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秘境德格
走进秘境德格
德格,地名,亦曾是家族名,位于四川省甘孜境内,与西藏自治区江达县仅一江(金沙江)之隔。距四川省会成都952公里,自古以来便是内地与藏区相连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据史料记载:元朝初年,第一位被赐封为“国师”的藏传佛教高僧,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第一代萨迦法王的巴思八大师途经这里,因感念此地的第29代统治者四朗仁钦有“四部十善”之品质和福份,特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四朗仁钦即以此为其家族封号与属地名号。德格之名由此确立。
初闻“德格”之名大约十年前,在京友人托我陪一位藏族朋友参观故宫,见面时发现是一位藏传佛教的转世活佛,叫泽旺吉美。他来北京是遵循教派法王的建议到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进修。因语言沟通不畅,我们交谈的不多。临别时,吉美活佛握着我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到: “有时间就来我的家乡德格,那里和这里不一样。”
此后我开始对藏传佛教有了些许了解,与这位吉美活佛也成为了好友。通过与吉美活佛以及去过德格的朋友交谈,我对德格有了朦胧认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先后16次进藏、足迹遍及整个藏区的宁老师的话: “如果你想用心去体会真实的藏域,一定要先去德格;如果你已经去过藏域的其它名城,那就更要去德格,因为到了那里,你才能感悟人生,开启智慧。”
2005年,在与吉美活佛相识九年后,我终于下定决心放下繁忙的事务开始了前往德格的旅程。
从汉地进入德格只有一种交通方式,即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一路西行。沿途经过的第一座高山便是当年曾使我国艺术巨匠张大干、叶浅予为之陶醉的二郎山。穿越总长近8公里的二郎山隧道,周边的山峦景致与民族风情便陡然一变,因为已经进入了德格所属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长达二天的跋涉,一路映入眼帘的有因王洛宾的《康定情歌》而名扬世界的甘孜州首府——康定城;有被藏传佛教徒奉为“最受菩萨钟爱的地方”的塔公草原与塔公寺;有“歌舞海洋”美誉的甘孜县。最后终于到达了仙境德格。
德格的第一个胜景是位于玉隆拉措的“新路海”。“海”在藏语里指“大的湖泊”。“新路海”藏语意为“珠牡王妃倾心的湖泊”。“珠牡王妃”相传是藏族著名的英雄格萨尔王最钟情的妃子。
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唱道,珠牡王妃当年就是在这里发现了传说中的佛教极乐世界“香巴拉神殿·。因此,德格“香巴拉神殿”的称谓由此而来。相较于甘孜地区其它风景胜地不同,“新路海”的特点是一清澈,二寂静。这里的湖水由雪山上的冰雪融化而成。湖的色泽随天空变化而变幻,或乳白或碧绿或湛蓝,但不管是何种颜色皆清澈如镜。此样感觉不仅限于湖水,更扩展至周围的草木、山石、土地乃至巍巍雪山、朗朗晴空。这种明亮之态又与周身寂静的氛围相结合,即使是兴奋的外来者在欣喜之余也不忍发出任何过大的声响以打破这种完美的融合。
“新路海”美景近邻是被称为“川藏线上死亡之路”一一“雀儿山”。“雀儿山”藏语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海拔6000余米。由于4500米之上氧气稀薄程度就已使植物无法生存,因此这一段行程与我们相伴的除了满山的大小石块就是失去水份的的冰川遗迹。在这里生命与时间如同停滞般死寂,带给我们的压抑感与“新路海”带给我们的愉悦轻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就是这种艰难的环境也未能阻止虔诚的朝圣者以一步一个等身长头来完成他们的朝圣之旅。
一过“雀儿山”,景致再次变得优美。与前面“新路海”不同,这里的美少了些寂静却又多了几分生机。快速流动的祥云,蜿蜒奔腾的江水,三五一群的牦牛,健壮俊美的马儿,飘逸的经幡与洁白的帷帐,在这勃勃生机的环境中我们到达了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一同被称为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的德格中心——更庆镇。藏传佛教认为,德格是具有“法、财、欲、果”皆圆满的圣地,也是富含“善草、善土、善石、善木”的富庶之地。这里到处有虔诚的信仰、圣洁的佛塔、迷人的风景;这里诞生过最伟大史诗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这里有全藏区最伟大的、被称为“雪域文化宝库善地吉祥多门大宝库”的德格印经院;这里有“中国的西部牛仔城”马尼干戈;这里还是西藏苯教与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共存共荣之地。为此我们萌生了在北京举办“德格从密境善地走来”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其间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这里的淳朴的民风与原生态的文化感动了我们。具体说有三个方面的感动使我们产生了一种使命感。
其一,在西方人眼中,作为德格文化最好遗存的见证“德格印经院”被更多的定性为“伟大的图书馆”。图书馆在中国的前身被称作“藏书楼”。“藏”顾名思义乃“收藏”之意。当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还停留在以“藏”书丰富但秘不示人时,德格印经院的创建者却不遗余力的集中所有的财力物力将能够收集的各派佛典、史籍;制、传播、推广。
这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感动。
其二,在翻越雀儿山途中休息时,吉美活佛坐在汽车的驾驶座上,我在他的右后方,一扭脸儿透过吉美我看到车外有个苦行僧。苦行僧青色长袍上打满了补丁,脸色黝黑并留有浓密胡须。他正将草鞋褪下并盘腿坐在一辆推车上。推车有棚但很小,在里面不能躺倒,只能打坐。推车与他草鞋相伴的是几个半空的水瓶。苦行僧将推车上面的棉布卷帘徐徐放下。吉美活佛告诉我,这是一个徒步去西藏朝拜的苦行者,我所看到的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他那双坦荡的双眼使我找到了与吉美活佛相同的地方。作为出家人,他们都遵循佛陀教导,精进苦修,但修行的方式却有不同。一位立下弘愿将毕生精力用于传法利教并致力于弘扬西藏传统文化事业;另一位却从苦行中求解脱求功德圆满。眼前这一充满深意的画面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虔诚的僧侣带给我的感动。
其三,在参观德格印经院印版车间时我发现,除了印经发出的声音外,很难听到哪怕是极细小的人声.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是带着信仰而来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信仰是一根平时看不见的风筝线。当你越界时他会使你得到救赎。这里的条件比较艰苦,工作强度很大,塔德活佛告诉我这里工作的人工资很低,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很友好。信仰的力量使他们很快乐,我开始相信“人性本善”之说。
这是纯朴的人民带给我的感动。
在从成都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看到了一则关于青藏铁路马上就要通车的报道。眺望窗外的晴空,一种强烈的时空交错与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当钢铁巨轮带着先进的时代强音向雪域高原挺进的时刻,代表藏区的文化瑰宝能否从秘境善地向我们走来呢?
2006年7月,我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实现了这个梦!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 陈卫国)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