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江西张潜庐居士论佛学书
与江西张潜庐居士论佛学书
巨赞法师
世变方亟,民不聊生,长想古椎,每嗟生晚,不谓于镇清法师处复见刘公寄陕之书。所论各节,悉中肯綮,盖玄思之焦点也。谬许知言,敢贡芹曝,惟识达正之。
佛降娑婆,为怜聪辩,故示入理过程,先四寻思而后四如实智。此土禅德,亦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则意解卜度,未始非契真之先导:惟执意解为究竟,逞卜度以相罔者乃大误耳。足故狂慧焰发,世尊所呵,而知解宗徒,更为顶门具眼者所必斥。敝社同仁,粗具信心,解肤行曲,未知证会,实不足以副佛教同仁之望,行且如来教以相勉。然而长眉受罚,为显神通,智者化俗,未标异迹,宗门淡泊,更悬此为禁戒,而良价绝口于定光,仰山叩胫于飞僧矣,此其故何哉?理彻行圆,余皆糟粕,宣尼不语怪力乱神,有旨哉!经论所云,偶一为之可耳。
《中观》无自性,即显唯心,文简义约,故不为读者所注意。无著、世亲之时,有部支离,经量寂启,既乖缘起之真,复昧性空之理,故必以赖耶解明缘起,而后无自性之旨昭然。空有相须,非不相谋,《瑜伽》遣性之文可证也。若更对勘护法《广百论释论》,清辨《掌珍论》,则不待烦言而解。尊论与熊十力《新唯识论》之说相似,二十六年春愚作《评熊十力所著书》一文载《论学月刊》,论空有得失及器界变现甚详,乱离不易得,未能垂奉求正,甚憾。
西儒疑《楞伽》后出,基师《法苑义林章》亦谓《解深密经》、《阿毗达磨经》印土收入论藏之中,则亦非佛说也,或者乃致疑于赖耶,实则不然。爱阿赖耶乐阿赖耶之文,固不足以为诚证,而杂含神识,即同赖耶,涅槃一识周身之义,更为识论非一非异等所自出,故一人之身,非若干阿赖耶识积集而成。《瑜伽略纂》谓精血虽凝,未有种识,还足无情,则精虫卵子之中,无赖耶可知。第于情与无情之区别,更须以实验判之耳。至于佛说精血,未及精虫卵子者,顺尔时之肉眼见也。昔见某经(经名待查)论精虫情状,与显微镜下之报告合,奇矣。要之,真理独特,惟佛乃见,科哲步趋,终难齐足,“缺疑慎言”足也,“佛法根底只在除我法二执之病,病痊则药宜弃去”云云,亦足也。道丧千载,与时凿枘,继往开来,诚有待于大善知识,贤首商量之论,愿共相勉!……(附来书)……佛法今日式微,只缘和尚居士,大都鲜为法忘身之真切志愿,不能获得六根清净,三明六通,纵稍有所悟,亦不过意解卜度,较凡夫胜一等;人之视之,与凡夫等,又安能使人敬佩而信仰其所说之法哉? 《华严经。十住品》有云:“见无等比大神通……菩萨以此初发心。”天台智者大师谓:“佛弟子若欲为化众生,现希有事,令心清净,应当广修一切神通道力,所谓六通十四变化……既学得已,令多众生相见欢喜信服得度,故修神变。”盖此等神通乃至佛之十力,皆是吾心本具之能力,苟能精进求道,伏惑断惑,必能发得神通,具足无碍辩才,行见执着有见之学者,及社会群众,皆膜拜顶礼,奉为人天师表矣。……
佛法根本,只在除我法二执之病,病妄则药妄,药以适对其症为妙方,故无一实法与人。缘生性空之论,亦不过使人从此悟入除执之方便法门。(佛学以一切唯心造为要旨其说缘生。不过使人悟得如幻本空之理,而所重不在此也。儒家不以为一切唯心,故注重缘生道理。如《易经》一书,乃专究缘生因果及适应之方。)三论宗之缘生, 与唯识宗之缘生,不妨各成一说,不相为谋。(唯识之因缘为藏识中诸法种子,非世间凡夫所了知者。三论宗之长,在以空假显中道;唯识宗之长,在种现熏生义。)而要其功能,均能除执而已。唯识宗之学说,太富于建立性,俨然一种哲学,故缺漏亦多。《成唯识论》中,兼采诸家义理,似无定论。 (此等义理,俱以意识卜度,非由证悟。)甲之阿赖耶识所变境中,何以有乙丙丁他心之阿赖耶识?此一段疑难, 已见于冯友兰之《中国哲学史》中,即如《成唯识论》释此一段文,所列两义,前义既不充分,后义自难自救。且所变器界如此伟大富丽,何以所变根身却如此贫弱渺小?又藏识舍前身受后身之过程,古德谓如磁石吸铁,于父母交媾一刹那间,便揽吸精血而住,执为自身。揆以今之生物学,则高等动物之成胎,并非精血,乃精子细胞,窜入卵子细胞之中而成为合子细胞,然后分裂繁殖,以结成胚胎。当其未成合子时,精子细胞与卵子细胞皆系有生命之生物,若是则必先有两个阿赖耶识合而为一阿赖耶识。且动物之生,有不必由两性构合而由单性之卵细胞生殖者(如蜜蜂之雄蜂),有由单细胞分裂生殖者,又有两性构成合子细胞分裂为数胚者,如犹狳等。若是则子体之阿赖耶识亦必由母体之阿赖耶识分裂而后可,否则系母体阿赖耶舍去后,另由两个以上阿赖耶摄其子体。凡此种种恐非改造古德旧说,不足使人起信。重侄(张居士系镇清法师之重侄——编者)旧日不满于佛学者,职足之由。著人理学后,再详研现代之新物理学(如量子论),及唯物辩证法等,始悟得“缘成假”、“相续假”、“相待假”及诸法如幻之理;再研行为派心理学、弗洛特心理学等,始悟得种现熏生之理。今对佛学中旧说之与今日科学实验不符者,亦惟有缺疑慎言之态度而已。窃以佛法无实法与人,惟以对治我执法执之病。病痊则药宜弃去,各人宜自识所病之寒热虚实,自择药方,慎匆误服相反之药,与执药成病而已。法性实相,悫言绝思,不敢妄谈,恐蹈大妄语之诫。……
(原载《狮子吼月刊》1 941年第1卷3、4期合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