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释义十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发起序,又名别序。这一段经文是个别叙述此经发起的因缘。每部经都有一段发起序的经文,但是发起讲经的因缘各有不同,因而发起序也有所不同,因为每部经都有各别不同的因缘说法。在很多大乘经典,当佛将要说大法时,或放光动地,或天雨妙华…出现种种瑞相。但这一部经的发起序是怎样呢?就是佛到了吃饭之时,托著钵去化饭,化饭回来,洗洗足,就打坐,是借此平常的日常生活发起的,意在提醒我们,在阅读经典时,要用心去思维。看经典要用心去看,而不是用肉眼去看,否则如同“走马观花”一般,又有什么利益呢?
“尔时”,就是在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是师资会合,机缘成熟之时,佛敷座而坐,将要说《金刚经》而尚未说,已到了要吃饭的时候。
“食时”,应该是“要出去托钵、接近用餐的时候”。古代的印度人把一天的时间分为六分,即昼三时、夜三时,一时相当于四个钟头。在我国有子丑寅卯……等分十二个时,这十二个时辰中,六道的众生各有个吃饭的时间,佛经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即:(一)丑、寅、卯这是天上的众生吃饭的时候,(二)辰、巳、午是人吃饭的时间,(三)未、申、酉,这是畜生吃的时间,(四)戌、亥、子,这是鬼神吃的时间。懂得这个规矩,就知道放焰口没有早起放的,斋天没有晚上斋的道理。牛、羊、马上午不吃没有关系,下午要给他吃好的。
至于人,社会上有一句土话说:早起吃的好,中午吃的饱,晚上不吃也罢了。这是养生之道。那么,佛有没有规定出家人吃饭是应在什么时候呢?佛没有规定进食的时间,但是规定出家人所住之处——阿兰若,不能离人群太远,方便佛与其弟子去托钵化缘。一般上阿兰若与村落的距离要少于五公里,如此距离的托钵时间是去一小时,回来一小时,总共花两小时。如果比上述距离更远的地方是不适合比丘居住的。为什么呢?因为花太多的时间在托钵,相对的,修行办道的时间就减少了。如果佛早上六点出去托钵,最远距离来回花了两小时,那进食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如果阿兰若与村落的距离近,佛可能在早上七点就进食了,所以佛进食的时间不定。佛虽然没规定进食的时间,但是却规定过午不食、天亮前不食,食时就是天亮到中午之间,即所谓日初分,早上六点至十点之间。
第一大衣,梵语僧伽梨,即九条以上之大衣。又因必须割截后始制成,故称重衣、复衣、重复衣。因其条数多,故称杂碎衣。它有三个用处:(一)见国王,入王宫,按现在来说去见总统,一定要披这个大衣。(二)讲经说法(三)托钵化饭都要用这个衣。
为什么要分条、要分长短呢?这是仿造种田的相,要种稻就得往稻田种,要种福,就得往福田里种。比丘就是众生的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福田衣就是僧伽黎衣。比丘在庙里跟大众坐禅的时候搭七衣,作务的时候搭五衣,托钵化饭的时候披上僧伽黎,这是佛定的戒规,佛当然要以身作则。
第二七衣,梵语郁多罗僧,又称为上衣、中价衣、入众衣,由七条布缝成,是加入大众要披常礼服,如礼拜、听讲、布萨时穿,又称为入众衣;又因仅覆左肩,又成为覆左肩衣。内衣是整个全部套起来,中衣是披在左肩、露出右肩。
第三五衣,梵语安陀会,又称为内衣、裹衣、作衣、作务衣、中宿衣、中着衣。此衣系由五条布做成,又称五条衣。为贴身衬体所用,又称下衣,通常不论睡觉做事,就算是大小便所穿,为三衣中最小之衣。
佛规定比丘离住处时,这三条衣都要带在身边,不可离开比丘太远。此三衣在中国流传有三种:一是唐朝的道宣律师所制定的律宗的三衣,流传最广;二是达摩禅师从印度传来的三衣,仅在禅宗道场流传,宋朝时还传到日本;三是唐朝时期密宗祖师由印度传来的三衣,只在密宗道场流传。
现在僧侣并不是一直穿著三衣,只是在大众共修,或自己自修的时候,或是说法的时候,才会穿袈裟。修行人衣着应该齐整,只要不是为了打扮,威仪具足不仅不会让他人生邪见,而且可以引发世人的恭敬心与信心,使他们种下善根,佛陀如是注重威仪,后学的佛弟子也应该仿而效之。佛托钵是否如凡夫一般因饥饿而乞食?并非如此,释迦牟尼佛已圆满自他二利,成就正等觉的果位。佛安住虚空藏等持时,世间所有的财富可以圆满获得,而且佛可以运用不可思议的禅定力,使一物变多。
在一次饥馑年,佛陀担心阿难尊者生在王族不能忍受饥饿,一天,佛给了阿难一粒青稞,阿难吃后,七天不觉得饥饿,也不用吃饭,阿难感觉很稀有并对世尊生起极大信心。佛的身体也与凡夫不同,《涅槃经》云:“如来之身非杂食身。”
《秘密不可思议经》中也说佛身体无有内脏,犹如金丸。既然佛陀不需要饮食,为什么还要显现化缘乞食?大慈大悲的佛陀是为了使众生积累资粮,以给众生宣说佛法为目的而行乞食的。《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以此因缘,佛在众生面前显现这些平凡的形象。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