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面具
蓝面具是蓝面具藏戏的标志,为开场角色温巴所戴。
动物面具中的大象。
开栏的话:世界上许多古老部族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面具史。这些经历了数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面具,反映了本民族宗教、民俗和审美观的发展与变迁。面具史几乎与文明史同步,而我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形式最多样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我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39个民族中,其中少数民族面具更以其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在中国乃至世界面具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们的祖先在峻岭悬崖、荒野蔓草间书写了人类的历史,我们希望这个专栏能成为读者探古溯源的一把钥匙,通过这些特征鲜明、造型丰满的面具,探寻我们祖先的足迹。
藏戏是在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杂技以及藏传佛教祭祀礼仪等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载歌载舞类似歌舞剧的广场艺术表演形式。藏戏,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主要流布在西藏的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聚居地区。
藏戏主要分为白面具戏、蓝面具戏、门巴戏、昌都戏、安多戏、德格戏、木雅戏和嘉戎戏8个剧种。除昌都戏和木雅戏外,其他戏种大都佩戴面具进行表演,并以蓝面具藏戏最具代表性。藏戏的传统剧目有二三十个,流传最广的是《文成公主》、《卓瓦桑姆》、《诺桑法王》、《赤美滚登》、《白玛文巴》、《朗莎姑娘》、《苏吉尼玛》和《顿月顿珠》,这些剧目被合称为“八大传统藏戏”。
藏戏的角色大都使用面具装扮,只有少数采用简单的化妆。面具多为纸胎或布质,很少使用木材雕刻。藏戏面具大致分为4类。
温巴面具:“温巴”意为渔夫、猎人。温巴面具采用平板式造型,是区分藏戏戏种的主要标志。戴白面具出场的是白面具戏,戴蓝面具出场的则属蓝面具戏。戴面具的温巴负责主持藏戏的开场仪式,讲解剧情,还要与其他非正戏角色一起为正戏主角伴唱伴舞。
正戏角色面具:有平板式假面和立体式假头两种,角色多以颜色区分。红色面具象征威严和权力,多为国王、大臣佩戴;绿色面具象征慈爱俊美,多为王后妃嫔佩戴;黄色面具象征神圣善良,多为活佛、喇嘛和仙翁佩戴;黑色面具象征凶残,多为魔鬼妖怪佩戴;半黑半白面具象征奸诈狡猾,多为巫师、丑角佩戴。
神祗面具:藏戏神祗面具的式样特征与寺院宗教跳神活动上出现的神祗面具相差无几,穿插使用于藏戏的神舞表演中。
动物面具:藏戏中的动物角色十分丰富,面具样式皆为立体假头,多出现在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剧情表演中。如虎、豹、象、熊、鹿、牛、羊、马、狗、猴、鸡、鹦鹉、乌鸦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