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中的造像分类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传佛教中的造像分类

  1.佛像:藏传佛教有显宗佛像和密宗佛像之分。显宗注重理论,密宗注重事相。密宗把所有佛教理论都用形象表达出来,显宗中的对某一理论问题的系统解释,密宗便用一定组织的形象来表达。显宗佛像的形态一般为慈悲、和善之姿。扎什伦布寺显宗大殿的佛祖释迦牟尼像,神态安详,稳坐莲台,周围用莲花和光环相衬,给人以安然、稳健之感。像的四周布置得更是别具一格,上有传乘祖师,下有护法本尊,而释迦牟尼处在主尊的中心。

  密宗佛像大都显得威严、愤怒,有的三面六臂;有的手持各种兵器;有的系着人头璎珞,身后燃烧着火焰;有的拥抱着美丽而温柔的女神--女神一身赤裸,腰系璎珞,姿态柔丽舒展--这种真实的雄性,表现了浪漫的动人风采。布达拉宫的金刚大威德像,九颗牛头层见叠出,手持各种兵器,八个健足威踩群妖,怒目而视,其表情与性格通过动与静,刚与柔,善与恶的强烈对照,更为鲜明突出。这些神态明朗的以脚、手、头互为支撑的构图,富于创造性,使抽象的形体与具体的形体相结合,发挥了绘画语言的特点,令人产生共鸣。

  一切佛像从其形体容貌来说,都是相同的。区别各个不同的佛像,主要是从其手的姿势来分辨的。例如释迦牟尼佛有说法像、降魔像、禅定像之不同,右手上举,以食指与大拇指做环形,其余三指微伸,是说法相;右手平伸五指,抚右膝上是降魔像;以右掌压左掌,仰置足上肚脐前,是禅定像;阿弥陀佛像是以右掌压左掌置足上,掌中置宝瓶;药师傅佛像是垂伸右手,掌向外,以食指与大拇指夹一药丸。

  2.菩萨像: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意为觉悟“萨埵”意为有情。在藏传佛教中,一般习惯对印度的弘扬佛法、建教立宗的大德法师都称为菩萨。如龙树菩萨、护法菩萨等。因为这些菩萨是印度佛教史上的具体人物,所以这些菩萨的画像应属于高僧像之类。这里所说的菩萨像是指佛经中有具体名号的,与释迦牟尼佛同时共弘教化的菩萨画像。

  菩萨像共有四种:

  第一种是总的用形象来表达菩萨修行阶次的画像。根据佛教的理论,自凡夫而修行到达佛果,中间要经过四十二阶次,就是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较觉工称为四十二阶次。住、行、向三十位又总称为三贤位,十地又称为十圣位。等觉是等同于佛的菩萨,较觉是佛位。用四十二个不同形象来表达这四十二为,便是四十二贤圣像,也可以分开来各个单画。萨迦寺的四十二圣贤像是连在一起画的,而白居寺则单画等觉、较觉菩萨的画像。

  第二种是佛经中能具体提出名号的菩萨画像。这些菩萨都是辅助释迦弘扬教化的。此中常画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如绘在大昭寺的文殊菩萨、呈女身,慈眉善目,宁静端庄,分执莲花和宝剑;而绘在夏鲁寺的文殊菩萨,则腰身略屈,极富青春活力,欲言又止的表情好象在说:只有智慧宝剑方能启开通往知识天堂的大门。

  第三种是观世音菩萨画像。观世音菩萨是佛经中能具体提出名号的菩萨,藏族群众对她信仰颇深,所以出现在寺庙的壁画中,便有种种不同的姿势,在绘画上是极尽丰富多彩之能事。有的是遵照正规仪容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相貌端严的形象;有的是遵照密宗仪轨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多面多臂、手持种种法物的形象;有的是画师自创风格,任意写作、任意提名的观音形象;有些符合印度量度法则,有些根本就不顾及菩萨应有的法度。藏传佛教对观音数量的说法不一,有十五观音之说,有二十五观音之说,有三十三观音之说,但总的形象都包括在上述所论范围之内。

  第四种菩萨像是佛像旁所画的供养菩萨像,常见的有狮子菩萨、献花菩萨、献香菩萨、莲花菩萨、行道菩萨等。藏传佛教还把度母列为菩萨的法身,呈女身,通常画作眉毛修长,高鼻秀口,双目顾盼,容貌娇艳,神态妩媚,丰乳细腰宽臀,肢体裸露较多。度母有二十余种变化,其中白度母、绿度母、蓝度母、红度母出现较多。度母有时为殿堂的主尊,有时为菩萨或佛的胁侍,度母的活泼与佛的庄严及菩萨的安详成为明显对比,能起到加强佛教的世俗气息和生活感的作用。

  3.护法神像:根据藏传佛教密宗的理论,佛和菩萨各个都有两种身,一是正法轮身,即是佛、菩萨由所修的行愿所得的真实报身;二是教令轮身,即是佛、菩萨由于大悲而示现的威猛之相。护法神像一般都是多面多臂,手持各种法物的忿怒相。再加上西藏原始本教的不少神灵,民间传说的各种妖魔,外域异族的一些精怪,似乎都为佛祖所征服,统统被用来当成护法神,真可谓五花八门,繁杂纷乱。藏传佛教常见的护法神像有法王、怖畏金刚、依怙神、吉祥天母、尊圣母等。这些神像,大都相貌狰狞丑陋,面色或青或红,一个个忿眉怒目,张牙舞爪,多头数臂,收执多样武器或法器,骑坐走兽或脚踏鬼怪,尽力渲染着护法神的威慑力量。

  4.罗汉像: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含有三义,一不生,二杀贼,三应供。藏传佛教中的罗汉画像有三种,第一种是众生罗汉的组合像,一般为十六罗汉像,如哲蚌寺的十六罗汉像是画在一副壁画上的,但也有的寺庙绘成释迦牟尼十六弟子像,代替十六罗汉像。第二种是从十六罗汉或十六弟子中选绘单独的罗汉像或弟子像,如迦叶像、须菩提像、富楼那像、宾头卢像、降龙罗汉、伏虎罗汉等。第三种是画师的任意写作,不拘尺度地画一比丘形象而题为罗汉。如罗汉出山、赤脚罗汉、岩居罗汉等。罗汉的造型,或老或少或善或恶,以及美丑雅俗、怪异胖瘦、高矮动静、神态喜怒等均可任意写作,颜色可以赤黄白黑,但须目端鼻正,身着僧衣,切忌根残肢缺。

  5.天龙八部像:天龙八部亦即鬼神像。天龙八部是指天、龙、药叉、天乐神、阿修罗、金翅鸟神、天歌神、蟒神。其中主要是天神像。在诸天神像中,四大天王像在藏传佛画中最为常见,四大天王为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他们或披披铠挂甲,或肩披腰带,或护腕战靴,均同内地佛教绘画中的天王像相同,只是面部的眉、须、眼、口更类似西藏佛教的护法神像,头饰似吐蕃时代的武士。如西方广目天王手托的宝塔不是内地的楼阁式宝塔,而变成梵式喇嘛塔了。上述是佛经中能举出名字的天神像。另外,还有一些画师任意绘画的释迦牟尼像旁的行道天王、过海天王、云盖天王、善神、坐神、立神等,均属于护法神像。

  6.高僧像:高僧像有两类,一类是佛教经典中的具体人物,另一类是藏传佛教的历代高僧大德。高僧像有四种绘画方法:一是单人像,像居画面正中,四周画满侍从和随从,本尊神像和护法人众,主要人物比例很大,均为坐像。二是双人对坐像,对称构图,每人胁侍人众各列自己,双方成弧形。三是几位高僧的群像,以三个像为多,常为三人三角形布局,主要人物居中上部对称式画像群。四是“千佛式”次序排列的世系群像,如《松赞干布前三十一代吐蕃赞普像》、《古格王朝世系》、《萨迦法王世系》等等。由于高僧的民族、教派和性格等不同,高僧像在表情、衣饰、相貌上也迥然不同。如室利僧哈像,因为他是印度人,所以其服饰、脸庞异于藏族人;莲花生大师曾以咒术降伏本教的神怪,而被藏族群众奉为护法神,所以,其肖像面露怒相;宗喀巴大师则慈眉善目,身着格鲁派僧装。高僧像注重真实,不求夸张,其描绘的人体比例与显宗佛像相同。

  7.曼陀罗像:曼陀罗是梵语,意为“轮集”。它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所供奉的佛像图,其形式或方或圆,在其中央画一佛或一菩萨像以为本尊。本尊的上下右左四方以及四隅各画一菩萨像,形成一俯视的莲花,其中央莲台上是本尊,周围八个莲瓣上各有一像,总成为中院。在此外周围又有一层或二层画诸菩萨或护法诸天神,成为外院。如各寺院常见的《胎藏界曼陀罗》、《金刚界曼陀罗》,一幅之中层层有众多佛菩萨,名为“普门会曼陀罗”,或“都会曼陀罗”,或“善门曼陀罗”。其中有以药师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为中心的比较简单的曼陀罗。如莲花生大师在日喀则修密宗的嘎卜杰洞,中央的石壁上画有一幅尊胜佛顶曼陀罗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