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失落的第二枚佛指
找寻失落的第二枚佛指
——写在法门寺佛指舍利赴香江供养之前
◎月照
一切佛法不出二谛。世俗谛是接引凡夫入门的方便,第一义谛则是圣者内证的境界。没有世俗谛的接引,就没有接近乃至深入第一义谛之甚深理趣的可能。这里所要谈的“舍利”以及“佛指真身”,无论是从世俗谛看,或是从第一义谛观照,都其有无比殊胜的意义。
先从世俗谛看。
舍利崇拜原是佛教重要的信仰传统之一。舍利(sarira),或译室利罗,设利罗,在梵文中虽为遗骨(遗体,骨身)之意,但绝非一切有情众生之遗骨皆可称之,而是薰修戒定慧三学者的大智慧、大德能的结晶。换言之,形而上者谓之“三学”,形而下者称为“舍利”,二者其实是一体之两面。
舍利有骨成,肉成,血成,发成等种种的不同,因而便有大、小、轮、角,以及绿、红、白、黑、透明、杂色等等形彩的殊异。佛灭后阇维(荼毗),得碎身舍利四斛八斗之多,玄奘大师的顶骨有光有色,六祖慧能大师殆后全身不坏,鸠摩罗什法师的舌根经火不焚,这些,也都是舍利的一种。
佛及弟子、历代高僧大德的舍利受到礼敬供养,是由于佛及弟子、高僧大德曾依此身体,引发智慧、慈悲等功德,开示人生的真义,化导无量众生,进于至善的境地。所以《金光明经》说:“舍利是戒定慧功德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般若经》也说:“佛身及设利罗,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密多功德所薰修故,乃为一切世间天人,供养恭敬,心生赞叹。”佛及弟子、高僧大德的舍利,受到礼敬供养,这其中不但寄托有广大佛子敬爱追慕的孝思(如一般人的尊敬父祖遗体),还由于眼见佛陀、贤圣遗物为信心增上之基—供奉舍利,能栘唤起人们的善念,引发信心、向上心,鼓舞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四分律》明言:“学菩萨道,能供养爪发者,必成无上道。”“爪发”是指佛陀的指骨所成舍利与须发成舍利。供养佛陀爪发,可以助成“无上道”,此所以舍利崇拜,自古迄今未曾改易。
《长阿含经》记述,佛陀临涅槃时,阿难询问应如何处理佛陀后事,佛陀告以转轮圣王葬法安葬;先用香汤洗净身躯,再以棉布缠裹并以五百张毯子覆体,然后放置在三种不同材质的棺之中:最外层为旃檀香,里层为铁,以及最里层的金棺,于全棺内浇注香油。继而在外周圉堆积各种香木、香花、厚衣,然后引火焚化。之后捡拾舍利于四周路衢起塔庙供养,意谓有佛舍利塔处,即有佛之法身。不久,佛陀在拘尸那揭罗城梭罗树下入于涅槃,荼毗后果然得到手指骨、牙齿、头骨,以及难以计数的红、白、黑色晶莹璀璨的“舍利”。帝释及龙王分获其中牙舍利与髭舍利各自供养。邻近八国国王闻讯,随即下令发动象、马、车、步兵前来争夺舍利。最后依一位婆罗门建议,将佛陀舍利分为八份,由各国分别携回供养。
两百年后,阿育王统一印度,因感杀孽深重而虔诚忏悔,皈敬佛法,并重新开启以上八王所造舍利塔,收集全部的佛陀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遣僧侣奉持舍利及佛经分赴世界各地弘扬佛法。据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所述;西域沙门释利房一行十八人,即带着包括今法门寺佛指舍利在内的十九份佛陀舍利,经过三年长途跋涉于公元前二四二年来到中国,时当秦并六国之际,释利房等人认为因缘不契,故将所带舍利藏于壶中埋于美阳(今陕西扶风)县境。三百年后,东汉高僧安世高寻获藏有十九份佛陀舍利的长颈壶及铭刻埋藏舍利缘由的梵文青砖,于是桓帝下旨于全国卜“六殊胜境、八吉祥地”建塔供奉舍利,建起包括岐山南塔(即今法门寺塔)在内的十九座舍利宝塔。
二○○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至三月三十一日,在星云大师牵头发动下,台湾佛教界联合迎请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分别在台北台大体育馆、台北县金光明寺、高雄佛光山、台中综合体育馆、南投中台禅寺、高雄体育馆等处供奉,岛内佛教各大山头,寺院及团体实现了空前团结。据统计,佛指舍利赴台供奉期间,瞻礼朝拜佛指舍利的群众近五百万人次。此次佛指舍利在岛内的巡礼瞻拜活动是台湾近代以来最盛大的一次民间活动,佛指舍利来台,可说是海峡两岸在五十多年中最成功的一次互动交流。
星云大师总结此次活动时说:“此次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瞻礼功德圆满,将两岸民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促进同根同源的两岸佛教界进一步密切交流。有好的开始,必将有好的未来!”
在佛指舍利赴台供奉途经香港之际,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即表示,香港佛教百万信众热切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或在庆祝纪念佛诞公众假日五周年之际,能迎请佛指舍利来港供奉赡礼。
从佛教信仰的立场来说,崇拜舍利之感应与灵迹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如果崇拜的对象,仅止于佛陀及弟子或高僧大德所遗留的爪发骨灰,那么,这就会忽略舍利本身所代表的真正意义,也就是佛之所以为佛的本体——依于正法而成就法身的智能。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从第一义谛的层面来看佛陀舍利的深层意义。
《华严经.人法界品》叙述善财童子第二十六参,参访了毗瑟底罗居士。他是佛舍利塔的守护人。当善财童子参访到他的时候,他既不请出佛舍利来让善财童子瞻仰,也从头到尾不谈佛舍利的感应如何如何。反之,他一方面向善财童子大谈“不般涅槃际法门”,一方面又畅言“佛种无尽三昧”,此一陈述,寓意十分深远。因为毗瑟底罗居士本身是一位守护栴檀座如来舍利塔的菩萨行地者而“舍利”是佛陀般涅槃(圆寂)之后的遗物,但他却宣称;“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他的意思是说,他在佛的舍利塔前觉悟到,十方一切诸佛从来不曾入灭。换言之,佛舍利祇是佛陀的象征,凡恭敬崇拜佛之舍利者,就应该从流溯源,借着佛的遗骨舍利,而将此恭敬崇拜之心,提升于佛之所以为佛的本体,此即佛的法身慧命。法身无相,慧命不灭,因此,当我们崇拜于佛的时候,不能祇是着眼于佛的“色身”,因为色身有生必有死。修行是要“借假修真”,也就是借假有的“色身”,来修真实的“法身”。《金刚般若经》所谓“若人以色见我,献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谓“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正是此意。
大乘佛教兴起以后,舍利崇拜的形式与内涵,已经从有形有相的“色身舍利”,向上提升到无形无相的“法身舍利”。公元前一世纪,“法颂舍利”的供养开始流行。“法颂”是以佛的教法为对象而书写经偈造塔来供养。此一供养已经超越了“色身舍利”而升进于“法身舍利”的层次。
更有趣的是,毗瑟底罗居士自称他每次打开“栴檀座如来塔”之际,便念念入于“佛种无尽”三昧:“念念得知一切诸佛殊胜之事,……我入此三昧时,随其次第,见此世界一切诸佛相续出现。”这说明了他所守护的佛塔,虽是“色身舍利”的塔座,但是精神上所皈敬的,却是“法身舍利”。此所以开塔之际,看到的已经不是佛陀火化之后所遗留的爪发遗骨,而是“一切诸佛相续出现”的欣欣生意!因为佛的法身慧命是无穷无尽的,不是爪发骨灰所能代表,也不是爪发骨灰所能穷尽,爪发骨灰祇是一种象征,象征本身祇是一种象征,象征之所象征的主体才是意义之所在。爪发骨灰所象征的,不是佛陀示现在人间的有生有灭的“色身”,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同的那个主体,那个主体,就是彻证法性的“法身”“慧命”。这个法身慧命是十方三世诸佛所共,也是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未来成佛之所共。这就是我们从第一义谛的层面来看佛陀舍利的深层意义。
如果我们崇拜“色身舍利”的态度不加以提升,也会引起一种偏差。现在佛教界还有一种流行的思想,就是某某善知识往生了,首先关心的便是,“有没有烧出舍利来?”如果不重视一个善知识平生的身教、言教,却以爪发骨灰来论断其德行与修持,这是一种颠倒!如实而论,我们应该把恭敬“舍利”的心,还原到对于“法”的尊重上面,还原到《华严经》所说“佛种无尽”的洞见上面去!唯有从这个角度来体会佛指舍利来台普照的深层意义,才不会辜负所有成就此一善缘的大善知识们。佛指舍利临港,不但在世俗谛的层面上,为我们成就了未来的见佛因缘,同时也提供给我们一个向上提升的机会,让我们因此得以契入第一义谛!二谛圆融,佛道圆满,普愿一切众生具足善根,顶礼佛指舍利之际,当下明心见性,与佛会心一笑!
历史上的舍利结集
“舍利”一词在梵语、巴利语中,虽为遗骨之意,但绝非一切有情众生之遗骨皆可称之,而是薰修戒定慧三学者的大智能结晶。换言之,形而上者谓之三学,形而下者称为舍利,二者其实是一体之两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佛陀在肉身荼毗之初,八斛四门碎身舍利堪称其大觉的首度结集。其后因着利佑众生的大慈大悲,佛陀舍利除了帝释所获牙舍利、龙王所得髭舍利以外,余皆散布至八王所辖之各地。
等到阿育王一统印度,重启八王修建之佛骨舍利塔,是为佛陀大智能的第二度结集。阿育王在位时期,约当公元前二六八至二三二年,为印度史上难得一见的辉煌朝代,其国威所及远达缅甸、锡兰、埃及、叙利亚等地。他在皈依佛教之后,曾颁布了一份文告,申言此后向国外派遣的将不再是军队,而是弘法高僧。藉由阿育王的推广,佛骨舍利所分布的畛域更广,以中国境内为例,就有十九座阿育王塔。
而在众多佛陀舍利之中,又以佛指、佛束顶骨、佛牙、佛锁骨等舍利最为珍稀。因此,即便这项因缘无法称为佛陀大智能的第三度结集,但相对于阿育王的“大结集”,尊之为“小结集”也应属允当。
有些人会质疑,既然佛家主张有情众生的生时之躯、身后之骨,俱为地水风火四大所聚,那么佛骨的聚散亦不足特别称道。然而正因唯有薰修戒定慧三学者方得以成就舍利,那么佛指、佛牙的再聚,自不可以一般前述观点视之。换言之,四大之散固属“缘尽”,但舍利之苍却为“缘起”。
或许以我辈众生之愚瞑,无法确知这份因缘的来由;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阿育王时代的佛陀舍利结集,恰妤是佛教昌盛、佛法广布的黄金时期;那么当这份善缘再度具足的今天,众生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星云大师在佛指舍利安座高雄佛光山道场时,曾经开示道:“佛陀终于来了!”大师瞻“佛指”而称“佛陀”,正是点醒了痴障、指明了方向,亦即舍利的结集不应落在物象层次省思,而应看待为佛法的结集。换言之,并非“生身舍利”。而是“法身舍利”(即佛陀所说之经典)的结集。
事实上,我们不难从佛灭后几次佛教大结集的史实,印证出大师开示的真谛。总的来说,佛陀舍利的结集,其实和佛教结集有着时间上的吻合。
佛陀涅槃后最初的三次大结集如下:
第一次在佛灭后三个月内,尊大迦叶为上首,在毕波罗窟内完成;第二次在佛灭后约一百年,由争辩戒律双方共推九位大德,于毗舍离城进行;再过百余年后在阿育王护持下,共推目犍连帝须为上座,完成了第三次的结集。
基本上,第三次结集仅属教内部众,对“十事”戒律的因明辩证,就影响性而言,不若第一、三次结集来得重要且深远。而第一次结集因为距离佛灭不久,因此勘诵而得的经典与佛旨相去不远,也较无分歧的问题。第三次结集则不但厘清因与外教纷诤而生的法障,更让经律论三藏自此趋于咸备。
假设我们撇开第二次结集不谈,则可以相当清晰地发现一条历史脉络,那就是:佛陀的戒定慧第一次结集为舍利时,也就是佛灭后不久,发生了佛教首度大结集;佛陀舍利第二次结集,亦即阿育王重启八王所建佛骨舍利塔之时,也与佛教第二度结集在时间上相吻。
经由这条历史脉络,我们来看佛陀舍利此次在台湾的小结集,自然不难解释为何佛指舍利来台前后,能够对匡正人心、正信弘法,有如此不可思议的作用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古代视文字记载为亵渎神圣,因此最早两次结集都采会诵方式,也就是集合诸比丘于一堂,共勘佛说而诵之以广为传布。到了阿育王时代,才有文字上的记录。以传播学的观点来看,文字使得信息传递更精准且有效率;因此阿育王时代的结集方式、规模,乃可以用建造八万四千阿育塔形容之。至于“八万四千”与“恒河沙数”近似,是形容难以胜数的概辞。
换言之,阿育王重启舍利塔之说,不但为印度统一的历史缩影,也是佛法完备的三藏结集。温故知新,其实可以将有关阿育王的诸行,做格局更大的解读。如此非但无损于其转轮圣王的事迹,且赋予宗教传播的新法门。
寻找第二枚真身佛指
《法华经》中记载,三千大千世界里无量千万亿的菩萨众,听闻佛陀宣说法华经,即以神通力同时从地底涌出,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庄严,光明灿烂。所有弟子都被这般前所未见的壮阔场景震慑住了,祇见菩萨一心合掌,齐声向佛陀问讯请安,并且发愿要在佛陀色身灭度的娑婆世界,广说法华。而佛陀为了加强众生信心,也以无量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天,身上所有的毛细孔放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芒,遍照十方世界。原本坐在宝树狮子座上的所有佛陀分身,也跟着出广长舌、放无量光,时间长达百千年,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咳,俱共弹指”,所有诸佛菩萨同时颔首微笑、拳指轻弹,这二种音声竟能传遍十方诸佛世界,其波动能量造成国土六大震动。
此不可胜数的弹指之指,即是佛陀拈花微笑的手指、药王菩萨舍身供佛所燃之指、千手观音四十二持物之指,而尚留存于娑婆世界的即是法门寺的这枚佛指舍利。其实,世上还有另一枚真身佛指!有关这枚佛指的记载,隐藏在许多寺院的文字和雕塑之中。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他们从未听闻此事?实则不然,我相信你一定听过,祇是你可能没有察觉。因为这是不可宣说之秘;唯有心心相映才能领悟得到。
《法华经.如来寿量品》言:“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知者皆悉通达,然新发意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所以,凡是知道此事的历代祖师大德、善男信女们,无不苦心参悟佛陀所遗留下来的线索,甚至走遍世界各地,在浩瀚佛海中不断寻访真身佛指的踪迹。直到那觉醒的瞬间,他们才发现佛指早已化身在那“指月见性”、写就三藏十二部经论、发救一切众生之心作种种布施之手的指头上,诚如佛陀所言:“一切众生草木国土悉具有如来智能德相,惟因妄想、执着而未能得见。”诸位大德,请你张开你的双手,注视你的手指,看看他们是否有因为你而发出佛光?因为这正是你在寻找的第二枚真身佛指。
最后,祝愿香港佛教界迎请佛指舍利临港瞻礼祈福大会功德圆满。与会诸善知识都能够通过“指月之指”而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