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男耕女织乃修身大道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法清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男耕女织乃修身大道

  经文:爱身品者。所以劝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自爱身者。慎护所守。希(左竖心,右希)望欲解。学正不寐。身为第一。常自勉学。利乃诲人。不倦则智。学先自正。然后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 ——摘自《法句经》爱身品

  这一品,佛主要是教我们怎么来修身。儒家经典《大学》里边也有类似的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每个人都要修身,修炼自己。人的一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能把事情干成什么样,起决定作用的,就看你修身有没有修到家。所以,儒家的这个修身养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可惜的是,后来的人们把修身养性这句话当成了老年人的事情。退休了,没事干了,到公园里面练练太极拳,养养鸟,认为这才是修身养性。对修身的这种认识,完全错了。

  果:男不男女不女

  修身养性的本意,是指培养情操。一个人如果没有通过修炼,没有建立起非常好的情操,那他做什么,都不可能做好。身修好了,才能齐家,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佛教我们的也是一样,学佛要先从自我开始修炼。

  那么,该怎么修炼呢?怎么才能把自己修炼好呢?佛告诉我们,要想脱离烦恼、悲哀和不愉快,即“希(左竖心、右希,意为“悲伤”)望欲解”,就要学习,要端正自己,要正身、正意。修身养性,首先要端正自己,把身体修练好。修炼身体的根本该从哪儿着手呢?

  现代人的最大问题,是社会出现了不和谐。而不和谐的根本,就是因为大家都没有修身,每个人都没有把自己的身体修好。修身最根本的一点在哪里?很简单,身体有男和女的区别。但因为大家现在都没有修身了,所以,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是:男人不像个男人,女人不像个女人。这是阴阳错位啊!世界因此颠倒了!是非黑白也就来回地倒着,全乱了,因为根本的东西没建立起来吗。

  所以,孔夫子教我们修身养性,首先要把身修好。身修好了,才能养性吗。但现在的许多人,连修身都没有过关。

  因:男不耕女不织

  那修身的根本点在哪里呢?

  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对男性和女性的标志性分割是什么?是男耕女织。男人要耕地,女人要织布。但现在,男人不耕地了,女人也不织布了,所以,就出现了男不男、女不女的状况,根本原因就在这儿。其中的道理在哪里?让我来告诉大家。

  男性和女性体内,都同时存在着阴和阳两个方面,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同时存在着雄性和雌性两种激素。那后天修炼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男性,就要通过一些活动,让你的雄性激素增长。男人处在雄激素增长的状况下,他才能呈现阳性,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男性;如果你是女性,那就要让你的雌性激素增长、雄性激素排解,这样,你才是一个完整的女性。那这些激素的排解,和男耕女织有什么关系呢?

  耕地是力气活,它需要外在的力量。使用外在的力量,就可以激发内在雄激素的增长。所以,男性要去干体力活,这样,他的雄性激素才能逐渐增长,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男人。

  那女性就一定要绣花、织布,你们在坐的女性哪个是绣过花、织过布的?现在多数人已经不做这些了,认为已经不需要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人来说明干这些的重要性。现在的人太过于急功近利,学个什么,就想拿它谋生,拿它获取利益,总以利益为准则。学织布、绣花,都卖不了几个钱,于是就想,学那个干什么!学个东西,只考虑能不能挣钱!太功利了,已经活的没有人性了。而过去的人,学个什么,首先是为了养性,为了修身。不要说太远,就是旧社会的时候,大家闺秀们天天干什么?在绣楼里面绣花、织布,她们干的都是这些。那他们家是不是还等着她织那个布往外卖去?她家不会指望这些,但是她的父母会让她去学这些、干这些,因为他们懂得,做这些,是传统延续下来的精华。

  织布对女性的好处

  女性天生思维庞大,思绪很多,就像织布机的线,密密麻麻。就像我们讲堂门外搁的那些织布机的线。不过很可惜,讲堂门外的这些织布机,现在没人喜欢用。我到民间收了这么多织布机,本想招收会员来织,可是,到目前为止,一个会员都没招收到。然后,我让素心铭管理层的员工没事上来织织,这是免费的,可以当娱乐来织织。最开始的时候,还有几个人来织,后来就没有一个人了,我也无奈得很,但没办法。我说得再好,也没有用,我明白了,她们明白不了。所以,这些织布机现在都变成了摆设;开始,我可不希望它们变成摆设。我把它们安装起来,找人来调试,不够的零件都补上,每一台机器都可以用的,是拿来让大家修炼的,但现在都变成了摆设。

  你在织布时,要把那么多的线给它一根一根地穿过去,这首先要定力、耐力。现代人缺什么?就缺定力、耐力。家庭生活不和谐,就是因为平常不织布,所以忍耐力太差。女性如果一天到晚坐在哪里织布,不断地穿那么多线,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就会很有耐力,心态也就祥和了。你的心态祥和了之后,碰到生活中的那些小事,就不会计较那么多;家庭中出现的那些小矛盾,听不顺的哪句话,你也就根本不会在乎,记不住,或者很容易就让它过去了,这样,你的家庭就和谐了。但现在的状况是什么?女性什么都忍不住!因为她没有经历过绣花、织布,耐力没有培养起来。女性就要织布绣花,哪怕是织个毛衣呢。这些手段,都是修炼自我、磨练心性的最佳,最有效方式。

  女性通过织布、绣花、织毛衣等活动,能把庞杂的思绪规整、理顺。织布这个过程,就等于是在疏导自己的思绪,排解自己的雄性。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雄性的东西一排解掉,她的心就祥和了;那些毛躁的东西,就去掉了;那些不安分的心,自然而然就不见了。所以,织布很关键。

  因此,中国古代的男耕女织,就不仅仅是农业社会的一个分工,而是一种性别养成教育。这种教育从根本上,从人性的本性上,对男女进行了符合自然的分割。这个道理,也只有我能说出来!别的学校的老师,不会告诉大家这个道理。这是我总结归纳一些中国固有的美好的东西时发现的,它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当今社会之所以存在种种不和谐,追根究底,就是因为这个根本的教育没有做起来,男男女女都没有从根本上修身。

  人都得有一个爱好

  说到耕地,大家会说现在没条件了,农民都没有地种,更何况是城里人。没地种,那搬个水罐总可以吧,没事,你就去扛个东西。耕地的意思是说,你要去干活,要去出力气。大家如果愿意种地,那以后,我就组织大家到山里开荒去。

  那织布的意思,就是去规整,去静,去培养自己的耐力。女性建立自己的耐力、定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的。然后,还要有琴棋书画,这些,都要围绕着修身这个目的来学。我们的传统中,琴棋书画、绣花织布,都是对女性的要求,一般都是必须要的。但现在的人,学个画画,就想成为画家。学个什么,都带着功利,而不是仅仅作为修身养性来学。我们要修好身,家庭要和谐,乃至社会和谐,都要从这些根本点上来建立。这些根本点如果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就会出很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从女性开始。女性在社会上的重要性非常大,女性的修身好和不好,她能影响整个世界。

  首先,世界由什么组成?由男和女组成的无数个家庭组合起来的。女性如果把身修好了,那这个家才能安。按儒家的说法,家就能齐了。家齐了,才能治国,才能干事情,才能拚天下。所以,修身养性是非常重要的。

  但现在,大家不可能再回去织布。织布也很累,织几下,腰就酸了。但大家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它对修身的重要性。那既然不可能回去织布了,还怎么修身呢?培养一个爱好也有一样的作用。

  我观察了现在的许多人,都缺少真正的爱好。人如果没有爱好,就等于没有什么东西来养性了吗。真正的爱好是要用情操的,以现在来说,作为女性,靠什么来修身呢?就是要建立真正的爱好。有人说,我爱好逛街买衣服。上街买衣服这称不上是爱好,这是贪婪,它本来具备着,不需要再去修。当然,如果能爱好绣花织布、琴棋书画,那是最好。或者学个插花、摄影也行。总之,你得有一个既有意义,又能让你心情愉悦的事儿。总而言之,那些能让你的心静下来,能长时间地吸引你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爱好。建立起这么一个爱好后,你的生命就等于上了一个台阶,你就等于在修养身体了。修身以后,心性磨练出来了,你才能活的幸福,否则,你会很苦闷。不管你干什么,不管你拥有多少物质,那都是多余的。你天天逛街买衣服,西安就这几条街,你来回逛能逛几次?逛不了几次你就腻得很。然后你再跑到香港去逛,去几次也腻了,那你还能到哪儿去?没多少地方可以去的。你一天到晚就愁着买不到衣服,那只是一个贪婪满足不了,不是真的买不到衣服。那么,活的就很苦闷。如果你能建立自身的爱好,热爱一个有意义的事,比如弹个琴,画个画,摄个影,专心学个佛,或做个别的什么,真正从精神领域深入,这样,就能够把那些多余的、无聊的时间很快地、很有意义地度过。

  人呢,大把大把的时间是空着的。人生要活的有意义,只是把那些无聊的时间填满。填满那些无聊的时间,让你没有时间去无聊,你的生活就会很幸福。现在的人,都是填不满。如果是还在为生活奔波,相对来说,他的日子还好过点。其实,这些人他是幸运的,他一辈子为生活操劳,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最可悲的是什么?是已经不为生活而操劳的这批人!他们因为不用再为生活去奔波了,时间就没办法消耗了,所以,就有了大把大把无聊的时间,难受的时间也就增多了。如果还需要为生活去拼搏,那他难受的时间就很短很短,因为他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但吃饱喝足了的这批人,剩下的就是无聊难受了,现在这批人其实是最难过的。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人这一生,要过得幸福,就是要让有意义的事情把时间填满,那样,你就没时间难受了。闲得没事的人,总是会很难受。所以,一定要培养一个爱好,找个有意义的事情来做。

  这些道理很简单,但大家平常可能没太注意。每个人都一样,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在我们的人生中,就是要把这些多余的时间给他填满。许多人填不满,就去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结果,越做越遭。所以,把修身养性做好了,那什么事情就都能做好了。

  学佛的三个着急

  昨天还来一个人问我,他有一堆烦恼,但不知道怎么来解决。我说你把心静下来就能解决了。他不相信,说静下来还怎么能解决呢?现在许多人害怕把修身养性做好了,心静下来了,就不想工作了。人总是在迷当中来回转着,而不知道说,你如果把身修好了,心静下来了,性养好了,再面对那些事情,就会觉得很简单,就会把它做得更好了。但是,大家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很害怕自己静下来。

  书上告诉我们:“学先自正。然后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佛教里边告诉我们,你要先自度,然后才能度人。你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你才能帮别人解决问题。但我们现在有许多人,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自己为什么烦恼,为什么静不下来,都不清楚,还要去帮别人解决问题。他能帮别人解决了问题吗?解决不了。所以,才要“学先自正”,要先养自身,先让自己去明了。

  但现在佛教里边有很多这种人,自己看了很多书,看完了,就拿书中的道理到处去跟别人说,就拿书中的道理去帮别人,结果,帮来了满肚子烦恼。等到自己遇到问题,又什么道理都用不上,这种人现在很多。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修身。

  我一直跟大家说,学佛首先是要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禅修的时候我跟大家说,学佛的人有三个着急要记住:

  一、一开始学佛,看了一些经书,觉得佛说的好得很,但自己还没修行,就到处去向别人说,很着急地去推销,说佛有多好多好,让别人都来学佛。他说了一整,不但没推销出去,还被人家当神经病看待——这是第一个急:急着推销;

  二、推销了一整,没人理他,然后,第二个急就出现了。这一回,他着急的是:佛这么好,为什么别人都不学呢?!他急啊急,满肚子烦恼就产生了:着急别人不听他的,不跟他去学佛;

  三、然后就是第三种着急。看到佛的什么书都好,总怕哪本书自己没读过,哪个法师自己没见过。这第三个着急是一道坎,很多人到这里后就过不去了。释迦佛把宇宙人生所有的道理都说完了,用我们的头脑,是根本明白不过来这么多道理的。这些道理都太伟大了,你如果东看看、西看看,就会被这些伟大的道理直接打懵,最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你读了很多经,知道很多道理,但也只是读读而已,不能用到自己身上。

  学佛、修行,修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许多人三学两学,就学了一肚子烦恼。这三个着急,都会给他带来烦恼。

  光读不练:不行

  学佛的人,对佛法如果没有真正深入,就不能得到受用。没有受用,光是停留在理论上,这样的话,知道的道理越多,障碍反而越大,就光会说,不会做。学得很多,但自己没有受用。别人一看,学佛的人就这个样儿,也就不学了,影响了正确佛法的传播。现在西安有一大批这种人,他们张口就能背大段大段的佛经,听起来不得了得很。有些人还是教授!这教授那教授的,对每一部佛经都很清楚,很吓人!连《大藏经》都读了好几遍,吓人得很。

  光说不练,佛经读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佛经是什么?是地图而已。就像我们要去北京,佛经它就是一个去北京的路线图和北京地图。佛给我们说这些道理,为的是让我们从中去寻找解脱,明白解脱的方法。那你拿到这个地图了,把它都背下来了,知道了北京天安门在哪里,它是怎么来的,把它的故事、历史都了解了、清楚了,就等于到过北京了吗?谈不上!所有的佛经,只是告诉我们一个方法,但方法不等于你已经到了北京。你知道了到北京的方法,还要身体力行才行。

  你读完地图以后,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从去北京的很多方法中做一个选择。去北京可以走路,可以自己开车,可以三步一拜,可以坐飞机,坐火箭,各种方式都可以到北京。这些方法就是修行的法门,你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选择一个。选择了,不等于就到了,你还要真正地去做去。你如果想坐飞机去,那得赶紧买飞机票去;如果想要坐火车,得赶紧买火车票去。买完票后,你还得坐上去,得付诸于行动。最终,你到了北京了,置身其中了,亲眼看到天安门了,这个时间,你才算真正明白什么叫北京了。

  佛经也是,它们只是一个路线图,一个旅游图,仅仅是读完了,你能干什么?能算是真的到北京游了一趟吗?不算了,还差得远着呢。但许多人现在都停留在研究地图上,他们把这个地图背得很熟,可惜,这没有用。但他们乐此不疲,专门研究地图、背地图,研究完了,就给大家介绍,说北京有多么多么精彩,现在,这种人很多。这种人,他学佛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

  佛告诉我们,学佛一定要自己去证得。要信解行证。通过证,通过受用,来修身,来修养自己。自己修养好了,才去教别人。

  生活不需要高深

  我在佛学院讲课的时候,也是跟这些人差不多,把老师教给我们的,再哗哗哗倒给学生,讲得一套一套的。然而,讲了那么多,自己却没有真正明白。有一天,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离开了学校,不再给学生讲课了。因为很多道理我自己都没有做到,没有在生活中去实践,光是从文字上、从书本上明白了。讲课时,不过是把老师说的一纪录,再从书本上找一些资料,一整理,一综合,再告诉给学生。学生们听了,还是这么一纪录。有一次,我发现我们一个老师的讲课笔记,和他的老师的笔记是一样的,他讲课,就是把这些笔记来回翻来翻去地讲。我觉得,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后来,我有很多年不讲课,开始真正地修炼自己。

  我来陕西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讲课。我在秦岭山中住着的那段时间,就是在忏悔,忏悔以前讲了很多我自己不懂的东西。素心铭建立后,因为西安没有人对大众宣讲佛法,我才建立了这么一个讲堂,每个星期给大家这么叨叨叨、叨叨叨地讲了一堆。我现在讲的这些,都是很通俗、很简单的东西,都是一些家常便饭,没有太高深的道理。因为我这里没有很高深的东西,都是粗浅的东西。这些年,我观察到,西安有很多人对佛法有需要,但没有人做这件事,所以,我就随便做一做。我现在给大家讲课不像原来,原来,每讲之前都要备课,要写很多提纲,查很多资料,印很多东西,要引经据典,要弄很多你们明白不过来的道理,看不清楚的文字,这样,这样,才证明自己很高深,很有学问。但在素心铭讲这几个月来,我每次都只是跟大家闲聊一聊,没有高深的。但大家显然还是喜欢高深的东西,所以,现在来听课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过去,我们那边常说一个笑话:有个人去听课,听完后别人问他:老师讲得怎么样?他说,哎呀!讲得太好了!又问他:那怎么个好法?啊呀,太好了!好的一句都没听懂!

  没有一句话听得懂,你说好不好?肯定好吗。而我在这儿跟大家讲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大家可能觉得不听都知道。那我为什么还要讲这些?是因为后来我才明白,这些东西其实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人活着,首先要解决的是生活问题,让生活真正过的安宁自在的,就是一些絮絮叨叨的小事。这些小事加起来,就构成了整个生活。这些道理,你不讲,它都在。所以,释迦佛成佛以后,就说,我明白的这些道理,其实都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把这些都存在的道理说给大家,大家也不会相信。那大家既然不信,怎么去理解它?所以,还是算了,也不讲了。

  最怕好高骛远

  释迦佛发现的这些道理,都是本来都存在的。真实的东西,它都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学佛,来素心铭这里听课,不是为了增长学问,而是来明白一些道理,寻找一种生活的方式。佛最终教我们的,就是生活的方式,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生活得好,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现在的人都不缺道理,所以大家学佛,一定不能贪多,不能贪很多高深的道理。佛是有很多高深的道理,它们很妙,太妙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知道太多。我们只要知道一些粗浅的、切合实际的、对我们的身心有用的,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道理,就已经足够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定不能好高骛远。

  有许多人学佛,三学两学就好高骛远,粗浅的佛经不读,一定要读很高深的。一些小乘经典看都不看,认为太低级。学佛就是应该从最实际的,最实用的开始,不要好高骛远。但现在许多学佛的人,都容易出这个问题,好高骛远,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做起来就很差。这样学佛,是没有用的。

  学佛,先自利。自己真正得到利益了,再拿自己得到利益的道理来帮助别人。虽然佛法很好,很希望朋友们来共同分享,但是,你首先要以身作则,你确实做得很好,朋友们看到你改变很大,这时候,他们就会来找你。当他找你了,他有需求了,你这时候再告诉他,这才会有效果。

  但如果你自己没有改变,没有受用,就很着急地去告诉别人,让人家学这学那,那人家就会觉得你很无聊。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学佛要先自身受用。自己受用好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感化身边的亲人朋友。让他们觉得说,你通过学佛变化很大,想要跟你学习。等他们找你的时候,你再告诉他,这时候,才是真正有效的。

  ——据法清法师10月27日开示整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