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居士林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居士林

  古代文献中,居士泛指德才兼备而隐居不仕的人。自佛教传入我国后,居士这一用语,在传统的隐居不仕之士外,还泛指所有非出家的信佛学佛人士及在家修佛之人。所谓“优优文人通佛道”即指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大多有居士身份。王维字摩诘即慕印度维摩诘居士并有其自述佛经而来。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类同此意。从佛教的大慈大悲精神出发,只要有对佛教的某种亲近,即使没有佛教信仰,也应以居士对待之。但是,结合中国历史和人文特点,居士的主体还是指信佛而有一定条件之人,即:比较富有,可予佛教以经济方面的支持;有相当社会、政治地位,能为佛教作政治上的支持和维护;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能使佛教教义的准确阐释和弘扬得到保证;社会中上层分子与社会各阶层联系广泛,可使佛教基本教义得以广泛深入地传达至全体信徒,并影响社会各阶层。这里所述条件,只是作为历史现象之综合,实际上只需具备某一项或几项即成居士。历史上如此,现今亦如此。

  知道了何谓居士,就不难理解“居士林”了。“林”为丛林之衍用和简称。顾名思义,居士林即聚合众多居士之场所。历史上佛教寺院又称功德丛林,意为聚合众多僧尼修持功德、唱念佛事之所。居士林则为专供居士定期聚会念佛、做佛事之恒定场所。什么时候开始有居士林已无从详考。初起,居士总是围着寺院、僧人转,高僧周围往往聚合着一批社会名流居士,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创建莲社(或称白莲社),周围就有一大批奉佛居士,最著者有“莲社十八贤”。莲社当是后来居士林之前奏。

  随着佛教的兴盛,逐渐出现了以居士林为活动中心的居士佛教,从而使居士佛教成了与僧伽佛教相伴而行的另一种佛教形态。有远见的僧尼,特别是一些高僧大德,如苏州灵岩山寺高僧印光法师等,常积极支持和鼓励居士们的佛教活动,并以他们为社会基础。《印光法师文钞》正、续、三编,共六册,洋洋缴百万言,主要篇幅为给居士们之书信,即是最有力的明证。而居士和居士林的活动,亦能自觉以当地寺院僧尼的活动为中心,响应、配合和参与寺院的有关活动。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