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治病的真理---4
佛法治病的真理---4
法增比丘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耶?于此,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到苦灭之道。” ..... 然,诸比丘!苦谛者何耶?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忧、悲、苦、恼、闷是苦,求不得是苦,约略言之,五取蕴是苦。..... 然,诸比丘!苦集圣谛者何耶?此爱能引导再生,有俱喜、贪,到处为追求满足,即:欲爱、有爱、无有爱。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生起、于何处止住耶?凡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复次,诸比丘!苦灭圣谛者何耶? 对彼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弃舍、解脱、无染是。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舍果、于何处止灭耶?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复次,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何耶?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然,诸比丘!正见者何耶?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道,诸比丘!此名为正见。复次,诸比丘!正思者何耶?无欲之思,无恚之思,无害之思,诸比丘!此名为正思。复次,诸比丘!正语者何耶?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妄语,远离绮语,诸比丘!此等名为正语。复次,诸比丘!正业者何耶?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诸比丘!此等名为正业。复次,诸比丘!正命者何耶?诸比丘!于此,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营活命,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命。复次,诸比丘!正精进者何耶?诸比丘!于此,比丘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不生未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远离已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生未生之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不惑乱、使之增长、充满、修习、成就。诸比丘!此等名为正精进。复次,诸比丘!正念者何耶?诸比丘!于此,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于受观受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于心观心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念。复次,诸比丘!正定者何耶?诸比丘!于此,比丘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达初禅而住;灭寻伺,内心安静,心成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达第二禅而住;更舍离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乐,唯诸圣者说:“舍此而正念乐住”达第三禅而住。其次舍乐离苦,以前所感受之喜、忧皆灭故,而不苦不乐,成为舍念清净,达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名为正定。”
通过对法念处四圣谛法的观照修习,一位有善根的行者能成就四圣谛法。
因此一个人不论是患了什么病,眼视病,耳听病,鼻病,舌病,身疾,头疾,耳疾,口疾,齿疾,咳嗽,哮喘,支气管炎, 胃炎,发热,胃病,昏晕,腹泻,红肿,腹绞痛,麻疯,脓肿,淋巴结核,肺痨,羊癫,皮肤病,痒,疮痂,涩疹,疥疮,内外出血与黄疸,糖尿,痔疮,肿瘤,溃疡;疾病由胆汁所引起,由痰所引起,或由风所引起;四大不调;天气所引起;自身举止不审所致;他人加害;业果成熟;冷,热,饥,渴,大便,小便等。忧郁症,情绪不良,慢性病,鼻窦炎,失恋,绮恋,同性恋,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中风,潜在性自杀倾向,奇难杂症等等。一切的病都是对身体的执著所起。净化自己,消除业障,都能有效。
对受念处的修习还得观照它的味患离,才能出苦。在[苦蕴大经](中部13)里佛陀开示说:“诸比丘!云何是受之味?曰:于此,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而住。比丘如是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而住。其时,比丘对自无嗔害心、对他无嗔害心、对两者无嗔害心。如是,比丘受无害之受。诸比丘!予言此受之味为最上无害。诸比丘!又更比丘灭寻伺,内澄 净,成一念,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成就第二禅而住……第三禅……成就第四禅而住。诸比丘!其时,比丘舍乐、舍苦,先灭喜忧已,以不苦、不乐舍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而住。其时,对自无嗔害心、对他无嗔害心、对两者无嗔害心。其时,彼受无害之受。诸比丘!予言此受之味为最上无害也。诸比丘!云何是受之患?曰:受是无常、苦而可变化之法也,此是受之患也。诸比丘!云何是受之出离?曰:于受欲贪之驱除、欲贪之舍离,此是受之出离也。诸比丘!若沙门或婆罗门,如是于受,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出离是出离者,彼等知自受,或得达知他受之状态,其如是行而知受,实无是处也。然,诸比丘!若沙门或婆罗门,如是于受,如实知以味是味、以患是患、以出离是出离者,彼等知自受,或得达知他受之状态,其如是行而知受,实有是处也。”
这些都不能在一朝一夕里见到效果,所以修习慈爱是最好的方法,它能对患者灌输宽容与爱心,激发自信,减轻心理的负担,这是最好的方法。要相信业与因果,相信三宝,当佛法的正见一生起,病可能就会好的。严重的患者还需要依靠医生和药物的共用、加上运动、适当的食物等配合治疗才行。
因此教导以持戒和守护六根对治违犯,布施对治悭吝,慈爱对治嗔恨,无常观或不淨观对治贪欲,安般念对治掉悔,以正思惟和对三宝的信心对治疑惑,光明想和念死对治昏沉睡眠和懈怠,忆念佛忆念法和忆念僧对治恐懼,精进对治怠惰。故此能使未生(Anuppanna)的善法令其生长,以及使已生(Up-panna)的善法令其巩固增长。
为了要永断投生到四恶道的危险,修行的人,在现在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时代,应努力于证悟须陀洹果(sotapanna),致力于使未稳定的(aniyāma)戒、定、慧的修持,令其稳定(niyāma),然而只有证到阿罗汉果的圣者才会有稳定的戒、定、慧的修持。从八正道来说,修习正语、正业与正命以致圆满证悟须陀洹果。初学者应致力于持好戒。定的修习有八定或九出世间定,若要修习的好,必须证到阿那含果(Anagamin),而只有阿罗汉果(Arahant)才有稳定的定力。定力的培育是要清除贪、瞋、邪精进、邪念等不善根,若贪与瞋根消除后,它们甚至在梦里都不会生起。这种定力的培育只有在有佛陀教法的时代才有可能培养起来。所以我们要争取时间与修定的机会,培育正念,正定,并以正精进贯穿他们。智慧的修持能够彻底的消灭我见(萨迦耶见Sakkaya ditthi)以及每一蛛丝马迹的邪见,邪思惟,恶业与邪命等。正见是对业果的正确认识,以及对欲界的世间智慧,有修慧的人甚至在很多世后,都具有对业果的正见,正法的认识(如四圣谛法),与修法的宿世智,所以我们要以正精进来策励自己去修行。
9. 佛度众生渡过生死苦海
在《杂阿含1025经》里记载一则佛度一个未证果的年轻比丘在死前证阿罗汉果的故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年少新学,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少知识,独一客旅,无人供给,住边聚落,客僧房中,疾病困笃。时有众多比丘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一比丘,年少新学,乃至疾病困笃,住边聚落,客僧房中,有是病比丘多死无活。善哉世尊!往彼住处,以哀愍故。”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即日晡时(午后),从禅觉至彼住处。彼病比丘遥见世尊,扶床欲起。”
“佛告比丘,息卧勿起。”
“(佛言:)云何比丘,苦患宁可忍不?如前差摩迦修多罗(Sutra)广说。如是三受(苦乐不苦不乐),乃至病苦但增不损(病比丘答病苦有增无减)。”
“佛告病比丘:我今问汝,随意答我,汝得无变悔耶?”
“病比丘白佛:实有变悔,世尊!”
“佛告病比丘:汝得无犯戒耶?”
“病比丘白佛言:世尊!实不犯戒。”
“佛告病比丘:汝若不犯戒,何为变悔?”
“病比丘白佛:世尊!我年幼稚,出家未久,于过人法(对于超越凡夫的法),胜妙知见,未有所得。我作是念,命终之时,(未)知生何处?故生变悔。”
“佛告比丘: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比丘,有眼故有眼识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复问比丘:于意云何,有眼识故有眼触,眼触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云何比丘,若无眼则无眼识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复问比丘: 若无眼识则无眼触耶?若无眼触,则无眼触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故比丘,当善思惟如是法,得善命终,后世亦善。”
“尔时世尊,为病比丘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坐起去。”
“时病比丘,世尊去后,寻即命终,临命终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
“(佛言:)诸比丘!彼命过比丘是真宝物,闻我说法,分明解了,于法无畏,得般涅盘。”。
《法句义疏》卷一里记载一位名叫帝须的年青比丘,在病床上听佛开示佛法后,从凡夫直证阿罗汉果的真实故事,他听完后就圆寂了。这帝须可能就是这位病比丘。
为什么这么容易证悟呢?从十二缘起还灭门来看:六入处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识灭→识灭故→行灭→行灭故→无明灭→无明灭故→忧悲恼苦生老病死灭。佛引导着病比丘的意念到了识灭的地步,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放下舍弃识及意念,心中清清楚楚的明白这识及意念不是我或我的。因此他舍弃了那识,再也不会投胎去了。为什么这些圣者能做得到呢﹖因为他们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心中无有疑惑,所以清净的智见一生起就证果了。虽然他已得了重病而死去,凡夫死时身体异常,腐烂,恶臭,脓肿,消瘦,但是这位比丘死时却‘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这是怎么回事呢?凡夫执著身体是我,我的,因此他们受病的折磨,乃至于死。圣者生起正见,放下了对身体的执著,不执著身体是我,我的,因此他们不受病的折磨,业报就报销了,虽然死了,那身体就如在睡著一般,反而‘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因为那只是一个身体,与我无关。在那时候,他的意识明白,眼耳鼻舌身五根坏时,意门就不会运作,意识的基础是在于身体,既然身体无常,不是我,而那依靠无常的身体的意门与意识,当然也不是我,因此心对意识的执著就断了,他就证了阿罗汉果。他有执著他证阿罗汉果吗?当然没有,他要是执著于证阿罗汉果,至多只是证得须陀洹果。因此佛才说:‘彼命过比丘是真宝物,闻我说法,分明解了,于法无畏,得般涅盘。’
10.日日吉祥幸福与安康
在[小诵经][吉祥经](Mangala Sutta)里佛陀教导我们:
“不亲近愚人,应亲近智者,敬礼有德者,此为最吉祥。
家居择善处,往昔修善业,决心行正道,此为最吉祥。
广学善工巧,戒学具律仪,真实柔和语,此为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护养妻与子,正命维生计,此为最吉祥。
布施修十善,扶助诸亲族,不作诸罪业,此为最吉祥。
禁绝造诸恶,不染麻醉物,精勤修善法,此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逊,知足常感恩,适时听闻法,此为最吉祥。
忍辱易受教,诣沙门僧伽,请教于佛法,此为最吉祥。
善御修梵行,彻了四圣谛,亲证悟涅盘,此为最吉祥。
虽接触世法,清静无忧恼,安稳离垢染,此为最吉祥。
人天如是修,能胜诸怨敌,随处皆安乐,此为最吉祥。
愚人是贪嗔痴重的人,世人不能分辨,所以和他们天天混在一起,他们不信三宝,不信因果,不敬圣人,不修梵行。十善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梵行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不喝酒。也即是众善法。世间法是世间人所追求的,世间八法是得、失、苦、乐、称、讥、誉、毁。也称为利(labha)、衰(alabha)、苦(dukkha)、乐(sukha)、称(pasamsa)、讥(ninda)、誉(yasa)、毁(ayasa)。这是愚痴无闻凡夫天天感受的遭遇。在[世间苦恼经]( Lokavipatti Sutta,AN VIII.6.)中佛陀指出∶“八法推转着世间,世间随着八法转。”世人随著这些起舞,随它团团转,在里边只有造更多的业,继续轮回,受生,老,病,死之苦。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31/10/2008 台北
愿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请先联络作者。请勿删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