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北京藏传佛教名刹西黄寺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北京藏传佛教名刹西黄寺
  刘曦
  一、西黄寺的清净化域塔是藏塔的代表作
  西黄寺原名黄寺,位于北京朝阳区安定门外西北黄寺路。它始建于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为西藏达赖喇嘛五世和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京时驻锡的地方,历经清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和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两次较大规模的修葺。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班禅六世晋京因病圆寂。二年后,送他的舍利金龛回藏,特在寺后楼前建衣冠石塔,留作纪念。塔名“清净化域(城)塔”。以精美白石砌成,建于高达三米多的石台基上。四角各有塔式经幢一座,幢身下座绘刻经文,四周有石护栏。中央为主塔,基座呈八角形,饰以金顶。须弥座各座均饰以卷草、莲瓣、云彩、蝙幅等花纹,座的八面各雕佛传奇画一幅,画面有天神、罗汉、信众,并衬以屋宇、山石和树木,景物细致生动,呼应配合,连成一气,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须弥座转角处又雕力士像一尊,为少数民族形象,赤背赤足,威武有力。须弥座上承托覆式塔身,正面佛龛内有浮雕三世佛,龛旁分雕八个菩萨。整个塔形为印度佛陀迦耶式,即大塔四角建小塔,但主塔的结构是我国藏族佛教喇嘛塔的形状,而佛教传奇人物,建筑以及花纹装饰 又都是我国汉民族的传统手法。高超的艺术风格融一体,成为清代佛塔建筑史上的杰作,是汉藏两族人民友谊的象征。
  西黄寺以清净化域塔为主体,亭殿屋宇五十九间,建筑面积达九百多平方米。寺内有山门,前后两座大殿,三座牌楼,正殿东西两侧各有碑亭。据说原有五世达赖来京朝觐顺治帝时安禅的一座藏式罩楼,但早已被毁。原建东西两角的两座存放大藏经的经楼也均倒塌,后改建为平房。两座碑亭中,东碑正面写满碑石的全是汉文,背面系藏、满等文字。碑文大致记述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入京的功绩和建造清净化域塔的意义。西碑有清高宗乾隆帝的题诗和六世班禅祝乾隆帝七秩大寿的献辞。旁边还刻有一棵开花的铁树。
  西黄寺是西藏和蒙藏地区以外,我国内地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藏式独特建筑风格的本身,而且因为是达赖五世和班禅六世来京驻锡之处。这两位藏传佛教高僧在此讲经说法,弘传格鲁派教义,维护祖国的统一,促进了汉、藏、满、蒙等民族和睦与团结。北京西黄寺、雍和宫、承德外八庙等藏式佛寺,不仅在中国藏语系佛教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在中华各民族关系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值得珍惜和重视。
  二、五世达赖和六世班禅驻锡西黄寺
  清朝入关定都北京后,曾先后于一六四八年、一六五○年、一六五一年,三次遣大臣入藏宣抚,迎请达赖与皇帝会晤。在这以前,当时实际统治西藏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也曾向清廷奏报:“达赖喇嘛功德甚高,请予宣召入京。”促使清廷遗使迎请五世达赖来京。
  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五世达赖接受清廷的召请,终于来到北京,受到顺治帝的接见,并被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呾喇达赖喇嘛”,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地位。此后历世达赖喇嘛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西藏拉萨布达宫悬挂有五世达赖朝觐清顺治皇帝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欢乐愉快的情景。根据皇帝的谕旨,特地在安定门外四华里处修建黄寺(即西黄寺),作为五世达赖喇嘛在京城驻锡的地方。同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一六一七-一六八二)率领三千余西藏僧俗官员和侍从,千里迢迢从西藏经青海来到北京,途经青海时,顺治帝敕令内务大臣霞古达热康等专程前往迎接。顺治帝特赐乘坐金顶黄桥,谕各地方迎送,以示对这位藏族和蒙古族人民所崇拜的宗教领袖的礼遇。当五世达赖一行抵京时,顺治帝采用去南苑围场“出猎”的巧妙方式,与五世达赖相遇,以表示欢迎。随即于南苑隆重接见,并接受五世达赖献上马匹、珍宝的贡品,五世达赖奉旨住进黄寺。顺治帝在紫金城太和殿设御宴为他洗尘,并赏赐大量黄金、白银、绢匹、宝珠和玉器等物。
  五世达赖在黄寺多次讲经说法,弘扬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法筵盛极一时。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黄寺香烟缭绕,钟鼓齐鸣,慕名前来顶礼膜拜的各族僧俗信众络绎不绝,盛况空前。黄寺也因此名闻遐迩,辉煌一时。顺治十年(一六五三)二月,五世达赖上表以“此地水土不宜,告归”请辞返藏。顺治帝特驾幸南苑,在德寿寺内设御宴饯行,并派八旗官兵护送到代噶地方,颁发给金册、金印。达赖是蒙古语,意译为“大海”。达赖喇嘛,意为“德智广深如海,无所不纳的上师。”从此达赖喇嘛不仅在西藏政治、宗教等地位被确定巩固下来,而且与班禅额尔德尼一起在藏传佛教流行的蒙古、青海、甘肃、四川、康藏等地区被奉为藏传佛教各派的首领。
  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发生三藩之乱,五世达赖坚持爱国爱教,维护祖国统一的严正立场,表示支持平叛。同年十一月,明末降清的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叛乱,并以云南的中甸、维西等地方划归西藏为诱饵,遣人企图拉拢五世达赖,让西藏出兵相助。五世达赖当场痛斥吴三桂的说客,义正辞严地加以拒绝,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清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六世班禅巴丹益喜应乾隆帝的邀请,于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出发,率僧俗官员,随从约二千人,经西藏羊八井、那曲、青海塔尔寺,取道甘肃、宁夏、内蒙古、于那年七月十六日来到热河(今属河北)承德。住进了乾隆帝特地为他修建的须弥福寿寺(即承德扎什伦布寺)。须弥福寿就是藏语“扎什伦布”的汉译。“扎什”意为“福寿”、“伦布”意为“须弥山”。那年是乾隆帝七十诞辰,取这口彩表示祝颂。当天,六世班禅乘轿到避暑山庄,依清旷殿晋谒乾隆帝,敬献哈达,班禅欲行三跪九叩大礼,乾隆帝拉住班禅的手阻止,说:“喇嘛免礼”,各就位次,互致问候。
  七月二十三日,乾隆帝驾幸须弥福寿寺看望班禅喇嘛。这是清廷特殊恩赐仪规。会见时,乾隆帝说:“昔日达赖五世来朝,我祖特建黄寺以馆之,朕今特建热河扎什伦布寺,以备喇嘛驻锡。”
  八月七日,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七秩寿辰正日,班禅六世向乾隆帝祝寿。除来时献上礼品外,还特献长寿佛像八十一帧作为寿礼。
  在承德期间,乾隆帝带同王公大臣等在“班禅行宫”和普陀宗乘庙等处多次听班禅喇嘛诵经,备加赞扬。直到今天,当年的“班禅行宫”的“妙高庄严”的大殿里还挂著「高宗陛下,听班禅六世讲经图”,这是历史的见证。六世班禅在乾隆第六王子的陪同下于八月二十四日离开承德,九月二日到达北京,行宫设在五世达赖住过的黄寺。同一百二十八年前一样,黄寺又成为香火鼎盛,名噪京城的佛寺,善男信女前来朝拜求福的络绎不绝。
  乾隆帝于九月九日回到北京,六世班禅与朝廷王公大臣,文武官员前往“接驾”。九月二十五日,乾隆帝亲临黄寺,看望六世班禅,并于紫禁城保和殿多次宴请、召见他。皇帝为了表示亲切相待,还专门学习了常用的藏语。六世班禅在西黄寺和雍和宫等讲经说法或放参时,善男信女排列长队,摩肩接踵,请求摸顶加持,使黄寺增光不少。
  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六世班禅忽感身体违和,不思饮食,腿部发现红疹,疑为“天花”,高烧不退。十月二十九日,乾隆帝亲临黄寺看望他,并令御医们会诊,确诊为天花,经多方抢救无效,于十一月初二日在北京黄寺圆寂,世寿四十二岁。噩耗传出,京城上下处于悲悼之中。皇帝辍朝一天,并命北京所有寺庙诵经七七四十九天回向悼念。六世班禅遗体在黄寺停放六天,供王宫大臣及各族各界信众公祭,前往瞻仰遗容及悼唁者有三千余人。乾隆帝下旨用赤金铸造六世班禅像,供于黄寺大殿内。另外拨赤金七千两造灵塔一座,镶嵌珍珠宝石,将六世班禅肉身用防腐药液浸洗处理后移入塔内,于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二月二十三日,将六世班禅舍利金龛,由清廷理藩院尚书博清额等护送回藏,于八月二十一日到达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舍利灵塔离京时,乾隆帝驾临黄寺拈香送灵。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乾隆帝为纪念六世班禅,又下敕在黄寺兴建清净化域塔,葬六世班禅衣履。此塔融藏族、汉族和印度艺术风格于一炉,素有“北京诸塔之冠”的美称。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班禅是梵语“班智达”(学者)与藏语“禅保”(大)的略称,意为“大学者”。“额尔德尼”是满语,为梵语Ratna的变音,旧译“宝师”或“大宝”。班禅的名称是从四世罗桑确吉坚赞开始的。他生于后藏伦主加地方。明神宗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在温寺依桑吉意希出家,受沙弥戒。次年是被认为是罗桑顿珠的转世。自此以后,广学经教,勤修定慧。二十二岁(一五八八)在扎什伦布寺受比丘戒。明末,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入藏后与五世达赖合作统领西藏,得到罗桑确吉坚赞的协助,所以予一六四五年赠给“班禅博克多”的尊号,以旌功劳。“博克多”是蒙语,意为“智”、“英武”,这是班禅名义的起始。清顺治帝封他为“金刚上师”,令主持扎什伦布寺,并划后藏部份地区归他统辖。其徒众上溯师承,追认克主杰、索南乔朗、罗桑顿珠为前三世,以他为四世,遂形成班禅系统。四世班禅圆寂后,罗桑意希成为转世灵童,清康熙六年(一六六七)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师事达赖五世。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清廷封以“额尔德尼”称号,并颁金册金印,从此确定了班禅的地位。
  六世班禅巴丹益喜,一七三八年生于后藏南木林宗扎西则溪卡,一七四○年经清乾隆帝批准被确认为五世禅转世灵童。次年,乾隆派大臣进藏主持了坐床大典。据《六世班禅传》记载,他受到乾隆帝的特殊礼遇。其灵塔最为宏大华贵,仅大银塔表面镶嵌的珠宝就有金刚钻石四百十九颗,大小珍珠八万五千八百三十粒,其他宝石六万八千八百八十二粒。为灵塔祀殿装饰用去绸缎、绫九万四千五百八十六方。清高宗还为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域塔”亲自撰写碑文说:
  “庚子(一七八○)秋七月丁酉,圣僧班禅额尔德尼自后藏赴二万里来觐,于是乎山庄(指承德避暑山庄)有扎什伦布寺之建,肖其所居,以资安禅。逾月,送之京师,供养于黄寺,乃十一月丙子,忽示寂兹刹。辛丑(一七八一)二月丙辰,以舍利送还后藏。计自来觐至示寂,自示寂至还藏,屈指各及百日,其间去来因缘,真不可思议。恩命于寺之西偏建清化域塔,藏咒衣履,志胜因也。”
  北京西黄寺为迎五世达赖来京朝觐而建,又特为纪念六世班禅而修建清净化域塔。它永远是我们伟大祖国各民族亲密团结,友谊深厚的象征。它已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单位,告示保护。
  三、今日西黄寺--藏语系
  高级佛学院所在地
  一九八七年九月一日正式成立中国藏语系语系高级佛学院,院址就设在北京西黄寺。首任院长为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贤赞(一九三八-一九八九)他幼名官保慈丹,青海循化人,远祖出于西藏萨迦昆氏家族。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日,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圆寂后,班禅堪布会议于一九四一年指认他可能为转世灵童之一。一九四四年在甘肃拉卜楞寺著名学者计美赤来主持下,在宗喀巴大师诞生处圣迹前举行仪式,从十名灵童中确认他为唯一灵童,授予法名确吉贤赞,迎请至青海塔尔寺供养,接受严格的经学教育,潜心研习《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律》、《俱舍论》(合称五大部论)等佛教经典。一九四九年六月三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青海灵童官保慈丹,慧性澄圆,灵异夙著,…应即免于掣签,特准继任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同年八月十日在塔尔寺举行坐床典礼。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应印度政府的邀请,十世班禅赴印参加了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周年纪念活动,并在印度各地进行友好访问。贝纳勒斯大学授予荣誉佛学博士学位。一九五八年他又通过扎什伦布寺的辩经大会,获得了“噶钦”学位,并在该寺开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时轮金刚灌顶法》等显密经义。他多次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为信众摸顶、讲经,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简释》、《双身喜金刚生、圆次第》等。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五届大会在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召开,十世班禅应邀出席了开幕式。他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将在释尊诞生地蓝毗尼园捐建藏式、汉式两座佛教寺庙的蓝图交给尼泊尔王储贾伦德殿下。这两座中国式佛寺由浙江国际经济技术公司承建,占地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米,供奉藏传佛教佛像和汉式佛像,现已建成移交。它们是中尼佛教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西黄寺设立的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专门培养藏传佛教的高级人才,由各地推荐活佛、高级喇嘛到北京学习。活佛一词,藏语“朱古”,意为“化身”,即依据佛教教义佛菩萨“乘愿再来,化度众生”示现的“化身”。是藏传佛教内依“转世制度”而取得地位的高级僧侣的俗称。其中地位最高的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其次是法王,即清代给予“呼图克图”称号的转世者(元、明两代对藏传佛教首领的封号。如元至元七年(一二七○)封萨迦派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明永乐五年(一四○七)封噶玛噶举派得银协巴为“大宝法王”。永乐十一年(一四一三)封萨迦派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宣德九年(一四三四),封格鲁派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形成旧有“八大法王”称号。(按明制:法王阶位在国师之上,贡期不定。)再其次为一般活佛。活佛原来照宗法制是父子世袭的。十三世纪噶举派的噶玛支系始设转世制度,至格鲁派禁止喇嘛娶妻以后,转世制度流行更广。
  十世班禅圆寂后,近几年来,在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与有关部门的关怀下,藏传高级佛学院陆续培育出一批批的优秀学员,充实藏传佛教各地寺庙和教会组织,为维护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贡献。西黄寺又发挥了藏传佛教教育的摇篮作用,光芒万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