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的教育思想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2002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3年
【文章标题】惠能的教育思想
【文章作者】高慈穗
【指导教师】陈荣波
--------------------------------------------------------------------------------
【中文关键词】自性|不二|无住无相无念|世人生死事大
【中文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个人的自我醒觉,实现自己的人生,并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教导者必须时时保持醒觉,帮助学习者走出自己的路。而六祖惠能“觉悟”之思想,在吾人看来,即昭示了教育的真理,是故希冀能从六祖大师为当今的开放教育指出新的希望。
第一章先阐明撰写本文之动机与研究之范围。第二章则从惠能大师与《六祖坛经》之思想研究为其进路。第三章介绍并分析惠能大师之教育哲学特色。第四章解释何为开放教育,并试图以六祖教育思想观之。第五章反思当代教育之问题并期待以六祖之真知灼见能为这个社会教育激发出新生命。
惠能大师的思想渊源主要是以大乘佛法的般若空宗《金刚经》及如来藏性宗《楞伽经》为依据,兼采、《维摩诘经》、《文殊说般若经》、《法华经》等等的诸多观念,并融合了中国儒家的心性论与老庄的自然主义,于是在东汉魏晋以降的佛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激荡融摄的过程中,终于蕴孕出独树一帜的“南宗禅」。
以“般若自性”为源头;以“中道不二”为方法;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为要门。《坛经》中讲“一念不生”,当下这念不思善、不思恶,就像一面明镜,像来则现,像去则无,即能达到“无念”、“无住”、“无相”的功夫而明心见性,直了成佛。
六祖在教学上强调的是,讲究悟解的教学。其教学方式和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方法不一样,有以下几点的不同:沉默法、棒喝法、问难法、劳苦法与顿悟法。六祖教育之特色,是以“不二”、“活化”、“全人”、“辅导”和“实践”为理念所建构的禅宗教育哲学。
--------------------------------------------------------------------------------
【文章目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动机与价值4
第二节 本文研究方法与范围6
第二章 惠能大师与《六祖坛经》
第一节 六祖惠能生平与影响
1.生平背景8
2.思想渊源10
3.一花五叶12
第二节《六祖坛经》的介绍
1.《六祖坛经》的思想沿革14
2.《六祖坛经》的思想架构19
3.《六祖坛经》的内容义理25
第三章 六祖惠能的教育哲学
第一节《六祖坛经》中的教育思想
1.教育理论基础28
2.教育理念与目标31
3.教育方法与内容35
4.小结39
第二节 六祖惠能教育特色
1.不二41
2.活化44
3.全人48
4.辅导52
5.实践56
6.小结59
第四章 六祖惠能之教育思想与开放教育
第一节 何谓开放教育
1.开放教育渊源与沿革62
2.开放教育之本质意义64
3.开放教育之理念目标66
4.开放教育之教学方法68
第二节 开放教育与六祖惠能教育思想
1.开放教育之特色70
2.从六祖惠能的教育思想到开放教育73
第五章 结论─六祖惠能教育思想研究之启示78
--------------------------------------------------------------------------------
【参考文献】参考书目:
藏经部
1.唐?法海集记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大正藏4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大藏经刊行会编辑 1983年1月修订一版
2.姚秦?鸠摩罗什译 《金刚经》 大正藏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大藏经刊行会编辑 1983年1月修订一版
3.姚秦?鸠摩罗什译 《维摩诘所说经》 大正藏1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大藏经刊行会编辑 1983年1月修订一版
4.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正藏16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大藏经刊行会编辑 1983年1月修订一版
5.唐?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都序》 大正藏4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大藏经刊行会编辑 1983年1月修订一版
6.唐?净觉集 《楞伽师资记》 大正藏8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大藏经刊行会编辑 1983年1月修订一版
7.元?宗宝编定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卍正藏 5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8.宋?道原纂《景德传灯录》 卍正藏5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9.宋?普济集 《五灯会元》 续藏经13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民国66年
著作部
1杜继文、魏道儒著《中国禅宗通史》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
2.日种让山著、芝峰法师译《禅学讲话》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4月3版
3.陈荣波著《禅海之筏》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年11月再版
4.印顺法师著《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年7月8版
5.巴壶天著《禅古诗心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3月再版
6.周中一著《佛学研究》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3月初版
7.杨惠南著《惠能》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4月
8.杨惠南著《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4月
9.吴经熊著、吴怡译《禅学的黄金时代》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6月9版
10.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台北:正闻出版社, 1992 年修订一版。
11.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下)》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2月5版
12.阿部正雄著、王雷泉、张汝伦译《禅与西方思想》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5月
13.洪修平著《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
14.杨惠南著《佛教思想发展史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8月再版
15.吴洪激著《五祖传灯录》台北:汉欣文化公司,1991年2月
16.董群著《禅宗伦理》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17.吴汝钧著《游戏三昧:禅的实践与终极关怀》台北:学生书局,1993年2月
18.圣严法师著、林清玄编《禅门解行》台北:圆神出版社,1991年9月
19.吴怡著《公案禅语》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8月4版
20.圣印法师译《六祖坛经今译》台北:天华出版事业,2001年3月3版
21.丁福保笺注《六祖坛经笺注》台北:天华出版事业,1992年2版
22.吴汝钧著《佛学研究方法论》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9月
23.何国铨著《中国禅学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4月
24.陈文新著《禅宗的人生哲学:顿悟人生》台北:扬智文化,1995年
25.铃木大拙著、孟祥森译《禅学随笔》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年5月再版
26.铃木大拙著、孟祥森译《禅与心理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83年11月
27.铃木大拙著、刘大悲译《禅与生活》台北:志文出版社,1983年11月再版
28.卡普乐著、徐进夫译《禅:西方的黎明》台北:志文出版社,1990年12月
29.张曼涛主编《禅学论文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
30.张曼涛主编《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10月
31.张曼涛主编《禅宗思想与历史》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9月
32.洪修平、孙亦平《惠能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3.吴汝钧著《佛教的概念与方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9月
34.柳田圣山著、吴汝钧译《中国禅思想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9月2版
35.顾伟康著《禅宗六变》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12月
36.蔡日新著《中国禅宗的形成》台北:圆明出版社,1999年3月
37.牟宗三著《佛性与般若》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2月5版
38.南怀瑾著《禅海蠡测》台北:老古文化出版社,1980年12月5版
39.陈乃臣著《教育哲学》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年7月再版
40.吴清山著《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台北:心理出版社,1996年6月
41.高敬文著《未来教育的理想与实践》台北:心理出版社,1992年9月
42.芬克著、简水源译《教育学与人生之道》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9年
43.雅克?马里坦著、高旭平译《面临抉择的教育》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8年4月
44.杨希震著《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台北:幼狮文化公司,1976年8月
45.邓运林著《开放教育新论》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97年5月
46.朱景行著《开放的教育》台北:龙年出版社,1976年
47.黄昆辉著《开放社会的教育政策》台北:台湾书店,1990年
48.锺圣校著《情意沟通教学理论:从建构到实践》台北:五南图书,2000年
49.郑石岩著《觉?教导的智慧》台北:远流出版社,2002年11月3版
50.鲁索著、魏肇基译《爱弥儿》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
51.欧阳教著《教育哲学导论》台北:文景出版社,1994年
52.贾馥茗等著《教育与人格发展》台北:五南图书,1993年
53.林玉体著《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出版社,1993年
54.陈照雄著《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83年
55.林宝山编译《人文主义的教育改革计划》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84年
56.王文俊著《人文主义与教育》台北:五南图书,1983年
57.尼尔著、王克难译《夏山学校》台北:远流出版社,1984年
58.陈伯璋?卢美贵译著《尼尔与夏山学校》台北:远流出版社,1987年
59.郭为藩著《教育的理念》台北:文景出版社,1979年
60.徐宗林著《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文景出版社,1983年
61.徐宗林著《现代教育思潮》台北:文景出版社,1983年
62.高敬文著《开放的教育─中国文化的展望》屏东:东益书局,1988年
期刊论文
1.陈荣波 《中国禅宗的特质》《华冈佛学学报》第5期 1981年12月
2.李昌颐 《坛经思想的源流》《华冈佛学学报》第6期 1983年7月
3.释圣严 《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华冈佛学学报》第4期 1980年10月
4.杜松柏 《禅宗的体用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1期 1987年3月
5.释圣严 《六祖坛经的思想》《中华佛学学报》第3期 1990年4月
6.李志夫 《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8期 1995年7月
7.王顺民《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佛教与社会福利的对话》《中华佛学学报第》第11期1998年 7月
8.何照清 《六祖坛经初探─自性与无住无念无相》《辅大中研所学刊》第6期
9.高柏园 《坛经顿渐品中的顿悟与渐修》《中华文化月刊》第65期 74年3月
10.冯焕珍《说无念为宗》《中华佛学研究》第6期2002年3月
11.张德聪《完形治疗与中国禅宗之探讨》《谘商与辅导》第103期1994年7月
12.卢美贵《夏山学校的辅导理念及其启示》《国教月刊》33卷第9.10期 1987年
13.陈照雄译《开放教室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国教月刊》1979年9月
14.林丽云《孩子的梦想发芽了》《张老师月刊》第143期1989年
15.黄武雄《教改怎么办》《教育研究月刊》第106期2003年2月
16.陈芳明《创意,以自由之名》《教育研究月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