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评传》后记
《慧远评传》后记
曹虹
在匆忙的人生中,我却因完成这部书稿而享用了颇为悠长的时间,这使我既惭愧又自得。
回想接手这个课题之初,我就深深地感到它的吸引力。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意识到自己与这个题目的距离。作为一个读中文系的人,我虽然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关涉颇感兴趣,但毕竟没有受到哲学或宗教学的系统训练,这大概注定了一种先天不足。在忽幽忽明的探索中,我却逐渐鼓起了拙者的勇气。诚然,哲学系的训练,易于使论述者在框架上达到高屋建瓴般的清晰,在条陈中发挥纲举目张的优长。但学术或是应该允许参与者的多种角度和多种背景的,某一方面的滞顿也许可以淡化某种流行的解释作风。事实上,我之所以会斗胆抱此信念,也是出于不得已。关于慧远这位传主,早有不止一部评传式的专著出版在先,各种哲学史也都有专章予以介绍,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及提供有新鲜感的内容,就成为我具体的追求目标。
为了这一预想的目标,我尽量用心地阅读原典,以期真切地理解古人随时随地的心意。操作这个题目期间,更换了两台电脑,迁徙过三个住处,如果说有什么一以贯之的铭心之处,便是获得了不少读书体悟之乐。这使我渐渐感到有能力较为自然地呈现传主的生命历程与思想脉络。所谓“自然”,旨在既能切合研究对象本身的肌理,又能挖掘其应有的历史意蕴。但我要走进的,毕竟是一代高僧的精神世界和佛教中国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辛苦劳顿之感也是始终存在的。
在完成这部书稿的过程中,来自师友的敦诲及援助尤其令我难以忘怀。先师程千帆先生以及周勋初先生常常鼓励我作思想史方面的探索,对于本稿中若干提前刊载的章节,曾作过仔细的批阅;友人平田昌司教授、巩本栋教授、周维培教授、蒋寅教授、程章灿教授等热忱地提供研究资料或信息等,张学锋教授陪同寻访莲社影响日本的遗踪,外子伯伟在多方面给于了持久的理解和支持。
作为一套大型丛书中的一个作者,我得到了《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工作领导小组一再的宽限。这种不相促迫的气氛,在一般的丛书规划中可能是少见的。虽然拙撰绝不敢自居能事,但对此我也颇为感荷。
2001年4月1日记于适其适轩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