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参观与寻根之旅
寺院参观与寻根之旅
陈茵茵
身处瞬息万变的现代人,在面临工作、生活等压力之余,莫不希望能拥有处关闭手机、远离吵杂的世外桃源,因此选择到寺院旅游观光无疑又成为参观休闲的最佳选择之一。
在观光事业发达的国家中,有的是因为当地独特的天然资源成为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如美国大峡谷、澳洲黄金海岸与中国桂林的山水等。也有的国家是靠着文化古迹而驰名世界,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法国的罗浮宫、希腊的神殿等。以佛教而言,从佛教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演变,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弘传的概况,也可以看出佛教是如何融入不同的文化社会中,而各自展现出各地域在建筑、绘画、雕塑等不同的风貌。
佛教建筑的历史
翻开中国古文明的历史,人类的生活方式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一直发展到今日高楼大厦林立,建筑物的建造风格随着人们住的需要而迭有变更,更因应不同地理环境及生活形态,自然是各地有各地的风格,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建筑风格代表作。因此,从建筑所呈现的相貌,可以让我们间接窥探到一个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其民族特性。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更会使用祠堂、庙宇与纪念馆等来缅怀先人的功勋,或是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并收集、留存相关的文物,例如孔庙、忠烈祠等皆是。在中国佛教史上,观世音菩萨的传说故事非常多,像鱼蓝观音、送子观音等,甚至于与妈祖信仰的关系,造就出许多观世音菩萨与民间信仰的结合,从民间街头巷尾对观世音菩萨的膜拜,即可知“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之鼎盛。
佛寺建筑的文教功能
综观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不只是可作为建筑史上的研究资料,更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民间生活、期盼与度化的方式。当然也流传了很多感人的传说故事,透露出劝人为善、邪不胜正等社会教育本怀,无形中启迪了人性的良善与超越性。
访游名山古刹或深具各种特色的总本山,与一般风景游乐区相较起来,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度感官刺激的活动;而是着重于缅怀古德或诸佛菩萨的嘉言懿行,引发来访者“见贤思齐”之心。当参访者伴着鸟语花香拾级而上,随着潺潺的流水声溯源而上,踏上庄严的殿宇,耳闻祥和的梵音,在香烟缭绕之下,就算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暂时从喧嚣的红尘中涤荡思虑、身心舒放,好似找回自己的本家,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呢?正如印度已故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佛教,印度将无法成为世界文化古国。”印度拜佛教遗留丰富的建筑之赐,为了探寻信仰的根源,许多佛教徒将巡礼佛陀诞生处、成道处、初转法轮处、涅 槃处等圣地,视为他们毕生的心愿,更是他们佛教生命中重要的寻根之旅。
寺院多元化的发展
在廿一世纪天涯若比邻的时代中,人们是生活在纷扰紧张、诈欺暴力的大染缸中,佛教在红尘中建道场是时势所趋的潮流。又为了因应不同兴趣、专长的人有机会也来感受一下身心寂静之旅,佛寺的建筑已从以往佛殿为主的设计,渐渐发展到讲堂、会议厅、抄经堂、禅堂等规划。以佛光山道场而言,还有文物展览馆、滴水书坊、美术馆等多元文教事业的设计,这并非意味着要标新立异,更不是要哗众取宠,而是希望在保持传统深度内涵的同时,更能够将佛陀悲智双运的精神宣扬于社会每一个角落。今日的佛教已不是明清时代与现世隔绝的宗教;而是更积极走入社会,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真正将佛法落实于社会各层级,成为社会大众的灵性加油站,成为人心的归趣与精神依托。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