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示现的乐生菩萨——乐生疗养院参访侧记
残疾示现的乐生菩萨——乐生疗养院参访侧记
释传法
乐生疗养院设立于昭和五年(1930年),是台湾第一间公立汉生病(即麻疯病,已正名为汉生病)隔离医院,强制隔离病患并动用警察权管制被隔离的患者。最多时期曾收容一千五百多名汉生病患。由于台北捷运新庄线兴建机厂的需要,原乐生30公顷的旧院区,已被征收约70%的范围。而后续的捷运机厂施工,引发了工程与古迹保存的争议,也衍生院民安置的争议。
乐生疗养院不但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产,也是汉生病友阿公阿妈住了一辈子的家,目前,院民组成“乐生保留自救会”自力救济,许多单位包括青年乐生联盟、台湾人权促进会、台大城乡所等NGO组织,以及文史、医界、建筑、学界、社造各界人士,加入保护乐生的行列。但是,北县政府却漠视弱势院民的人权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声,悍然下纸公文:4月16日将强制拆迁乐生,全部院民迁移到新医疗大楼。
几日之前,关怀生命协会美编志工张龄文来电商请昭慧法师声援保乐生运动,并邀约参观乐生疗养院。4月12日中午,昭慧法师于辅大宗研所授课毕,下午1时左右,与笔者、张龄文会合后,驱车到辅大附近的乐生疗养院参观。
乐生疗养院为一山坡地,院内环境优美,屋舍周围皆有大树环绕、枝叶扶疏。当初,由于考量汉生病患即便治愈也不为社会接受,因此乐生院为病患规划的住所并非“病房”,而是花木扶疏、约十人集住的“日式台湾合院”宅院,供患者永久居住;诊疗中心既为研究、医治汉生病之机构,亦为院民各种病痛的专属医院;院内锅炉热源、公共餐厨、浴室、市场、福利社一应俱全,更有完善的上下水道、污物消毒设备,佛堂、教堂、教会建筑,还有焚化炉、纳骨塔,以照顾一生被隔离于院中患者“生老病死”的种种身心需求。
我们一行人于参观中巧遇乐生自救会会长李添培老居士,高龄73岁的李老居士见到法师,立刻虔诚恭敬地跪拜顶礼,他欢喜道:“这里很久没有看到师父了!”李老居士带领我们参观院区。在院长室前路边立有一黑色石碑,原是1938年日本皇太后御刻,1949年国民政府接管乐生院,延续隔离政策,并磨销此碑志,重刻“以院作家,大德曰生”。看似国家德政,实则宣判自由无望,是隔离拘禁的具体证明。我们在此碑前与李老居士合影。
接着,我门来到院区内的信仰中心“栖莲精舍”,礼佛之后,坐下来听李老居士讲述院史。我们才知道,原来院区中花木扶疏的优美景致,是院民们与汉生病奋战之余,发挥残而不废的精神,胼手胝足、自力更生,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打造出这片美丽的家园。尤其这座佛堂,是民国四十三年,院民徒手盖起来的。起初,盖佛堂计划需要三万元作建设基金(当时每天领到的政府配给是六毛五分钱),但是院民没有钱,于是院友金义桢写了封信给李炳南老居士,由于他的呼吁与协助,菲律宾有位华侨捐了三千元菲币,那时三千元菲币刚好换成台币是两万四千元,加上院民凑集的六千元,正好是三万元。
钱凑到了,院民决定自行建造佛堂。李老居士用手杖指着平整的磨石子地,说道:这地板是院民跪着,一吋吋用手磨出来的,由于神经坏死、没有痛觉,在磨石子地板时,关节磨出血来了都不知道。笔者为了写本文,上网查索关于乐生院的历史,看到院志中有段记载:“……土是一担一担的从山上被挑过来把地填平、垫高。大家都在帮忙,有的人手不好,就用没了手的手臂提水上工地,物资也缺,提水的水桶是用铁丝串起脸盆克难制成的;要搬砖的话,一些二手都没有的病患,就用二臂夹着一块砖,一块块的搬上来。”这段以残缺身体供养三宝的血泪史,读来令人动容。
佛堂终于于43年5月落成,获孔德成先生赠墨宝“栖莲精舍”而名。
李老居士并忆述15岁就被警察用手铐“逮捕”抓进乐生,开始58年与外界隔离的生活。当年为了“国家卫生防疫”被隔离终生,现在又为了“经济发展”,毁去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家,被强迫搬迁到极不适合汉生老病患的新大楼。其残忍,比之当年,犹有过之。说到心酸处,李老居士不禁红了眼框,我们闻之亦同感恻然与愤慨。
李老居士说:政府无所不用其极,软硬兼施,迫使院民迁往新大楼。手段包括:不再拨经费维修院舍,任令古迹破败毁损;某些院舍只能克难地用帆布套住屋顶,避免漏雨灌风;而且,停止提供旧院区的医疗服务。许多人以为,院民迁到新大楼,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许多肢体残疾、目盲的老人,平日以电动代步车可在平地四处走动,一但住进电梯大楼,根本寸步难行。而且,整日冷气空调的环境,也不适合汉生病者干燥的皮肤。有些已移住新大楼的老人,经常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原本清醒的病友搬过去一阵子后,竟变得痴呆,且万一失火或有紧急灾难时,又该如何逃生?
然后李老居士告知,苏贞昌院长终于在昨天晚上接见青年乐生联盟与院民,更临时决定在下午3时半来探望院民。张龄文乃恳请昭法师留于院中等待苏院长,当面向院长表达意见。昭法师本与郭建盟于下午3时有约,乃临时更改行程,留在院内与院民一起等待苏院长。
之后我们继续参观院区,又遇院民林叶阿妈,她说,汉生病当时真的是没有医药,一天到晚有人在自杀,今天这里有人自杀、明天那里有人自杀,天天都有,因为神经痛痛得受不了,与世隔绝、没有未来,很多人因而走上绝路。
阿妈接着说,是慈济让他们获得重生的:廿几年前(笔者按:民国六十七年),证严法师曾到过乐生院,知道有一群无法照顾自己的病友,上人就每月提供二万五千元,设置瘫痪病房“朝阳舍”,请了四位比较年轻健康的院友照顾瘫痪病者,而且不限宗教。我们那时不知道慈济钱从那里来,以为是找到靠山了。后来才知道,慈济的钱得来不易,都是会员十元、廿元合起来的,那时很少有人捐伍拾元,而二万五千元是多少人所累积来的?那时大家知道以后,就不敢要这笔钱了,因为佛教徒明白因果,不敢再接受慈济的帮忙。我们想,既然十元、廿元可以做善事,这种力量我们还有,便请求上人接纳我们的捐款,上人慈悲,鼓励我们从慈济的感恩户变成为会员。慈济给这群病友打开“告别悲情,迎向尊严”的希望之门。
接着林叶阿妈带我们参观她住了59年的蜗居,她终生没有结婚,却因为她帮助病患的亲戚照顾小孩,开设“乐生免费安亲班”的善心,让自己也有儿孙满堂的喜乐,拥有许多的干儿子与干女儿,她喜悦地展示照片给我们看,言语中充满乐观、自信。阿妈坚决留在乐生院,为保留乐生而奋斗,她说:“我们这群老人一点也不重要,再几年我们都不在了,但是乐生院一但被毁掉,几千亿也换不回来。最后纵使失败了,但我们曾努力过,以后才不会后悔。”
当年,院中四百多位的佛友组成念佛会,每日早晚课诵、不曾一日或断。栖莲精舍竣工后,四十年来,都由金义桢担任会长,统筹精舍大大小小的事。金会长已经高龄八十八岁了,是院内佛友的精神领袖,超过半世纪的悲惨岁月,不但没有击垮他,在宗教的薰陶下,反而让他多了几分慈悲喜舍,与豁达的人生智慧。林叶阿妈带我们去见金义桢老伯,他看到昭慧法师相当欢喜,一直赞叹法师富有正义感、“言人之所不敢言”,他说︰“我们已时日无多,但是乐生院址是新庄山脉断层地带,我们不忍见山林国土的毁损;其次,精舍与佛像亦绝不可毁。”
之后,几位青年乐生联盟的年轻朋友,陆续前向昭法师致意。我们一行人在栖莲精舍前面等待苏院长,等到三时半许,苏院长在部属随扈簇拥之下,沿着院区小径来到精舍。昭法师向前迎接苏院长,院长看到老朋友昭法师,亲切地打招呼,与法师一起入佛堂礼佛,法师趁这短短几分钟的时机,向院长表达了“保留乐生疗养院”的共同心声。
之后,院长至福利社安慰久候的院民,听取院民的心声,院长在此发表简短的谈话之后,继续参观宿舍区,了解院民的实际生活环境,接着在“贞德舍”前廊下举行临时记者会,他承诺:16日不会拆除乐生,行政院将以保留院区90%为最高目标,同时,不延迟新庄捷运通车时间,不让新庄市民失望。如因保留乐生疗养院院区而衍生的额外工程经费将由行政院补助,以让台北县、市政府更愿意配合。
苏院长向乐生院民表示歉意,他说:乐生疗养院是当年日本人无知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而成为时代下的牺牲产物,而拆除乐生疗养院是在民国83年捷运路线定案时决定的,在决定的过程中也未充分了解院区的意义,以及与院民之间互动沟通。因此,院长特别为过去政府在决策过程的粗糙及粗心,向院民致意及表示歉意。
院长指出:古迹保护是一个价值,经济发展是另一个价值。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要有能力平衡两种价值,创造双赢的局面。同时院长也责成卫生署,不只要保留院区文化古迹,同时也要照顾好新、旧院区的院民。
最后院长表示,希望大家停止紧张及冲突,向前看,让全世界看到台湾从过去的无知,进步成为一个重视人权、文化、古迹保存的国家,让乐生疗养院见证台湾的医疗历史、人权进步,同时院长也希望台湾社会,从乐生疗养院事件中,学习如何彼此关心、理性沟通。
苏院长作出这番政策宣示,非常正面地回应院民的诉求,数度获得在场院民与青年朋友的热烈鼓掌。院长似乎也放下心中一块大石,欣然驻足聆听一位老阿妈献唱“小城故事”:“请你的朋友一起来,乐生来做客”,场面相当温馨。院长随后前往附近的乐生新院区大楼参观,紧接着还转往新庄市公所出席说明会,亲自向市民说明新庄捷运等议题。
我们一行人恭送苏院长离去之后,昭法师继续与青年乐生联盟的朋友讨论翌日记者会及15日大游行活动,然后才赶回学院赴与郭建盟之会面。
这次临时安排的参访行程,笔者撰写本文之时,一边回忆当日情景,一边疼惜那群被世间遗忘的老阿公老阿妈。他们一生经历了生离死别、病苦残疾、隔离拘禁、饱受歧视等苦难,在晚年却又遭遇家园毁破之祸。这群孤弱的老人与年轻学生,四处陈情不下数十次,却处处碰壁、求告无门。在孤立无援当中,院民仍每日早晚课诵不缀,自信仰中获得力量,克服自惭形秽的自卑,长年隔绝的怯懦退缩,年老与残疾等身心障碍,与官商勾结之恶势力奋战不懈。历经三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为保存乐生争得一线曙光。
编按:有了这次的乐生之旅,本院遂积极安排四月二十四日学团师生的乐生之旅,并于该次参访之时,为乐生院民在栖莲精舍诵经祈福。详如本期〈活动看板〉所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