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申江海潮涌 僧学共作狮子吼
金秋申江海潮涌 僧学共作狮子吼
--“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评述
本刊特约评论员 观清
群贤毕至 少壮咸集--大会概况
本文题目,系依据上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杨奇庆、副主任吴孟庆分别在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讲话的基本精神试作的概括。这次会议在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亲切关怀和积极支持下,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上海市佛教协会联合主办、上海玉佛寺承办。预定会期三天(二○○○年九月十八至二十日)。大会开幕,由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作了会议基调讲话,题为《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开创中国佛教事业新局面》。中国佛协另一副会长圣辉法师介绍了不久前出席联合国世界宗教领袖会议中国宗教代表团的与会活动情况。上海市玉佛寺住持上海佛协副会长觉醒法师代表上海市佛教界暨承办单位讲话。最后由佛教学术界专家教授代表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讲话。此次会议集中了全国除台、澳地区外之佛界精英骨干。计到会正式代表九十余人,到席旁听者一百余人,合计二百多人与会。这是佛教界走向廿一世纪的全国性的盛会,是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会。会议开得很成功。既紧凑(晚上也安排会议活动)、热烈,又生动活泼。与会者一致反映,这种会议,除个别省、市外,全国只有上海有条件开这样的会。因上海市领导,思想解放,实力雄厚,而且理论、政策水平高。这次会议能适时顺利召开,正是上海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关于宗教问题的历史性“三句话”的一个集中表现。比如,杨、吴两位领导,先后讲到上海在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前后,曾经是佛界高僧辈出,大德如林的光彩之地,印光、弘一、太虚、兴慈、震华、持松、应慈等等大师就是在上海各展风采的。重提佛教现代史上这一页,不仅意味着肯定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光辉前景,而且是对上海年轻一代僧人寄于厚望。有些与会者总结性地指出,这次大会有三个“非常富有”的特点:即非常富有特色,非常富有内容,非常富有意义。就“非常富有特色”而言,指的是(1)“三结合”的参会人员、僧人、学者和有关干部。同堂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僧人而言,有老、中、青之代际“三结合”。(2)时间、空间上显示的特色,即处于世纪之交、千秋更迭之际,召开这样的会议;空间上,上海是祖国经济建设长江流域开放、发展的龙头,又是国际投资的热点中心地区。预示上海佛教,在“相适应”上,也将对长江流域,以至全国佛教,起着龙头作用;(3)会议内容之特色--佛界僧人自觉提出之中心议题。(4)会上显示年青一代僧人脱颖而出,堪以续佛慧命。因此,大会开幕式主持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老法师,在会议总结时强调说,大会在时、地、人等多方面,充分显示了特色。尤其对此次会议主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净慧法师引证赵朴老生前话:“有了好题目,才有好文章”,此次大会对这一重大好题目的讨论,预示着佛教界在新世纪将做出“相适应”的好文章!
上海市吴孟庆副主任认真仔细地听取了全部大会发言,在闭幕式上,他特别指出,会上青年僧人的发言,使他感到,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较强的佛教修养和一定的政策水平。净慧副会长则进一步强调:“这次会议是青年法师唱主角。”他指的是以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为代表的,以及上海龙华寺代方丈照诚法师,上海静安寺代方丈慧明法师等一大批年青有为的当代佛教精英人物。
上海市佛协副会长著名居士王永平就大会主题之特色时说“……这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现实性的主题。现下佛教信仰者呈上升趋势。佛教将长期存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当代佛教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会议研讨集中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政策方面广泛讨论;另一方面,又从佛教界自身,特别是作为主体的僧尼,如何提高素质,加强多方面修养等,以求得主动、自觉地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会议取得普遍共识的是大力倡导“人间佛教”。这是老一代高僧大德,特别是赵朴老生前所倡导力行的,又是僧俗各界都接受的:它既能保持佛教自身相对独立性,又与当今社会发展颇多一致性,既能继承佛教优秀传统,又能开创佛教事业新局面,恰正与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契合,因而是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
大会在由照诚法师任代方丈的著名上海龙华寺贵宾厅举行闭幕式。对会议作了圆满的总结,并举行了祝贺素宴。闭幕式后,还由玉佛寺成立才三个月的禅乐团,作了精彩的佛乐和民乐表演,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和啧啧赞扬。
“有了好题目 才有好文章”--会议纵横
会议结束后回头看,有三点突出感受。一为主题讨论集中深入:二为内容、形式颇有创新特色;三为新人辈出,新星璨烂。现分述如次:
先说会议主题及其研讨之集中深入。
由于大会主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由佛教界自觉提出确定的,因而有一段来之不易的因缘。如所周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来是大陆政府对宗教界的要求和政策,是江泽民主席关于宗教政策的著名“三句话”的一部分(按江“三句话”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现在佛教界--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市佛教协会自觉积极地拿出来,作为自己迎接新世纪,面向未来,开创中国佛教事业新局面的行动纲领。这既表明佛教界对政策的相当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也表明佛教与引导社会国家前进的政府之间关系之协调、团结和统一。更说明佛教界,巧妙地把世出与世间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正是政府所期望和要求的,更是大陆广大佛教信众所积极认同和拥护的。可见,这一大会研讨主题的自觉确定,是立足现实,顺乎世界大势,面向未来,实乃大有益于续佛慧命的长远之计!
研讨会展开,可称纵横驰骋,全面深入。由于主题鲜明集中,研讨者多有造诣,各展所长,使“相适应”问题讨论,能由表及里,从浅入深,多面展开,以至渐入“佳境”,如诸山长老,修持功深,阅历丰厚,能以切身经历,结合佛教史实,谈“相适应”之必要与必然性。年青僧、尼,以其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见长,对佛教经典和政府政策,认知较快。因此,讲“相适应”之可能性、现实性居多。到会之佛学专家和研究者,以其学有专长,常围绕主题而推衍出其他有关问题,而其回答和论证主题,各有其自己的视角和新的思路。这在交会论文中可见,在大会讲话和分组发言中均可见可闻。与会之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则就加强管理,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论述较多。总之,僧、学、干、老、中、青三者结合,各展风采,各抒己见,既生动活泼,又丰富多采,使论题--“相适应”展开了,深入了,能从历史与现实以至未来相结合的高度,从佛教内(组织和教理体系等)外(社会及其变化等)结合的深度,未把握主题,从而普遍地提高了与会者的认识和理解。这将大有助于今后佛教事业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会议进行,有的从历史事实和历史教训,正反两方面,论证“相适应”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的论文和发言,以佛教传承至今二○○○年,虽经曲折而仍欣欣向荣,证明佛教与中国社会是互相内在需要而必然适应的;有的论文从《“三武一宗”法难引起的反思》来论证佛教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性。有的从佛教教理体系基本精神或优良传统与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相融通或贯通一致来论证“相适应”切实可行。如有的以《佛教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适应》这样一个侧而作专题来发言、作文。有的则从经济(佛教产业)、政治(爱国爱教)、文化教育的“全面适应”来论证“相适应”之可能性现实性。有的以“耕禅并重”的佛教传统来论证兴办佛教产业,如配合旅游等等完全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全国佛协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居士,则以四大菩萨精神(文殊--智慧,观音--济世,普贤--愿望(理想),地藏--戒行)与我国号召培养“四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公民可以融通之独特见解说明“相适应”是内在的。还有如上海市佛协秘书长、龙华寺代方丈照诚法师、在论文和发言中,强调“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当前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当前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认为当前: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因此他主张:“佛教寺院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也在对外开放的范围之内。”他列举了适应海外信徒、适应海外来宾游客、适应海外人士瞻仰佛教胜迹等多方面需要之必要性、借以说明佛教现实地已经与当今社会相适应。
再说内容、形式颇有创新。
内容创新,既表现于会议主题之原初确定,及其后未发展为全国性佛教专题研讨会之中心议题,还表现为大会所集论文和发言中的新思路、新概念、新观点之勇于提出。且得到了与会者相当程度的认同和赞赏。原来,上海玉佛寺本已发起召开“新世纪佛教文化研讨会”,提出十个专题,预请佛教内外学者专家著文准备。其中显列的第一题即为《佛教如何进一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他,则有“佛教与现代化建设”“信息时代的佛法”、“佛教生态观与环境保护”等等。中国佛教协会及时发觉这第一“专题”普遍的重要意义,就此决定与上海市佛协联合主办,仍由上海玉佛寺承办此次大会。这样,玉佛寺原拟举办的《新世纪佛教文化研讨会》,只得“通知”改期再议。本文赘述这一背景,意在让读者知悉此次会议主题之确定,显然体现一种新思路,反映佛教界,特别上海佛教界与玉佛寺住持之新思路、新观念。也反映大陆佛教界与政府当局关系协调之新气象!这对佛教弘法利生事业发展有利,对社会安定团结和繁荣昌盛亦有利。
“都市佛教”--这是大会内容创新和诸多论文中的一个集中闪光点。它由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在大会发言和论文中首次提出,使参会者有耳目一新之感。看来这是由上海市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与改革开放,二十年上海佛教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理论性概括,是上海的社会存在,在僧人观念上的一种自觉反映,值得佛教内外有心人之重视和研究。为此,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王志远先生特加首肯,并提出:与“山林佛教”相对应,建议作者就此成立研究所,加以深入研究。
“寺院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让信众进寺敬香拜佛,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向社会、向外国佛教徒和一般外国游客的大开放。上海龙华寺代方丈照诚法师在大会发言和论文中强调,“我们的佛教,应该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特别是要适应当前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他的论题是《试论佛教如何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由此显而易见,当前大陆有些僧尼和居士,还困惑于佛教“要不要”“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时,照诚法师早已解决和超越了这类问题。他的思维重点,明确肯定地超前进入“怎样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就是说,早已从认识领域进到实践领域,从想不想去“适应”,深入到自觉地、主动地“如何去适应”的行业了!他的“当今社会”的独特示告,他强调的“佛教寺院,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也在对外开放的范围之内”等等。正表明他对大陆政府社会,重复强调的“初级阶段”国情的深刻体悟。所以他的“寺院开放”论,对于某些僧尼居士,还忿然于“宗教搭桥,经济唱戏”之说,以及对于“寺庙佛地”,要不要支持政府社会倡导的大旅游等等的疑虑,作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正面的肯定回答。这是把世间与出世自觉结合的典型一例,不啻是关于世俗问题的佛界“开示”,这也许是世纪之交的“夜半钟声”。因为这无疑对于佛教事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是值得重视和大力弘扬的,这是跨越新世纪、走向新千年的一种新观念。为此,中国佛协副会长净慧法师,在总结大会时特别指出,上海三大寺院住持法师的发言和论文,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模式和方案。
关于形式创新。主要是会议出席人员的结构组合与会议进行方式两方面。或简称两个“三结合”。
第一个“三结合”即与会人员组合“三结合”--僧、学、干。
此次与会者,主要是全国各地之佛教界精英--僧尼骨干与居士。同时又约请相当数量的佛学研究者和专家教授(廿五名)出席研讨,并有一定数量的宗教工作干部参加。年龄方面,老、中、青均有。以青年为主。人员地域分布,既有沿海省市的,更有内陆边疆和海外的。这样人员结构上的“三结合”研讨,能收互相启发,优势互补之效,得佛教内外相助之功,避去单是一方研讨,难免“孤芳自赏”之局限性。与会者一致赞赏,会议研讨深入,内容丰富,受益非浅,“开得很成功”。笔者管见,此乃与会议成员“三结合”组合形式与结构直接有关。
第二个“三结合”为“讲、问、评”。
会议研讨,分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两种方式间隔进行。大会发言,尤有创新。即不仅有论文宣讲、发言者,有听众(多数),且有三至四人的讲评组。每当论文演讲发言完毕,先由听众提出问题(类如议会质询),发言者答辩。最后由讲评者根据论文发言内容,以及讲、评双方沟通情况作最后的评价。故称:讲、问、评“三结合”。与会者对此种方式,均感到新鲜有劲。往往全场屏息。静听发言或提问讲评。不仅论文主要内容,为大家所了解,而且由此提问和诘难,又引起辩论,促大家思考,使问题研讨引向深入。与会者有的嬉称,这样讲、问、评“三方结合”,犹如“三堂会审”,有的说“这比研究生论文答辩还厉害(要求高)”。研究生答辩没有那么多听众并提问,且要当场作答。这对论文作者、发言者压力确实较大。小则,论文之短缺不周处,由此不得不仅在大众面前“亮相”。大则,如若滥竽充数或为文抄公,则将原形毕露,或只得当场露馅!然而,论文成果为大家所共享,会议中心议题之得以多方展开,保证步步深入,似犹非此“三结合”进行方式不可。
关于“新人辈出”之特色,留在下文“方向性”中再说。
继往开来 世纪盛会--会议评价
会议紧凑地开了三个白天,还利用了三个晚上才完成了预定的议程。会议的影响和作用如何?有待会议内外的社会反响和各地代表返归原地后的实践来作最终评估。但是,就近二百人参会者的情绪反应和纷纷议论来看,可称十分积极高亢。还有不少预示性的评价和灼见。比如,有的代表说,这次会议“开得适时,具有方向性、开创性和时代历史性。”笔者认为,这一论断颇具代表性说出了与会绝大多数人的心声。在此稍作具体分析:
开创性。读了上述关于大会主题的确定,以及内容、形式诸多创新的述介,应该说对此一般都会额首认同的。这比政府只是强调政策,单纯布置任务而佛教界则被动执行大有不同。现在是佛教界上下,主动作为世纪大事,自觉向应政府号召,变“要我适应”为“我要适应”,由消极转为积极,变“遵命”为创造,会议的研讨也对政府宗教工作有促进作用。上海民族宗教委员会吴副主任在闭幕会上说;“相适应”研讨中,提到佛教与社会互动问题,对我们工作很有启发。政府应该从多方面为正常宗教活动创造条件。他在回忆三十至四十年代上海佛教界盛况后特作表示,“欢迎各地高僧大德来沪讲经说法”。“表现了国际大都会一个有关部门领导的政治气魄和高姿态!”
方向性。此次会议主要由上海市佛协,特别是上海玉佛寺筹备承办。以觉醒、慧明、照诚法师为代表的一代年青僧人脱颖而出。看来他们已顺利地接上了明旸,真禅等老一辈大法师的班。不仅会议组织得井井有条,循序而进。而且,懂得爱国爱教统一的理论,有较高的佛学修养,较强的工作能力,较好的文化修养,且有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因此,他们说话做事,能纵容不迫,不卑不亢,台上讲话,思路清晰;下笔论文,亦合逻辑。不只是上海之青年僧人如此,即来自内地边疆的青年僧尼,如四川、重庆、贵州、贵阳等地的,也能为文与会,上台发言,侃侃而谈,且说笑自然,毫不畏葸紧张,充分展示了年青僧尼的当代风彩。对此,上海市有关领导颇多赞赏。总之,青年僧人挑大梁,佛教传承有希望。这是与会者的共识,这是佛教走向新世纪的正确方向。
时代历史性。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中国佛教向何处去?国际大都会的上海佛教界,颇具时代敏感性,富有历史眼光,将佛教“如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个既有现实针对性,又具历史、长远性的课题,尖锐地提到上海,以至全国佛教界僧尼面前,使每一位关心佛教命运者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于是,会议召开了,论文数十篇,大会、小会发言近百人,从不同层面,多个视角来探讨和回答这一时代历史性问题。觉醒法师以上海佛协副会长玉佛寺方丈的身份作文、讲话。他响亮地倡言“佛教改革”或“改良、改变”;他强调“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特别强调“加强佛教界的自身建设,是佛教生存、发展之所系,关系到佛教的生死存亡。”他重申中国佛教协会提出的“五大建设”(信仰、道风、教制、人才、组织)等佛教改革建设的战略任务:他还以上海佛教的活动经验为基础,向大会介绍了“以佛教慈悲济世精神服务社会”“以佛教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佛教事业的健康成长”“以发掘佛教教理体系(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等等,这些发言和理念,对来自内地、边疆的若干僧尼居士,特别是若干老年的僧尼居士,犹如春雷、号角。在我们看来,这是世纪钟声,佛教界的时代最强音。它是续佛慧命在人与理念方面的切实保证。此次会议,必将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写上继往开来,续佛慧命之光彩一页。当然,会议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研讨中,虽然强调了要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僧尼素质等来创造“相适应”的条件,但对大力继承、发扬佛教史上,特别近现代一系列高僧大德之道风修养等方面,以及市场经济下负面影响对佛教界腐蚀,引诱的防止等,展开研讨还不够。再如,会议议程安排过紧,会下个别交流少时等,也显不足。■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