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涐水话石佛(二)
荣县大佛崖石窟大佛
江津石门大佛:在四川江津县石门场附近大佛寺。大佛依岩凿成,高约二十三米,结跏趺坐,法相庄严,上覆七层飞檐以蔽风雨。寺内有清同治八年(1869)碑云:“建自先朝,载诸邑志,开辟之年,石栈天梯,大有钩连之势”等语,据此,大佛当为明代所造。
资阳大佛:座落在资阳县城外西南三十七公里的半月山下。据县志记载,大佛始凿于唐贞观十七年(643),至贞元九年(793)凿出脸部至肩以下造型,一直到南宋绍兴元年(1131)始由汝南梅修率石刻艺人周义等继续施工,才完成了开凿大佛的浩大工程。这尊大佛从破石动工到落成,延续了四百八十余年,经历了几个朝代。从单独修一尊佛像所经历的时间来看,资阳大佛恐怕要数第一了。
大佛为弥勒造像,坐北朝南,身高二十一米四,胸宽十一米二,耳长两米五,端坐石窟之中,上有岩窟遮盖,下有高地十余米的断壁撑托。此像既有唐代造像脸颊丰满庄重的风格,又有宋代衣褶细致、生动的特点。
大佛左侧有曲回九折的盘陀路,还有一座“奈何桥”,其间石峰异状多姿。遗憾的是在十年动乱中,大佛受到严重破坏,附近若干摩崖造像、古碑,大多碎为石块。
潼南大佛:在潼南县城西约一公里许大佛寺内。寺建于唐咸通年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祥寺。县志载:“旧有石佛首,宋靖康丙午年道者王了知命工匠塑造佛身,并化缘乡邑,四处奔走。”不久,王了知去世,建修工程便由僧人法修继承。南宋绍兴壬申年(1152),为了给佛像饰金,又进一步对佛像加工细磨,由法修和尚远赴泸州,向泸州刺史冯檝化缘。冯檝是一位虔诚的信佛居士,慷慨以俸金用作金饰,还亲自撰文刻碑记事。至此大佛通身贴金,八百年后依然光彩灿然。
大佛依山而凿,为坐像,高约二十七米。头饰螺髻,两耳垂肩,双眉修长,脸颊丰满,咀露微笑,袒胸,着双领下垂外衣,左手放膝上,右手平置胸前。佛身各部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形态逼真,体态庄严,气势雄伟。大佛上覆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为近代所建。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佛对面东岩石壁上,刻有一个“佛”字,高达八米八,笔划粗达一米二五,笔划凹处可容两人并肩而立,为清代同治年间云岩弗乘所书,笔势圆润,质朴遒劲,三里之外清晰可见。当晨雾缥渺之时,但见字前烟云弥漫,飞霞婆娑,恰有突兀一石,其状若双手合掌顶礼膜拜之势,观此景物,令人神驰。
潼南卧佛:这是近年在潼南县马龙山尾部新发现的一尊巨大的摩崖造像。佛身长三十六米,身宽七米五,头长九米;头东脚西,背南面北,右胁而卧。上有天人供养图像,前有九曲天河及十大弟子虔诚顶礼的石雕像,下有“九龙浴太子”窟龛,清泉从九条龙口中涓涓流出。布局及艺术风格酷似大足宝顶卧佛。
引人注目的是在卧佛西边的北岩上,用浅浮雕的技法刻成五百罗汉群像。在长达百余米的石廊上,一个个圆形石龛内的罗汉雕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据初步统计,这里计有石刻佛像七百余尊,龛窟二百一十六个。
这尊巨大的卧佛开凿于一九二五年,完成于一九二六年,是我国石刻大佛中时代最晚的一尊。潼南卧佛距宋代所镌大足宝顶卧佛仅五十华里,距唐代的所镌安岳卧佛也只有百余里。在如此集中的地理范围内,出现三尊分别属于唐代、宋代、现代的巨大石刻卧佛,这对研究佛教在四川的历史和摩崖造像艺术的发展,应是最理想的实证。
安岳卧佛:这尊卧佛是1982年3月发现的,位于安岳县八庙公社九大队卧佛沟。佛像镌刻于盛唐开元年间(713—741)。在卧佛周围还发现了同期镌刻的十六龛经文和三十六龛佛像。
卧佛身长二十三米,身宽三米,侧身横卧在离地五公尺高的石壁上。造像的风格颇似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表现了我国盛唐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精湛技法。
以上所介绍的八尊摩崖大佛,只是四川十九尊大佛中的一部分。这些摩崖大佛,一半是近年来在文物普查及某种偶然机会中发现的。东自江津,西抵乐山,北起阆中,南到屏山,分布在川中丘陵地带的十四个县市,或崛立于江畔,或幽居于深谷。尽管镌刻年代各异,艺术风格不同,但佛像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都同样具有一种不离世间而又高于世间,高于世间而又接近世间的共同特征。那洞悉世间哲理、慈祥恬适的神情,那超脱世俗、妙相庄严的风度,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它们不但是佛教艺术和社会生活的融合,也从某一侧面反映了镌刻佛像的各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