高贵品质,却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高鹤年居士,字恒松(1872—1962),祖籍安徽贵池,后世迁于兴化,复移大丰刘庄定居。他酷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数次出游,历时35年。穿草鞋、披蓑衣,冒寒署、忍饥渴,北走幽燕,南下滇黔,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皖之黄山、白岳、天柱、九华;浙之天目、雁荡、括苍、天台;蜀之峨嵋、青城;陕之终南、太白;晋之五台,鲁之崂山,赣之匡庐、鄂之武当、闽之武夷,粤之罗浮,滇之鸡足无一不在居士脚下。有详情记载的就游览了116座名山。其中目睹异兽珍禽,名胜古迹,梵宇道场,古今兴废,数不胜数。就古代文化珍品而论:涿州云居禅林石刻藏经,北京雍和宫之古佛,泰山之唐宋碑林、龙门之北魏造像……凡此饱经沧桑的中华艺术奇葩,居士无不一一作录,一本《名山游访记》,史料翔实,图文并茂,是我们研究地理山川,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有人称居士为徐霞客第二,真名副其实。正如沈少亭女士诗中所言:“攀登钦得穷通理,更有烟霞纸上留。”
尤其值得人们怀念的是,居士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百姓疾苦。民国期间,刘庄兵匪为患,盗贼蜂起,水旱蝗灾,连年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贫困潦倒。高居士急人之所急,忧人之所忧,散发家财,大力募捐,修建进谷桥,创办贫民小工场,开设了贫民借贷所,筹建了女工纺织所、贞节院手工作坊、农林试验场,还兴修水利,开南洼河……
特别令人敬仰的是,他以普度众生为职志,殚精竭虑地进行救灾工作。从25岁开始,一直延续到73岁,先后长达48年之久,参加过山西、平津、徐淮以及川、陕、豫、甘等地的救灾工作,饥餐渴饮,饱尝风霜。民国二十年(1931年)淮水泛滥,运堤崩溃,里下河地区尽成泽国。大丰刘庄、白驹等地市内行舟,房屋冲翻,人畜飘流,男女老少哀号乞命于洪涛巨浪之中。时值花甲之年的高居士,不顾病弱之躯,抱着舍己救人的决心,夜以继日地四处奔走,跋涉于水乡泽国,往返于兴沪之间,呼吁大江南北各界人士,中外慈善团体全力救灾。与赵一褒设救命团、与周梦白办收容所、与石金声创救生会,开办赈粥厂,调解大丰垦区放水纠纷。由于高居士竭力操办,使刘庄、白驹一带数万灾民免于死难。这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次,居士自兴化押解赈粮,午夜行舟,视察粥厂。突然一伙盗贼来舟抢劫,居士晓以大义,众贼敬佩居士为人,竟秋毫无犯,愧然而退。
也是民国二十年,沪战爆发,在江南谋生的刘庄、白驹人纷纷回归,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弃儿女,食草根,悲惨之状目不忍睹。高居士时任上海战赈会理事,他怀着对异族入侵的无比愤慨,积极组织赈济。1938年,日机轰炸刘庄,火烧刘庄,繁荣的市镇几为焦土,无辜的市民尽遭劫数,高居士与石金声一道处理善后事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日军盘踞刘庄紫云山期间,曾多次“邀请”他上山,居士更是坚决“辞谢”。有几次迫于淫威,不能不去,但当走到山脚时,或称头痛,或言肚疼,中途返归。居士曾与人言:我是堂堂的中国人,岂能与虎狼为伍
在太阳驱散乌云,五星红旗在神州大地迎风飘扬的时候,高居士更是喜若雀跃。1953年,82岁高龄的高鹤年居士兴致勃勃地赴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由于他在宗教界久享盛誉,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回归途中,他参观了治淮工程,亲眼见到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已变成了改天换地的具体行动,心情异常激动。回想起在旧社会,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十分感慨地说:“名为天灾,实是人祸也。”一语道破了旧社会多灾多难的真正原因。回归后,他奋笔疾书,写下了《深感毛主席英明领导之无限正确》一文,尽情讴歌社会主义,尽情讴歌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正如文中指出那样,“对祖国的灿烂前途,和平事业的日益发展增加无限信心。”
最动人心弦的事发生在1955年,时年八十有四的高老居士当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参加管理国家大事……春花秋实,寒暑易节。如今高老居士早已安息了,居士的美好愿望已变为了现实。你看,紫云山披满了金色的阳光;你听,串场河在纵情地歌唱。我想,高居士地下有知,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