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新时代的佛教观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新时代的佛教观

  今天开始要跟各位作一系列华严思想的介绍,第-个单元要讲的就是“生命故乡的呼唤”。

  现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兴盛,大家都不虞匮乏。我们生活优渥。也非常幸福,比起父母亲的世代,生活条件已经好太多了,可是我们的无奈和困惑,却反而增加了。从微观或者宏观的角度,我们都会发现。在自己或者整个社会孜孜地打拚中获得很多,可是好像失去更多,这往往让我们有某种无奈和说不出的空虚。

  为什麽会有这种情况?我想很多人都在思索这个问题。有怪罪政府治理不善的,有对舆论界贵难的,也有的人归咎於教育制度的错误:…那麽哪个又是对的呢? 假如这些答案真的是正确的话,那麽为何这些促进社会繁荣与进步的朋友们,不会转而来消除我们的无奈与困惑呢?要知道,当我们如是想的时候·事实上已经远离了促进经济繁荣、教育发达、社会进步的思考方式了。又假如我们认为,想透过这-套思惟模式就可以消除人生的困惑与无奈,降低与日俱增的自杀率和犯罪率的话,那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 没有用的。为什麽呢? 因认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考层面。

  事实上,当我们感受到内心困惑、虚幻的时候·就该明白这套用来繁荣经济、获得利润的思考模式是走不通的。想想看,许多人赚了大钱,可是这些钱根本用不到,那为什麽还是会-直努力挣钱?即是此一思惟模式使然。这套思惟模式一直推动著我们在物质世界中不断成功,获得钱财以後还要功名,还要权力。然而,这也推使我们离自性、离生命的故乡越来越远。可是奇妙的是人性的本能会与生命的故乡相呼应,这个时候你会怎麽办呢?

  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事业很发达,地位很崇高,乃至於各方面都非常成功的人,却在宗教领域里非常的盲目迷信。这是因为这类人的社会年龄非常成熟,但是心灵年龄非常幼稚的缘故,这其中的落差,令他在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而盲目於宗教狂热之中迷失了自我。钱有了,地位有了,理应能够拥有更多朋友,可是朋友间没有多少情谊可言,无法谈及内心事,无法真实相对,相谈的多是一些浮面、不切实际的赞颂语,这种赞叹并不是来自内心恳切的期许,於是失落感就出现了。而伴随失落感的就是所谓的无奈与虚幻。其实,当人们开始思索为什麽会感觉无奈与虚幻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已经与其生命的故乡相应,并产生共鸣了。

  生命的故乡彷若我们的母亲,而追求物质成功的我们就像那迷失在荒岛上的孩子。在荒岛上功成名就地建立了自己的城堡,可是,城堡里只有幻影,没有真实。终有一天,思及了故乡的母亲。事实是,故乡的母亲一直在召唤著我们,希望我们回家,只是我们满足於在孤岛上建立自己的城堡。这城堡表面上什麽都有,可是人来人往皆成虚幻,对我们的心灵-点感召都没有,一点滋润都没有。於是,我们听到了故乡在内心深处的呼唤,开始问人生这样对吗?这样奋斗对吗?

  每天早晨我们被闹钟吵醒,晚上则累到昏睡过去,就这样每天昏进去,又吓醒来。在白天能掌控的时光里,有所谓的成功,可是在晚上睡梦里却经常恶梦连连,这是为什麽?人生这样有价值吗?有意义吗?人生的目的到底在哪里?要朝哪个方向奋斗才对?人生的真相到底是什麽?爱拚才会赢,或是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当官要奸! 要贪,做生意要偷工减料,欲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才是能干的商人,成功的企业家吗?在这个世间到底要怎样做才对?什麽样的路才是可以回到生命故乡的坦途?

  各位朋友!当你开始这样追索的时候,生命已经开始在觉醒了。事实上,这时候你才发现到人生是无奈的。每天惊醒,每天奋斗,其实就是这种无奈的逼迫。我们拥有多少时问可以徜徉在海滨河畔,可以抬头仰望天空,凝视蓝天白云或者满天星斗。什麽时候可以信步於山坡草地,任微风吹拂面庞,享受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阳光微风和清新的空气,是大地给我们的最佳赠礼,我们什麽时候真正领纳过呢?

  心,完全被锁在金钱数字里,六个零不够,七个零才行。有了七个零,就想要八个零、九个零、十个零:…我们一直在追逐,人生追逐的巅峰是什麽?当了宰相、国王、皇帝,或者当一个企业王国的主宰者,可是孤寂与空虚感却油然而生。

  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成泻一个王国的领袖,但是在自己的象牙塔里,每个人都是国王。不过,那是-个多麽可怜的国王啊!活在一个没有人民的国度里,没有人和你相应。当这样的国王有什麽意思呢?朋友们!让我们来看看人生的真相到底是什麽。

  首先了解一下这个新时代。廿-世纪开始了,e世代也已经展开!这样的时代里;我们的人生应该如何定位? 此刻要跟各位谈的主题就是“新时代的佛教观”,看看这样一个时代。佛教所带给我们的意义是什麽?

  各位也许会问:“佛教是什麽?佛教在哪里?”佛教存在於我们的生活里,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必然就有佛教。佛教的“佛”即佛陀,佛陀的意思就是“觉醒”! 意指人生的觉悟。我们觉悟了什麽?得到什麽?人生的意义是什麽?人生的目的在哪里?这样活著对吗?这就是佛教的基本定义,人生的觉醒从这里开始。当然要得到答案并没那麽容易,就好像企业要成功没有那麽容易一般。相较之下要创造一个企业王国容易,人生要觉醒,要找到生命的真相,那就不简单了。不过,要提醒各位,只要有方法,懂得生命的价值跟定位,找到生命的真相远比当选总统更快。

  佛教就是教导我们人生如何觉醒,无论胜负成败、男女之别或教育之高低。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乞丐,每个人来学佛都可以成就。不管你原来的宗教信仰为何,学佛绝对可以增值加分。假如你是信仰上帝的,今夭来学佛,你的上帝会更荣耀。如果你信无极老母,更需要深入佛法,让你的老母更加光采!不管信仰什麽宗教,学佛可以让你的人生更精采,让你的信仰能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因为“觉醒的人生”是生命的根本,-切从这个根基开始。

  各位要了解能不能觉醒牵涉到对生命的定位,而佛法就是觉悟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彻底的觉悟,透过佛法来训练-定可以成就。随顺根器的不同,有迅速成就的,有需要一段时间方可成就的,就看大家如何接纳佛教的基本教育与训练,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肯定的。

  佛教源远流长经过二千五百多年(一说三千年),在这样长的时问里佛教会不会变质呢?佛教可以明确划分为“佛教的真理”和“佛教的文化”。佛教的文化随著时空、随著民族性,随著时代的变迁一直在转变。

  举例来说,兴盛於束南亚地区的南传佛教是最早期的佛教形态,因为佛教南传时,这个地区的文化尚未成熟,因此就保存著印度原始时代的文化特色。当佛教经由中亚细亚传入中国时,刚好是汉朝,当时中国非常强盛,文化灿然。因此,佛教要融入中国的文化系统里,就必须跟中国文化相结合,此即今天所谓的北传大乘佛教。当佛教越过喜玛拉雅山进入西藏地区时,正逢兵荒马乱的斗争时代,那麽它就跟当时的民间信仰结合,产生今天所谓的西藏文化,这种熔铸著西藏文化的佛教,称为藏传佛教(密教)。

  从上述三大系统中可以看出今日的佛教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佛教文化的差异。你看我身上穿的、手上戴著的念珠,这是北传佛教的特色。藏传佛教僧伽的袈纱是红的,这是受到清宫服装的影响,因为他们接受了此一文化洗礼。僧侣行者打赤脚,那是南传佛教的特色。以上这些都是文化上的差异。当然还有更多的例子,北传佛教有厨房,南传佛教要托钵,藏传佛教也有厨房,可是他的厨房跟北传佛教的厨房不一样。北传佛教是一锅饭,又称为“千僧锅”,大家吃-样的饭。而西藏的佛教一人一把锅,各煮各的。

  各种文化不尽相同,佛教文化於是也有了差异性,我们无法在这里求得统一。然而,佛教的真理--水恒不变的真理,人生至真等正觉的真理--是不变的。北传也好、南传也好,藏传也罢,不会随著时空改变,也没有时代性、民族性的差异,这叫佛教的真理。我们真正要学的是真理而不是文化,不是仪轨,这个关键必须要把握住。

  请各位想想,目前我们所认知的佛法到底是什麽?如果是佛教的真理,那我们就是佛教徒,不管你现在的宗教信仰是什麽,都可以是佛教徒。假如审视之後发现所学的是佛教文化,那你很可能会成为佛教的叛逆、真理的叛徒,因为佛教文化和其他宗教文化-样,可能都具有排他性,而“佛教的真理”却只有融合性而无排他性。所以真正佛教的训练,注重如何化对立为圆融,其要领在此,基础也在此。期盼大家学佛的时候,能走上佛教真理的坦途,否则陷入了佛教文化的死胡同里,那就很有可能变成佛教的基本教义派或叛徒了,这一点必须要注意。

  我们已经知道佛教的真理没有时代性,既没有时空的区隔,也不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佛教的真理是永恒的,我们现在要学佛教的真理,那麽请问,我们是不是在用旧有的佛教方式呢?这里面就牵涉到我们对佛教文化的批判。佛教文化是可以随著时空转变的,那麽我们在这样-个新的世代里,就要认识清楚。认清什麽呢?首先看,往昔的时代是农业社会,稳定而封闭,基本上是文盲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封闭稳定、文盲的农业时代里弘法、教育,当然有其特色,那就是“我讲你做”的直线式时代。

  可是现在呢?文化活动非常频繁的资讯时代,大部分的人都受高等教育。像台湾几乎人人是大学毕业生,教育层次非常高,资讯透过传递,我们的脑筋已经很不稳定了,而且有相当大的变化。地球村的时代已经来临。那麽当我们在探讨生命真相、探讨人活下来的意义跟价值的时候,能够再用那种封闭时代的观念跟作法吗?这就是新时代的佛教观,真理要透过什麽样的文化传递,才能够把它表达出来?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要怎麽样来看清楚自己呢?

  首先看看周遭的环境。时代已经变了,这种传统文化,我们要开始给予批判并重新构组,这当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问的伦理关系。而“信用”的定义也已经改变了,在一诺干金的时代,信用是不变的。可是现代人讲话,因为来往频繁,见面时所答应的,其实都只是-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已。他说没有问题,告诉你,那问题还多著呢! 即使签了合约都可能变卦,那嘴巴讲一讲说没问题,你真的相信吗?所以,新时代的伦理观必须重新再架构。

  在新时代,人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什麽?要如何重新定位?这必须从新时代的变化中来看。在资讯爆炸、浮滥、人云亦云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所谓成功造就流行,失败则一塌糊涂。所以这个时代,根本上就是一个跟著流行走的时代。什麽Hello Kitty、加菲猫,还有那麽多的流行东西,对人生来讲毫无意义,那是一种非常肤浅的生命状态。想想我们小时候,每天玩玻璃珠、橡皮圈、吹汽球、龙眼仔、橄搅仔、瓶盖子,几颗石头丢上捡下的玩。小孩子的人生历程中,游戏是促使生命成长的一个媒介与要领。时代转变。玩具已经由橡皮圈、玻璃珠,进步到手枪、电影,接著就是电视。有很多小孩子著迷於电视,著迷於电动玩具、卡通人物等等,如今则更迷上网路了。这一路都是跟著流行走,稍不小心就跟不上时代了。小孩子的语汇也-直在变,一下子很酷、很勺一必,不知道未来要讲什麽才对。

  凡事瞬息万变,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而这也直指出了佛教的真理。什麽真理呢?无常!本来无常的常还很长,现在则变得很短了。只要三个月没有跟小孩见面,再见时他就笑你很逊,为什麽?资讯瞬息万变,以往父母跟子女有代沟,现在则连兄弟间都有代沟了。往昔十年一代沟,现在的孩子则隔个二、三岁就有代沟了。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能够用过去农业时代那种传统封闭式的佛教活动来带领大家、指导与启发众生吗?

  时代转变,佛教的活动也要变。新时代的佛教是指佛教的活动、佛教的文化。要明了人生哲学是什麽,并不是人生哲学本身的问题而已,人生哲学是本质性的问题,必须透过适当的媒介来表现,那就需要有一个表相,要这个“相”起作用,才能够把每个人的本质引发出来。这个要点在《华严经》的华严思想系统里表达得非常好,此一基本架构为“体、相、用”。本体就是真理的部分,真理如何起作用,要藉由一个相,也就是经由一些活动使其发挥作用,产生引导个人本质的功能。

  每个人的生命本质都被隐蔽著,是什麽本质呢?就是刚才所提及“生命故乡的呼唤”。长久以来我们只在生命的表相上活动,只透过假相满足大脑里头的欲望和所设定的目标,本质因而尘封。可是久了以後这本质会苏醒,与我们相应,届时良知也开始呼唤,可是我们已经迷失了,找不到那种本质到底在哪里?可是本质其实一直都在,它说:“不要再这样下去了,危险了,孩子啊,赶快回来吧!”这时候迷茫与困惑就产生了。告诉我,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呢?你开始追寻了吗?

  华严思想的领域相当广阔,从本体出发所展现的生命的“相”是那麽的芬芳灿烂,可是没有几人能真正体验到这个部分。即使有很多学佛的朋友在佛法中已然摸索很久,对《华严经》也是敬谢不敏,束之高阁。各位要知道,华严的定义是生命的花园,生命灿烂的花园。此刻,正是我们让这个颓圯荒芜已久的花园,恢复本来面目的时候。倾听内心深处的召唤,我们必须将这花园好好的整理。要怎麽整理呢? 唯有透过华严的修行方式。

  在此要跟各位谈的是,如何觉醒起来。你是否曾经探讨过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存在的真相和目的,以及人生奋斗的方向?这里有三个不同的下手处,不管是从人生、从人性、或者从生命来探讨,在求索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常记得这些关於价值、意义、目的、方向、存在、真相的质素,这是肯定自己生命存在的一个基本动力,因此非常重要。这当中有-套非常完整的系统,以後会慢慢地介绍给各位。但是,我们现在所要确认的是,佛教在这样的时代里,它的任务是什麽?

  随著物质文明的昌盛,人性的茫然跟扭曲会更严重,尤其现在资讯如此频繁,随时随地都可能被记者、狗仔队架著相机跟踪,人的私密性消失了,自主性受到威胁,不知道什麽时候私密的影像会被曝光,活在一个人人自危的恐怖年代里。尤其当你事业名气愈大时,恐惧感就愈重。我们要怎样活得安稳,怎样拥有-个很幸福很自在的人生呢?佛教在这里提供我们教育、使命以及任务。

  我们希望一天二十四小时中,能够很幸福的睡眠八小时,然後八小时生活起居,八小时工作,依此标准来分配时间。以往穷困的年代里,我们可能用十四个小时工作,两个小时吃饭,现在许多人却几乎是花十四个小时吃饭应酬,而只用两个小时工作而已。我们能不能把时间做妥善分配?每天家人相聚两小时,好好畅谈内心的感受,两小时徜徉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另外两小时则属於自己,让自己与自己晤对。然後两个小时吃饭,另外八个钟头则很悠闲的工作,享受工作的乐趣,而不要把工作当成-种逼迫。

  很多朋友工作是出於-种无奈,是一种逼迫。因为压力、竞争和排挤,也可能是制度、结构上的问题引起的,但有更多却是自己给自己的逼迫。这些要如何去调适呢?如果无法调适,那唯有痛苦一途了。若能调适得很好,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那麽我们的人生肯定会完全不-样。如此,就不是十四个钟头工作,而是十四个钟头都在享受了!把工作当作一种媒介,不但可以圆满它,达成任务,还可以轻松感受到那种境界所有的存在。真的,那时候,竞争也会是-种享受。

  如果把竞争当作痛苦的根源,当作压力,那麽人生就走错了方向。我们应该了解,竞争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一种非常刺激的享受,就好比骑水上摩托车一样,是非常刺激的享受。可是为什麽我们就是做不到,而老是让工作变成一种逼迫的压力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心灵年龄还处於很幼稚的阶段。心灵年龄的提升,则必须透过生命的训练。

  我们知道,人有三种年龄:生理年龄、心智年龄、心灵年龄。人家问:“你今年几岁?” “我五十岁了”,这是指已经进入中年、壮年,快要接近老年的生理年龄。人家问:“这孩子几岁啊?” “十七岁。” “喔,长得真高大。” 那你大概就知道这孩子是属於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年纪,长得比爸爸妈妈高,却很孩子气。假如听到的是“喔,好老成喔。” 意思是指这孩子的社会年龄(即心智年龄)比生理年龄早熟。许多人的社会年龄(心智年龄)成长得比生理年龄来得慢,看起来三、四十岁,实际上心智年龄可能只有十三、四岁的,大有人在。社会职场上众多怪现象,就是肇因於生理与心智年龄的落差。再者,心智年龄即使很成熟了,心灵年龄可能还没成长,例如社会上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等等专业人员,就是这样。

  心灵年龄是对生命本质的关照,一般人并不容易捉摸到生命本质,尤其心灵感受无法量化,无法用金钱数字来衡量。举例来说,有些修行者长年累月受寒受冻,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到底在求什麽呢?即心灵的感受。他们提升整体的生命品质,进而达到一种非常高的水平。然後一再提升,一再超越,永无止境。心灵年龄的提升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无价之宝。-个人钱赚得再多,社会地位再崇高,当内心惶然恐惧的时候,那些成就有什麽意义呢? 要知道,能够觉知当下生命存在的人,已经超越了世俗成败或者穷富的尺规了。如果一个国王整天都活在被逼迫的环境中,其生命有何价值?有何意义?反观一个乞丐或流浪汉,若能够活得很潇洒自在,不也非常幸福吗?

  佛法所能给予人生的种种启示,正是这-系列演讲活动要提供给各位的新人生概念。让我们重新回过头来为自己定位,期许自己不是汲汲营营追求世间名位的一群迷惘的人,-群只在物质世界功成名就的人而已,更应该是具足高度灵性觉知与心灵年龄的人中人、人上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