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懵懵懂懂地出家,懵懵懂懂地受戒,受戒是去忏悔,不是带业去,又带业回来。

★在戒场尽量少说话,少和人家攀缘,有时间多礼佛念佛。

★戒场求戒的人多,来自十方,我们不是去和人家比穿的好、住的好、吃的好。

★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简单,不要和人家计较睡大位、吃好。受戒是学威仪规矩,不是去论是非、造口业的。

★受了戒就当和未受戒前不一样,更应修苦行,把习气改掉,坏念头去掉,以戒为师。

★参,就要参坏的,别人犯错,我们不去犯错。别人不如法,我们如法就好了。

★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执著,否则本是持戒,结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烦恼,不和人冲突。

★出家饭要吃得稳,就当切实苦行。

★不去贪、嗔、痴,无法开智慧。

★不要看别人对不对,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做好,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宝。只要是众生都会有错,但他哪一天忏悔了,就能改过做好,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灵通,比人类更灵,只是它不会讲话而已。

★去我执,从粗衣淡饭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别,无我人众生寿者相。

★为度众生则恒顺众生,像哄小孩一样,很多是为了给众生种福田,师父并不需要,众生见到师父生欢喜心,但师父自己也不知道。

★修要修到自己没有做什么 - -。

★你们这些青年人很发心来出家,可是这个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我们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样,要知道怎样才能了生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了生死。如果你心中还有什么贪境、喜爱的或挂碍的,那么临终时就现那种境界,一见欢喜就跟著去了,结果是堕落于轮回之中。但如我们净念念佛,则临终现莲花、佛菩萨及光明等圣境。故要在世时除掉贪境,使心净化。出家人要粗衣淡饭,不能再著于色声香味触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样。

★世人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杀生滋养身体,殊不知吃的是自己的肉,吃人家一斤,一定要还十六两,这是逃也逃不掉的。就是这样一生皆在还债讨债,死死生生永远跳不出轮回的圈子,况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于心何忍?
★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语、结党、背后论人是非等,否则易让大家不安,造成闹众。

★二堂课诵要多体会体会,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慎勿放逸。”是提醒大众。

★智慧开则经藏全在里面,经藏是在心里面的,不是在外分别挑选的。目前法师有的是政治法门,如办学校、讲经说法后,易贡高我慢,或衍生感情问题,比丘及比丘尼互相利用等……,很少人教我们如何去了生死。这是对事不对人,不是有意批评,而是要我们认清方向。

★出家后什么事皆以忍辱为重要,会说我们的,都是我们的指路者,没有他们,我们不会进步,不能成就。

★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这么辛苦了,还这也嫌、那也嫌,没一样对的,干脆回去好了,走好了,但又不知该走到哪里去,又不能嫁人,这样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狱。  

★念佛才是真正清净、正当的一条路,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同音念佛即到西方,不须买票搭飞机,西方法船是无色相的。

★道教修道人与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为了生死,道教则修长生不老。道教中有的很精进,他们也有一个罗汉体,有些罗汉体已经在山中活了好几百岁,还没有死,但是即使再活百千岁仍不究竟,因为不能了生死。而佛教的罗汉修生死的解脱,要断祛见思二惑,要能舍身,不顾这个身体,不怕苦,修身口意三业,六根清净,才能解脱生老死苦。

★打佛七是要度众生往极乐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灭,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灭,我们现在到别的国家,还要买飞机票,如念佛念到一心,则十方国土皆可到。念佛即心心不离佛,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听,用口念,要摄心专注佛号,万缘放下,要依此音声,才能一心,没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号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专注此音,听音声而念。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专心,则可惜来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声。

★世间有很多的斗争,我们要找个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一样清净的地方。

★我们糊糊涂涂来生,但现在要明白找去路,那即是念阿弥陀佛。

★四生都在不断轮回生死,皆因六根害了我们,六根对六尘起贪念,难得自在。在佛七期间,看能否找出一条了生死的路,顾肉体就不是在打佛七了,如果太爱惜这个肉体,就无法解脱。

★虽然我们现在生在娑婆世界,但如念佛,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无烦恼。无妄想,则亦是净土,此是娑婆净土,心即是西方。

★西方在哪里?西方就在心头。佛号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发愿生西方,离开苦尘,不要太爱惜这个肉体。

★用行的,心意要转变,诸佛菩萨都有愿力,而依此修去,在行住坐卧中皆不离佛,拜佛念佛都与佛相应,不要说为什么阿弥陀佛还不来接我。

★练不倒单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没有说要用什么方法?怎样去练习?这样就有执著,这是一个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师父教你们唯一念佛,师父以前在山上是随缘,众生能吃,则人亦可吃,天人供养自然,如果饿了硬是要忍,身体会饿坏了。修行是用心,不要去练那一种不倒单、不吃东西,师父修到现在,一直有一种感觉,即修行万一走错路,很危险,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错路,人身难得,有很多人错误了。

★每个人都是带因果而来,带因果而去,我们的父母眷属都在四生中轮回,故我们要赶快修行,去度脱他们。

★修行要能耐劳苦,粗衣淡饭,现在这花花世界,每样都很方便,有些东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脚走路,都很方便。但我们出家人修行应该观想:依照祖师们的修行遗规来修行,才能了我们的生死路。我们今天不是为享受来出家,是要修食、衣、住……的淡泊,宁可被社会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会人,如果被社会人看得起,就有爱别离苦,又成生死轮回,被社会人看不起,就少攀缘心。妄想心,好专心用功。

★事事都要能明理,随顺人家,才能指导人,否则自己都不能明理,怎么指导人?我们出家人,要以佛法佛理来指导教化别人,否则就成俗化活动,事不能随顺人,就是无度量。

★出家人一样仍需要地理,但如修行到那里,道行即有感应,道行如有修,地理包含于修行,故说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见生欢喜,亦可感化人。

★自己本来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来的。听,乃属于六尘外面的境界。修行是修什么?是要修衣、食、住的淡化,去贪、嗔、痴,不讲究衣、食、住的舒适,不要和世俗人一样,否则就变成了政治法门。苦行是要我们得解脱,要清楚去的一条路,去解脱生死。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每个人要把以前所带的业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发心做常住工作、不计较,如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如不计较,我们的福慧就会增加出来了。

★父母生我们,不知从哪里来,但我们现在要找往哪里去的一条路,即是了生死。不出家在社会上只是吃三餐,逐生死而已。

★打佛七是为了让众生有要去西方的观念,娑婆世界很苦,念佛是要看西方的境界,前者是生灭,后者则是不生不灭的。念佛要心心不离佛,不要被俗念给拖走。

★念佛定来即是禅,故说要有禅有净土。念佛随缘,什么事情都在念佛中随缘,没有说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么……,心心不离佛,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脚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达三昧,念佛三昧不简单。每个人带种种业障来,不要再带新业而去。

★看你行持到哪种程度,跟你说一些话:临终时要无所挂碍才能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要度众生也是一个执著、一个挂碍。

★师父:有佛菩萨、有净土,是法师讲经说法向那些人讲的,让他们有个依靠,但佛经上说,若一日。二日……若七日,若依著作,那佛一定来接引。但如不吃不睡,不要七日,四、五日就够了。  广化法师说:亲眼看到观音菩萨圣相清晰,璎珞亦清。  师父(笑笑)说:真的吗?哪里有什么菩萨?度众生是要愿力去执行,像观音普贤亦是,但临终应皆舍,若有愿力在,则再来度人,功德更为殊胜,愿力是放在心上的。

★何为持戒?修行中即是佛菩萨从没有离开我们,都还在,虽示涅槃没示现,但经、律、论仍在,佛菩萨会教,不要以为没有人传就没有了。

★临终时不要存有要见菩萨色相的心,求来的不见得是正确的,那是不可靠的,要无所求地净心念佛,从心里面自然出现的,才是真的。(师父鼓励广化法师实相念佛,不要事相念佛。)

★要放下这个臭皮囊,心是心,不管这个身子变成圆的或扁的,不要记惦著它。不要说得到什么,如果有所得,那就还不是。

★我们这里(指著心)没有东西,他们(指在家居士)这里有东西,现在大家是晚上作梦,白天也梦,像在演电影一样,跟晚上的梦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较长而已。

★今天讲这些,出家人可以悟到一些,他们(指社会人)就没有,以前古人只讲一句就够了,今天讲很多,等你们回去慢慢领会就能悟到 .

★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无自体,以后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来,我们人要学坏很容易,学好的很难。一个人如果吃太饱,头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后变蛇。

★执事人不好做,所以执事人交下来的事,不管好的坏的,都要欢喜承受,不起嗔心,这样头脑会较清楚。好的捡起来学,坏的放一边,自己心里明白就好,顺此修忍辱波罗蜜,修行不问是非,不问有理无理,出家与在家不同。你们努力修行,有问题趁师父在时提出,师父为你们解答。

★现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灾难比较多,深著香、味、触的喜爱,痛苦也比较多。

★有时间就看点经书,看经是要了解,知道要怎么修,不是看了以后去讲说。有些人看经如社会人一样,心没有寄托,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时间不空过,可看经书、念佛、拜佛、静坐、诵经等。

★受戒不是受那几个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错了要赶快忏悔,戒持清净就没有男女相。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为难。较早的人善根较好,但很少出家。现说释儒道三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礼义忠孝,道教虽然也有道,但没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脱,最后仍要归净土才能了生死。我们佛教也应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过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样都能舍,才能修到行,每一样愈简单愈好,以方便不起烦恼,心才愈坚,妄想才少,所以说要粗衣淡饭。

★我们出家人,不要有贪念,才能除烦恼、去贪嗔痴,不要和在家人一样,吃要吃好,睡要睡好,出家修行谦说“贫僧”,就是每一样要愈简单,才愈有修行,不是愈充足,否则贪念还存在,没有除去,而他也说他在修行。妄想是从贪念生出来的。

★再说舍身,舍身是什么?就是粗衣淡饭,穿是三件衣,没有说要穿好的,每一样舍离,每一样都不能和社会相比,这才是修行,如果和社会人相比,就又有爱别离苦。

★儒道二教,都还没有解脱,我们佛教来出家修行,是看能不能了生死,不可不知,而说还要去念书,读书哪里有谈到要粗衣淡饭?

★受戒学佛、祖师的行愿,又有经书让我们看,看有没有一条了生死的路,世俗的书我们都在未出家前读过了,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再受轮回之苦。

★父母生了我们,我们才有知,父母未生我们之前,我们在哪里?现在我们会不会了解死到哪里去?现在来出家,就是要找条出生死的路,不要再来轮回。所以说如果要了生死,就淡泊诸欲望,学戒才不会乱做,才有规矩,认真做,不放逸。我们谈苦行,苦行是我们的祖师普贤、观音、文殊、地藏这些大菩萨的行愿,今天就照这些大菩萨的行愿来修行

★不要执著,一切随缘,若有师长帮你做事,你觉得承担不起且损福,这就是执著,怕福让人家得去,要人家得到福,自己本身也要有福,才可能让别人得到福。

★拜万佛很好,假若这世无法超出三界,下辈子还知道要修行,且礼佛消业障,又能超度往生者。

★大鱼吃小鱼,人像大鱼,什么都吃,就是最凶猛的老虎肉也吃,故业障深重。若不好好求忏悔,多礼佛,等到弥勒佛降生娑婆世界时,则一点善根都没有,更不用说要修行了,若能多礼佛,求忏悔,好好修行,多种善根,到时候说不一定能成为弥勒佛的弟子。

★都是有个“你、我”在争,看能不能修到没有“你、我”,这种境界。

★要修忍辱,忍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如果不能忍,则徒具出家人的外表,不要常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这样就不能修心。

★修行当从粗衣淡饭下手,而现在整天都在考究吃的、穿的,修行本是要消业障,现在倒把福慧吃下去,业障也随著来了。

★自己有烦恼要自己解脱,把师父开示的话,拿来应用来解。不是师父说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够灵活应用拿来转。

★烦恼、生气时,不要执著追究烦恼是哪里来,若执著则心不开,不能安心办道。往前进,什么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还是把阿弥陀佛挂在嘴边,才是最要紧的。

★就是家人来寺里用斋,也要他们添油香,让他们有正确观念。
★好也笑笑,坏也笑笑,好坏是分别出来的。

★如遇高兴欢喜,则问是什么人在欢喜?如遇烦恼,则问是什么人在烦恼?

★遇有烦恼或有什么不好的念头,就向阿弥陀佛说:又来了,又碰到了,要念阿弥陀佛,说烦恼快走,没这回事,以心治心。

★寺务处写那些是与众生广结善缘,与外面办公上班的抄写不一样,而和晚课的功德相同,勿起烦恼。

★要诵戒,才没有那些爱情、爱别。

★父母生我们恩情很大,不出家要报父母恩很难,因为都是冤亲来的,出家要上报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们。父母不仅是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还有以前那么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头,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这是生死念头。父母喜欢我们嫁人,像他们一样,爱别离苦。如果你喜欢这些,以后你爱怎么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戏,也不用礼、义、廉、耻,畜生中都没有这一些,更自然。

★父母对我们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与社会是相反的,越疼我们的,到临终时,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应专心于道上,否则又是爱别离苦,生死轮回的路真危险。

★不要拿那些坏东西放在心里,很痛苦,不要爱漂亮,穿我们这件衣服(指出家人三衣)直接到西方,如爱漂亮,以后有自然的衣服穿,不用做的,有的还没有去,就已经在装那个形了。

★在家人看不懂,以为我们苦,如果道心不坚固,如活在阳地狱,感到什么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烦恼。有的道心比较坚固,但以前的种子还在,师父讲是讲,你们听是听,外境的影响还是很大。  

居士问:弟子由书上见一句话说:“对一个觉者来说,已断修恶,不断性恶”,此话应如何去体会,其正确否?  

师父答:是,我们要修福,譬如别人没得吃,分给他一点,设法帮助别人的困难,如此才能福慧双修,不会再去做恶(当机者心开意解,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们注意因中的行为,要断修恶,至于性恶是果中,如能现时畏因,则果非我们所能免,要自然应付,由目前善因或可移。)

★在修行过程中,生了烦恼就不好,要没有烦恼才好。

★我们学的是无形的心地法门,是无上法。

★身体有病,吃什么药也没有用,念佛没事就好了,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

★经典即是路,烦恼时拿来化解,要会用。有烦恼来,会应用,烦恼即菩提,不会用的,烦恼即是无明。如烦恼来不知解脱,著于烦恼,有如吃错药,吃到毒药。药是随人吃的,要吃对药,不要吃错了药。要回光反照,把它改过来,不要说别人不对,一说出来就是自己不对了,这个“口”很重要。

★修行要注意口业,口好就好,不要说:我虽口不好,心是好的。出家了,佛寺中也会有是非,但不要与人在那边论是非,不要一张嘴巴唠叨,论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有时间就拜佛、念佛。  

问:师父!那做起来很不简单。  

答:不要说不简单,只要去行就很简单。  

问:我是凡夫,所以……。  

答:说自己是凡夫,也是执著。  

问:我就是没有修……。  

答:不要说没有修,就……。

★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这样才会更精进,不要常说我,就是这个“我”在作怪。

★要没有分别心,才能去我相,如执我相,即修不到行,去我相智慧才会开。

★总说别人不好自己好,说好就高兴,说不好就难过,就是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则修行不安,若存我相,每样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分得很清楚,这样对我们自己不利,天天都有烦恼。

★除你我相,修行就是要做到这个,这才是真功夫。否则到哪里修也徒然,如修到这点,那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不除你我相则无法解脱,师父教的是解脱法门,不是说要收人才的。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

★佛教中最怕是非,说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业,所以不要说是非,修行就是这样修出来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后即像自己的父母,带著烦恼入轮回中。台湾女众很幸运能出家,大陆上很少出家的,念书的也不多。

★我们的耳朵总是喜欢听听,看看有没有人在说自己的坏话,眼睛也喜欢看好的,这点对修行不利。

★父母生下来时懵懵懂懂,长大以后即惹尘埃,即有我相,有我相就有烦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与信众接应,要说佛法,他如向你说俗气话,就说对不起,我现在没有时间,你去拜佛,到处走走。遇有不良份子来,不理会就是,铜钱没两个不响。

★信徒来,要善言招呼,请他们礼佛、吃饭、寺里走走,这是结善缘,也是修行。第一要点,不要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摆出来,这就修不到行,要知道他们也是在修行。要行菩萨道,不要修坏行,要修好行,不要数说别人骂别人,譬如有信徒要来厨房拿东西,要好好问他:“有什么事?要什么东西?我帮你拿。”不要以不好的态度对人家,这样才能度众生,否则别人看了会说:“出家人还不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好?”修行要修到有智慧,什么事碰到都会应付,讲话也要知道怎么说才圆融,自己站稳了,别人也喜欢接受,也不造业,故我们要养慈悲心,行菩萨行。

★如人人愿吃苦,则人人皆可成佛,可到西方,莲花化生,我们出家人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弥陀佛,这样慢慢修,心无烦恼,到后来也和阿弥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著,但如不执著,事情如何能办好?

师父:办事情不执著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著,不执著才能办好,如执著反而办不好,执著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苦行并不是简单的,修苦行是在修心,每一样事细心做,会做得合适。而不是每一样都做,结果每一样都没做好,不做还好,给你一做反而更乱。

★做事情是用来调心,心才不会乱想。我们出家人做事与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为赚钱,出家人做事是与道合,否则看起来和在家人一样,都是为三餐做事情。

★事如何能办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话来耍使人,这一种要避免的。要好好讲,讲清楚,以种花为喻,不知道的做一次给他看,否则事情做不好,又起烦恼。

★有的人说话令人起烦恼,不能安顿人的心,令人不知怎么好,又要别人听他的。其实他听不听别人的?结果他就在那里心烦闷,起烦恼,解不开。

★我们这里(指头)有很多境界,我们以前种的种子都在里面,一看到外境就浮现出来。有的人是看在家人穿好衣服,就想:我来出家这么辛苦,什么都没有,就穿这种衣服(指三衣)……;有的人就会想:娑婆世界再好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女众不来出家就擦口红,你们现在没擦,看起来也很好。

★在家人杀生,杀的那些都是过去生中的六亲眷属,我杀你、你杀我,所以才有轮回。

★一理通,万理透彻。

★只要贪一样,就要再来轮回,承天寺这样盖,我也不执著任何一样,否则还要再来轮回。

★出家人老来愈修愈无挂碍,要往生眼睛一闭好像睡觉。我们晚上睡觉就像死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结果第二天起来,马上又开始执著,看这个东西是我的……又开始了。

★心若清净,就有精神,做起事来有活力。看你们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样,却是很懒散的样子。做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来出家是大孝,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不只是现世父母,连以前很多世的父母也要度。

★出家修行,是要找我们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这个你们还不知道,智慧不开,就像月亮被乌云遮住了,光明显不出来。

★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大悲是体,一切都要从慈悲中出来。

★要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无心。心本无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尽虚空遍法界。  

问:要怎样念佛才能专心?  

答:说这也是执著,妄想来了不要理它就是,不要说我要怎样才能……。

★西方在哪里?在自己的心中,心中无事、无烦恼就是西方。

★同修师兄弟间吩咐他人做事时,要依佛法,互相客气,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不要逐境去……,六根要守住。

★任何横逆,就如同钱要让你赚,你不要,就是说境来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什么事都能忍得下来,才会进步,就是自己对,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我们都带业而来,还有很多要……。

★一个世界,犹如一粒沙,有恒河沙数世界众生,每一个皆可到西方。

★要怜悯一切众生,想到他们也跟我们自己一样,也是来修行、来种善根的,对他们要发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在社会上不好修,黑就得跟人家黑,否则被人排挤,故出家比较好修。

★不要有骄惯性……。

★修行要到哪里都一样,都能自在,修就是要修这些。

★多看金刚经,比较不会执著。

★人家在说话,不要抢著说,等人家说完再说,这是礼貌。

★牛虽然是拖劳,但不知离苦,做牛是以前做官不清白,现在世来还债的。如有人做官把钱拿出去飞到国外,最后来台湾当牛,一世做官九世牛。牛有二角,虎也怕牛,虎是直直的,牛会转,但慢慢地有一天也会生觉,譬如犁田时,还会教我们(转弯)。

★师父开示是针对大众,不要以为是在说某人错,而生烦恼,如有错,私自承认忏悔,要自省改过来。常执著就起烦恼,自己烦恼不说,还染及别人扰乱大众,否则怎说统理大众,要先能治家再治国。

★有德行最要紧,大家出家做什么?就是在修这个行,修本来面目,要看师父种种自然而现,而生觉悟,听后要去体会,不要听过就算了。

★不要有我执,如有我执,智慧不开,不能有贡高我慢之心,会障道。

★在台湾没地方参,所以要自己参自己。

★不要著急。

★善知识在哪里?在心。

★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马。

★出家要时时刻刻做事念佛,调这个心。

★社会上都是执著色、受、想、行、识,未出家前都种了花花世界的种子。

★追求色、声、香、味……,易增贪念。

★四生里,吃饱了就睡,(昏沉)生散乱心。

★出家是每天都在转这些,不要被外境所染,自己无主。出家人穿破旧衣服,将它洗干净(穿穿)缝缝补补,这虽是破破的,但也心安理得。在家时,花花绿绿,有钱可装扮,没钱则痛苦,就想尽办法,想怎么赚钱,追求则昏迷,如酒醉不醒。出家主要是提起正念,说话则说佛法,说解脱的佛法,社会每样都追求,都为生活追求而已。
★处事要谨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东西给扔掉或放坏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丝毫不爽,谁也替不了谁。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问:师父常叫我们要学历代祖师,但在如此优裕的环境,食、衣、住皆不欠缺,当如何学起?  

师答:我们不去贪它、著它,只要过得去就好了,不能说东西多,就拼命地吃,这就是贪念。也不能故意吃得少,饿肚子,依自己食量而定,吃饱就好了,不去分别好吃不好吃。以前东西都是自然的,现在的东西都是化学的或洒过农药,真的不能吃或坏了,就不要吃,乱吃、吃多了死翘翘。贪一枝草,都要再来轮回,佛要多念一点才好。

★出家修行要吃苦,不要著我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身穿的是染色衣,只要干净整齐,也不输人家。若出家人太享受,则在家人不会想供养,若出家肯吃苦,在家人就会想供养我们。

★要讲别人之前,先和这个(指心)商量一下。

★出家至少要没有烦恼,处处能自在。

★讲话要简单,不必要的话勿多言。

★照师父的话修行,边做边念佛,去我执和法执,智慧才会开,智慧是无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开时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动,就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才是智慧。

★贪恋世间的东西,就还要轮回在四生里。

★修行要保持中道,修行要粗衣淡饭,不著香味触法,但是要自然,不是刻意地不吃饭、不穿衣、挨冻、不睡觉,想当一个老修行。而是修到一个境界,自然不饿不困。

★做事情是训练我们的头脑,有事做才不会打妄想。

★在家人一味地讲求物质上的享受,爱漂亮,头发怎么修饰,衣服怎么穿,若有钱人,还可以搞这些花样,没钱的人为了这些就会步入歧途。贪这些香味触法,则四生皆有份,堕落为蝴蝶、猪、狗。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气的人穿得到。

★衣服只要穿得暖就好,不去讲求好坏。

★在家人不懂,以为没生孩子就命苦,自叹不如人家儿孙满堂,殊不知他的冤亲债主少。

★憨憨做,憨憨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么事都不管,这就有坚固心,这就是修行。若做是做,还打妄想:要读佛学院,要……,这还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语,说你好,说你坏,这不是别人不对,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廿五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出家修行不简单,出家事情较多,因为冤亲债主皆来讨,故病苦、种种不如意事齐到。若能跳得过,则好修行,跳不过则无法安心办道,故有病苦时,也当勉强自己,多礼佛,业障才会消。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廿九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不用看经,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么事,皆一句阿弥陀佛,高兴也好,烦恼也好,要远离是非,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要静下来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无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装没看到,耳装没听到,老实念佛,现在你们都是眼睛睁大大的,仔细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认识,愈好修。

★我们对,而别人不对,我们若让他作主,则变成我们不对。意即自己要有主,不被他人所转。

★经藏在哪里?经藏在我们的心中。但这要智慧开才有办法,智慧不开,看经书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开,则看经书会觉得很熟,且又会领悟出另一真理出来。

★法器、唱赞,这些都是自然会的,不是刻意去学,智慧开自然而然就会了。

★在佛陀正法时代,魔王无法破坏佛法,他就说要在末法时代,穿出家人衣服,来破坏佛法,就如同现在的人,现出家相,而他的头脑却是在家样,这就是魔。

★念佛念到一心,心即佛,佛即心。

★这是前世修来的好因缘,才会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处,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不是和在家人一样,谁好谁不好,这就有爱情爱别,修就是要修这些,冤亲平等。

★在家人总希望子女长大成人,有一番作为,读大学、读博士、赚大钱、吃好、穿好、住好,对儿女有所企望,等到儿女真有所成时,却抛弃父母不顾,希望成空。一口气快断时,还想著我的儿子、媳妇、孙子,哀哀怨怨地对儿女还有所挂碍,爱情爱别、生、老、病、死、苦,也随之而至,六道轮回逃也逃不了。父母对儿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虽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灭的。佛光是无色相的,不生不灭,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有生有灭的力量强,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没有了,却想到这有生有灭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贪世间的一枝草,都要再来轮回。所以修行要修什么?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饭、香味触法,修行修到智慧开了,就会用来比喻。  

问:女众念佛是否能达到一心?  

师:能,佛是人做的,但女众要比男众多修五百世。

★我们在世间几百年,才等于天人的一天,所以在世间不好过,是苦的。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样,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后来就要披毛戴角还。  

徒问:为什么“宁可帮愚人拿包袱,不为能人之军师”?  

师答:处处君子,处处小人(能人名堂较多),上上人有下智,下下人有上智。
◎对寺众开示

★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

★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出家后,业比在家多,我们要有力量跳得过去,如果不伏烦恼又起心动念,那就又造新业了。

★业障到,无明烦恼起,如无正念则邪念起,处处看人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就想离开另找道场,或觉得没意思,还俗去,其实只要一起烦恼,就是自己不对,不管你有理还是没理。

★做事不要计较,看到没做好的,捡起来做,做事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讲别人,那就是又造口业了,做事情不是替谁做的,是为消自己业障而做。

★所以出家的好处,你们还看不出来,还不知道,这些业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挤在临终时出现。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三餐,做些事,其实出家就是要除这些贪、嗔、痴,及消我们的业障。例如:在擦椅子时,师父说再擦干净点,你们会想:已经擦得很好了,怎么还这样说?这种想法是俗人的见识,修行要直心,要说:“好!好!我再擦好。”这也是在考验你们的心,所以,修行贵在直心。

★不要太爱惜这个假体,它终有一天会烂掉的,不要太纵容它。愈惜它,它愈坏,有了这个东西就会坏,不要被它利用了,我们要的是那个灵灵觉知,不生不灭的东西。

★不要执著于现在的父母家人,这些亲人都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

★修苦行即是在洗头脑、换种子。

★生为女身,能出家,得遇大善知识,又有安定的道场,应该感到万幸才对,应该赶快修,改掉自己的脾气,改掉不好的念头与观念。

★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要有能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你们现在无色相的都没看到,所以没兴趣,总是往有色相的事物上面去追求。

★在食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不执著、不贪求,少些、坏一点也吃,否则吃太多,吃太好,业不易消,如又起贪念,则仍在轮回中。其实真正说起来,什么东西拿去化验也都会有毒,如水中也有毒,人家都这么吃,我们就跟著吃,不起烦恼挂碍。

◎对晓云法师开示

★台湾出家很普遍,大都是受了教育来出家,大陆出家是了生死、行苦行,学佛菩萨的苦行来出家,大陆出家要先修三年苦行,吃苦才能解脱,我们现在出家,在食、衣、住上不要贪恋,不要像在家一样,才能修出福慧,粗衣淡饭才能了生死,要学佛的福慧,三宝即佛、法、僧,僧就是要好好地修,要淡泊才能修戒定慧,念佛定来就是禅,初学佛入门就要念佛,心心不离佛,心定就是禅,有佛有净土,初步是训练身、口、意,我们出家了,就要找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在念阿弥陀佛中,一面做苦工,头脑才不会乱想。

★我们来时是迷,要去的路,简单说即是念阿弥陀佛。

★我们是带业而来,但不要随业而去,出家要上报四重恩即父母、师长、众生、国家恩,下济三途苦,出家要能好好修得解脱自在无挂碍,才有所交待。  

◎综合开示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三五个人(男众可分开),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才是我们的指路者,这样才会进步,祖师大都出自厨房、种菜……等,在最没人注意的地方、最没中用的地方修行。

★现在承天寺,来的人什么样子都有,但闹中取静,才是真修行,有的人还跑去大马路旁修行,甚至车子开过去,他也没有感觉。

★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的是内心里面生欢喜,不要因外面环境好而欢喜,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没有怎么祥。

★修苦行是要锻炼自己是否能舍身,这个身是假的,一定要坏,再怎样补也补不好。

★男女众讲话不能面对面,拿东西不能直接接手,师父是有定力,否则即使相距百步,也嫌太近,你们现在的正念,都还不够十分之一,还很危险,要多注意。

★念佛即活禅,有的虽说闭关,可是还想得很多,心里不清净。我们是静坐累了,就起来跑跑香、念念佛,心离境即是禅,我们要维持正念,我们里面还有很多坏的、不好的。(问大众)我现在说话有没有正念?

★出家人不要沾染爱别离苦,否则就与在家人一样了。遇事要回光返照。

★修苦行是培养这个愿。看有没有这个愿,业障少的人,愿力就会发出来,诸佛菩萨成道,就是依这个誓愿。

★女众少修五百世,会修的就此身即可解脱。不要顾身体,吃饱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则贪念来,即著迷、散乱、无道心。

★有的人在说别人是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他故意这样说,而是无始以来所带来的业习,使他这样说。

★做事情就像做游戏在玩一样(若无其事),但心要有主,不被外境所转。

★天人看我们像黑毒虫,我们像厕所里的虫一样,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要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我们却贪恋这娑婆世界,认苦为乐,就如同厕所的虫,我们认为臭秽不堪,但虫却贪恋臭秽的地方,若把虫放在清水里,虫会死亡。

★毗尼日用熟的话就念,如不会,念阿弥陀佛也好。

★现在在动的地方,先把禅门日诵里的内容都搞懂了,以后在静处就用得上。出家则有正念,社会人则无,行住坐卧去领悟体会佛道,才不会空过光阴。去体会佛道,坏念头才不会跑出来。若无正念,口虽不说,心里却想。

★现在年轻人出家,还很危险,容易被外境所转。而半路出家(结过婚)的人,在社会上吃过苦,他们对这些外境较自在,不易被转。但如果年轻出家人肯修行,智慧开易有成就,而这些半路出家的,则还要比人家多修两百年(喻时间很长)。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了家是愈苦愈好,修行道路上是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样的,不是争对不对。以前有两个徒弟打坐,一个坐得很庄严,一个坐得东倒西歪,可是师父拿起鞭子打那个坐得庄严的徒弟。要是现在的人马上起憎恨心,生烦恼了,但那个徒弟很惭愧地请师父开示指导。修行不是争对不对,而是要有这种功夫,做对了人家说你不对,你也能接受。

★有相看得到,无相要我们有坚固心,是非装不会,不要被度走。

★不用多看书,只要多念佛,智慧一开,经藏自然在你心中。

★不讲究吃和穿,只要粗衣淡饭,能御寒、能填饱肚子即可。

★修行不能执著,执著即生烦恼。

★修道是要去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

★受了别人的攻击或批评,我们当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还要感到庆幸并感谢人家。

★忍辱即智慧。

★承天寺是十方道场,外来的出家众,若能守规矩,皆能住下来。

★修行要没有我相,不要说自己以前(在家)是什么身份,出了家就没有身份学历高低之分,大家都一样,否则就不能下心修道。

★我们要舍身,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若太爱惜身体,即无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骗走。

★早上醒来先摸摸头,为什么要出家?为了脱生死、不受轮回而出家,故要提起道心。

★尽守自己的职事,若好吃懒做,不尽职,福报用完,业障一到,自然而然待不住。

★女众尽量避免和男众交谈。

★出家当弃舍爱别离苦,不要攀缘。

★受了戒就是要去行,不是做大法师,没有身份高低之分。

★乐意接受别人的指导、劝导,不可违抗不服,或分派系、勾心斗角。

★不要太惜身,生病时不要去理它,这是一种考验,理了它就被考倒。遇到病痛时,更应体会出人生无常,难免生老病死苦,更应加倍努力修行。

★在家有苦,出家亦有苦,在家所受的苦没有目的,而出家受的苦,是要了生死,不受轮回。

★出家饭是不容易吃的,若要吃得稳,当好好修行,否则将失去这饭碗。

★凡事不是光说或去分别的,而是自己开智慧体会出来的。

★我们修苦行,就是要消业障,故对于自己的言行,应多注意,免得带业障来,又随业障走。

★对佛法未臻了解即受戒,容易造成贡高我慢。

★不要怕得罪人,自己职事要做好,该说的就当说,不要做人情,免得落因果(失人不失因果)。

★起烦恼时,不要和这个说那个说,说来说去惹是非,最好多礼佛解烦恼。

★要听执事人的话。

★空余时间多礼佛、看经藏。

★有什么不知道的,应该问师父或师兄,不要怕丢面子而自己擅做主张。

★只知道吃而不知道修行,吃多了就难消化。

★以前罗状元知道自己职位高,不愁吃穿,容易堕落,富贵毕竟不能长久,故舍弃其职位而出家。他不愿让别人知道他的身分,任何打杂工作都做,有一天,他开悟了,知道以前洗盘子打破了多少,赶快赔常住。罗状元没有我相,所以开悟了。

★今天我们出家是要修行,了脱生死,不是来享受。修苦行就是磨练我们的身心,能够使我们没有我相,没有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

★不要祈望施主送东西来,不要依靠施主,只要努力修行,有了成就,天龙八部皆会拥护我们。

★今天我们能在这衣住食具足的道场修行,更应加倍努力修行。

★做事要心甘情愿,才会开智慧。

★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道心十分,现在的人道心才一分。

★以前在大陆丛林,出家不是那么容易,刚出家先在外做苦工,做到某一个阶段,再领职事。

★出家是要修行,不必到外面去读书,佛学院所讲的未必完全是佛学,而掺杂了一些社会学,接触久了,心无法脱离世俗。

★不要著相:我做了些什么?

★今日我们有这么好的修行道场,不要再去想外面哪个道场好,否则心无法安定,即无法修行。

★修行要扫除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要起分别心,应先观察自己,人皆有佛性。

★我们是凡夫,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已得到人身就应好好修行,六道中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皆是人去做的,修得好往善道,修不好犯五戒堕恶道。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恶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使生前家财万贯,死后也带不去,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要再为这些身外之物,浪费美好人生,趁早修行。

★有些人说:吃斋人说吃斋话,若所有人都出家,那这社会怎么办?假若人人都出家,我们皆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是更好吗?

★我们只知道我们是父母生来的,可是在父母未生我们之前,我们本来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死了又将归向哪里?我们既闻佛法,知道有位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只要念他的名号,命终时即接引我们到西方。他有这个愿,我们也要有这个往生西方的愿,我们要深信有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随时念佛,到临命终,我们有正念能念佛,阿弥陀佛即来接我们,但若还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针一草,就要再受轮回。

★以前大陆丛林只要有人犯错,知客师也不用多说,把你姓名写于布告栏上,你自己看了就得走路。现在知客师说你,你还会和他吵架,真是差得远。

★以前饭菜都很简单,煮罗汉菜,而今讲究吃,出家众比世俗人吃得好。

★以前在大陆丛林,到外参学,东西乱放,才不管是谁的,一律没收,若想找回来,须求知客师。

★做事情要用头脑去思考,不要人家说这样做,就一成不变地去做,要有判断能力,否则岂不就同一只傻狗,人家丢了一个石头,它不知丢的是什么就跟著去捡。

★要惜字纸,有字的纸,不要糟蹋,要拿去烧,这也是一种美德。

★拿笔的大博士,虽有学识,但不见得就有得吃,拿大笔(锄头)的只要拿得稳,一定不愁吃的。

★做事要有耐心,把环境擦洗干净,也同样要把自己的心洗涤清净,边做事边念佛,不要放逸,不让它(意识)跑走了,才能达到身口意清净。

★打妄想或烦恼时,要赶快停止,继续念佛,如妄想继续打,就不要去管它,还是要念佛,才不会退失道心。

★我们这假体难免有病苦,但这属小病,有妄想贪嗔痴才是大病,有妄想,我们还要继续轮回,生死就不能了,为了保持临终的正念,我们平常就要多服“阿弥陀佛”的药,否则死将何去?

★身体就像房子一样会坏的,即使再怎么修补,还是有破绽,我们要将这假体放下,不要太爱惜它,毕竟它是幻化的,但我们要好好利用它修行。

★弘法利生,不是口头上说的,只要修持得好,自然人家看到你,就会起欢喜心、恭敬心的。

★像我们穿得不好(染色衣),肯舍身为常住工作,外面的人看到了,也会感觉这些出家人很下心,自然就想供养我们,无形中让他们种福田,度了他们,这也是弘法利生。

★修行一定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这样才会磨练出好的人才,若是一二个人、三四个人在一起,就没有磨练的机会了。

★修行是要在动中取静,不是静中取静,那功夫未到,最好动静皆无挂碍。

★勇猛精进地修行,到了食衣住都不需要了,再去闭山、闭关,这才有保障、有成就。

★两堂课诵要背熟,并解其意。

★三皈依好好地去体会,是否做到了?如“皈依法……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即人家点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经书一箩筐,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形于外的经书,看到的了解,没看到的就不知道了。所以念佛念到某个程度,经藏自然在你心中,还是要老实念佛,才会开智慧。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就像将要枯干的池塘里的鱼,命已垂危,一天一天地过,不知死后何处去?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有放逸的心,勇猛精进,才能往生西方。

★智慧胜过神通,智慧能辨别是非、了生死。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即对任何事无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就要继续轮回了。

★出家人要事无所求、心无所住。

★不可两人单独讲悄悄话,讲来讲去就结党、分派系。

★男女众要分清楚,男众拿东西给女众,或女众拿给男众,绝对不能直接传递到手上,讲话时不能面对面,且要保持一段距离。

★出了家就要有正念,有佛的种子,不要身出了家,心和世俗人一样,爱情爱别离苦都来了,到后来也没办法修行,想结婚也不是,进不进退不退,出了家就要感到很庆幸,没有走错路,好好地修持,才能往生西方。

★执事人关心我们才骂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指导者,不要人家一骂,烦恼就来了。

★不要著色相讲究穿著,这样做也不是,那样也不是,舍不得弄脏,这就不能为常住工作,反而被它(衣服)度走了。

★出家的目的在了生死,不要再去追求香味触法了。

★不要以为出家几年了,要当法师,要闭关闭山,修不到那个程度,什么都还需要,怎么去闭关,到后来什么问题都出来了。

★大器晚成,自己有了一点功夫时,不要想出名,年轻出名,慕名的人一多,如自己定力不够,尤其人的情欲高,万一碰上孽缘,是很危险的。

★出家就是要舍身,人家怎么骂,怎么侮辱,都无所谓,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娑婆世界有众生即有菩萨的存在,若已无众生,菩萨也没有了。

★男女众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岁亦如此,除非已开悟证果有定力,否则容易出毛病。

★修行谈何容易,要想当一个修行人,不是那么简单,现在我们只能说做苦工苦修而已,我们贪嗔痴慢疑未断,现在只是磨练我们的心志,等断了这些,那才入道。

★我像一块桥板,我先走了这段路,铺了这块桥板,让你们走,我不敢说我教你们,只是以我的出家过程经验,告诉你们,互相研究而已。

★夸我们的,赞美我们的,那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否,这才是真正明师。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当我们受到刺激时总会想:“这么瞧不起我,我就做给你看。”拿出这个志气来,成就已经在望。

★修行就是要吃亏,才会有进步。

★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人生就完了,赶快勇猛精进,莫放逸,多念佛是当务之急。

★受戒即忍辱,倘能忍辱,则不易犯戒。

★修行不说对不对,即使自己对,人家偏说你不对,你也要忍受,凡事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安,烦恼即来。

★不要光看别人的过错,要常常看自己有无过失,有则改之,才不会与道相违。

★我们从无始以来,所造业障如山那么高,而今出家修行,就是要消我们的业障,若不好好修行,反而造业,说那个怎么祥,这个……,这座山就越堆越高,永远无法跳出生死圈。

★出家就是要对食衣住看淡些,不要去考究,一切随缘,也不要太执著,否则易生烦恼,人家煮什么,我就吃什么。

★做事不是为别人做,也不是应该做的,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大伙同在做,若有人不会,我们来教他,若他做不好,我们帮他做。不要分得太清楚,他不做,你就起烦恼,他不做你自己来做,要有慈悲心。

★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家没有说对不对,对也接受,不对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慢慢就会去我相。

★若执事人教我们做事做错了,我们也不能去反驳,顺著他的意去做,自然就会悟出真理。

★修行的路程要愈苦,才会开智慧,不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否则和世俗就没有两样了。

★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禅,功夫不到易著魔。

★修行就是要下身,衣食住皆简朴,要粗衣淡饭,若过于考究衣食住,则和在家人无两样。看淡这些衣食住,才能去贪嗔痴,若生活太充足,则欲望大,贪念愈多。若要下身,当从衣食住日常生活著手。

★未受戒不知戒律而犯戒,仍会受果报,现已受戒,知道戒律,就当严持戒律,莫放逸。

★现在佛教虽遍布全世界,但是要修行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向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学习,好好勇猛精进。

★虚云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补,补了穿,胡子留了那么长,有一餐没一餐的,只为了了生脱死,勇猛精进,把身体都舍了。

★出家是为了得到解脱,看能不能修到五蕴皆空?

★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出家要修行,不争对不对,道心才会坚固。

★人家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头脑也不会去想别的法子,这样比较好修行。

★这个臭皮囊是借给我们住的,但我们却往往为了它,造无量无边的恶业。

★我们团体能庄严,私底下也庄严自己,无论在哪里都庄严,如课诵时,外来人看大家都很庄严,会对佛教有信心,不认为佛教是消极的。

★修学佛法,并不是什么都不要,那会走偏的。

★凡事不要太著相,相貌好不起欢喜心,相貌不好也勿起烦恼。

★若你将地扫干净,师长硬说你没扫干净,这时你若和他辩,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说:“好!好!我把它扫干净。”这就是修行。

★信徒拿东西来供养,是来求福的,即使是供养一根草,我们也要以欢喜心接受。若拿好东西来,我们为了这些东西起贪念,则不能悟道。若拿坏的东西来,我们把坏的煮成好吃的,则福慧双修。若未能适当处理,反而批评人家拿这些坏东西来,自己起烦恼,并且造口业。

★修苦行不是做很多,做事情是磨练自己的心。做事不能急,慢慢来,做久了自然熟悉,就会开智慧。事情应该怎么做,不是刻意绞尽脑筋去想怎么做,而是一看到就自然知道怎么去做。(师父说五、六个人一天劈的柴,他老人家一小时就可以做完。)

★凡事好坏皆不形于外,例如生病了,也不要让人觉得你生病了,像师父虽有病,但谁看到师父都说师父身体很硬朗,也没有人知道师父有病。

★在家人整天忙碌地工作,就是追求名利、声望,想在物质上得到享受,吃好穿好住好。而出家人工作,则为训练头脑,工作不求做多,也不用急,更不是想得到别人赞叹,也没有在追求什么。穿的是求生西方的衣服,以前大陆丛林穿的是染色的麻布衣(在家人带孝穿的麻布),吃的是很稀的稀饭,配的是简单的菜,没有像现在吃的是干饭,又有这么多的菜。

★行住坐卧当不离佛,像印光大师、弘一大师这么有修行的人都还要念佛,更何况我们凡夫,当把念佛视为第一要务,我们在世俗都已念过书,再去念佛学院、学讲经,更增加爱情爱别离苦之念。世俗人把苦当乐,等到老来就怕死,放不下子孙。而我们出家人虽然修苦行,边做边念佛,日子久了,体会出有天堂、地狱、六道轮回,庆幸自己出家,佛念多了,智慧也就开了,就有所觉悟,到老时不怕死,还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可去。

★我们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双双对对。年轻出家众爱情爱别之念较重,看到情侣时,若被环境所转,对他们生起羡慕之心,则是没道心,若认为他们这样下去会堕落的,才是有道心。

★师兄弟在一起,佛法可多谈些,其他则一律不谈,以免心散乱,不要参加人家的闲聊。

★大家评论谁比较好时,自己不要参加意见,心里明白就好。

★急性就会无明,丹田也会无力。

★起诸恶念时,不要执著,拍拍自己说:“你不要这样子。”不可用处罚的方式,这样没有用,并会伤害自己。

★要发宏愿,别人都先成佛,我才成佛。简单地说,凡事帮忙别人,助别人安住其心,安心修道,把所知道的,说给别人听,令他增加智慧,他人先成佛,而我才成佛,不能有嫉妒心。

★修行要靠自己去行,像一杯水,当你未饮之前不知其味,饮了之后,就知其味,所以要去行,才保证真实。
★修行要修到动静无挂碍,就是身在动时心不动,不被动转,而静时也没有静之念。又念佛扫尘埃,莲花朵朵开,就是要提起正念,把恶念转为正念。

★随人之情,合人之性。

★修道人不谈佛理而谈俗事,这非出家人本分。以在家的俗事拿来出家用,俗气未断,怎能谈到修行?

★受戒是受“忍辱”,耳听到别人骂你、刺激你,而不理会,那就是戒。

★出家人衣食住要能淡泊,眼假装不见,耳假装不听,像个傻人,这样修下去,韦驮菩萨会拥护你,你到何处,人见如佛,建道场马上有人拥护。

★菩萨要度众生,要先广结人缘,看到信众要打招呼,但不要攀缘,不要贡高我慢:我是出家人,你们是在家人。我们要知道吃、住、穿生活的一切费用,皆是施主供养的。

★以后师父不在,不用烦恼,只要听师父的话,念佛修苦行,于六尘好与坏,不用执著,要随缘。

★能在一天当中,平平静静念佛、拜佛、做事,没有发生过失就好,不要想做什么,无过便是功。

★要做一位菩萨,不可自己好就好,别人管他死活。应把别人看得重要,自己没关系,要利益他人,若只利益自己,无明烦恼就会一大堆。

★做什么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不起分别,就是修苦行。

★自己的职事,自己量力而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必请人帮忙,因各有各的职事,自己发心就自己做,不必麻烦别人,说不定会使人起烦恼。若他自己高兴帮忙做,那就可以。做种种事,都是修行,不必计较。

★不能生丝毫的嗔心,否则不能入道。佛法不著于境界,如乐、明、空。轻安则乐;妄念少则明;不生念则空。如著于乐则生欲界天,著明则生色界天,著空则生无色界天。

★自己本来的面目,是自己悟出来的,“听”仍属于六尘外面的境界。修行要怎么修?要从食衣住上修,粗衣淡饭,去贪嗔痴。苦行是要我们得解脱,要清楚去的一条路--解脱生死。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要把旧业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计较。若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

★没根基的人,烦恼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讲了,他也是不会明了。(烦恼不除,则好的不会出来)

★师父以前在大陆承天寺什么都看过,有的人讲这样,有的人讲那样……,后来就到山上修了(光是做做吃吃不能悟道,还是要到山上修)。以前比较好修,信徒少,事情做完,就自己用功,现在比较不好修,信徒游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做什么事都是无条件的,不要哀哀怨怨。

★行住坐卧皆在念佛,定下心来念,便可觉悟到: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头,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弥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佛菩萨的业、挂碍,就是众生。

★以前的人,师父试你的功夫,叫你鞋子倒穿,有根基的人,则跪下求师父慈悲教导,这是有智慧的人;愚痴的人硬要倒穿鞋子;没有根基的人,则无明烦恼起,认为师父不对,故意找麻烦。

★在家人会享福,去旅行……,虽然是很快乐,但旅行回来,妄想多,头脑不清净。而我们衣食住虽没有好的,但做完事,静下来,静坐念佛,头脑没有妄想,就会有正念。

★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骂他们是疯和尚乱讲话。他叫一只猪过去世的名字,那只猪真的走过来,确实有轮回。

★我们出家也要度家人,最起码要他们信佛、吃素、不杀生,这样才圆满。

★问:怎么念佛才专?  师答:这也是执著,妄想来时不要理它,有时叫它不要打妄想,它还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个念头,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随缘。

★不要乱听别人说,东听西听不知哪个对,自己心中无主,反而易成散乱心,便成妄想,烦恼因之生起。

★念佛定来即是禅,故说要有禅有净土,有禅无净土,披毛戴角还,静坐念佛比较不会走错路(出问题)。出家和在家不同,在家生活好像白天做梦,晚上也梦,做那种轮回生死妄梦(著有色相)。

★师父到现在,建立了承天寺这个道场,人众不少,各路皈依信徒得依佛法、佛理种种事去修,师父是度人,予人种福田。

★现在这个道场让你们不愁吃、穿、住,而能安心修道。一方面修行,一方面开示指导,真正修行的目的要了解。你们没有去过别的地方,你们不晓得,有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修行要认识好的就是不好的,不好的就是好的,烦恼即菩提,将它回光返照,师父曾说过“鞋子倒穿”即此意。逆境即是正好修行之时,如果在这里住不安,想到别处去,其实主要是自己不安,到哪里也一样不安。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有境来很容易被转走,还懵懵懂懂,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没办法考,只能慢慢像照顾小孩子一样,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很严。

★修行要福慧双修,修到老时,福慧具足,则人家自然恭敬你。

★去我相我执,才会开智慧,不去贪嗔痴,智慧不开;什么事都怕怕的,也不会开智慧。

★别人和他结恶缘,我们不受人家影响,也和他结恶缘,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们要广结善缘,未成佛先结人缘。

★先治家再治国,师父把家喻为自己的习气、无明烦恼坏种子,把国喻为大众,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习气、无明烦恼,再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人、统理大众。

★若自己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个。钱要给你你不赚,就是说境来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人家看得起我们,才供养我们,我们要有感激之心,好好修行。

★在家什么事都依赖父母,不知天地几斤重,而出家后都是师兄弟,各人领各人的职事,把自己工作做好,较有独立性。

★工作之余可看些经书,看什么经书呢?只要把两堂课诵深入了解体悟,照著去做,一定能了生死,如课诵里的三皈依、忏悔文、一者礼敬诸佛……等。

★什么是粗衣淡饭?不是不吃饭,而是吃得饱,不是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不是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贪睡,睡多易昏沉。若想搞些花样不吃饭,身体搞坏了,不能安心修行,则枉费来出家。师父以前搞很多名堂,现在老了,知道错了。

★在社会上经过一阵磨练,来此更进一步地修行(忍辱),较易与别人相处。要有信心,说我一定可成佛,说可成佛,即有此愿,才会更精进。不要经常说我……,都是“我”在作怪。在社会上喜欢穿漂亮衣服,来此便不适合,而是穿别人不穿的衣服。

★说些笑话(幽默)融以佛法,这样比较没有烦恼。

★出家人是讲慈悲的,不是用世俗法来管人,要以行为来做给人家看。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来,那才好,一有正念出来,才会去分别怎样才是正确的,知道怎么去修。

★修到有正念清楚时,耳朵听好音坏音,就会感觉到不顺好音(不听好音),把坏音拿来修。

★穿这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挂碍,不挂碍人情世事……等一切,挂碍是多余的。

★怕、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别人也没在怕,是自己修不到,自己无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烦恼,心不安定,也就会没道心。

★如有道心,慢慢修到四、五十岁来,无所挂碍,“老尼姑”这才有了一点自在,还不是很自在,若不悟道,虽到四、五十岁,烦恼仍在,且易成颠倒。

★我们皆是带业来的,故病苦多,少杀生,多念佛,就会消我们的业。

★人是否难逃劫数和病苦?例如患心脏病,若能专心念佛,则心脏病会好,若心念佛,还想去看医生检查心脏病,则念佛归念佛,病还是不会好,若能专心持佛号,则病好了自己还不知道。

★学佛是师父开示一句,自己有所觉悟、体会,不是说得多,说多了那还在转。

★孝顺佛祖,就是孝顺父母。

★念佛若没正念,则想东想西,嘴念心不念,有愿就会专心,不专心怎么念佛?

★念佛有很多障碍、妄想,念一句都不简单。

★无始以来所带来的坏种子很多,若带业来,再随业去,则还在生死轮回之中。

★问:带业来怎么开智慧?  

师答:多念南无阿弥陀佛。

★要知道穿这件衣服是要做什么的,出家了,要知道生死的意思。

★要舍掉一切六根对六尘,如果对这世间还喜欢什么,则临终就现什么来,要放得下,看得破,才会跳得过。

★听开示不是听得多不多,而是听得进,听不进,听得进也要会应用。

★吃东西吃饱就好,若要求美香味,就是给嘴巴做奴才,胃肠多忙碌,吃太好,脑子又会乱想,易散乱著迷。一切简单就好,只要吃得饱,肚子不饿,穿衣能遮身、能御寒就好。

★你们台湾还好,女众能出家,要不女众在社会上只有堕落下去,来出家再怎么没修,不杀生,看能不能转个人身再来修行。

★心里坏的力量比较强,好的比较弱,好的说:“我是善的。”坏的说:“我是大善。”它每样都要占第一,这样强欺弱,善的终被恶的捉走(压倒),这样最不好。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念佛悟道),如扫地也会悟道--扫尘埃。

★佛号要多念(这最重要)。

★念佛还有感觉,还知道有念没念,则是执著。

★做事情要有计划,不能随随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东西,做适当圆满的处理。例如一棵树,未能给予适当的种植,误把它糟蹋了,则我们就有过失。

★说话要视个人根基而定,例如我们对有根基的说:“有了过错能够忏悔,罪从心起从心忏。”则此人虽有过,但经忏悔则清净,不再犯过,能把心用在道上,对没根基的人,就不能这样说,若对他这样说,他会认为:“反正做错了,忏悔就好了。””这样他永远没有办法改过,永远在忏悔。

★出家人不分拜谁为师,只要能守寺里的规矩,大家都一样,大家都是佛子,若分得清楚,你是外来,我是……,则非出家人。出家人只要能好好依戒修行,修行得好,则到哪里皆受人恭敬,天龙八部也会拥护你,十方丛林皆可为家。

★修行不讲是非,不讲“没影”的事。

★若人爱漂亮喜穿高跟鞋,则以后就有自然的高跟鞋可穿--投胎为马。

★有两个人,一个丑,一个美,丑的认为自己丑,就浓妆艳抹,则愈涂愈丑,倒不如自然的好。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到哪里都跟人家和合,能随顺人家。但随顺有轻重之分,若是坏事,我们当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随顺坏事。

★戒本有各各职事的规矩,要详问才不犯戒,以后担当职事,才能胜任、有寄托。

★职事要一步一步、一级一级地按照规矩来当,不是统管的。

★女众出家都不容易,何况要到别处参学,所以要参自己(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男众方可到处参学。

★心若在此,学了师父的德行,则到别处亦可安定。

★出家做事与社会差很多,社会是追求名利,我们是修身、口、意。话有如刀,一句不对,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念佛)

★每天训练没贪念,不乱说话,讲话讲佛法,求生西方。世俗的种子已够多,不要再讲这些俗话是非。

★带来的业善念少,恶念多,所以才要修苦行,消业障,才不想睡、不想吃。去掉坏念头,才有正念,烦恼才少。

★若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则智慧不能开,要想办法去掉它。

★修行要修到慈悲相,眼神让人看起来很和蔼慈悲。

★用善巧方便之法,使父母入道,有善念,起码做个天人。

★若别人把做不好的事往我们身上推,亦要忍。以前人家说师父“怎没把饭煮熟,叫人怎么吃?”师父默然不辩,这才是功夫。

★人若修好的话,即使到哪里,人家亦要找你,别人也喜欢和你讲话。

★一天都是坏念头,没正念。不要想有色相的东西,而是要想无色相的东西。

★坏的意念跑出来时,若没做或已做过,则内心求忏悔,不再犯就好。

★挂单的人来时,不能有分别心,讲人家好坏,让人家不好修,只要他遵守规矩即可。

★丛林每个人皆可挂单,挂单亦有规矩,也不是看好坏人才给挂单的。

★职事都会做,到哪里都自在。
★行住坐卧,自己去体会佛法,光阴易逝,莫放逸。

★听师父开示,觉得很好,好是好,好是师父的,还是要自己去行,自己去体会。

★有根基的人出家就很清楚,很能体会出家与在家的好与坏,没根基的人则不能体会出来。

★若不能去体会道,虽是出家,仍是修在外境,心随境转,还很危险。

★你们现在虽出家了,仍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出个出路。

★要常看看穿的这件衣服,摸摸这个光头,提醒自己的身份--僧,否则有时忘记了,此身虽在,而心常跑出去,自己不觉得,就不是出家心。

★举个例:自己昨天才做的错事,今天见别人做,即笑人家那个样子,而忘了自己昨天才做的。

★父母亲对儿女,常骂不听,常打不痛。  

问:意业难持,为无始来习气沾染自然而现,如念起即刻忏悔,有无因果?  

师答:意业未做出来,还在腹中,即忏悔则无因果,若做了即成身业、口业,则有因果。应时时刻刻有忏悔心,有忏悔心则善念就跑出来了,头脑就明白,就知道该怎样。戒有开遮,要看清楚,否则易被戒戒回去。无故可忏悔,未出家前做不如法的事,皆为无故。有故(出家后)则不能忏悔。忏悔不能超过三次(同样的过错)。意业不怕起念,只怕觉迟,随犯随悔。

★若有斗争计较,则不会安定,不是他坏,是我们不会修,因自己怨恨烦恼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不是他怕。什么事都要用比喻的,过了就没事,才会有正念。

★有一甲者有吐痰的习惯,常常到处吐痰,恰巧碰到乙者有疑心,有一天甲在乙者前吐痰,乙者疑心甲者瞧不起他,结果两个起了冲突。丙者知两者的习惯,前来和解,从此两人皆改过,不再吐痰,不再疑心。人的习气不改,会给自己添麻烦,疑心对自己不利,给自己障道,当我们知道有两者起冲突时,应予和解,不可再加油添醋,否则事情愈闹愈大。

★从前有一个人,和人讲话时,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故做神秘,让第三者看到时,由于他的动作,给人的反应,就是他在说人坏话,其实不然。所以做任何事皆要自在自然,否则会添不必要的麻烦。

★做事情是在磨我们。做事情若关心则会专心,一件事若会专,则其他事也都会专,边做边念佛,同样的,一理通则万理彻。

★身为徒弟的人,若师父有再大的过失,我们也不能说,若我们听人家说他们师父怎么样……,其实真把这些话说出去,则他们的罪都归于我们,说四众过罪。

★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不要被别人提著团团转,自己要有主,该听的听,不必要的不用多听,打哈哈就好了。  问:钵打破了,是否出家饭碗就丢了?  师答:这也是执著,若你的钵让人给打破,因此埋怨打破你的钵的人,为了这个钵,你和人家结冤仇。

★若有人想害我,则我们要想:大概过去我害过他,所以才这样,我不能再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意同梵网经二十条。

★看做事情就知道,做事专心用心,则学佛念佛也就专心用心。自己有感觉到,则工作中哪里不干净也会知道,就是地上一粒沙也知道(会感觉到)。即一件事人家说了,就知道该怎么去做。

★一个再怎么没修行的出家人,能持长斋、不杀生,没有很大过失,则来生可直接再转人身来修行,不要再经过三恶道。  

问:一个破戒的出家人,罪恶无边,堕落地狱,是否比一个在家人还不如?倒不如在家修?  

师答:还是要出家好,虽堕落,但果报受尽还会再来修行,毕竟出家多少种了一些善根。

★故出家说忏悔,忏悔什么呢?无始以来所造的很多业。  

问:什么是空?  

师答:看得破,即是空。

★一个愈有修行的人,愈觉得忏悔的重要。

★修行要表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

★静坐时若有好坏境,皆不著,也不用说。

★多吃多忙碌,人在做事情时不会想吃,闲下来时就会想吃东西,吃习惯了,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就想吃,少吃少忙碌。  

问:以后师父圆寂,我们会想师父怎么办?  

答:我在西方接你们,但也要你们放得下,到时我们就在西方见面了。

★人家在讲我们的是非,修就是修这些。  

问:听师父开示听得很高兴。  

师父: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三心范围很广,贪嗔痴亦包含在内。“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此三心亦即现在、未来、过去三心。  

问:听师父开示,有时不敢吃太多太饱,但体力又差,该如何?  

师父:要吃饱,只要不贪、不著就好,不要说好吃多吃一点,不好吃少吃一点。

★贪一样,就有很多样出来。

★不说是非,说是非就失败,说是非让人不安定。又如爱情爱别、爱漂亮……,则又要来六道轮回。

★修行要自己修,修到有体悟,悟到娑婆世界的苦、轮回的苦,悟到一条,就是一条的智慧出来。

★较能干的人不好修,就会想怎样怎样?修行是修香味触法、粗衣淡饭,是看能不能修得脑子清净解脱。

★寺里也会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会害怕,会修的人则会想:等我修好一点来度他,不会修的人则会和他结冤仇。

★修行要修无碍的,像鸟在做巢,“笼鸡有食锅汤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他飞到哪里即到哪里,随处也就飞走,是最自在的一种鸟。修行要处处不挂碍,心才静,才会念佛,如如不动。

★没有说还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亲戚……等,爱情爱别,千万劫也是在轮回这些,也是为这些在轮回。如果有佛的种子,修行就比较快。

★从无始以来带的善念少恶念多,所以我们的自性被盖住了发不出来,故有妄念、爱睡,无法与它抵抗,这就是业障,故要做些事情来调配,否则是到处听,听得乱糟糟,烦恼都没处通(没地方发泄)。

问:有时候好像有魔?  

师答:不要说他是魔,要说自己是魔。  

师:出家不能贪求名利。  

徒:师父如今名声远播四海。  

师:我也没感觉。  

徒:这才是真功夫。

★修行修得好,自然有人拥护你,不是刻意强求来的。

★如果有一个人修得好,则其他人也会沾福(一人有福带满屋),则人人也会起勇猛心,向他学习,每个人都想修行,一起共修,大家互相勉励,否则起是非、嫉妒、愚痴,大家都不安定。

★社会是造业的路,出家是极乐的路,得解脱。

★凡事都说自己不对,说忏悔教我,而不起烦恼,则是无我相,就不会有坏念头。

★贪一样则多一样,少一个念头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出家人若不依佛理行持,则十人有十人差错。

★弘法利生,就是牺牲自己。

★我不识字,教你们一些基本修行方法,你们识字,看些经及释迦佛、文殊普贤诸大菩萨传记,学他们的修行方法,诸佛菩萨都是有愿的,所以修行要发大愿。  

问:我发不出这个愿?  

师:愿,不是要我怎么样,这还有个我。愿,是自然的,像师父也没有说我要怎么样,但现在有这样的成就,我也不知道。

★修行,是做人不愿做的,勇猛精进,不是和人计较这是不是我做的。斤斤计较,即和社会人一样,做人不做的才是修福慧,修行不是用算的、计较的。

★和社会人交接只是应酬,应酬心里也要有主、要有佛法,不要和社会人谈论俗事,要谈佛法。

★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色受想行识,修五蕴皆空,粗衣淡饭,离香味触法,也不是教你不用吃饭,而是吃饱穿暖就好了,不可贪。

★出家修行不是竞争斗争的,竞争斗争还有名利。

★不要执著好坏,若执著坏的,永远停留住,不能进步,例如自己做错事,心里就感到很难过,心不能开,一直执著这事,就无法安心办道。一切皆是幻化不实的,过了就算了,若执著即生烦恼。

★一个人不是坏,而是习气,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只要有向道之心,能原谅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坏人。

★每天不起恶念烦恼,从日常生活中慢慢去修。

★少说话,多念佛,言多必失。

★忍辱波罗蜜,不要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修行不是修给人家看的,若是形于外的,你有几两重,人家一称就知晓,修行是向内不是向外的,要给人感觉不出来,这样我们也好安心办道。

★诵经、看经、念佛、说话,这是一天当中所必经之过程,话要少说,诵经看经的时间不超过念佛时间,还是要以念佛为主。

★所谓无色相,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亦即“真空妙有”,意思是外境确有此物或此事,我们心中没有此物或此事的存在,心中是空的,若心中有著这些事物,烦恼即会由此而生。

★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听得清楚,念佛要与自己配合,要念到能静下来,是自性在念,就是工作中也在念,别人也不知我们在念,专心工作,别无妄想,也是一心。此是佛心,与佛道合,因有正念,所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慈悲,所见的自然也是正知正见,此也是佛心。

★若于工作时,还知道我在做什么,还有感觉,则这只是修福。若工作时,没有个念头“我在工作”,亦即没有什么感觉,这就与般若相应,亦即身心世界皆能放下。

★任运而行,随缘度日,任何事皆不担我心,所有衣食住行、是非荣辱,都冷冰冰放下,如此外缘清净,心中智慧自开。

★平常心即是道,每天保持不起烦恼,不起欢喜心,多念佛拜佛。

★对人不好也不坏,随缘和人结善缘,不攀缘。时时刻刻注意起心动念,有坏念头,要马上提醒自己。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莫令心放逸。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急不缓,细水长流。

★静坐是念佛助缘,静坐可调身心。

★这样做做吃吃、吃吃做做,较不能悟道,因为形形色色要真看破才有办法。

★师父说的知道了,再来就是受持,受持很要紧。

★念佛,心才有寄托,才不会去著其他旁的事情。

★开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罗汉,断见思惑,即无我相,才能了生死。对此句有感悟心,仍有这个那个意念浮存,全是基于有个我,有了我即自私。

★念佛--离境,与佛相应,才知此心与佛心同。

★见闻觉知是六根的作用,我们的自性就在六根门头,每天与我们在一起。

★起心动念都是自己不对,此是因为还有个我在。此是细相,一念才起相便起。

★智慧是无色相的。

★要有菩萨的精神。

★平常因是习气、你我相的关系,念头常是自然而起的,非特意故,应慢慢改,多念佛。

★修行非如豆腐干,拿来就可吃,十年二十年,一句佛号还保持下去,加上信愿行,如此下去。

★西方是归宿,如老农夫等太阳西下,可休息了。

★行的方面很多,善者念佛。

★念佛即入中道,没有好,没有坏。念佛亦属幻化,但属正念,故我们要以幻(念佛)灭幻(妄想)。

★身体不好,不要太去理它,说它有病就有病,说没有病就没有什么事了,不要为病苦生烦恼,肉体不去理它,也就是了,贪嗔痴才属大病,肉体的病乃是小病。

★常住即慧命所寄,有常住才有我们,我们当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计生命安危。

★听执事人的话,不要故意刁难执事人,大家同心协力。

★人家笑我们没读书、做苦工,我们当拿出志气来,努力修行,让别人瞧瞧,我们确实不简单。

★修行目的在了脱生死,并不是争名夺利,有些人请大官写匾额,藉以打知名度,而师父一字不识,全靠自己苦修而来。

★不要想到外面参学,现在一般俗气重、争名夺利,好的学不到,反而把坏的带回来。

★凡事都要忍辱。

★戒是戒内(自己),不是戒外(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就应拿戒律来制止,以戒为师。

记广钦菩萨二三事

★传万 一九六九年四月三十日,听邻居说,土城承天寺有一位水果师,终年只吃水果。当时我尚未正式学佛,基于好奇心的驱使,第二天即前往承天寺拜访,请问老和尚是否真的只吃水果?师父及寺中人告诉我,老和尚确实以水果为主,这是一九六九年间的事。 由于我关心母亲的健康,老和尚一见面就问我:“你母亲好吗?”使我意识到,这是一位能知过去、未来的得道高僧。从此,我即常常去亲近他。在前后十七年当中,老和尚给予我的开示和体悟,使我感受到他的慈悲祥和,以及身体力行,实证实修,不尚言说,广度众生的胸怀,真是一位乘愿再来的菩萨。相信凡是已经皈依广钦菩萨门下的弟子,或曾亲近过他的人,都曾蒙受其精神力量的感召。因此我想将这些年来老和尚给我的开示,翔实地记载下来,这记述除部分年月日未确定外,其余全部内容和日期,俱属真实,不增一分,不减一分。我同时也希望,欲叙述老和尚住世之言行事迹,或所获得之感应者,也要不增一分,不减一分,以求其真实。

★一九六九年五月一日,初见师,禅房内有数弟子在,师告我已教诸弟子习内功。我白师想学坐禅,师叫我向弟子学习,诸弟子则叫我念佛。师:你有什么样的希望才能满足?徒:既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能平平凡凡过一生就可以了。

★一九六九 年七月六日徒:我修道能有成就吗?(因当时尚未正式学佛。以为打坐就是修道,灵魂出窍就是得道。)师:练什么道?……你对人生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徒: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平平凡凡过日子足矣!我修道会成吗?师:会。徒:怎么知道呢?师:你有信心。

★一九六九年八月二日,住承天寺徒:来日若能得志,必定光扬师父您的名声。师:阿汝得。(大概是赞许的意思。)徒:师父讲什么?师:是啦。徒:“阿汝得”是什么?师未答。次日临行时,师告我:如果你有困难,可以找我,我可以栽培你。(多么慈悲!) ※※※ 一九七零年二月十五日徒:我打坐何以没有成就?师:在家人念头多,能观自在,精神统一而已。 ※※※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住承天寺。师:佛在心中,免向外去求。心求佛,心求西方,则佛自在,西方自在。(师鼓励我出家。)

★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住承天寺,听到有人在斋堂里嘀咕:“参拜时不见人,吃饭时,人特别多。”这是因为昨晚放焰口,而且一个月来,因做超度,杂事较多而累,所以早课人少。经过别人解释后,客始无言。当晚曾将此事禀告师父,师无言。徒:我来此未做早晚课,但有坐禅看经。师:你若看经,当知规矩。你来时,未经当家师,就直接来找我,表示要住几天。我是度人,方便为主。但是,佛门规矩,应该先由知客僧引进。你在这里既未拜佛,也没做事,吃饭时才见到人。照理,三宝受人供养,你承受得起么?而且别人不知道你是为何而来,为刺探?你若拜佛、念经、看经,则人无疑,受人尊重。 ※※※ 一九七一年一晚,住承天寺。徒:佛教有很多的感应不可思议。师:基督教也有感应,他们祈祷时,也会震动感应。(意即不要执著,若谈感应,外道也有。)

★ 一九七一年某日,住在承天寺,晚间师父讲述一段修行经过:“某次上山修行,进入虎洞而不知。晚间,虎回洞穴,先以虎尾试探,知有人在洞里,乃在外面吼叫。我对老虎说,我是修行人,不容易找到地方修行;你是畜生,找个地方住容易,这个地方就让给了我吧。虎摇摇尾巴而去,以后就不再来了。”

★ 一九七一年某日,我住承天寺,有信徒送收音机给师父,尼师们立刻打开来听广播剧约二十分。我在一旁暗忖:修行的出家人,怎可听音乐和广播剧?此一念顷,师父已经知道,他对尼师们说:“有空听一下就好。”

★一九七一年某日,承天寺尼师们互相谈论某人修行如何,某人修行又如何。师:自己的事情,自己了。(意即各人修行,各人自己得。)

★ 一九七一年某日,有信徒请师开示。师:在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是带业而来,像牛将被宰时会流泪,它知死但不知逃,它若知逃,十个人也拿它没办法。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做人若不知修行,就要生生世世受轮回。

★ 一九七二年四月五日,师八十一高龄。师:航空公司有一习坐功者来亲近我。(这位老师就是教我习打坐者,我未曾将此事禀白,但师已知此事。)

★ 一九七二年八月传某师:师父,事情不好啦!师:什么事情不好?传某师:我今日下山去,听说美国总统尼克森要访问××。师:没事,不要紧。

★ 一九七三年某日,有客来访,见到老和尚,仅点点头,未拜佛亦未拜师。客:师父健康否?师:好。客:山间清静,空气好。师:是。(客人辞出后)师:他是一贯道。徒:他没说,您怎会知道?师:哪里需要他开口。

★ 一九七三年某日徒:师父过去打坐时,有过身体震动的经验吗?师:有。徒:因是子……(我准备说“因是子静坐法,亦说有。)师:啐!什么因是子不因是子……(意指不要执著,但呵责中有一股慈祥亲切之感)

★ 一九七三年,请问关于坐禅的事。师:打坐很危险,说堕落就堕落!念佛最好,会开智慧。

★ 一九七三年徒:师父已经修成正果,弟子可以常常亲近,师父涅槃后,我当亲近谁?师父能否指示我,在台湾或国外,有哪一位大德可亲近?师:你们肉眼看不出谁有成就,谁没成就。师面向尼师云:出家若不好好修行,背的因果,比在家人加倍地重!

★ 一九七三年,有信徒请师开示。师:万物有生有灭,只有这(指头)灵光(灵性)是不生不灭。

★ 一九七三年,有人随一群信徒见师,见到众徒拜师,甚不服,面现怒容。

客:出家人有什么好拜的!拿出一点钱给寺庙,就可住一辈子,不必做事。

师:我这里没有这样的事,别的地方或许有。在这里要修苦行,有钱也不一定能来我这里住。(师作此语时,双手颤抖。此人在证果者前诽谤出家人,当堕恶道,师因此悲悯。) ※※

※ 一九七三年徒:有一禅师教我坐禅,否则早就没命了。(我未打坐前,健康情形极差。)

师:不能这么说,这是“缘”。 ※※

※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徒:师父!我要皈依。

师:你不是早皈依过了?(注:可能指前生多世。)

徒:没有。徒:(皈依毕,徒恐有所限制)师父!有……(什么限制?)

师:无条件!无条件!吃早斋就好啦! ※※

※ 一九七三年,有一日本女信徒,来承天寺拜见师父,她说:进入山中,听到清脆的钟声,十分感动,认为是佛菩萨感应加被。

师:因为山中寺庙钟声的回应。(破执) ※※

※ 某年徒:有善知识,言行不一,可亲近否?(师以手指心)尼师:善知识在你心中。徒:……(默然。我以为,由我内心去判断。)

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徒:我将来弘扬佛法,在何方较好?

师:随你。(我以为,不拘何方,我均适合。)(注:开示不执著方位、方向,一切自在。) ※※

※ 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日,徒拜见师,时师禁语,忽开口。

师:好否?

徒:不好。

师:怎么不好?

徒:母亲去世。(高龄老母,享寿七十六岁。)

师:好!徒:……(后来,我佛缘大开,精进学佛。)(注:世法言不好,出世法言好,所谓好者,乃指笔者学佛而母得以离苦,同时深深体会到世事无常。) ※※

※ 八月十日,徒拜见师。

师:今日来做啥?

徒:七月超度法会,来为母亲超度。

师:那么,你呢?

徒:(愕然)……师笑:嘻!嘻!嘻…

尼师:师父说,你为你母亲超度,那你自己呢?

徒:我自己度自己(师笑) ※※

※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徒带家父见师,父亲仅拱手为礼。徒请父亲供养,以种福田。家父:多少?徒:随便。家父:(伸出两个手指)二十元?徒:再多一点。家父:最多五十,再多不出。(徒自家父手中接过五十元,以供养师)

师:免啦!(师知家父心不能舍,不收)

徒:师父慈悲,请让他老人家种一点福田。(师乃收下。可见师慈悲)(家父离禅房)师:业重!业重!(家父于谒见老和尚后四十天去世。) ※※

※ 一九八零年农历七月,承天寺办超度法会。女徒:师父!七月超度,要烧多少往生钱给先人?

师:烧那些有什么用


查看原文

编辑:迷中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