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
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
7-2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
◣◢陈家成
面对佛教众多的经典,行者当从何切入
才能窥见佛法的精随?
陈医师的〈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清晰地指出入道的门径。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我讲这个题目的原因是:我学佛已经十多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很难进入,其他宗教如基督教、回教的经典比较简单,但是佛教的经典像《大藏经》就有一百多卷,一开始我想是不是要把经典看完,才能了解佛教的内涵,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发现并不是这样。我就把这几年学佛的心得简单介绍给各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分成三部分来讲,第一个部分是佛法是很简单的,也就是佛法很好懂,它并不复杂。第二个部分是佛法是很好用的,也就是它很实用,不只是理论,佛法注重实证,即使再深的佛法超越了世间,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第三个部分是佛法的力量在那里?一般人都会认为是神通、怪力乱神、或者超越感官的事情,其实除了这些,它有实际发挥力量的地方,但是这种力量有个特质,跟一般世间的因果律或者科学的因果关系有所不同。
佛法的理论是很简单的
为什么说佛法是简单的?因为它常常用短短的一句话,就把要教给世人的方法交代清楚。比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特点在其他宗教也有,只要是好的宗教都会有。“诸恶莫作”就是把世间或者我们内心世界不好的东西断除,把属于恶道或者不好的习性改掉。“众善奉行”就是把不好的改掉之后,还要做一些对社会、世界有益的善事。但这样还不够,还要“自净其意”,就是在自己的内心做功夫,也就是革心,光做外表形式还不够,要能够做到自净其意;这一点其他宗教也有提到,比如道教讲清净无为,要把意念单纯化;基督教也讲要把不好的思想净化;回教也主张戒律之外,内心也不可以有邪恶的思想。佛教跟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自净其意”这部分特别的深入,整个佛教的核心就在“自净其意”。“自净其意”除了是要意识心清净之外,还要出世间,这是跟其他宗教不同之处。
最深的佛法在融通出世和入世
佛法的宗旨看似纷纭,其实可以简单分成两部分来看:一个是超脱轮回,离开世间的束缚。世间有许多的烦恼、痛苦,我们想要超越世界宇宙对我们的限制、超越我们的心灵、价值观给我们的限制,就是要离开世间,也就是要“出世”。另外一个是“入世”,因为我们毕竟是在世间生活,想要成道也是要在世间修,所以入世是跟出世同样重要。佛法的《大藏经》或者经论大部分就是分成这两个部分来看。出世和入世好像一分为二,其实最深的佛法就在把出世和入世融通。离开世间就是佛经所谓的涅槃或者修行成道,这部分是佛法的核心。佛法刚传出来的时候,就是小乘佛法,它主要讲的就是这个部分。这个部分跟我们的生活、文化、社会价值观关系不大,因为它是要我们离开世间的种种纠缠,教我们怎样取涅槃,修行成道证罗汉。这样的佛法约莫兴盛五百年,有许多人修成罗汉。
五百年后有人对此不满足,因为只是修成罗汉不够丰富,加上印度教兴盛后的反扑,逼使佛教徒重视世间,解决世间的问题,这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并不是排斥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旨在解决出世间的问题,而且是属于个人的范围──就是处理“我”的范围的问题;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离开世间。大乘佛法对于“我”的问题已经解决,然后又进一步看待世间其他的问题。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关心的范围是不同的,所以这两个并不相互冲突,是同等的重要。因此佛法简单来讲就是分成怎样修行离世和如何在世间生活可以没有挂碍、障碍,此外就是要把这两个融通,若是二分为半,就不完整。
小乘法门宗旨──证本来面目
首先讲出世间法是什么?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我相,一个是法相。我相之外的都是法相,也就是我可及的范围之外都是法相,包括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这是渐变的分法,不是一刀两断的分法。像人相是在中间的层面,但是为了讨论之便,我把它归到法相。我相是自性所能及的范围,也就是一个一个的个人所认定我的范围,这个范围可大可小,比如说身体属于我,车子、房子属于我,如果车子被刮到,房子被破坏,我会觉得心痛,这些就是我相的范围。法相就比较广泛,我刚学佛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因为我喜欢种东西,就幻想是不是有一种果树,它的果实最甜美,花开得很大可以欣赏,叶子树枝也可以拿来吃,根也可以像蕃薯一样可以吃,整个植物都是有用的。后来我知道不能这样想,这就是为什么有我相和法相之分的原因;如果要求一个个人样样具备,像我要求的果树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只是一个幻想,因为我们周遭的环境是多元的,有很多的生物生命,我们就有想要把宇宙万象投射到个人身上的幻想,这就是我相跟法相不一样的地方。自然界的我相与法相是不能混为一谈。
禅宗有很多的偈子,问的是我相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这个我可以扩大到宇宙万物,但还是一个我相,小乘佛法所处理的就是单纯的我相,而不涉及世间的文化、价值观,解决了我相就是成道,但是在我相的范围之外是没有解决的,比如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一开始的佛法是要出家的,人际关系令人烦恼所以要离开,专心去处理我相的问题,这是佛法的核心,不能丢掉。如果我相解决了以后,可以把范围扩大,注意周遭的事情。如果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周遭的问题都解决了,是不是可以修成?不能的,因为处理周遭的问题,并不能让你看清楚本来面目,像老子的《道德经》所讲的已经很深入了,但是为什么老子只到天界呢?因为老子从头到尾没有问一个问题──就是“我”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懂得空、无、甚至法性的运作,但是他对于“我”的本质是什么都没有提。我们能够注意的范围是有限的,宇宙又是这么大,这都是因为我们心灵结构的关系,所以如果不能从自己的问题下手,而想要从政治、经济问题的解决成道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会把世间的问题跟世间之外的问题打通,所以还是要从我相的部分下手,因此小乘的法门是很重要,与大乘的法门不违背,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大乘法门宗旨──融通自性与法性
大乘的法门是什么?除了对自己的本质了解之外,对宇宙万象有兴趣,就要问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是千变万化,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要问的,也就是法性是什么?我相问的就是我的自性是什么,自性和法性都清楚了之后,要打通,让这两个不相违背,也就是个人和宇宙的本质是不可分的。佛法简单来讲就是以上两个架构,佛经的偈子说“我法两空,心境俱寂,真心本净,法尔常如”,我是心,法对境,真心本净,法尔常如,佛法在世间生出来,是因为世间的结构本是如此。以上就是第一个部分,佛法是很简单的,它的架构就是两个,我们读佛经会碰到很多专有名词,这些懂不懂都没有关系,重要的就是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宇宙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二者的关联是什么?懂了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就可以出世间,懂了宇宙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就可以解宇宙万相的问题,再解我的本质和宇宙的本质的关联,如此所有的问题就解了。
其次佛法是实证的,所谓实证的意思,如果只是把佛法当一个哲理教理来看是不够的,它是要实际去做的,也就是你可以不要读佛经,都可以修行成道,甚至像六祖惠能不识字一样可以修行成佛,佛经是实证超过字义,没有实证的话,对经典的理解是不够彻底或者是扭曲的,所以一定要真正的去修行才可以。要了解我的本质是什么,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两者的关联是什么,这些都是要实际去修行的。我们常会认为在世间要用佛法很难,其实它很好用,以下我会举很多实例加以说明。
佛法第一个好用的是《金刚经》
佛法第一个好用的就是《金刚经》,《金刚经》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就是你所悟、所证、所懂是对还是错,用《金刚经》来检查,合乎《金刚经》就是正确的,不合就是错的。《金刚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在世间用,它不怕任何的矛盾,是我们修行的最高原则。《金刚经》有一个句型,“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有人认为要了解这句话很难,也许要有禅定的功夫,要懂得中观,或者至少要悟本来面目,才能懂这句话。
但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就可以懂,如果用数学的式子来表示,“佛说众生”是A,“即非众生”是非A,有一个方程式A等于非A,也就是它自己等于不是它自己,它的解答是什么?佛说就是A,这不是矛盾吗?也就是说A是非A,这样还是没有讲A是什么,讲不出来,因为《金刚经》所要表达的不只是世间的事情,连出世间的事情它也超越了,像语言、文字、符号、逻辑都是世间的东西。
比如佛法最常讨论的就是“空”,有人讲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有人讲空是什么都有,这些讲法对不对?如果空就是什么都没有,那么不是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什么都没有怎么会等于有呢?不对啊,一代入上述的式子,就产生矛盾,所以认为空是什么都没有,是不对的;同样的,认为空是什么都有,也不对。再比如真理,真理是不会变的,一代入上述的式子,不是真理会变就是真理不会变,这两个怎么会相等呢?所以是不对的。因此要A跟非A可以相等,那才是对的。如果那一天你内心悟了空是什么,一代入上述的式子,是可以相等,那么你证到的空就是对的。
所有世间的一切价值观,或者修行上的假观、空观、中观,如果你不能确知所证是不是对,就可以代入上述的式子,如果等号可以成立就是对,等号不能成立就是错。比如假观,世间是假的,不是假的就是真的,等号不成立,所以你所谓的假观是“世间都是假的”,这个想法是错的,如果你认为这个世间是“不真不假”,“不真不假”的相反就是可能是真、或可能是假,所以等号也不能成立。
事实上所有世间的东西代入上述式子,都不会成立,把出世间的东西代进来,也一样不会成立,只有把世间和出世间的关联打通,等号才能成立。所以用数学符号、逻辑思考、语言文字等是解不了上述的式子,要解的话一定要超越世间。这么讲好像很深奥,其实在世间生活还是可以有合上述式子的例子。
我就举我跟我儿子的事来说明,我儿子满调皮,我们又是住在公寓,他常常吵闹,邻居就会抗议,一开始我就处罚他,但是效果并不好,我就很伤脑筋,处罚有很多后遗症,一方面我生气处罚孩子,其实也是说明我无能,无法控制场面而发脾气,自己已经先认输发脾气,再者小孩也是前几次有效果,以后就不行了。
有一天我正在念《金刚经》,就想“处罚即非处罚,是名处罚”,要怎么做呢?我就想为什么不用搔痒去处罚他呢?所以下一次我就狠狠的对他搔痒一顿,直到他眼泪留下来还是不放过他,这一招有效,我们都知道搔痒是很亲密的动作,所以我搔得他哈哈大笑,到最后哭出来,所以他不是被我处罚掉眼泪,这样子处罚就不是处罚,这一招有效,问题就这样解了。
当然这样的处罚也不是适用任何状况,如果犯了很大的过错,还是要拿棍子打,不能用搔痒的。因此如果我们在设计制度或者解任何问题,能够朝这个方向去想,应该可以有所帮助。所以《金刚经》是佛法第一个好用的东西,可以验证修行的正确与否,同时在世间生活也可以用。
佛法第二个好用的是“十二因缘”
佛法第二个好用的就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可以用在宇宙论,佛法看宇宙的生成,不是科学的爆炸说,或者量子重力学的虚空中生出粒子能量再演变成宇宙,而是入定去看,看到的就是“十二因缘”,自性法性的本质就是虚空,众生业力是无明,风轮是行蕴,所谓行就是让事情可以运作下去的力量,也就是时间,所以时间是推动事情前进的力量,风轮的本质和行蕴是一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是水大,识的性质跟水一样,识缘名色,名色的性质就是金轮,六入就是地轮,就是我们的身体或者物质。
所以佛法看宇宙的生成就是“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谓无明就是所有事情的开端,就是存在,在无明之前是没有东西存在,世界的产生先要有一个东西存在,然后演变下去,第一个存在的东西就是第一因,就用无明来表示,是不清楚、不明白的第一个存在的东西。
所谓行就是让事情能够运行下去的力量,主要指的就是时间。识好像是个大箱子,可以把所有世间的价值观、运作的程序都装在里头,包括想法、因果发展的程序和内心的种子。名色是资料库,名是抽象的,色是具象的,比如佛是什么样子,圆形是什么样子,好的是什么,坏的是什么,在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概念,它是可以拿出来跟外界比对的资料库,比如善恶是抽象的名,车子是具象的色。六入就是六根,外界的东西可以进入内心的六个开口。
“十二因缘”不只是用来看小世界的产生,佛法的大千世界说整个法界是怎么产生的,也一样可以用“十二因缘”来说明。所谓小世界就好比是一个太阳系,地球、日、月,整个宇宙的生成也是依无量因缘的无明,生成大地,下面是水轮、风轮、空轮。所以宇宙所有的事情,包括人世间和物质世界的发生,都是从“十二因缘”来的。“十二因缘”也可以用在生活上,半年前我曾经讲过“如何心想事成”,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能够了解“十二因缘”就能够了解世间种种事情,包括人世间和物理世界产生的过程。比如要经营一个企业,如果了解“十二因缘”就可以知道怎么样可以让企业经营得很好,一开始公司尚未设立之前是什么都没有,然后要集资、找到一批人,然后再找到可以让公司运作下去的规则、条例,就是识,接下来就是名色,要考虑公司要怎么盖,生产线怎么弄,价钱怎么定,六入就是实际上工厂要盖好,要招募员工,然后就实际去运作。如果事情做不好,就可以从“十二因缘”的过程去了解到底哪里做不好,如果是行或识的问题,可以调整名色,就可以回头解行或识的问题。
佛法第三个好用的是一心三观(假观、空观、中观)
佛法第三个好用的是“一心三观”,就是假观、空观、中观,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它实在是很好用,而且不会用的人常常会用错。空观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看成空,看成没有;假观的意思就是看成是假的,不是真的;中观的意思就是中庸之道,不偏极端;详细来讲,如果用刚刚《金刚经》的句型来代入的话,上述字面的定义却都不合《金刚经》。
空观字面的意思是一切皆无,但绝对不是什么都没有,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从用去体会空观,比如我们常会想这么做是“死路一条”,为什么会这么想,是因为你的内心有某一个认定、障碍、假设,是有的,不是空的,所以违背了空的原理。要用空观就是要先让自己的心空掉,答案就会自动显现,但是这样的方法不好用,需要练习;所以要用空观,就是当你有以下的想法产生时,就要注意回头,包括唯一的可能,有几种可能、此外不可能,或者我没有预设立场、但又希望是如何,这些都是违背空观的原则。
心空了(空观)答案自然显现
所以空观是帮你回头,心不空才会被一个想法卡死,认为只有一个可能,所以空观可以用来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上都可以用的,一旦你有不可能或者什么是最好的这类想法,就是不合心性,因为我们的心性是空的,是有无限的可能。像谈判的时候,会有预设的立场,会有期望,但是在谈的时候,不能固守立场,要承认有其他的可能,或许会比我们的期望更好或更坏,所以如果心是空的,谈到最后的结果,就有可能是比你原有的预设立场更好。
比如两岸谈判,两边的人都说没有预设立场,可是每次都谈不拢。空观可以帮我们的就是不要掉入预设立场、认定的陷阱,久而久之就懂得空是什么,就会运用了。如果是要直接就用,在懂了空观是什么之后,先将问题化空,化空时解答就会跳出来,但也不能被这个答案卡死,因为出来的答案已经是有,如果认为这个是最好的,又不对了,还是有其他的可能。
空的特性就是凡是用语言讲出来的都只是揣摩而已,当你懂了空是什么,把它代入《金刚经》的句型,等号一成立就是对的。空观一般在佛法是出世间用的,是要离开世间一切的价值观,甚至所有的形相,包括肉体、人际关系都要离,但是它还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上。因为佛法毕竟是不能把世间和出世间分开,如果你只懂用空观离开世间,那只懂一半的空,是离世的空,如果另一半在世间的空,你没学到,那么你的心就是残废的。
假观的原理──如土长苗
假观在《圆觉经》提到的是“如土长苗”,就是如土渐增长,这句话有很多的意义,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渐增长的过程就包括了时间。怎么样在土里长出苗?要有种子,种子是藏在“十二因缘”的识心里面,就从识心拿一个种子种在泥土里,泥土就是心田或者是法界,之后浇水灌溉长大,这个过程除了时间的因素之外,刺激也是很重要的,生物的特性就是对任何的刺激都会有反应,刺激和反应造成一个回馈的线路,我们会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认为要无压力的学习,事实上压力适中学习的效果最好,所以修行逃到深山去修,无压力的修行效果并不好,因为我们身心的结构,是由刺激和反应形成一个压力,没有压力就学不好,会马马虎虎,学得不深刻,当然压力太大也不行,会崩溃,所以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
如果运用得好,任何事情包括修行都可以做得很好。苗长出来一遇到阳光,叶子就会转向太阳,太阳光是个刺激,它会有反应,所谓的假观是如土长苗,除了要有耐心,需要时间慢慢等待之外,还要对环境的变化刺激有所反应,去修正它,一修正,环境又会跟着变,环境一变又是一个新的刺激,再去修正,自己与环境不断的互相修正就是假观。比如我们买一栋房子,我们一进门会先左右看一看,再来可能会想在这一边挂一幅画,挂好之后看一看,又觉得不好,再移到另一面墙去,所以内心的想法跟环境之间互相的修正,修正想法,改了环境,再修正想法,再改环境,慢慢的事情就做成了,所以一步一步让自己与环境不断的互动,这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像我们当医生看病人,一开始我们会猜是什么病,就给什么药,然后看看反应,如果反应不如你所想,就要反省自己,为什么给的药不如所想的反应,再给另外的药,然后再观察他的反应。所以整个宇宙人生万物,只要是在运行当中的,它的过程一定是如此。事情的开端就是种子种下去,缘著「十二因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如土长苗的过程,随着时间演进,让自己与环境互相修正,事情就会演进,苗会长大,如果遇到台风折枝,会再长新的,太阳太大叶子掉光,等到阳光小一点又会再长新的叶子,经过四、五十年,绿树成荫。懂得假观的原理就会用它,所以遇到压力,正是有所转机的可能,不会急躁的想要见到成果,而是有耐心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做下去,因为你知道,经过这样的过程慢慢就会成功,心想事成也就是这个道理。
离开两边(中观)就是最美的
中观就字面意义是中道,不偏两边,两边就是极端,像大小、男女这一类相对性的价值观,中道是不是就是不大不小、不男不女,这是就字面意义而言。中观是为了打通所有的矛盾,比如出世和入世,这之间的矛盾如何打通,有的价值观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在世间不把这两个打通,会有烦恼产生,所以中观就是为了要打通矛盾而用。
比如有一个人太有情调,我们就会劝他现实一点,反之,如果太现实的人,我们就会劝他浪漫一点,所以我们内心其实都渴望这两个极端的东西能够打通。中观比假观、空观都还要难懂,像中观的偈子“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等,其实是跟《金刚经》 “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的味道一样的。
其实这也不难体会,有一次我听维吾儿族的民歌,有句歌词是形容女孩的身材“不肥也不瘦”,所以我们常常形容一个人长得刚刚好就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如果给一个具体数字,比如170公分,马上就会有太高或太矮的分裂心出来,所以形容刚刚好的东西,我们会说恰到好处,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中观就是这个样子。
世间最美的东西就是“中”,它不是脏的、也不是干净的,不是漂亮的、也不是丑陋的,不是生的、也不是灭的,那到底是什么呢?它不能像身高一样给出一个具体标准,它是超越前面提到的空、假,已经把空跟假的矛盾融合打通,所以只能如此形容,跟形容一个漂亮女孩的讲法一样,刚刚好的感觉就是中观,离开两边的就是最美的,超越你心中那把量尺的就是最好,也就是不能被你度量的就是最美最好的。
世间的善恶是世人认定的
老子讲过世间有美就有丑,比如有个坏人做错事,我们是不是要原谅他?或者要如何对待他?就要看我们的内心有没有分别,是否有一把尺在,好事要鼓励,坏事要处罚,这样的心一分就是两半,有好有坏,我们常有这个疑惑,好人坏人是否要一视同仁?在某个层面的确要如此,像那时候陈进兴还没落网时,警政署长说要格杀勿论,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应该是抓来由法律判刑,而不是格杀勿论,这样没有法律保障,否则如果是一个路人,把他当成陈进兴杀了,这是不行的,在古代要杀一个人都要验明正身的,所以今天警政署长说这种话实在是不应该,那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应该是抓到他,由法律来制裁他,因为他做错事,不是因为我们觉得他不好,看不起他,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从是非善恶中超脱出来,他做错事要为此负责,所以要受法律制裁,如果你认为他是坏人要格杀勿论,就有瞋恨的心意在,那么这是会堕落的。
像我们周遭有的人看起来很讨厌,也许我们常会想要骂他,甚至揍他,对这种人我们应该抱持如何的态度呢?就要时常提醒自己,我们的心已经偏颇,不合我们内心中观的性质。所以世间的善恶是世人认定的,为什么法官判定死刑,我们会说是替天行道,同样是杀人,我们的解释会不一样,杀了好人是做坏事,杀了坏人是做好事,中观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掉入这种陷阱,也就是一个事实在那里,你不会掉入解释它的陷阱,因为通常你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如果你认定它好,就会找很多理由解释它好,如果你认定它不好,也会找很多理由解释它不好,所以中观可以帮助我们离开两极的陷阱。
中观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醒我们避免掉入两极陷阱,它比较深的地方是可以让我们离开世间的束缚和出世间的束缚,而且可以让我们的心真正圆满,不偏那一边。我们修行成道是要离开世间的,但是离世对我们的心灵也是一个束缚,小乘的罗汉取涅槃出不来,因为他是要离世间的,一离回不了世间,对世间就没什么影响帮助,大乘则是不要被世间烦恼羁绊,但同时也不要只会离开,不会回来,他要的是能够回来而且没有烦恼,他可以同时不要两边的束缚,这就是中观的功效,所以出世间这边如果不了解中观,一进去就被绑死出不了,就在涅槃。如果都在世间被绑死也出不去,中观就可以两边都不被绑。
只有两边都重视,心才是完整而不是残废的,因为我们一开始修行时,会觉得世间是肮脏的,就会想闭关入山修行,可是如果那天问自己:为什么修行?如果是为自己修行成道,那当然可以继续走这条路,可是如果你的答案是为了度众生或帮助别人修成,那就不能再走这条路,因为你的内心不能容纳世间的肮脏不净,那要怎么去度这些人呢?
再者你的心就变成残废了,那些肮脏不净的东西也是你本有的,为什么你不要了?好比你觉得自己的手很丑,把它割了,那就是残废了,所以我们对世间有脏的、净的,好的、坏的这些想法,就会掉入残废的陷阱。比如现在有一个平常老是扯你后腿的人,车祸倒在路边,你经过了,看他没生命危险,就扬长而去没救他,因为他对你不好,这些就是陷阱,世间到处是两边,好坏、大小,中观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醒我们避免掉入两边,常常做这种练习,久而久之就会懂得中观。
佛法是很有威力的
最后我讲为什么佛法是有力量的?先就理论而言,佛法是很有威力的,因为我们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对自己的能力很了解,也弄清楚自己的内心结构,像现在的心理学或管理学,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佛法而言,就是了解自己的本质或者本来面目,所以理论上,如果充分了解自己,当然就可以百分之百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再来了解宇宙万物万象的本质,就有佛法无所不能的感觉。然后又把这两种本质的关联弄清楚,也就是自性与法性的关系联通。为什么要联通?因为要度众生的原动力是自性,像植物是没有自性的,植物只能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人却可以跑掉、走掉,或者做各种决定,植物虽然也会有反应,但是跟人可以独立作主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所以具有独立作主的性质的生物就是有自性的生物,自性的特质就是可以独立作主。如果把自性跟宇宙的关联弄清楚,就可以透过自性运作法性,可以在世间任运遨游,威力当然是无穷。
上面是就理论而言,可能有人就会问:既然威力这么大,怎么从来没见过?当然上述理论不能光说不练,要实际去修行悟证才可以的,所谓实际去修行,就是要努力去了解自性、法性,再把两者的关系联通,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要不断努力的坚持。
佛法的威力是自受用与他受用
佛法是很有威力的,可以分成两方面来看,一类是自受用,自己可以享用的,另一类是他受用,就是别人可以享受的。所谓自受用,就是自己的本事只能发挥在自己身上,别人没有用的,自己种自己收,当然问题比较少。但是如果有能力帮助别人,别人可以享用时,就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自受用是悟了本来面目,这个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是自己享用。
但是如果有神通可以帮助别人,就产生下列问题,要不要帮他?这个是他要负的责任,你要不要帮他承担?如果你帮了,会有剥夺别人修行机会的错误,我们人遇到困难,就要学习去解决,解决了,自己的能力就更上一层楼;修行也是一样,有的人一开始修行修得不错,有力量可以帮人,就偷偷的帮人,但事实上后来才发现结果都不好,可能问题都解决了,但是别人本来可以练习解决的机会和能力,却被你剥夺了!你帮他练习,你的能力提高了,他却失去练习的机会,所以对他不但没有好处,甚至是有害的。
当然不是不能帮,但帮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剥夺别人修行的权利,阻碍别人的进步成长。此外自己在帮的过程会受一点罪,这是比较小的问题,别人要承担的烦恼责任,你帮人家解,当然会找上你。这些都是要想清楚才可以帮的。
有一些实例可以说明佛法的威力,第一个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有神风特攻队,神风的来源,就是元朝攻打日本,日本就修大白伞盖佛法,结果海上就莫名其妙吹起海风,把元朝军队的船吹沉,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只要元朝一发兵攻打日本,日本的僧侣就修这个法,元朝的船就沉了,日本才免受元朝的进攻。第二个例子是韩国(以前的高丽)曾受到日本的攻击,他们就发愿刻高丽大藏经保护国家,所以有一阵子免受外患侵扰。另外一些天灾台风或者战乱,有人可以弭平,这些都是尺度比较大的事情,要有很大的力量才做得来。
以上是就做的人而言。但是就一般人来看,老子曾经说过,圣人做事最高明的做法是做到百姓皆曰自然,好像什么事都没做,但却是什么事都做好了。佛法就是这样很有威力,别人却感觉不出来,会认为那是自然的现象。这部分是没办法验证的,比如有人有本事把台风移开,修法之后台风就转向,连续三次都如此,总不会是巧合吧?但是这些前因后果是无法证明的,你怎么知道不修法,它也一样会转向?这些是没办法证明的。
所以如果有能力做这些事,要清楚自己做的跟事情发展不必然有关联,做的时候不可以有洋洋得意的心态,也就是做了等于没有做,有效等于没效,因为你无法验证有没有效果。因此如果自己有这种能力,很重要的心态就是,不管做了有没有变化,都不能居功,因为结果跟你所做不必然有关系。佛法的确是很有力量,但是无法验证前后因果关系,可以说有力量,但是它的力量不一定跟你所做的有关系。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各位。
陈国镇教授:
刚刚陈医师提到的“一心三观”的空观很好用,有时候我们到烦人或者有感染的地方,可以藉助“一心三观”免除祸患,譬如有人心里老是记挂自己那些地方不舒服,真的有一天就心想事成,所以老是认为自己会生病的人,果真会生病,有一天会实现给你看。如果在很可怕的地方,你心里面是空荡荡的,出入很多地方都无所谓,像一些护理人员、修女、出家人,出入最苦难可怕的地方,但不见得感染疾病或受害,因为他们心里面是空的,和一般人怕怕的不一样,所以空观实际上是有用的,也发挥了力量,保护了他们自己的生命。
听众:我提供一个经验给大家参考,我每个星期要去买菜,大家可能觉得买菜够简单吧,后来我还是要用佛法才行,一开始我是很认真的开菜单,但一到菜市场,才发现我开的菜单都不是当令的菜,因此到最后我的心里已经没有菜单,我没有预设,心里是空的,到市场觉得那个菜好,那个水果好就买,再把这些东西搭配,这样做出来的菜就很营养、丰盛、新鲜,味道也很够劲,这个例子提供大家参考。
听众:我有两个疑问,一个是您刚刚提到希望能有一种植物,有肥硕果食、大的花、根茎皆可食,这样的想法是一个妄想,为什么?我们难道不能期待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状态吗?还有一个是,人具有自主独立性,这个自性是能够让我们圆满的动力,但是我们这一生可能也没办法再有时间去了解财经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局限性又如何去圆满呢?
差异性让世界丰富圆满有生机
陈家成医师:
我可以这么说,如果真有我刚刚希望的那种植物存在,其他的植物就不存在了,比如小麦,天然的小麦品种有好几百种,但是我们人类拿来种,为求高的收成而改良,像现在美国只有一个品种,所以如果要求每个人在每一个方面都是超强,样样圆满,就会像小麦一样,世间的多样性就会被摧毁,而这个多样性是世间必须有的,因为不同人的差异性让世界丰富,圆满有生机。也就是你不要站在自己一个人的立场,或许你可以想像从外太空来看地球,地球当然是基因复杂,物种多样、差异性大才比较好,这样的生命才旺盛,才有进步繁荣。如果大家都一样,讲同样的话,有同样的想法,那一定没有生机。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具备所有优点,变成一个超人,那是把世界的多样性投射到自己内心,是把一个整体投射到一个个体;其次这样的想法会落入几个陷阱,之一就是有好与不好的想法,像现在的小麦品种产量高,但如果那一天被某一种昆虫吃,那怎么办?品种专家就要去找其他品种来跟它交配抗病,所以每一个东西存在都有它的地位,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很好,但跳出这样的局限性,会发现再怎么差劲的人,他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这样就不会要求自己什么都要最好。
其次这个好与不好,其实是自己定义的,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专长,也要允许别人有他的专长,这样并不是就不会圆满。所以要把所有好的揽到自己身上,那就是最大的幻想,世界就是要有各式各样的人,好的、坏的,这样世界才会进步,只有好人或者只有坏人,世界是不会进步的,大自然本身就是这样,不会所有的果树果实都好吃,有的不好吃,但它的优点是抗病力很强,有的好吃,连虫也来吃,所以就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修行还是不能离开日常生活,也就是修行是实证的过程,修行一定要跟生活结合的。
在不堪入目的地方却能长出最美好的心灵
陈国镇教授:
其实有好多例子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佛经说我们这个界是娑婆世界,娑婆就是还可以忍受的意思,所谓还可以忍受就是有好有坏,不是全部都是好,也不是全部都是坏,有好有坏是因为大家都还不完美,所以才到世间来磨,你有棱角,我有棱角,大家磨来磨去,磨到圆满,所以这个世界当然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才有琢磨的机会。像最近大家看选举看得很难过,在难过中想办法不难过,也是修行,如土长苗,在不堪入目闻问的地方,却能长出最美好的心灵,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投生到苦难的国度成就他心灵的原因。
我发现年轻人很喜欢王菲的歌,一出专辑就是百万张,让我们做文化工作的人很羡慕,怎么她有如此的魅力,有人就说她歌声好,我就去注意,原来她唱歌很随性,没有预设立场,也就是心中没有一把尺,其他歌星唱歌有一定格式、技巧,王菲则是摇头摆尾,随便乱唱,但用心去感觉的话,就很像我们发现东西时心里面的流程,她大概是抓到了那个味道;再加上回答人家问题时,好像有一点脱线,常要楞了一下,我刚刚听陈医师演讲才明白,原来她没有预设答案,是人家问时她才冒出答案,所以我们也猜不出她会怎么回答,她的回答有时是很奇怪的,但是你会觉得她很愉快、很流畅。
(陈家成医师于87年11月8日假清华大学办事处月涵堂讲述《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文稿由陈云卿、吕秀玉整理完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