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随笔禅话——满布仙药胜地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秦孟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随笔禅话——满布仙药胜地

  <<秦孟潇>>

  满布仙药胜地

  说到南台顶,它名叫锦绣峰,位于台怀以南二十五里处,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米,台顶有座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菩萨”为主像。该寺也是隋文帝诏令始建,宋代重建时名为普济寺。《清凉山志》称,南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朵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五台县志》记载:“山多野花,金莲、日菊、佛钵,灿烂如锦,故名。”锦绣峰上披锦绣,这里花朵遍地。风光秀丽,是个迷人的地方。

  农历四月间,五座台顶的峰巅还积有残雪,沟谷溪流上还画有冰床,而南台半山腰的草丛中,野迎春、映山红已经捷足先登,来报花讯了。花事最盛的时节是农历六、七月,登上南台,放眼四望,在灿烂的阳光下,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一片片、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山花,组成了生意盎然的彩色地毯。

  南台最有特色的花要数金莲花和野罂粟了。金莲花为复瓣形,将它采下晒干,配上绿茶,就是有名的金莲花茶,清香提神。山上僧人时常泡饮,精神足可以参禅、念经,劳动上山劈柴、挑水、挖泥……无有疲倦的妙用。

  在南台还可以找到台参、手参、猪苓、黄、大黄、小茴香等多种药材。可以说,这是长满仙草、仙药的仙境呢。

  自惭形秽

  再说西台顶,它名叫挂月峰,位于台怀以西二十五里处,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台顶有座法雷寺,内供“狮子吼文殊菩萨”为主像。在这里,颇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相传,魏孝文帝曾到此游历,在台顶石山留有马蹄印。曾有人为此赋诗日:魏帝銮舆避暑来,旌旗卷日映山台,盘陀石上空留迹,风雨千年印绿苔。”真相如何,难于考证了。

  西台东北侧,有一个整块山石形成的水池,叫“文殊洗钵池。”传说,古代有个叫明信的僧人,本为富家子弟,后因父母双亡,家业衰败,来到西台法雷寺当小沙弥。明信积习难改,过不惯淡斋素食的佛门生活;有一次便乘师傅、师兄不在,香客前来礼佛上布施的机会,暗中偷藏了几两纹银存入私囊。不几天,他下山到台怀镇给寺里买粮食,花了私蓄买了酒肉吃。返回西台,自觉惬意,来到水池边,忽见一位老妇人正在洗饭钵。明信上前问道:“请问从何来此?”老妇人回答:“西台法雷。”“我就是法雷寺的,怎么没见过你呀?”老妇人笑笑说:“你见我,我见你,你不见我我见你;你寻我。我寻你,你不寻我我寻你!”明信听得一头雾水,忙问:“你寻我做甚么?”老妇人说:“你心知肚明还问我做甚?”转瞬间不见老妇人了,自惭形秽从此改过。传说是文殊化身点破他啊!

  煞是壮观

  北台顶,台高、风狂、雷猛。北台名叶斗峰,在台怀北十华里处,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为五台山最高峰,也是华北最高峰。台顶有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菩萨”为主像,系明代隆庆年间兴建。北台顶所以名为叶斗峰,是说它的峰顶与北斗星的把子相接,除了说明其方位正好同北斗相对以外、遗有高峻的意思在内。北台终年多卧云雾之中,常刮漫天大风。隆冬时节,旋风狂卷,几十丈的雪柱一面向上升涨,一面旋转着移动,煞是壮观。

  在神圣的山上,几乎都有一种神话流传着。话说在隋朝,有一个人偷了北台顶寺庙里的布施钱,急急忙忙下山往回赶,忽然就遇到这样一股大风,把他卷上了天。他像树叶一样悬在空中,过了一会儿,感到自己跌倒在甚么地方,耳边也听不见风了。他睁眼一看,下面是几百丈高的悬崖,上面是插入天际的陡壁,自己站在一个刚能容一个人的冰窟窿里,这个偷钱的人心想,这一定是文殊菩萨对自己的处罚,急忙祷告求饶,为了表明悔改,他咬破自己的中指,那悬崖见到血,便一闪一闪缩了下去。从此,这个地方取名叫“生陷狱”。它位于北台的北斗麓,发人深思啊!

  天上人间

  中台顶又叫翠岩峰,在台怀西北二十里处,海拔二千八百九十四米。东台属于东、西、南、北四座台顶中心,是其余四台的发脉之祖。台顶于唐代建演教寺,内供“儒童文殊菩萨”为主像。

  中台顶上巨石堆积,最大的约百十吨重,一块挨一块,一块垒压一块,像是大力士把它们聚在那里。大大小小的石块一色灰白,棱角分明,如同开山炸石取出的一样,被称为龙翻石。传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五台山来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以后形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和台顶四季多雨雪雾霜,龙翻石露天的石面是湿润的,上面生有苔藓石花;盛夏六、七月,登上中台,满目碧翠生辉,每块巨石犹如翡翠一样,因此,中台被称为翠岩峰。

  在中台和北台交臂的山凹里,有“万年冰”奇观。盛夏之伏,依然“有冰数丈”,而在“白玉”冰层边缘坡土上,则围有绿草野花;在中台顶观赏的另一壮美景象,头上红日当空、远望苍山叠翠,而在台怀半山麓,却铺盖灰白色云层,此刻的台怀腹地正在下雨。于是,朝山香客真像是登入仙境了。在阳光灿烂的山巅视台怀云雨,心想:“我不是在天上看人间吗?”

  逐出山门

  五台山著名寺院称“丛林”,清规戒律制度十分严格。僧人用膳时,一律在斋堂内,用斋之前,一要诵经念咒,二要上供下施。上供,就是供食于佛和菩窿;下施,就是施饭于孤魂和饿鬼。斋后,僧值师居中,维那师即敲引罄念结斋偈,供养咒。用斋过程中,僧众一律肃然端坐,口不出一语,碗不发一响。吃饭、饮喝一点声音也没有。

  五台山寺院,有子孙庙和十方庙之分。十方庙中,所有僧众不论是方丈和尚或小和尚,进入斋堂吃的饭菜一样,不分高低贵贱,只有子孙庙在生活上就有了差别,当家师傅可以吃数碗菜,油水多,金针、木耳、豆腐……样样都有,而一般小和尚则不能享用,似乎有高低之分了。,五台山僧人,斋食以素淡为循,佛教戒律中,有不饮酒之戒。也有不杀生之戒;汉族僧人坚持遵守戒律规定的。但山上蒙、藏族僧人,由于从小生活环境所限,不食肉难以生存,所以仍有食肉的习惯,不过他们不可亲自宰杀动物的,在食肉时一定要念经咒,为死亡动物念超度经咒。

  住在山上的汉族僧人,不仅不准吃肉食,对蒜葱等气味浓烈,富有剌激性的食物,也不容许进入寺内。当然,也不可食用了,有一山东僧人因偷吃大蒜,就被逐出山门外了。

  文殊发塔

  在台怀镇有座塔院寺,在其东侧有座两丈来高的砖塔,和尚称它是文殊发塔。传说,塔内埋藏著文殊菩萨的头发。这一传说,确实使人难以理解。文殊菩萨的头发怎么会在塔里呢?据说,在古时候,这座寺院每年要举办一次“无遮斋”法会,斋期,无论远近僧俗,不分男女贵贱,凡来求斋的,都有粥吃;有一年,“无遮斋”又开始了,寺门外,已排成了长长的人流。有穿绸缎的,有披破烂的,形形色色;人流中,有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又拖着一个孩子,还牵着一条小狗,一副贫穷样子。在她的身后,大概是一位贵夫人,皱着眉头,捂着鼻子;轮到贫妇人时,她对一个僧人说:“我没有钱,剪一绺头发给你好吗?”那个僧人也不理睬她,只是说,“快一点好啦!”不耐烦地看了她一眼就盛了三份粥给她。不料这个贫穷妇女说:“请多给一份吧,我肚内还有一个孩子哩!”那个僧人动了无名火,粗声粗气说:没有生出的孩子,不给,快走开!”这时这妇女突然说了一首偈语:“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超三界,却被阿师嫌。”这个憎人听了偈语,傻呆呆发愕!刹那间,只见那妇人纵身一跃,悬于半空,巳化作文殊菩萨形象,两个神童,一只狮子冉冉而行。僧人及俗人向天叩拜。将留下的头发便建筑了这座塔作警策。

  谁掌命运?

  很久以来;不少人非常迷信于“神通”和“鬼神”的力量!对人本身的“智慧”和“力量”,看得很渺小,甚至不相信自己。这是不健康的社会现象。

  从佛家的观点来说,认为“神通”和“神鬼”的力量确是存在的,但极其有限,纵然能够使人知道过去世或未来世,也是极其短近的时间范围,不可能使人知道无穷无尽的过去和未来,佛家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用“神通”和“神鬼”的力量来告诉你过去和未来,而是要你知道两句话:“欲知过去事,今者受者是;欲知未来事,今生作者是。”现在的今生就是未来的过去;现在未来,就是未来的现在;现在的过去,就是过去的现在。因此,只要你清楚地了解,掌握现在这一刻,那就已经包括了三世因果的现象。否则追求、追问、探知过去和未来(诸如算命看相之类的),除了增加现在的困扰和浪费现在的时间之外,别无益处,既对于现在无补,对未来也无益。

  现在有好运,一定在过去曾有好的业因,现在有恶运,一定是由于过去所造成的恶业;未来的好运,一定是过去的善业加上现在的努力;未来的恶运,一定是过去的恶业加上现在的懒隋和造恶。人的“善”“恶”命运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