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心品之思想
四 住心品之思想
人心的状态 大日经之最初之一品是说明住心品。说到住心,有心之存在状态,说明把握心之意义,从迷惑的人心到开悟人心之状态有各式各样的不同,其方向朝着的处所是以心作为思想上之问题。此处以空海最初是因为从心上所引发的问题。
佛教中教导有各种教学上的困难。可是这些教学是要一一理解的,很多是繁杂的事。可是大日经之住心品从最初包含的不是没有繁杂教学上的问题,存在于现在人心之状态,是心上面的问题。说到这一点,想是引发空海心上非常之想法也是当然之事。大日经之住心品中,是从人之心的状态由最低、最恶之人的心之状态,次第所净化之心,善心发起,接着说明成为佛之心,作为菩提心而展开之姿态。此一住心思想也是在印度佛教中,从凡夫世间人之心进化为小乘佛教之信仰之人的心,又进入大乘佛教信仰人之心,最后提出为对真言密教之信仰之人的心,其中详细说明了这些事实。
心之本性 首先,作为住心品中心思想之一的是:人与佛有密切关系之问题。人的心虽然果真的被烦恼妄想所包围,但若真正修行,说明迷云拨开彻底而成为佛心,这样场合,人是怎样的能够成佛?成佛之可能性是人心是有怎样的特质呢?就是说明了这些问题。所以是考量到这一问题,得到其结论,说明人心之本性(心性),因为是本来清净者。其心性者称为净菩提心,或者称为自性清净心等。最后进而所说的关于佛之智慧、精神内容是一切智智。说一切智智,说是一切智者(佛)之智的意义。这样人之心性是清净,佛之心是一切智智,在这样的本质中说明有必定的不同点,结局,维持其这样情形者,或者作为中核者是觉悟,称此为菩提也。
甚么是开悟││如实知自心 因此大日经,秘密主(金刚萨埵)对大日如来,虽然说悟是体悟的一种样式,其悟是有怎样的意义?而有此质问。大日如来就在座位上答覆而说出如实知自心。如实知自心是知道是在真实的知道自己之心的本性(心性)之意义。说到这种知,不只是在说明知识上知道的心性,是有本来之清净心之意义。若说到此如实知自心之事,是大日经中特别应该注目而是有名的。我是最喜欢的这件事,人为何要依赖于文字,最喜欢的是在有色等纸上书写上有了如实知自心。我们每日生活很繁忙,心都是向外攀缘,心被外在之环境、现象所剥夺,自己缺少向内去观照,在这样的时候中,教以如实知自心,内观自己,回归自心,收回忘记了的自己,造成直接观照真实自己。弘法大师深心所引发此如实知自心之思想,是想到自心中有本来的佛在,常常说明用自心佛,强调此是人间之所尊重的事。又,弘法大师揭示自己求法之中心课题,前文已经说到“思考还源”,这一件事与如实知自心表现是有同一意义。
看出心性清净观点之源流 可是这种观点也不是以大日经为开始的,其源流是大乘佛教,特别寻求到在中期大乘佛教思想中。说明心性本净、客尘烦恼之思想。心之本性是本来清净者,由于外来的客尘烦恼盖覆而染污了这一清净心,考量到这些是迷惑住人之心的状态。此中说心性本净,是说明连接于如实知自心时之自心(自己的心性)者。又、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想法,任何迷惑的人,有所执着的人之心的存在,想到其心之中必定有佛性。进而又发达为如来藏思想而形成为思想体系,但说如来藏者,好似胎儿住宿于母亲之胎内一样,人之心中包含有如来(佛)。又如来之大慈大悲之中所包含有一切人,表示出有此二种意义。
这样的思想都是说明人与佛有密接之关系中,强调成佛之可能性,说明人格之尊严性与人之生命之可贵!大日经以这样思想为背景,形成了如实知自心之思想。所以有如此的结果,因为看到心之根底中之佛,从此理解到迈进自心佛之思想。
佛不离人间观││凡圣不二 看到这样的进行,大日经之人间观,虽然看到人心之本性是清净者,或者看到人之心底具有佛之思想,推动人间观而走到佛陀观之尽头,明显的成为人间观与佛陀观是有不可分离之关系的事。
从人心之诸相作为菩提心开展之立场 又,说明关于心之本性之观点,回到人心之状态之考察,想到这是看出具体的范围。首先人之住心之中,最底、最恶之住心是无道德、无宗教之心的状态,而且唯独以食欲与性欲而为生活,说来恰似羝羊之心之状态一样。这种住心,在烦恼妄想迷惑中,这是各种作罪恶之人的心态。这种人要依靠佛之慈悲之救济,但这样罪恶深重人,其人也具有菩提心之种子。
此处如羝羊一样之凡夫(迷惑之人),有何种良缘、即若有善良的动机,恶人也可以发起善良之心,那就是持斋之心。说到持斋之事,印度在家信者,一个月中特别规定有六天是过着佛教之信仰生活,于其日中特地减少食事,用其节食之部分布施给贫苦之人,其布施表示慈悲之心,了解到此处是善心生芽。进而,对父母、亲戚、邻近之人,应以尊敬心供养等,即现今不知道德、人伦之道者,使令彼能知道。
此处之善心之生长如同植物,恰似有如植物之种子,依靠温度、湿度而芽生、长苞、长叶、开花而结果。人之善心也是这样的生长,那就是:一、种子心,二、芽心,三、苞心,四、叶心,五、花敷心,六、成果心之六种心。这六种心之生长之心的状态,是无道德之人悔悟,唯有道德心之阶段,无道德之人的心中潜在有不少菩提心,若能活动即成为有道德之人。
可是在印度,佛教以外有很多宗教,被称为外道,信仰外道宗教之人们,护持外道之戒,祈愿往生天国,又有教导听闻大自在天、梵天等很多神祇之信仰,可以说明是获得一时的安心,依据信仰而安定了心,发起无畏之心,想到这是比较前之觉悟有道德人多少有了进步而获得菩提心之展开。此处信仰升天之心为第七之受用种子心,安住在诸神之信仰一点上,为第八之无畏心,加上前之六心,称为世间之八种心。
六十心 以上是世间三种住心,考量到住心品中就是凡夫心之诸种型态,说到有百六十心,六十心中有很多是凡夫之心。首先成为迷惑之心者,就是说到有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之五种,用此五种烦恼之下,又有数出其二倍、三倍及五倍数成为百六十之数,说有百六十心。然而百六十心没有作具体的表示,具体的说明是六十心。看出其六十心之内容,提出大约唯是贪心、瞋心、痴心、疑心等。贪心与无贪心,瞋心与慈心,痴心与智心,决定心与疑心,暗心与明心,看来实在恶心与善心之对比之样子。然而,此处说无贪心不是无贪欲,勿宁说就是无气力,慈心也是作为一种之偏爱,智心也是指世间心,明心也是具有偏执之意义。其他有农夫心、商人心、狗心、狸心、风心、火心、河心、陂池心、田心、盐心,依靠譬喻的表现说明心之状态,非常富有暗示心之诸相分类,所考量到的含有多分教训的意义。
从佛教之信仰进入住心之阶段 住心品在世间心上分为三种阶段,进而加入佛教之信仰想到也是有阶段性的。最初是小乘佛教中之声闻乘之心,接著有缘觉乘之心。进而又有入大乘佛教,最初是瑜伽、唯识派之人的心,又有中观派之人的心,于是最后有信仰在真言门中人之心,从小乘到大乘,从大乘到密教信仰之推移,表示出其教学之思想纲要,作为住心上之状态。
若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表示出菩提心展开之过程,但从另一方面看,指出教有优劣、浅深,看出多分有判教的思想之同时,从此处获得一个终结,窥视到印度佛教史上之变迁的缩影。因此大日经之成立,也被看出意图是印度佛教史之最后所庄饰之产物,有其很甚深之趣味!
以上为住心品之向上之过程,从极恶之人到真言密教之觉悟的心,大致说有八种阶段,从此看出菩提心之展开的过程,也称为心续生之阶段。弘法大师空海著有《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三卷),虽然是以此大经住心品之心续生阶段之思想为基础,但是进而依据空海之综合的、组织的思索而树立独自之思想体系。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