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义存禅师的明心见性
会昌禁佛使佛教受到极大打击,会昌六年(846年),武宗去世后,汰佛之令也宣告解除。宣宗于大中元年(847年),告诏天下,恢复佛教。义存遂再次落发出山,并礼宏照禅师为师。大中三年(849年)义存二十八岁,北游吴、楚、梁、宋、燕、秦等地,往幽州(治所今在北京西南)宝刹寺受具足戒。大中七年 (853年),义存三十二岁,开始游方求道,遍历名山,唯参禅宗诸德。《祖堂集》载“自是不寻讲肆,唯访宗师,遍历法筵”。说明义存从此不再求学义理,专心参访禅宗向上玄机,以期明心见性。他自己曾作偈曰:
昔年曾许郁多罗,直至而今未动梭。此日且随云水去,谁能待得鸭成鹅?
此是义存在修行和思想上由教义转向禅宗某些方面最有力的说明。郁多罗,即是僧人所披的三衣之一,为七条袈裟,也是清净福田衣,这里义存用它来代表我们人人 本具的清净本心。义存认为,自己多年以来的愿望就是要明了自己的本来心地,透脱生死之门,可是拖沿到今天也没有向自己心内求证佛法,只知拘泥于文字义理, 向外驰求,蒙昧本心光明。不如从今日开始,且放下对文字经教的思索探求,参访明师,从实际生活中来体悟本心更觉轻松自然,如果不把自己从文字和思维的窠臼 中解脱出来,什么时候能明心见性,识得本来风光呢?义存的这种思想转机,不但为他自己的心地开启了大门,而且也为禅宗的发展蕴育了种子。从此他走上了禅宗的道路。于是,他便同岩头全豁禅师和钦山文邃禅师为友,一路同行,来到江南,遍参诸禅德。其间曾三次到舒州投子山参访大同禅师(青原系第五代),九次到瑞州参访洞山良价禅师(青原系第五代)。
义存在洞山处作饭头,一日,正在淘米,洞山便来试他:山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师曰:“沙米一时去。”山曰:“大众吃个什么?”师遂覆却米盆。山曰:“据子因缘,合在德山。” 洞山良价从与义存的问答语句中,感到彼此机缘不相契合,义存的风格与自己的接机方法不同路,但却和德山宣鉴禅师(青原系第五代)的风格相近,因此便指导他往参德山宣鉴。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义存四十岁,离开洞山前往湖南武陵(治所在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德山宣鉴处寻问禅法。才见德山便如故人相似,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义存便问: “从上宗乘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起来打之云:“道什么?”师曰:“不会。”至明日请益,山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师有省。 意思是说,吾人本来面目,像我这样的人还能悟彻吗?德山起来便打他一棒,义存也没有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第二天,义存请益禅法,德山才明白地告诉他,本来面目,佛性妙理,不由语言文字,不由思维推理,离言绝相,所以我实在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因为一经表达,它就不是本来的样子了。义存听了便省悟 自性本真,“此时豁然,如桶底脱相似”,但还只是“桶底脱相似”,虽通达了自性,并没有通达自性的全貌。
咸通六年(865年),义存四十四岁,与岩头同辞德山,至澧州(治所澧阳,今湖南澧县)鳌山镇,始彻底明心见性,得悟生死。其得悟因缘,据《雪峰义存禅师语录》卷上载: 后与岩头至澧州鳌山镇,阻雪,头每日只是打睡,师一向坐禅。一日,唤曰:“师兄!师兄!且起来。”头曰:“做什么?”师曰:“今生不著便,共文邃个汉行脚,到处被他带累,今日到此又只管打睡。”头喝曰:“眠去!每日床上坐,恰似个七村里土地,佗时后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师自点胸曰:“我这里未稳在,不敢自谩。”头曰:“我将谓尔佗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播扬大教,犹作这个语话。”师曰:“我实未稳在。”头曰:“尔若实如此,据尔所见处,一一通来,是处与尔证明,不是处与尔划却。”师曰:“我初到盐官,见上堂,举色空义,得个入处。”头曰:“此去三十年,切忌举着。”(师曰)“又见洞山过水偈曰:‘切忌从佗觅,迢迢与我疏。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头曰:“若与么,自救也未撤在。”师又曰:“后问德山:‘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 棒,曰:‘道甚么?’我当时如桶底脱相似。”头喝曰:“尔不闻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师曰:“佗后如何即是?”头曰:“佗后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己胸 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师于言下大悟,便作礼起,连声叫曰:“师兄!今日始是鳌山成道。”
义存向岩头举以前见盐官、洞山、德山问答机缘,被岩头一一给以破斥,使义存心中所有情见执著,一切思维推理、妄想葛藤一时顿断。到此,义存禅师才彻底地明心见性,识本地风光,前只是“桶底脱”,而此时才是完全打破桶子,粉碎虚空,自此“罢探沧溟,身役心闲”。行住坐卧,一切自在,随缘任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