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今昔普度寺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修葺一新的普度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睿亲王多尔衮画像

  今昔普度寺

  李晨

  北京皇城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建筑恢宏、秩序谨严,在这里拥有着为数众多的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宫阙园林、衙署库司、坛庙寺观等皇家建筑。坐落于皇城东安门内、紫禁城东华门外,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普度寺,正是这些皇家建筑的经典之作。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皇家建筑曾先后作为宫殿、王府与寺庙,在一定时期还承担了园林与官署的职能,其规制之高、功能之广、建筑之精、经历之奇,在明清北京皇城中都十分罕见。这高大雄伟的普度寺仿佛一本立体的历史丛书、一部凝固的历史乐章、一位白发的历史老人,它承载了厚重的明清历史,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迁,阅尽了历次的朝代更迭,融会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体现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是研究明清历史,探索文化源流不可多得的物证遗迹。

  金碧辉煌明南宫

  今天的普度寺原为清初睿亲王府,而睿亲王府则是在明代南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明代,在皇城东安门内是与西苑齐名的皇家园林———东苑,这里殿阁林立、亭台森耸、奇石遍布、花卉环植,美景无限。在东苑中有一个与皇宫内廷格局相似的小城,明时称“南内”或“小南城”,城内分东、中、西三路,有序地排列着重华宫、洪庆宫、崇质宫、延福宫、明德殿等许多建筑。这就是今日普度寺的故址所在,景泰年间著名的“夺门之变”就发生在此处。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在皇城的东西两侧对称规划了两处皇家园林,西侧的园林以太液池(即今北海、中海)为核心称为西苑,东侧的园林则位于皇宫东南侧称为东苑。其中东苑遍布草地、树林,永乐帝常带皇子皇孙到此游幸。当时永乐皇帝偏爱其孙朱瞻基,立其为皇太孙,并在东苑内为其修建了皇太孙宫。明宣德年间,朱瞻基即位后,对其幼时居住的皇太孙宫进行了扩建,修筑了大量的宫殿建筑,当作其“龙兴”之所,号称“南内”,又称“小南城”。这就是明南宫的起源。

  小南城始建于永乐,兴盛于宣德,但真正使它闻名于世的还是发生于明景泰年间的“夺门之变”。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方部族瓦剌入侵,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此后其弟朱祁钰即位,改元景泰,并在于谦等大臣的支持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了瓦剌军队。又过了一年,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景泰帝将其尊为上皇,软禁在小南城中,小南城从此变成了皇宫中的监狱。朱祁镇不甘心就此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在7年之后的景泰八年(1457年),趁景泰皇帝病重之机,在宦官曹吉祥、武清侯石亨等的帮助下发动政变,重新登上皇位并改元天顺,这次政变就是震惊世人的“夺门之变”。“夺门之变”后,朱祁镇还曾一度将被废的景泰帝朱祁钰软禁于小南城中。

  朱祁镇复位后,将曾软禁过自己的小南城进行了重新整修,增建、改建了大量殿宇,使南内成为与大内(紫禁城)、西内(西苑三海)并称的皇宫“三大内”。

  据史料记载,南内位于东苑之内,其四周大体可达今天的东华门大街、南池子大街、菖蒲河公园和南北河沿大街(明皇城墙以西)。其间建有重华宫、崇质宫、洪庆宫等大量的宫殿亭台。今天这些宫殿早已无存,仅有几处遗迹供后人凭吊。

  普度寺:原为南内洪庆宫故址,洪庆宫原为明代供奉玛哈噶喇等藏传番佛之所,明末毁于火,今基础尚存。

  鸭蛋井:位于普度寺内,经考证始建于明代,是洪庆宫的附属物。

  普胜寺南墙:按《日下旧闻考》记载此墙是南内宫的墙的唯一遗存。

  菖蒲河:明代东苑内的重要水系。

  风雨兴衰睿王府

  1644年清军入关,仅存在了数十天的李自成农民政权转瞬间土崩瓦解,中国迎来了其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在这历史的变革中,统领数十万满清铁骑推动历史前进的是一位年仅32岁的年轻将领,他就是为清朝开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迅速迎顺治帝来京并定都北京。此时顺治帝年幼,军国大权均由多尔衮一人独揽,称摄政王。多尔衮入京后,就居住于在明代南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睿亲王府中,也就是今天普度寺的所在。由于多尔衮特殊的政治地位,其府第“金碧辉煌,雕镂奇异”,规制之高远非其他王府可比,府门前终日车水马龙,实际上已成为当时的政治权力中心。

  清初词人吴伟业曾在《读史偶述》之中写到:“七载金滕归掌握,百僚车马会南城”。

  清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率兵行猎,猝死于喀拉和屯(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终年39岁。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以帝王之礼为其举行了国丧,并尊其为“成宗义皇帝”,多尔衮的荣誉达到极点。

  次年正月,顺治帝亲政,此时的顺治皇帝已是血气方刚的风华少年,他无法默视多尔衮生前的跋扈与压制,在亲政的一个多月后就发出诏书追罪多尔衮。曾经不可一视的多尔衮被罗列众多罪状,先后受到了免除尊号、废黜宗室、毁坏坟墓、没收财产的重惩。作为多尔衮府邸的小南城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皇城古刹普度寺

  多尔衮被追罪后,睿亲王府也难逃查封废弃的命运。普度寺的历史自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1694年,康熙帝为了团结蒙古和西藏等少数民族,特将原睿亲王府改建成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供奉藏传佛教的护法战神玛哈噶喇(又名“大黑天”),称为玛哈噶喇庙。1775年,乾隆皇帝对寺庙进行了重建并扩建,并将该寺赐名普度寺,自此时起普度寺就因其特殊的位置、传奇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成为了明清北京皇城中最为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

  据史料记载,旧时普度寺内除了供奉玛哈噶喇神和其他藏传佛教神明外,还一直供有多尔衮的造像、衣冠冢和许多遗物以及五塔寺的金刚宝座模型还有转经幢等。2002年4月3日,在大殿抱厦东侧清理地面时发现的环形构筑物,经考证就是普度寺转经幢的基座。

  普度寺又称玛哈噶喇庙,在清代专门用于供奉藏传佛教的护法战神玛哈噶喇。玛哈噶喇是藏语,出自梵文Mahakala,意为“大黑天神”,其为藏传佛教密宗的重要护法神,他被说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是神力武功的象征,同时兼具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法。

  玛哈噶喇于唐代随藏传佛教传入中国,到元代得到了高度尊崇。在当时宫廷之中对玛哈噶喇等藏传佛教神明多有供奉。元亡明兴,明初朱元璋曾在汉地禁传藏传佛教。但出于统治需要,到明中后期在宫廷中仍有供奉玛哈噶喇等藏传佛教神明,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就是今天普度寺的前身小南城洪庆宫。清代统治者认为玛哈噶喇是战斗之神,可以“增其威德,举事皆胜”,故在皇城中专辟寺庙对其供奉。

  玛哈噶喇神的造型奇特,目前典型的造型是:像身黑色,三面六臂,赤发如焰,怒目张牙。主臂二手左手执钺刀,右手执嘎巴拉碗;其余四手分执人骨念珠、三叉戟、象皮、手鼓、钩索等各式法器,颈下挂有一串骷髅璎珞。

  普度寺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建筑规格,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整个寺院建于一座一丈有余的高台之上。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寺院仅存有山门和大殿。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绿琉璃瓦顶。山门之北就是大殿,大殿正名为慈济殿,建在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上。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绿琉璃瓦歇山顶。前有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单檐卷棚歇山顶抱厦一座,抱厦顶加黄琉璃瓦剪边,这已远高于其他王府的等级了。大殿有朱红色挑檐柱36根,每个柱头也雕有精美龙头,菊花头也雕有云纹,都采用的是高浮雕。在大殿的柱间垫板上画有皇家建筑专用的金龙和玺彩绘,大殿采用了三层飞檐椽,大殿内使用了皇宫专用的金砖铺地,此外大殿窗棂、斗拱和梁架的造型与图案都有十分鲜明的满族风格。

  百年沧桑忆校园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灭亡。曾作为满清皇家寺庙的普度寺再一次更换了主人,辛亥革命以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政府为了充分发挥古迹的实用价值,将普度寺改为小学,原称国民三小,后根据其地理位置称普度寺小学,后又改称南池子小学。

  80年来,特别是解放以后,这里的师生们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克服教学环境差、校舍面积少等诸多困难之余,还肩负起了保护普度寺大殿这一文物古迹的光荣使命。不论是文革的动荡时期,还是改革的变迁年代,从节假日的防火值班,到自发的文保小分队,师生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保护文物的精神却始终没有改变。他们为了保护普度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时至今日,回忆这段校园史,追寻几代学校人,依然让人思绪万千,感慨至深。

  与时俱进话新生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普度寺这一皇城中的重要寺庙在功能和使用上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人类活动给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刹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这一古迹,我们的政府正在不断探索。1984年,普度寺大殿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自2001年起,为了配合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修缮改建试点工作的实施,东城区政府对普度寺整体进行了修缮,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皇城寺庙终于得以再现昔日的辉煌。

  由于历史原因,自民国以来,普度寺周边逐渐成为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据统计,截止到20世纪末,普度寺所在的南池子地区危旧房已占到91%以上。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居民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几代同堂的现象并不罕见。此外,这一带的市政基础设施也很差,大部分居民家中没有下水管线,每年这里都是防火、防汛的重点地区。周边环境严重危害了普度寺的安全;人为和自然风蚀给这座珍贵的古代寺庙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杂乱的居民建筑使古刹的历史风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普度寺,恢复其应有的历史风貌,2001年8月东城区委、区政府决定,腾退南池子小学,并搬迁了186户居民,拆除了5000平米的违章建筑,对普度寺进行了全方位的修缮。

  整个修缮得到中央、北京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文物、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分别对普度寺大殿、山门和耳殿、游廊及大台修缮做出了设计。市文物局将普度寺修缮工程列入市政府文物抢险修缮项目,并给予大力支持。

  2003年,普度寺文物修缮工程全面完工,在整个修缮过程中对大殿和山门完成了望板、山花的查补及防腐处理;完成了苫背、瓦面替补及避雷布线的安装,并对大殿、山门内外柱子进行了修补、防腐处理,门窗、砖雕券窗严格按传统方式进行油饰,同时完成了大台石甬路细墁、散水和广场的铺装,大台西北角耳殿、游廊落架大修,大台外立面、踏垛及压面石大部分修补。

  如今的普度寺已修缮一新,大殿流光溢彩,巍峨壮丽,它与附近的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交相辉映,共同展示着古都北京的绚丽风采。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谒九江能仁寺
下一篇:宝乘寺结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