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
(杂阿含经二六七)
释净达
佛教早在五百多年前庆祝佛诞千禧年。今年复以西历千禧庆祝释尊示现人间,以表感恩心意。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这两段句子,我相信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照字面解,显然易明。但是,若论其深邃,则非释尊之知见无能胜之。经中,佛陀举喻以说明为何心恼故众生恼:
(1)如何绳系著柱,结系不断故,顺柱而转,若住、若卧、不离于柱。
这譬喻是说,众生无始以来,于有漏、非常的五蕴上深深乐著,未曾间断过,因此长夜流转。
(2)我不见一色,种种如斑色鸟,心复过是。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种种故,色种种。
(3)如嗟兰那鸟种种杂色,我说彼心种种杂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嗟兰那鸟心种种故其色种种。
(4)譬如昼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上三譬喻则说,众生因不如实知,不善调心,不善观察于心,纵容心行,导致于三界中,或转轮为人、天人、阿修罗、灺狱、饿鬼、畜生种种果报现像。
所以,心恼故众生恼,是说众生因心行的染污,而导致所见的负面现象--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循环不息而转。若问如幻化的万象,是依于什么动力而有的话。佛说有二种内在烦恼势力,就是无明与爱结。此二烦恼心,能令众生长夜轮回生死,而不知苦际。因为无明烦恼的盖覆,所以不如实知五蕴、五蕴集、五蕴灭、五蕴味、五蕴患、五蕴离。因为不如实知故,邪思氾滥,错认五蕴为常乐我净。因为不如实知故,众生于是乎盲目辛勤追逐,恒常与贪欲、爱、念、渴、嗔恚、愚痴,种种乐著染心为伍。如是者,随著此有故彼有之负面现象--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法则,有情得释解众苦的句号,似乎是无了期。因此,喻众生如狗绳系著柱,不离于柱,所以说,心恼故众生恼。
什么是心净故众生净?释尊又慈悲开示吾人,如何从心恼底面提升至绿化层面。如经中说,吾人须时刻不懈的善思惟观察于心,不要被贪欲、嗔恚、愚痴种种负面心理所杂污。于观察中能如实知五蕴、五蕴集、五蕴灭、五蕴味、五蕴患、五蕴离。能如实知故,不乐著五蕴,不再与贪欲、爱、念、渴、嗔恚、愚痴,种种乐著染心为伍。结果是,此无故彼无之负面现象--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法则,有情得释解众苦的句号得以消解。所以说,心净故众生净。
十种法行--如说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等,都是对佛所说的遗教,务求引生宗教信仰的情操与理性抉择的闻思修三慧。而欲知心恼或欲知心净者,则多倾向抉择的闻思修三慧。所以,应多注意经中所说:“当善思惟观察于心”,“如实知故”。杂阿含--经二六七,这虽约八百字短篇经文,实已勾画出整个宇宙人生现象概要。希望藉此佛诞庆日,与追求心恼解脱自在者,与愿得精神领域净化者,共勉之!■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