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将“福德”换“功德”
更将“福德”换“功德”
周佑棠
楔 子
达摩祖师东来,见梁武帝。梁武帝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 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
迷 思
在学佛的过程中,最令学人不能了解的或许是:“什么是功德?什么 是福德?”吧!这不仅是初学者的疑窦,去参访出家的师父们,或者 十个法师会有十个不同的答案?
我们常听到,布施是作功德,持戒是作功德,打经忏是作功德,甚至 在寺院中的捐款箱都叫“功德箱”,但是从达摩大师与梁武帝的对话 中,我们又“好像”懂了功德不是“作”出来的。那么,是否布施、 守戒、打经忏甚至捐款都不是功德呢?学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且向经中寻真意
有一部经,专门谈福德与功德,那就是金刚经。金刚经说了很多布施 (财施、法施、无畏施)得福德的比喻,但只有五处谈到功德,那是 :第十四分: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 第一希有功德!
第十四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 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十五分: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 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第十六分: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 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八分: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 得功德!
是不是“诵读”金刚经就能得到“功德”呢?笔者觉得不是如此,因 为上面五个提及功德的段落,概分一下是: 一、“信心”清净:能信佛言,心要清净。 二、“受持”读诵:要接受、要行持,反覆提醒自己! 三、“无我”与能“忍”。
总括说起来,金刚经强调作而不作:“努力去做,做了以后心无挂碍 ”。所以,金刚经不仅要学人“读诵”而得功德,信心、行持与法忍 皆不可偏废。
再回红尘觅菩提
那么,梁武帝做错了什么?造寺、度僧、设斋,弄了一辈子,到最后 居然“实无功德”?岂不气煞人也?
其实梁武帝并没有做错,他所做的布施福德无量,总会回报他的。只 是福德无自性(金刚经第八分言:是福德即非福德性),要待因缘成 熟才会显现。
梁武帝错在不能“作而无作”。布施了许许多多,自己也舍国出家了 三次。可是,依然在记挂著「我所作的”功德!功德二字,不思而有 ,一言即灭。为什么呢?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一言蔽之就是要破烦恼 ,烦恼来自我执!梁武帝担心自己的功德,我执仍重、烦恼仍多,功 德再多也与他无关了。
布施若能心感恩
证严法师曾告诫他的弟子:不要以为我们去布施,我们就比受施者高 一等。我们要感谢受施者让我们体会到万物一体的悲心与菩萨与乐的 慈心。
更将福德换功德
其实,福德是不能换功德的,以福德无自性的缘故,一个人修了福德 ,福德随即隐去,待因缘和合时再还诸布施者。功德的有无是在行善 时的心念,愈能把“我”缩到愈小功德愈大。
开始时,是很难做到。明明是我在布施,但不能想“我在布施”,笔 者以为若以证严法师所说的感恩心来行之,应可使“我”缩到最小。 怎么说呢?布施时,要想“感谢上苍让我们有能力布施”,对受者要 想“感谢您让我有机会布施,同时也看到了您的福报自然显现在这施 与受之间!”对所施物要想:“感谢你,此时此地让我还能够给予, 也让受者得到快乐”。此时,施者、受者、所施物都带给我们感恩的 心,我们没有功德又有何关系──如此一来,功德无量!
正是──
作而有得心,是执著、是烦恼;
作而无得心,是智慧、是功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