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僧伽使用现代物品的规范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如悟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僧伽使用现代物品的规范
  文/如悟法师


  一、前言
  二、僧伽严谨的律制生活规范
  三、僧伽如何看待现代物品
  四、僧伽对现代物品的运用
  五、结语

  一、前言

  佛教教团的生活原则,是依佛陀当时对人、事、时、地、物等因缘,而制定律制生活之准则,目的为维护僧团共住的和乐与清净,进而断烦恼证菩提的最高理念。所以,我个人认为所谓戒律与现代化之间,应是寻求僧伽的修道生活,在面对现今国家、民族、社会、文化、思想等变迁,对于佛陀时代戒律的规范,如何适应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因为每位佛弟子皆知,唯有“毗尼住世、正法则住世”。此为不容佛弟子忽略的问题。


  本文以讨探<戒律的现代化意义>为内容,探讨有关僧众对现代物品的规范,例如信用卡、汽车、行动电话、电脑网路等,出家僧众是否适合使用,以及用与不用之间如何界定。其实我们都知道,现代僧众若能懂得对现代文明科技的恰当使用,不但可帮助佛法的普遍流通,甚至还可将现代文明科技运用于学术界,有效的辅助出家僧众教化广大的社会群众。然而,如何在不抵触毁坏佛法根本戒律精神下,善巧的运用现代物品,这就是一个重要的论题。

  二、僧伽严谨的律制生活规范

  学佛必须解行并重,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等等,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都必须正念正知,符合戒、定、慧三无漏学。原本出家僧众的修道生活态度是严谨的,从佛典的记载可知,佛陀常告诫弟子,当一心精勤办道,以不放逸为首,当可成就无量善法,如《中阿含经》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

  从上文可以掌握,佛陀对佛弟子的人格教育,以及心性的调伏,想要断恶生善,唯从不放逸得生。如身、口、意三业行为,身的不放逸,要能做到不杀、不偷、不淫。口的不放逸,要能做到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意的不放逸,要能做到不贪、不嗔、不痴等。如是不放逸三业,才能出生无量善法功德。所以,律制刚出家的沙弥、沙弥尼,必须严谨持守十戒,以做为修行入道之基。《沙弥十戒法并威仪》云:


  一、尽形寿不杀生持沙弥戒。二、尽形寿不盗持沙弥戒。三、尽形寿不淫持沙弥戒。四、尽形寿不妄语持沙弥戒。五、尽形寿不饮酒持沙弥戒。六、尽形寿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持沙弥戒。七、尽形寿不歌舞倡妓不往观听持沙弥戒。八、尽形寿不坐高广大床持沙弥戒。九、尽形寿不非时食持沙弥戒。十、尽形寿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持沙弥戒。汝今已受沙弥十戒竟,当尽形寿顶戴奉持,终身不得犯。

  可以看出,上述沙弥十戒中,对于我们这次研讨会所关心<戒律现代化意义>论述的主题,有著许多相关之处。如僧伽不捉持金银,不非时食,不歌舞倡妓等相关问题。其实佛弟子皆知,律制初出家男女二众,对于沙弥十戒当尽这一期生命顶戴奉持,如此,沙弥十戒的重要性,近可做为比丘戒之阶梯,远可做为菩萨戒之根本。也就是说,出家五众弟子,都必须严守这十戒,这是我们后世佛弟子,不可擅自逾越之事。广化律师在《沙弥律仪要略集注》一书说过,讲戒不同于讲经,经可通五种人说,戒者唯佛自制。今我们佛弟子想在现代生活中,与佛制戒律生活条规取得平衡,我个人谨能以微薄浅见,绝不敢妄图以凡夫知见,删减或毁改圣者之圣教量,只能以实际现况掌握佛陀制戒之本意,进而明白律制开、遮、持、犯之要义而已。

  《中阿含经》T1p.647b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 T24p.926b
  三、僧伽如何看待现代物品

  前面谈到,出家僧众不可抓持生像金银宝物。所谓生像是梵语的解说,其实生即是金,像即是银,金称生色,以金色生本自黄;银称像色者,以银可染为黄色,故云像色。金银即为中国话,律制不可捉持生像金银宝物,其实包含了各种珍珠、玉石、水晶、玛瑙等类,所作成的珍贵器物,更包含钱财钞票等,及现代人所持用的信用卡,所指无非就是一切世间贵重物品,出家僧众皆不可捉持畜藏。然只要现代出家僧众办理信用卡,一卡在手,即可随当事人所需,购买一切想要的东西,如汽车的购置、行动电话、电脑网路等等,只要一张信用卡,这些现代物品的消费,都已不成问题。佛制僧伽不可受畜金银等物,唯恐增长贪爱之心,坏修道者解脱法,故不许捉持。

  在《大庄严论经》记载:

  佛与阿难旷野中行,于一田畔见有伏藏。佛告阿难:是大毒蛇。阿难白佛:是恶毒蛇。

  可以看出,佛置金银于无用之处,且视如大毒蛇,恐为害修行者现世与来世之安乐,故不许佛弟子捉畜。尤以现今工商业社会发达,居士生活富裕,出门以昂贵轿车代步,或为生意办事联络方便,街道上可见人手一机,以及电脑网路的通行,更是快速成为国际间商业运用的重要科技。其实印度佛教传至中国,出家乞化的制度并未能通行于我国,捉持金银钱财,以易日常生活所需用品,早为见惯的常事,故此戒在中国佛教早期,乃至现今并不见易守。其实追溯佛世时代,不捉持生像宝物,在当时佛弟子身上,已出现一些相似违犯状况。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载:

  时众多跋耆子用纯黑毛毡光泽可爱,皆悉以为服饰卧具,跋耆诸比丘亦效作之。时诸居士……便问行人:此是何等贵人服饰。答言:非贵人物,是跋耆比丘许耳。诸居士便讥呵言:诸比丘如国王如大臣如豪族,乘车马时之所服饰,我闻比丘著割截衣求无为道,而今如此,无沙门行破沙门法……佛种种呵责……若比丘纯黑羺羊毛作新卧具,尼萨耆波逸提。

  出家应舍五欲嗜好等乐,若一味营求华衣饰品,日常生活所用资具,与一般世俗豪贵一样,开著名贵轿车,带著新潮的名牌手机,或整天上网搜寻一些无关生死,无关佛法资讯,而自娱乐,放逸六根,不但坏自己出家清净法,也恐招来居士讥讽。修学圣道行者,若真有出离生死之心,应依法修持,远离现今物品的种种诱惑。实际上,金银钱财与我们现今日常生活所需之衣食住行,有著密切关系。在印度佛灭后百年间,毗舍离的跋耆比丘因十事非法,其中一事就是受畜金银钱财,而导致佛教教典第二次结集之始因。 因此,律制僧伽受持物品,尚有权巧说净之法。

  如《僧羯磨》云:说净有二种情形:一、若白衣持来施与比丘,比丘应言:此不净物,我不应畜,若净当受,即当说净。二、净人言:易净畜物,即当说净。 所以,在续明法师所著《戒学述要》一书谈到,若僧众为三宝、师长、父母、及他有情捉畜金银宝物者,只要透过说净者不犯。律制虽严,已循情权开方便,但须生大惭愧心,念他贫乏,常行布施,不为自营求所需,不畜积财,不贪爱七宝装饰衣器众物,当可避免过失。 这是佛与诸比丘弟子结戒,为止诽谤法,为灭斗诤法,为诸修道者得成解脱圣种,而开权说净。如在《僧伽作持》一书,就有受财作净法的仪轨,可供我们参考。所以,僧众持用信用卡、驾驶汽车、手机、使用电脑网路等,我个人认为皆可依各人职事弘化运作需求,依说净法而成办。

  3《大庄严论经》T4p.289c
  4《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T22p.35a
  四、僧伽对现代物品的运用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情势瞬息万变,佛教要进入社会,普及世界各国,现代僧伽对金银的使用、驾驶汽车、手机,运用电脑网路通讯等,早已普遍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信用卡的使用,如现今寺庙职事僧,掌理寺院经济出纳等事,或有常为三宝众事,外出办理衣食所需各类物品,在不便带太多现金前题下,若能以信用卡方式交易,反而可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佛制僧众不可畜金银宝物,若为大众事时,应说净。
  其次,汽车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僧伽面对广大信众,常须北、中、南等地来回奔波,若能驾车,其实可省去很多时间,在《四分律》则谈到:

  时六群比丘出外,辄乘彼象马车乘辇舆捉持刀剑共戏。时诸居士见皆共讥嫌言,沙门释子不知厌足无有惭愧,乃乘彼象马车乘捉持刀剑共戏,犹如国王大臣。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不应乘象马车乘辇舆而共戏笑。

  律典谈到,佛世时代,即有比丘乘坐皇家用的象车、马车嬉戏,而招来居士讥嫌,所以,由上可以了解,佛陀严格规定佛弟子,不可乘坐高贵名车游行街道。那么在什么样情况之下,方可乘坐车辆。此在《四分律》中也谈到,对于老病比丘,若不能从此住处至彼处者,佛则听许乘坐步车、马车前往,或有命难、净行难,急须避难时,佛亦听乘象车、马车等工具,可见出家僧众乘坐车辆也有权巧开缘之处。只是现代僧众应知,若为三宝事驾车,千万不可同世俗豪贵人般,为求名贵好车以自炫耀,就如律典所说,若沙门释子不知厌足无有惭愧,恐招讥嫌,坏出家法。


  至于手机与电脑网路的运用,因现在科技资讯,手机与电脑的功能,可说多样化。例如,一支小小手机,就可用来拍摄,上网、通讯、电玩等,其功能与一部电脑几乎完全相同。因此,现代人对于手机的使用,已不是一般单纯的通话而已,因手机的功能多元化,现代人使用手机,不仅是为联络事情的方便,还可作为娱乐游戏的器具。如上网与网友聊天,或下载影视圈各种资讯,如流行音乐、电影观赏等,功能完全与电脑网路相同,或有人因此利用手机的精巧,作为犯罪之工具。如此所说,手机与电脑的功能,皆同可做为音乐、电影、娱乐、游戏等用途,那么僧众使用手机与电脑的限制即在于此。律制规定僧众不可歌舞倡妓,亦不可故往观听,如《摩诃僧祇律》云:


  尔时六群比丘入白衣舍,看象、看马,看骆驼、看鸟,看伎儿歌舞,为世人所讥。

  其实比丘僧众,观看歌舞伎乐等娱乐,就如《大宝积经》所说,歌舞倡妓言笑往来,能令见者增其染爱之心。所以,在《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记载:

  尔时诸比丘尼往观歌舞作伎,生染著心不复乐道,遂有反俗作外道者。诸白衣见讥呵言:此等观歌舞作伎如淫女人,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观歌舞作伎波逸提。

  由上文可以了解,观歌舞伎乐,对修道行者身心影响甚大,能坏出家修行道心。所以,出家僧众使用手机、电脑网路,我想若单为佛、法、僧事务的运作,或仅为三宝事联络之方便,不做其他用途,例如无益的聊天、通讯、下载、影片观赏、电玩等等,不浪费三宝资源,我个人认为则无可厚非。毕竟现代僧众与社会群众互动频繁,乃至佛法的弘化工作,国际学术界、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想要佛法普及全世界各国,其实还是有赖优秀的僧青年,懂得善巧运用现代文明科技,好让世间人有机会真正认识佛教,令清净正法久住世间。


  五、结语

  由上论述可以了解,出家修道生活是严谨的,佛陀教法常告诫弟子,出家无为的生活,应少欲知足,安贫乐道,所以,出家僧众在使用现代物品时,其实还是必须要有所规范,不可同世俗人一样,沉迷在五欲娱乐之中,不知节制身心,坏自已出家应有的品性。


  中国僧团的建立,一直以来,即以佛陀的教法教诫为中心,引导著佛教徒的修道理念,僧众实践佛法应有的律制生活规范,随著僧团日渐蓬勃发展,再加上时间不断往前推移之下,人类思想在进步,社会在进步,文化、科技等也在进步,毕竟出家僧团,依然归属于社会群众的成员,佛法要在瞬息万变社会中立足,乃至教化社会大众,佛教徒当然必须要有能适应变化多端社会情形的般若巧智,因为,佛法想要传递给人类的思想,除了要面对个人的烦恼苦迫解脱之外,还有人间菩萨广大行的社会教化层面。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样一把刀握在一位医生手里,可成为一把救人的工具,然握在一位屠杀者手中,这一把刀可能即成为杀人的器具。所以,水与刀之本质,皆是非善非恶的物质性物品,然因使用者的心态有异,往往就有天壤之别。本文探讨现代文明物品,信用卡、汽车、行动电话、电脑网路等,其实同样如水、如刀,皆为非善非恶的物质性东西,只端看使用者之心为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护法养成教育
下一篇:佛学的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