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遁的天封寺
远遁的天封寺
古人把天台山的华顶比作一朵莲花的花心,四周连绵的群山,犹如是仰放的花瓣。天封寺,就深窝在花心与花瓣之间。它背北朝南,寺前有一条溪水和一湾平畴,再就是如画屏一般的山峰。尽管峰顶上云遮雾盖,而这里却是阳光一片,轻风拂面。许多人会想,置身于莲花深窝的天封寺,理应会得到更多的呵护。可是39年前的那一场噩梦,却使天封寺化作了一缕烟尘,久久地消失了。
在去天封寺的途中,我脑海里不停地出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1192年早春的一天,细雨如织,在杭州的一条“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深巷里,宋代大词人陆游在一座小阁楼上挥笔为天封寺修复书写碑记。他推开花格窗,透过雨丝,他似乎望见那天台山中的那座宏殿崇楼,也望见他的故友“慧明”法师有些苍老的面容。三年前当戴笠柱杖的慧明法师与他执手相别时,陆游就应诺寺成之时这古寺写碑记。与天封寺未曾谋过一面的陆游,就在那个雨天开始了他在天封寺的神游。在他的心里,整修一新的天封寺,就如是早春的桃苞柳芽,生机勃勃。
乘车来到华峰村,我径直走到南面山岙里一条机耕道,向对面远远望去,原先的天封寺,就在那一片高低错落的农家瓦舍之中,一条小溪如是柔情的绸带从村的西头绕到东头,一座挂满青藤的石拱桥,桥旁有一棵古树,绿荫如盖。
公元1692年3月的一个黄昏,也是在这条小路上,走来一个一身疲惫的书生。当他望见天封寺那一片恢弘的殿阁时,心情也如是归宿的鸟儿一般的激动。那晚,寺中梵音阵阵,书生模样的人在寺中倘佯着。在厚厚的夜色里,他感到的是一种慰藉和温馨,回到厢房里他点着蜡烛。那夜,在他后来的游记中写道“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他就是我国最著名的游行家徐霞客。对于他来说,只是他漫长旅行中一个及其平常的夜晚,可对天台山来说,却是这位著名旅行家的第一个驿站,也是他游天台山的始点。
身负使命的徐霞客,自然不会在这里逗留的太久。竖日,天蒙蒙亮,他便告辞寺僧踏上去华顶的羊肠小道。当他走上山岗,一阵清风飘来悠扬的梵呗声。他回首望了望晨色中天封寺,默默注视了一会儿。他想到了什么?他一定想到那位气宇轩昂的智者大师。
公元575年的初冬,智者大师在华顶的山巅上拜读了《楞严经》,带着弟子从山上下来。他觉得有些累,便坐在山脚的小溪边的磐石上憩息片刻。令他感到惊奇的是,山上云雾翻滚,而这里却是风和日丽。一向相信自己刹那间迸发灵感的大师,心中有些激动,他看上了这块藏纳苞聚、酷似莲花窝的地方,他立即决定就在此创建了在天台山的又一个修禅之地,始称“灵墟道场”。大师在这里说法修禅,这里的磐石、智者岭、卓锡泉都与大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智者大师在这里的最大收获是注解了《涅槃经》。只是从字义上理解,涅槃,是说不生不灭,灭迹归真,是一种永恒的升华。
当我沿着徐霞客的足迹,踏入那座古朴的石拱桥。映入眼帘的,是路旁的草丛中歪斜着两只石鼓,沿着宽宽的石阶而上,是一块平坦地,四周是一座座相拥相挨的农家。我极力想寻觅一丝丝古刹的踪影。那大词人陆游写的碑文在那里?当年徐霞客迈入的山门在什么方位?智者大师坐过的磐石又在那里?……可是随着目光的寻觅,失望与惆怅也越来越浓地袭来。拥挤的房屋,使我没有了想象的空间。那一块块砌入墙角的雕刻成莲花纹的方石,还有铺在水坑上的刻有“天封寺”字样的石板,似乎就是当年古刹辉煌的全部。
站在天封寺的遗址上,炽烈的阳光,照得人两眼发花。前面的石桥、古树宛如是一对风烛残年的老人,互相搀扶着,天天守在村口,企盼着什么,希冀着什么。
时光流逝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天封寺大殿的四周,已经簇拥了许多的农家,寺里只有一位法名叫“唯亚”(音)的僧人。这位和颜善目的老法师,在这里除了是一位虔诚修行的僧人,还是村里的农业社的一名社员。他在社里的食堂里帮厨,干得不亦乐乎。粮食没了,大食堂歇火了。他也空闲了下来。一天清晨,他如往常要一样,在大殿内做完课,诵毕经,在菩萨前又插上柱香,然后带上殿门,卷着衣衲,走下台阶。他脚步有些沉重。他缓缓地走上石拱桥时,不禁地回头望了一眼与这座他依依相伴了大半生的古刹,他的眼有些潮湿了。眼前也景物也变得模糊而遥远。一阵风刮来,将他的僧袍高高的扬起。他顿觉自己的整个身子也如一片枯叶一般,飘向空中。他心里一阵的发凉,一阵酸楚。可最使他心痛的还是六年以后的那一场大火。
许多人清晰地记起那个日子,1967年的农历11月26日。那天日头很好,村里的社员吃过中饭就徒步去县城。因为转日的一大早,在城里的南门溪滩要召开全县的“批斗大会”。村里只留下一些想晚饭过后去县城的人。当他们握好手电筒,相邀着要赶路时,只见火光如是蛇信一般从一家的门窗呼呼地往外喷吐着。“起火了!”他们忙仍下手电筒去拎桶端盆,提水浇火,可火势却越来越猛,夜空中升腾的火焰有些骇人,发出“哔哔啪啪”的热烈声响。华顶峰上的部队战士从漆黑的山径上飞奔着赶下来时,火势已开始吞噬天封寺大殿,人们拎着水桶脚步不停地穿梭在小溪与大殿之间,可那一桶桶水泼过去丝毫减弱不住猛烈的火势,只听得“轰”地一声,大殿坍塌,继而从瓦砾中窜出的一股火光直冲夜空,村民们惊恐停下动作,望着夜空中那股强劲的火光,……,从火光中飞扬的片片瓦砾,纷纷扬扬,火光也映红了那块刻着陆游写文的石碑。天亮时,人们发现,天封寺大殿那两人都合抱不过的柱子已是焦黑如炭,从那龟纹一般的裂痕里还在冒着丝丝的青烟,直到两天后才停息。
在天封寺大殿的原址前的石板条上,村民们时常坐在这里憩息。那场摄魂夺魄的大火,还有那冒着青烟燃了几天的殿柱,……他们的叙述,是那样的细致入微,情绪亢然,仿佛就是昨日刚发生过的一般鲜活。
天封寺的殿宇在39年前那场大火中消失了,可它曾经拥有的辉煌与积淀的文化,却化作泉林间的一抹山岚,永不飘散,永不冥灭。
作者:寂然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