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随念僧之功德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法增比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随念僧之功德

  法增比丘

  随念僧

  随念僧之功德

  (PALI 原文)

  Sangha Vandana

  Su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 Uju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

  Ňāya-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 Sāmici-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

  Yadidam cattãri purisa yugãni attha-purisa-puggalā

  Esa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

  Āhuneyyo, pāhuneyyo, Dakkhineyyo, añjalikaraniyo,

  anuttaram puññakkhetam lokassā ti.

  Recollection of the Disciples of the Buddha(英文翻译)

  The Sangha of the Blessed One has entered on the good path;

  the Sangha of the Blessed One has entered on the direct path;

  the Sangha of the Blessed One has entered on the correct path,

  the Sangha of the Blessed One has entered on the proper path,

  that is to say; the Four Pairs of Men, the Eight Types of Persons;

  the Sangha of the Blessed One is worthy of gifts,

  worthy of hospitality,

  worthy of offerings,

  and worthy of respect,

  as the incomparable field of merits for the world.

  (崇圣寺南传课诵本)译文

  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良好地修行佛法;

  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直接地修行佛法;

  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正确地修持佛法以求脱离苦;

  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适当地依教奉行,修习清净梵行;

  他们即是四双八辈行者,

  (向须沱洹,须沱洹[初果].向斯沱含,斯沱含[二果]

  向阿那含,阿那含[三果].向阿罗汉,阿罗汉[四果])

  那才是世尊的追随者僧伽,

  应当虔诚礼敬,应当热忱欢迎,

  应当布施供养,应当合什敬礼,

  是世间的无上福田。我最虔诚地礼敬僧伽,于僧伽,我俯首顶礼。

  《随念三宝经》法尊法师译

  随念僧经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和敬行、质直行。

  所应礼敬,所应合掌。

  清净功德,净诸信施,

  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增壹阿含經,卷1,十念品,第二,三)

  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眾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眾,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眾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

  (增壹阿含经,卷11,三宝品,第二十一,一)

  有三自归之德。云何为三?所谓归佛第一之德。归法第二之德。归僧第三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圣眾?所谓圣眾者,大眾大聚有形之类,眾生之中,如来眾僧於此眾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復醍醐於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谓圣眾者,大眾大聚者,有形之类,眾生之中,如来眾僧於此眾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增壹阿含经,卷48,礼三宝品,第五十,三)

  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修礼僧者,当专十一法。然后乃当礼僧,云何为十一?如来眾者,正法成就。如来圣眾,上下和合。如来僧者,法法成就。如来圣眾,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如来圣眾,能掌护三宝。如来圣眾,能降伏外道异学。如来圣眾,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礼僧者,当思惟此十一法,长夜之中,获福无量。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结禁品,第四十六,一)

  世尊告诸比丘:有十事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说禁戒。云何为十?所谓承事圣眾;和合将顺;安隐圣眾;降伏恶人;使诸惭愧比丘,不令有恼;不信之人,使立信根;已有信者,倍令增益;於现法中,得尽有漏;亦令后世诸漏之病,皆悉除尽;復令正法,得久住世,常念思惟,当何方便,正法久存。是谓,比丘,十法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而说禁戒。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就禁戒,勿令有失。

  世尊告诸比丘:圣所居之处有十事,三世诸圣常处其中,云何为十?於是,比丘,五事已除,成就六事,恒护一事,将护四部眾,观诸劣弱,平等亲近,正向无漏,依倚身行,心善解脱,智慧解脱。

  云何比丘五事已除?於是,比丘五结已断,如是五事已除。

  云何比丘成就六事?於是,比丘承六重之法,如是比丘成就六事。

  云何比丘恒护一事?於是,比丘恒护於心有漏,无漏,有为,无为至涅槃门,如是比丘恒护一事。

  云何比丘将护四部之眾?於是,比丘成就四神足,如是便为将护四部之眾。

  云何比丘观於劣弱?於是,比丘生死眾行已尽,如是比丘,平等亲近。於是,比丘三结已尽,是谓比丘平等亲近。

  云何比丘正向无漏?於是,比丘除去憍慢,如是比丘正向无漏。

  云何比丘依倚身行?於是,比丘无明已除,如是比丘依倚身行。

  云何比丘心善得解脱?於是,比丘爱已除尽,如是比丘心善得解脱。云何比丘智慧解脱?於是,比丘观苦諦,习,尽,道諦,如实知之,如是比丘智慧解脱。

  法増比丘整理,布里诗本,澳洲

  dhammavaro@hotmail.com

  http://buddhism.sampasite.com 佛教之法

  www.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 学习佛法

  http://ti-sarana.blogspot.com 皈依三宝

  www.groups.yahoo.com/group/buddha_middle_way 佛陀中道园地

  www.groups.yahoo.com/group/TheTasteOfDhamma 佛法之味

  www.groups.msn.com/Buddhisminworld 世界佛法

  www.groups.msn.com/middlepath 佛陀中道

  http://w0.5ilog.com/cgi-bin/bbs/sys2/mybbs.aspx?id=0x43737400 学习南传佛法

  附 [清净道论],第七 说六随念品

  三、僧随念

  若欲修习僧随念的人,当独居静处,随念如是圣僧伽的功德:「世尊的声闻众是善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正直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真理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正当行道的,即四双八辈的世尊的声闻众,是可供养者,可供奉者,可施者,可合掌者,为世间无上的福田」。

  此中「善行道」(supatipanno)是善(sutthu)与行道(patipanno)的结合,即指正道,不退之道,随顺之道,无敌之道的行道而言。恭敬地听闻世尊的训示教诫,故为「声闻」(Savaka)。声闻之众为「声闻众」,便是有同等的戒和见,而集体生活的声闻团的意义。其次那正道亦说是正直、不曲、不弯、非不正及圣与真理,因顺当故名正当,是故那行道的圣众,亦说为正直行道,真理行道,正当行道。此中在圣道之中的人,因他们具足正行道故为善行道;在圣果中的人,因为由于正道而证得其当证的,这是依照关于过去的行道为「善行道」。又依世尊善说的法与律而行道故,依可靠之道而行道而行道故,为「善行道」。不取两种极端依于中道而行道故,舍弃了身语意的弯曲及不正等的过失行道故,为「正直行道」。「真理」即涅槃,为涅槃而行道,故为「真理行道」。因值得作正当行道的行道,故为「正当行道」。

  「即」是即为此等之意。「四双」,依双数来说,即证得初(须陀洹)道者及证得(须陀洹)果者为一双,像这样共有四双。「八辈」是依单人来说,即证得初(须陀洹)道者为一,初果者为一,像这样共有八人。在此句中说人(purisa)或补特伽罗(puggala,梵文pudgala)同是一义。这里的人是指被教化者而说。「世尊的声闻众」,即依此等双数的四双人,或依单独的八辈补特伽罗为世尊的声闻众。

  「可供养者」等,当取来供献的是供品,亦即当从远方拿来布施具戒者之物的意思,又与(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资具是同义语。因为(声闻众受此供品)能令施者得大果报,故以值得去接受那些供品为「可供养者」。或者值得将一切所有物从远方拿来此处供献为可供献的,或者亦说值得为帝释等所供养,故为可供献的,像诸婆罗门称火为可供献者,因为他们觉得如是供祭,可以得大果报。如果是因供献者(施者)获得大果为可献者,则唯有僧伽为可供献者;因为供献僧伽能成大果故。即所谓:

  若人一百年,

  事火于林中,

  不如须臾间,

  供养修己者,

  胜祭祠百年。

  这一句在其它部派(即说一切有部)用「可供献者」(ahavaniyo),此部(上座部)用「可供养者」(ahuneyyo),这两句的意义是一样的,不过文句稍有一点不同而已。这便是「可供养者」的意义。

  「可供养者」,从四方八面而来的亲爱悦意的亲戚朋友,为了表示敬意而准备殷勤待客的所施之物为供奉物,那样为诸客人所设置之物是适合布施与僧伽的,而僧伽领受它也相宜。实无尊客如僧伽,因为僧伽仅在一佛期间可见,而且纯一无杂,具备令人敬爱的(戒等)诸法故。所以说供奉物适合于布施给他们,及他们亦相宜去领受供奉之物为「可供奉者」。在别部(说一切有部)的圣典亦用「可奉献者」(pahavaniyo),那便是说僧伽值得先供,故以最先当拿来奉献僧伽为「可奉献者」,或以最先值得奉献为「可奉献者」。所以那个字和上座部所说的「可供奉者」(pahuneyya)是同义的。

  「可施者」是指相信有他世而施于当施而说。值得施,或由施有利,即由清净之施令得大果,故为「可施者」。

  值得受彼一切世人流行以两手放在头上的合掌,为「可合掌者」。

  「世间无上的福田」,是一切世间无比的福的增长处。譬如国王或大臣的谷或麦的增长处,称为国王的谷田或国王的麦田;如是僧伽为一切世间的诸福增长处,因依僧伽,而一切世间的利益安乐等诸福增长,故僧伽是「世间无上的福田」。

  (僧随念的修法与功德)如是随念善行道等的僧德,那时则无被贪所缠之心,无瞋所缠及无被痴所缠之心;而他的心是只缘僧伽而正直的。并如前(佛随念)所述的同样方法而镇伏了五盖,及于同一剎那中生起了五禅支。因为僧伽之德甚深,又因倾向于种种僧德的随念,故不证安止定,只得近行之禅。此禅是依于随念僧德而生起的,故称「僧随念」。

  其次勤于僧随念的比丘,尊敬及顺从于僧伽,得至于广大的信等,并成多喜悦,征服怖畏恐惧,而得安忍于苦痛,又得与僧伽同住之想,且因他身中常存僧随念,所以他的身体亦如集合僧众的布萨堂一样的值得供养,又因他的心向证于僧德,纵有关于犯罪的对象现前,而他亦如面见僧伽,生起惭愧。他虽然不通达上位,但来世亦得善趣。

  真实的善慧者,

  应对于如是

  有大威力的僧随念,

  常作不放逸之行。

  这是详论僧随念一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