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华欧洲佛徒致中国人士书
读来华欧洲佛徒致中国人士书
八月六日之夕,有客从外来,手晚报一纸示予,曰:“子前此殆不免失言矣,忆贵刊第三十二期中,子闻外人来华学佛,曾撰为《感言》一篇,中有云:
‘在我国全盛之世,贤哲辈出,文化昌明,亦诚有殊方来学,归而白化其国者,而今也已非其时。……
在我国佛教全盛之世,高僧辈出,正法昌明,亦诚有远僧求法,归而广弘其宗者,而今也亦非其时。……
然而外人固实有来华学佛者,不明其故,人将终疑吾言,则请以林根(即照空师之俗名)之言徵之。
彼之言曰:“欧荚人颇富於研究佛教之兴味,现亦富於研究佛教之机会,但对於佛教,仅加研究,乃无益者。凡愿遵依其教而实行实证者,非离世出家不可,而在欧美,则此事为不可能,因欧关无佛庙可供吾人之修行也。故若干欧关人求脱离此浊世而为僧者,不得不抛撇欧关,另至一佛教国以成其愿。”
然则外人之所以来华学佛者可知已,彼非以中国有可学,亦非以中国佛教有可学,彼不过以中国为佛教国,有佛庙可供彼等之修行耳。
观乎此,彼闻此讯而色然喜,认此足为我国佛教放一异彩,奔走相告,为文以张,引为无上之殊荣者,不亦可以废然返欤。
当时聆子之言,亦颇觉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今观此纸所载,乃知子前所言者,殆纯属子之臆测,亦即出於子之误认,吾侪正不宜妄自菲薄若斯之甚也,愿子更加察焉信”
予取其报读之,则赫然有一文接予目,即照空大师暨来华欧洲佛徒致中国人士书也。书中首段,即称中国为“慈悲接引之岸”,又自称为“和平的中国佛教僧人”,其次段以下,更反覆详陈中国之美,客因指其重要各点以相质,今摘录於下:
“目今中国虽处於扰乱的状态之下,而仍保持宽容和平之道德,与内心的真实文明,惟其如是,乃中国远驾於彼腐败的欺诈的泰西之上,中国者,虽侥幸的未受欧洲思想之陶冶,而实为一圣人与智慧者之国家也。”
“惟在中国,予等始得认识人生真实的途径,惟在中国,予等始得亲近真理与真实,惟在中国,予等始得接受佛教僧人之尊贵纪律真。”
“骚乱之现象,不和谐之心理,无谓之竞争,盲目之摸索,在今日之中国均所不免。虽然,在此种现象之下,仍多智慧之学问,真实之慈爱,可以寻见於古代之中土,中国乎,古代文明之宝库与保守者平。”
“今日基督教之泰西,已在其奸恶与愚蠢政策之下,渐见崩溃,革新的中国,或将有以挽救此毁坏之世界,不恃武力,不恃金钱,不恃油棉橡皮等等,惟恃其良善、真实、公理、公正,与其真正的同心一德,中国乎,罪恶的欺诈的世界之慈悲救护者乎。”
“予等来华,并非以愚蠢之主义教中国,而乃欲从中国修学智慧之学问,予等希望且深信予等此来必能获大利益,予等将致力於道德上与精神上之革新,盖此乃近世界所最缺乏而最需要者也。”
“大西路觉庐之内,予等现聚有七国人士,在中国和平宽大的文化之下,同声同气,安居如一家人,予等能成就如是功德,欧洲竟无地以容予等,而中国方舒臂以欢迎之。且中国人士,对待予等之仁爱行为,尤足使予等赞叹,内心的文明与思想的高贵,乃彼基督教国家所无,而中国所仍有者也。剑
“惟有不得已於言者,中国必须移转其羡慕泰西之眼光,而注重其自身之伟大,彼自作孽者,将自受其殃也。窃惟救个人与救国家之道,非恃他人,虽其负有盛名,究其实际,空虚诈伪,如国联之类是也。故欲谋拯救,惟有恃其自己之学问,自己之力量,自己之奋半而已。”
予阅竟,不禁莞尔而谓客曰:“客既读此书而疑予之失言,则在客之目光中观此书,殆唯信其所绳中国之美者,然则客将谓我国文化今犹未衰,仍有足为世界导师者在耶?又将谓我国佛教今亦未衰,亦仍有足为世界导师者在耶?
虽然,我知客必亦有自知之明,决不欲作是说也。在予昔日之感言中,尝有数语以证是说之非,均属事实上之铁案而非可遽移者,今当复举之。
‘环顾国中,战乱相寻,民生雕敝,一般军阀,唯以争夺地盘为事,吾唯见中国之亡无日矣,又焉得以为庆。’
‘环顾国中,阐提满目,邪说横行,一般佛徒,又唯以互相攻讦为事,吾唯见中国佛教之亡亦无日矣,又焉得以为庆。’
之数语者,纯属事实,显然可徵,无论何人,不能加以否认,是岂予之妄白菲薄者哉。”
客闻及此,恍然若有所悟,遽曰:“我知之矣,照空大师之言,殆过情之溢誉耳。彼深感於欧洲之不能相容,而今乃得我国之觉庐以托足,其认我国之速驾於泰西之上,而视为慈悲接引之岸,此固人情之常也。又彼亦深感我国人士之多方扶助,自今以後,其修学之宏愿,多将托於吾人,发言之时,不免阿其所好,此亦人情之常也。合此二者观之,照空大师之言,殆过情之溢誉耳。”
予曰:“是又不尽然,果如客言,竟认此纯为过情之溢誉,则诚妄自菲薄矣。”
客闻而皇然曰:“照空大师之言是,则子之言非也。子之言是,则照空大师之言非也。今谓子之言既非妄自菲薄,而照空大师之言,又非过情溢誉,未知何以通之。”
予笑曰:“客之所以未能通者,殆唯求之於文字之表,而於其真意有所忽也。曩既未能悉解予文,今亦未能悉解照空大师之书,宜其以矛盾视之也。
盖此中有一义,为客之所忽,然实为吾国国人之所亟宜了解者,亦为吾国佛徒之所亟宜了解者。此义非他,即我国之文化,固有足称道者,但今日则已衰,我国之佛教,亦固有足赞叹者,但今日亦已衰。故在此时,一方面固不可因我国文化之衰而遂废除其原足称道之文化,因我国佛教之衰而遂遗弃其原足赞叹之佛教,而另一方面又不可因我国原有足称道之文化而忘今日文化之衰,因我国原有足赞叹之佛教而忘今日佛教之衰。吾侪今日之所应致力者,唯当挽其衰而使之复其固有之美耳。若不知其固有之美,则将醉心欧化,自弃家珍,若不知其今日之衰,则将妄自夸大,沈沦不返。吾故日:此之一义,乃吾国国人所亟宜了解者,亦吾国佛徒所亟宜了解者。
予与照空大师所言,实均含此一义。惟予则惧其不知今日之衰,照空大师则虑其不知固有之美,以故文字之表若相背驰,而实则予之谈今日之衰者,并未尝忘其固有之美,彼之谈固有之美者,亦并未尝忘其今日之衰。细心读之,字里行间,在在可见,不过予既惧其不知今日之衰,则指摘之唯恐不至,彼既虑其不知固有之美,则揄扬之唯恐不深,若读者稍粗心,自不及察焉耳。试观予之感言中,一则曰:‘初未尝计及己国尚有文化之源泉,唯待开浚。’再则曰:‘历代圣哲之士机缘深契,广事弘扬,亦尝蔚成十宗,妙传心印。’三则曰:‘在我国全盛之世,贤哲辈出,文化昌明,亦诚有殊方来学,归而白化其国者。……在我国佛教全盛之世,高僧辈出,正法昌明,亦诚有远僧求法,归而广弘其宗者。’其於指摘之唯恐不至之中,又何尝忘其固有之美乎?又试观照空大师之书中,一则曰:‘目今中国处於扰乱的状态之下。’再则曰:‘骚乱之现象,不和谐之心理,无谓之竞争,盲目之摸索,在今日之中国均所不免。’三则曰:‘中国必须移转其羡慕泰西之眼光,……欲谋拯救,惟有恃其自己之学问,自己之力量,自己之奋鬬而已。’其於揄扬之唯恐不深之中,又何尝忘其今日之衰乎?观乎此,客於予及照空大师所言,殆亦能通之矣。”
予今谨以极恳切之至诚与极热烈之期望正告於国人曰:“读照空大师之书者,当知其所称足以挽救此毁坏之世界者,乃系革新的中国,而今日之中国,正亟须移转其羡慕泰西之眼光以谋拯救。若徒见其力事揄扬,遂尔妄,自夸大,沉沦不返,则深负照空大师之一片婆心,而使醍醐变成毒药,是照空大师之罪人也。窃愿我国人仍持照空大师之书与予之感言并读,并深切措意於予文中最後之数语,由此而引发惭愧之心,促起精进之心,於显能证得菩提,於密能成就悉地,则方来为世界导师者,安知不即在吾国。必如是,而後吾国乃真能保守其优越之文明必如是,而後吾国乃真能挽救此毁坏之世界,斯不负照空大师诸人之厚望,否则此一书适速我之亡矣,唯我国人凛之。” (《威音》第51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