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现性而至内含性
由外现性而至内含性
日本高楠顺次郎原著
末法之第五五百年,今后八年即将满其数矣。原夫正法五百年,依佛言教,如实奉行,而以行证为固,故日解脱坚固时代。及夫像法千年,则正法之残余犹有存者,在此千年之中,前五百年以冥想为固,故日禅定坚固时代,后五百年以修学为固,故日多闻坚固时代。至于末法万年,其以何行而得成就,不甚明显,但知其初五百年以堂塔庄严为固,故日塔寺坚固时代,以上四种五百年均已过去,再次之五百年则以战争为固,故日斗争坚固时代,是即今之第五五百年再过八年即满其数者也。
此正像末三期之算法,正式言之,当由佛减之时算起,故第五五百年数之满足犹在今后八十八年。纵或不然,最少亦当自佛初转法轮时算起,故距今亦尚有五十八年之多。依此两者而言,在现今吾人之时代,均未届此时机之降临,今特稍加变通,以第五之五百年,自佛之诞生日算起,盖欲藉今后第八年佛降世二千五百年之满数以大为祝贺也。此次世界大战所予世界各国之苦涩经验与夫日京大震灾所促成日本民族之之极大反省,均足令此第五五百年之斗争坚固时代及早成为过去而葬送之,此后世界人类方将由力之世界而转人爱之世界,故我等遂欲以佛降世二千五百年之庆贺转而向和平坚固之前途祝福也。
如上所述,我等固不应昧然不觉而惟送此第五五百年之行而已,我等且当深自省察以推究此后所应进行之方向。以余私意忖之,此后八年中,当在佛教全槃方面养成吾人之常识。所谓养成常识者,即所以提高吾辈佛教者佛教意识之水准线也。我辈佛教者之常识,或高或低,或余或缺,大小参差,无一定之标准,前曾有文述之。盖以阕于佛教之别识虽高而关于佛教之通识则甚欠阙也。是故建立平等之常识,臻于一定之水准,此固可信为弥补日本佛教缺陷之最善努力也。
养成常识,提高水准,在佛教各方面,均属切要之举。盖以欲图佛教之研究,佛教之宣布,佛教教义之民众化,佛教艺术之民众化,佛教教史读本之完成,男女佛教教育之完成,均非有普遍之常识及较高之水准不可。第此中尤以佛教艺术常识之完成为最感困难,本文所谓佛教艺术,包含有四方面:第一为画之美术,即绘画雕刻等艺术是,第二为文之艺术,即文章小说等艺术是,第三为剧之美术,即舞蹈演剧等艺术是,第四为音之美术,即声乐器乐等艺术是。于此四类艺术上,欲图佛教常识之养成,殊非易事,尤其当佛教艺术一旦达于日本最高之水平线时,则其与现代之新文化不可不合其步调,是故我等若不巩固此常识之壁垒,则殆难免落伍之讥,此固当特别留意者也。
“画之美术”为纯正艺术之第一殿堂,在诸般艺术中尤堪注目,艺术之本色在“借物以彰我”,而“画之美术”则于此诸美术中为最有现实性且最有永远性者也。所谓“画之美术”即是绘画及雕刻,绘画则借色彩以彰显自己之理想,雕刻则借剞劂以彰显自己之理想。凡所画所刻诸物,不论其物为何,靡不可借之以彰显自己之理想。换言之,是即以自己之理想而使事物理想化,此亦即自己出离而与彼物同化,所谓“借物以彰我”,即是之谓也。又“画之美术”,因其彰显理想较其他诸艺术更为明白,其所彰之理想更能传之永远,又以其轻便更易显示于世人,故尤堪实重。至于“文之美术”,虽亦能托事显意,然彼实系间接而以玩文之妙味为主。“剧之美术”,较文为直接,较画为确实,其实演于眼前之艺能,殊足令人具妙味之感,但缺永远性,且趣味量亦少。“音之美术”中,如声乐之类,虽最为直接性之艺术,然而应念消灭,不能使此美声留之永远,如是“音之美术”缺永远性,“文之美术”缺现实性,“画之美术”则兼有之,彼不仅于时间具有永远性,且于空间亦因其轻便易于搬运而具有移动性,此“画之美术”与“文之美术”之所同者也。至于其所异者,则“画之美术”且能揭示于各处壁面或陈列于庭间而展览之,彼表现一国文化之博物馆与美术馆,实多为“画之美术”之所占领,是故以之置于艺术之第一殿堂当无异议也。至于雕刻一方面,则埋藏于地下至千万年,后人犹得凭之以考见古代之文明,故亦最堪推重也。
除自古为日本美术中枢之绘画雕刻外,而欲于我日本艺术之新倾向以养成佛教美术之常识,作为一定之水准,实属至难。以日本美术之新倾向,其中实多我等所不能满足之点故也。盖此日本美术之新倾向,自其形式及内容观之,均不可谓为由日本美术蜕化而来。彼西洋美术原富于外现性,而日本美术则富于内含性,虽美术之全倾向不足以一言概之,然而大凡具向外显现之美者,率为西洋美术之通向。反之,具向内含蓄之美者,率为日本美术之通向,鹿子木员信君云:“西洋之美术乃令人见之艺术,有求他见之风趣,日本之美术乃令自乐之艺术,有不满足自己喜悦不止之风趣。”西洋之美术堂堂可见,日本之美术渊渊难测,牛津之马翁曾评日本之美术云:“狭幅之中,着笔不多而具十分趣味,恰如观萨卡列氏小说之心境。”印度太戈尔翁,曾见日本画云:“于绘绢广余空白而不画,此即示空间无限之意,能得印度人佛传不画佛之初味。”今之满书于绘绢全面之新倾向,实属以自己满足为主之日本画所未曾有者也。 日本画而至于带有中古之禅味时,愈由外现性而趋于内含性之推重,彼同为宗教画之耶稣教画虽亦有渊渊深趣者,然以堂堂明显者为多,实与讴歌信仰之表现之基督教相应,反之佛教画虽亦有堂堂庄严尽美者,然大体以渊渊深趣者为多,亦实与恒以内观之充实马标的之佛教相应。若此倾向是为真实,则谓耶稣教画与佛教画同是宗教画而一同视之即将成为错觉,今既云于佛教养成“画之美术”之常识,故十二分心仪于佛教古来之倾向而于近来之新倾向亦非全然无睹,盖不过希望致力于佛教独创境地之开拓而已,其大体之倾向则当企图由外现性而进人内含性。
在密教中有名马曼荼罗者,此所谓曼荼罗即“团圆”之义,彼于灵界之现相,或作全部之描出,或作部分之描出,以一佛马中心,而将其所属之一切尊影描绘于其周围,此种图式即名为曼荼罗。言四曼者,谓曼荼罗有四种形式也。一者“大曼荼罗”,以绘画表一切尊之平面图坛也。二者,三摩耶曼荼罗”,以标帜表一切尊之持物图坛也。“三摩耶”者,“标帜”之义,盖以各尊所持之器物而作全图故也。三者“法曼荼罗”,所谓法者,即文字显法之义,各尊之“种子”即文字之表征,今以之制为全图,此图坛因其全体仅由文字组成,故不识各尊种子之文字即不能分辨各尊。四者“羯磨曼荼罗”,“羯磨”者“工巧”之义,此种系雕刻曼荼罗,是即以雕像作为全坛之立体图坛也。此种图坛未曾传来日本,彼南洋爪哇之波罗布佐尔千佛坛,即是羯磨曼荼罗。此中第一之画像曼荼罗与第四之雕像曼荼罗,名虽有别,然平面与立体之间实无不同,若于立体无心得,则于平面亦然,标相绘相亦均不可错误,盖此四相显同一之尊容者,不得不悉归之于一相也。特其所描出者,任以何者描绘之,俱无分毫相异也。立体像为全面而平面画则为半面,标帜为象征而种子则为符征。
又关于佛教美术之绘画与雕刻,亦与此同,当具知佛教要件,方不致发生错误。标帜之全相是即教相的要件,种子之全相是即史实的要件,若雕画已具备此等要件,则可谓为已完成画相雕相标相字相四相之全体。
完成佛教“画之美术”,当具备教相的要件及史实的要件,此事望似极难,然事实则与此适反,唯稍留意勿怠即可得之。例如作达磨大师之像时,若为画像则当有画法,若为雕像则当有雕法,此任何人之所周知者。达磨大师所传之教相及其史实,约略注意之即可得与学画法雕法相同之心得,充分了知其为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之禅家祖师,是即马教相之知识,了知其为印度香至国人梁武帝时东来,是即为史实之知识,画双目圆开之祖师而示其为冥想观心之圣者,其所开之目,非注视客观界,乃内观主观界,此种面目之描绘,是为其第一要件也。若画读经之达磨,则非不立文字,即与教相相反,若画达磨着中国服装,则非是印度人,即与史实相违,但此教相与史实,其为架空之谈与否不能知,亦不必用事实之考证,唯与古来传说不相违背,即谓此二要件业已具备矣。
现时流行于日本之达磨像,其画样实中国之所无,此日本之作品,不论其为画像雕像塑像乃至陶像,均能善存印度人之风貌,是故不可不谓其时代实较为浅近也。此像非梁武帝时代东来一花五叶之祖师肖像,其为元晋宗时来中国之印度指空禅师之肖像,则殊无疑义。指空亦为香至国王之亲族,自那烂陀大学出而巡南印度师子洲,经南道而出印度河流域,由西雪山人西藏经四川而见晋宗皇帝于北京,今北京尚存其所创立之法源寺,由彼应聘更至朝鲜,创立华藏寺桧岩寺,其墓碑立于朝鲜,禅师之遗德,永为人所记念,朝鲜正祖宜皇帝(宽政四年)更赠以谧号:
迦叶百八传提纳薄陀(Dhyma—bhadra)尊者禅贤号指空。
加 赠
开宗演教万行圆融大度严净西天三昧东土一祖大法师。
朝鲜禅门,殆以指空为祖,近于朝鲜所发见之珍书中,即有指空之译,指空于朝鲜教梵语时所用之绘人读本,兹已发现于东寺,朝鲜华藏寺又曾出现多数贝叶《梵文般若经》,此盖即指空自言书于云南之梵本及其自所将来之梵本也。朝鲜现尚存有指空付与其弟子懒翁之戒牒,此指空禅师殆即日本达磨之原型也。中国亦往往见有以西洋宣教师为本型之达磨像,闻神户川崎男爵家称之为牧溪达磨,此殆非与日本达磨为同型者欤。
在所谓佛教画之史实中,虽日由佛教史研究上言之,或者全非史实亦未可知,但既有今时一般所承认之传说,若欲画与彼相反之事迹,则非有明白之根据不可,因彼反其时代之宗教意识也。是故画佛画时,当十二分注意使不与教相及史实相违,例如束大寺《大佛开眼供养图》,无当时供养法会之大导师南天竺婆罗门僧正菩提犀那,是为缺乏史实,同时指挥演奏太平乐之大乐师马来印度人林色之佛彻亦当列座,此种史实既不知晓,则其佛画终非完善之品也。
阕于题材之撰定,佛教文艺与佛教美术同具困难,但此种困难并非因材料之缺乏,乃因材料过多而艰于选择故也。又阅于绘卷物之好题材,随处可以见之,予尝广涉经论,集诸题材内容之精链者凡百种,分为绘卷物之题材,壁画之题材,挂物之题材,造像之题材,以资我美术界先觉之参考。若有能文之士,以此话题使成文艺化,即画界之题材固可广用于剧界及乐界也。
“释尊成道之晓”,加以任何一种技巧,即可成为别基翁托,或班托马依姆,或绘卷物之题材,或舞蹈剧之题
材,若以文辞写之,则其成为优美之文字固不待言,但恨
笔难副意耳。
成道之晓
(大菩提树下,菩萨结跏跌坐金刚宝座)
(微合) 月落伽耶山, 菩提场静寂,
法界定无波, 金刚座不摇,
(怪光) 微风骤吹动, 怪光漏树间,
石栏绕大树, 上刻奇莲纹。
(魔王波句之三女舞蹈人道场)
[魔女之歌舞]
(女一) 金铃银铃振天上,
百千小鸟歌春歌。
(女二) 春行暂止梦之国,
遨游歌国为斯人。
(女三) 圣者岂曾为梦恼,
此心冷静竟如何。
[牧谣]
(村人一) 此山可异天女舞, 魔女打时打大鼓。
(村人二) 此山可笑魔魔舞, 狮子掘芋掘大根。
(村人三) 菩萨可爱此山烧, 夜叉吹火吹大风。
(三女舞蹈,骤向菩萨放射花矢,菩萨唯徐张其冥想之目,三
女化为老媪又化为白骨,魔王怒叱风云,招集魔军,雷霆霹雳之
音,震天撼地) 。
[魔军进行) 龙头鬼吐云, 象头鬼卷沙,
牛头先驱肆咆哮,马头后军齐奋迅。
剑光闪, 矢石呜,
世界化为修罗巷。
(菩萨湛然自若,魔王放射强砮,将至菩萨头上,忽化天花,散
敷宝座,魔王怒拔长剑进拟菩萨,菩萨伸定印手,下垂右膝而指大
地)
[降魔) 宝手指地放光明, 下及地心呼地神,
应时大地六震动, 地神随响而出现,
魔军恐怖遂退散, 道场因此绝魔踪。
[成道) 明星遥遥耀太空, 光错四落照宝座,
三有生死暗云破, 一如法界真心显。
观树经行步步移, 莲花开敷现奇瑞,
自受法身成内观, 一切智智此自乐。
无上上
无明长夜得灯炬, 智眼暗昧无复悲,
生死大海得船筏, 罪业深重无复叹。
无等等
神力如斯大自在, 毕竟非可测量者,
功德广集不思议, 愿共归命无上尊。
(此“成道之晓”,不暇别作歌词,即借他人之作,以成全篇,今
暂录此而止] (《威音》第77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