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
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
尹青珍
佛教和佛教音乐传入我国后,经过僧人们的长期摸索和实践,逐渐地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炉,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尤其是自中唐以后随着禅宗的出现,佛教音乐对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文艺创作、审美情趣以及对我国民间和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佛教音乐的特点所谓佛教音乐是指在佛教寺庙中僧人进行佛事弘法时的唱诵,也就是佛教称为“梵呗”的一种仪式音乐。
包括当代流行的“课诵音乐”、“焰口音乐”和“水陆音乐”三种常行的仪轨佛事音乐。到了近代有人把佛教音乐界定为“一切为佛教所创作,为佛教所利用,与佛教有利,于修行有益”的音乐都列入佛教音乐的范畴。
1、佛教音乐的修行性这是佛教音乐的本质所在,翻开中国佛教的历史,无论是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还是东晋齐梁的多样化阶段,无论是唐代的繁盛阶段还是宋元以后的通俗化阶段,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古雅清静、庄严静穆、优美深沉,有着独特的宗教氛围和修行的作用,使人沉浸于光明禅瑞、清净安宁、庄严肃穆的感染之中,佛教音乐能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
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 年前,释迦牟尼就用音乐传教,感动了远近许多人皈依佛教。通过修炼,使这些人全部达到了净化心灵、弃恶从善和惩恶扬善的高境界。因此,佛教音乐其实就是一种修行的法门。
2、佛教音乐的感化性音乐能直接激发人的感情,佛乐更是如此。每当我们走入寺庙,听到僧众的诵佛声、歌咏声时,顿感庄严、肃穆、柔和、恬远,立即激发起人们的佛教信仰情绪。
同时,在众多的佛教弘法传法中,用佛乐来教化人们,比起用语言诵读经文的方式更为方便和易于传播。佛教音乐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只要你心诚心静,即使听不懂僧人唱赞的内容,也会从悠扬顿挫的佛曲中得到深深的感悟,达到唱者和听者心灵的感应。
3、佛教音乐的传承性佛教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2500年前的释迦牟尼时代到汉朝佛乐从印度传入我国直至今天,佛乐永唱不衰。一句观音圣号被世人反反复复地吟诵了上千年,成为永不乏味的绝唱。许多人在这种佛教音乐中自我感觉进入一种清净境地,身心得到净化。
二、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直接相联系的”,音乐艺术也是如此。
1、佛教音乐与古代民间音乐的融合佛教音乐从印度传入我国后,语音系统与中国不同,据《高僧传》记载:“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近,若用汉曲咏梵文,则音韵短而辞长。”于是,一些佛曲作者在吸收借鉴中国古代宫廷乐曲和民间乐曲的基础上创作形成了有本地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到了隋唐时期,各代帝王及上层人士又大都信仰佛教,成为佛教文化的支持者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者。因此,佛教音乐又从寺院走进了宫廷和民间。
法师们为了宣讲佛教的义理和佛经故事,不辞劳苦,游历村落,以“唱导”的通俗方式约集庙会、宣扬佛法、劝善化恶,从而达到对庶民百姓的佛教思想普及教化和启蒙教育。唐代的许多寺院,实际上成了社会的主要娱乐场所。正如黑格尔说过的“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受佛乐深入民间的影响,隋唐以后,佛教音乐又因市民阶层的出现而日趋通俗化,从而促使中国的说唱音乐、器乐演奏以及戏曲和曲艺音乐等日趋繁荣。尤其是晚唐时期,佛曲界的人士面向民间,广泛吸收、借鉴老百姓熟识喜爱的传统乐曲,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佛曲,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佛曲音乐,使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达到了有机的融合。这一点,从现存宋词和元曲的词、曲牌中均可见到佛教音乐的深刻影响。如词牌《菩萨蛮》,曲牌《双调五供养》等。
2、佛教音乐与民间音乐、民族音乐的融合佛教音乐到了明清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衰微。但这种衰微更多的是表现在原创的佛教音乐上。此时,佛教音乐已成了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引古乐、时乐进入寺院,演化成百姓喜爱的佛教音乐。如北京的智化寺京音乐、潮汕的庙堂音乐等;二是向民间传播佛曲的曲目和演唱技巧,逐渐形成多种直接为民众生活服务的宗教性民间音乐。如山西八大套及西安古乐中的僧派等,目前我国现存的各地民间乐曲的诸多乐种在形成过程中,大部分都有佛教音乐影响的痕迹。到了现代,佛曲已十分通俗化,许多佛曲都用民间曲调甚至现代流行歌曲演唱。如现代著名禅宗高僧弘一法师曾编写过很多佛教歌曲,曲调优美清新,歌词深邃典雅,很多是通过自然界现象来阐发人生的苦、空、无常、无我等佛法道理和赞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劝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他的不少歌曲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如:《忆儿时》:“春去秋来,岁月流逝,游子伤飘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低迷苦恼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鸟,曾把闲情诧。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还有《三宝歌》等一直是脍炙人口的佛曲。上个世纪80 年代的电影《城南旧事》,就把他的《送别》作为主题曲。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少词曲作者通过移植和借鉴佛教音乐,谱写了一曲曲美妙动听的现代流行歌曲。他们一方面宣扬佛教经典的教义,一方面用群众喜闻乐见、善入人心的方式和忠孝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播到群众中去,从而强化社会伦理教化功能。如:由王杰、王韵婵演唱的《祈祷》,不但是佛教音乐中梵呗唱颂的重要佛曲,又是现代音乐中久唱不衰的流行歌曲。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顿感清凉爽静,一切烦闷烟消云散,心灵即刻得到净化。又如佛曲《佛音响起来》,是一首以宣讲佛法声音来教化娑婆世界众生的经典曲词,它能宣讲法理,开导众心,不但在佛教徒集众行香时可起到静摄专仰的作用,就是非佛教徒听起来同样能领略到佛教文化深邃的含意,产生净化心灵的效果。由《佛音响起来》而派生的《掌声响起来》曾唱遍大江南北,其歌唱效果可谓异曲同工,可以说它们是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借鉴与融合的典范。
此外,韩红的《家乡》,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等歌曲也都是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的经典之作。
三、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探究古代佛教音乐可以发现很多古代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同样,研究我国古代民间音乐可以了解古代佛教音乐的渊源、演变、发展等问题。尤其是在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中要注意汲取其艺术精华。
1、把握好歌词意境佛曲的精华是净化心灵、感悟众生、修行积德、弃恶扬善。据对78首佛教唱诵歌词统计,有60%以上的歌词是教人珍惜生灵、关爱人生、从善积德。这些歌词与当今我国所提倡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治国方略相吻合。因此,我们要把佛曲中的“爱”融合到社会的属性中。这样既能体现佛曲的博大精深,又能收到与时俱进的现代效果。借鉴佛曲时要做到能留则留、能保则保,确保佛教音乐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2、注意找好结合点佛曲是传统的,纯传统的佛曲主要是以寺院庙堂音乐为主,但这类作品不易被老百姓接受。如何使传统的佛教音乐让现代人们接受,这就需要既继承传统音乐,又要适度创新,使“传统”与“现代”两者在最佳结合点上融合为一体。从而有利于佛教音乐的传播发展,让佛教音乐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佛教音乐,真正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现代艺术发展之目的。(作者单位为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摘自《中国宗教》2003.10)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