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原始佛教的受戒程序——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二)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原始佛教的受戒程序——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二)

  三、原始佛教的受戒程序

  最初,释尊接受信徒加入僧团,只要说一声:“善来比丘!”受度的人,便以自己的宿根及佛陀的威神,当下须发自落,袈裟著身,钵盂在手,即具足比丘的一切相貌威仪了,但这些必须是善根深厚,当下即可证果者才能成就。如勪陈如等五人即是。但是,并非每一个出家的人都是宿具深厚善根的,因此,释尊在后来即规定了两种简单的仪式,分别接纳沙弥和比丘,这种仪式常常被称为是“授戒”。第一种仪式称为出家仪式,由志愿出家的人提出申请,通过至少十人以上组成的僧团予以认可,然后,新出家的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念诵三归与十戒,即名为沙弥。若进一步举行“授具足戒”的仪式后,即成为比丘。但志愿受具足戒的人,必须年满二十,经过审查合格,并无不能出家的疾病及其它障碍,然后由一位“饱学而有资格的僧人”引导他于十个比丘以上的僧团,白四羯磨,求得一致的通过与承认,才能算是合法比丘。白四羯磨是一次极其庄重的僧团民主报告会,三番征求意见,若赞成其受戒则默然表示同意,不赞成者发表意见。如果三次重复此语,无人表示异议,授具足戒的仪式即告完成,只要有一人表示反对,便是僧不和合,不成受戒羯磨,受戒者也就不能具足比丘的资格了。受戒这一仪式在佛教僧团中本是极平常的事,通常都是在半月说戒的机会举行,除此之外,如安居日,自恣日等都是受戒的好机会。《五分律》卷六十中说:“听因布萨,自恣,僧自集时,受具足戒。”新加入僧团的比丘必须要有一位“亲教师”,接受亲教师对他的教导,监督他的行为。新比丘也必须侍奉亲教师:照料他的衣服、沐浴、卧榻、医药等日常生活事宜。

  僧团在开始的时候,只是由男人组成。大约佛成道后五年,净饭王命终,释尊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恳切的请求出家,释尊勉强的准许她剃发著袈裟,精进行道,不听受具足戒。如《五分律》二十九云:“往古诸佛皆不听女人出家:诸女人辈,自依于佛,在家剃头著袈裟,勤行精进,得获道果,未来诸佛,亦复如是,我听汝以此为法”,但是摩诃波阇波提并不以“在家剃头著袈裟”为满足。而是进一步地请释尊听许她出家受具足戒。据《四分律》载:“摩诃波阇波提与五百舍夷女人,俱共剃发被袈裟,住舍卫国祗恒精舍,在门外立,步涉破脚,尘土坌身,涕泣流泪”,可是释尊仍旧不欲听许出家受戒。阿难见到她们那种流离苦切的情形,于心不忍,于是进见释尊,代为请求。据《铜碟律》、《五分律》、《四分律》、《僧祗律》、《阿含经》所一致记载,阿难当时代请的理由与分辩是:一、摩诃波阇波提,乳养抚育释尊,恩同生母,为了报恩,请准其出家。二、阿难问佛:女人如出家修道,是否能证初果到四果——阿罗汉,佛说是可以的。阿难就请佛准女众出家,因为不出家就不能得究竟解脱(四果)。阿难一再的请求,释尊实有不得不允许女众出家受戒权宜。于是提出八不可过法(八敬法)告阿难:“今为女子制八尽形寿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行事钞》云:“今列其名,一、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礼拜问讯,请令坐。二、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四、式叉摩那已学于戒,应从众中得摩那?。六、尼半月内当于僧中求教授人。七、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八、夏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阿难将释尊之语告知了摩诃波阇波提及五百舍夷女,她们都欢喜奉行,唯于第一条“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迎逆礼拜”感到不便,希望释尊允许她们“随大小礼比丘”,释尊闻之,不胜感慨地说:“若我听比丘尼随大小礼比丘者,无有是处”,并伸其原因说:“女人有五障:不得作天帝释,魔天王,梵天王,转轮圣王,三界法王。若不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佛之正法住世千岁,今听出家,则减五百年!”阿难听了:“悲恨流泪向佛言:世尊!我先不闻不知此法,求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我若先知,岂当三请?”但佛反而慰之说:“魔蔽汝心,是故尔耳!”,“今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当应随顺我之所制,不得有违!我所不制,不得妄制!”于是“即成出家,受具足戒”是为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之本源。

  女人出家须年满二十,然后方可授与具足戒,六十已去,不得与受大戒,听为沙弥尼。受具足戒时,须先在比丘尼十人中白四羯磨作本法,再往比丘十人僧中白四羯磨受戒。得戒是在比丘僧中得,若不作本法而直往比丘僧中受具足戒,可以得戒,而戒师则得罪。求那跋摩说:“尼不作本法者,(受者)得戒:(授者)得罪。寻佛制意,法出大僧;但使僧法成就,自然得戒。所以令作本法者,正欲生其信心,为受戒方便耳!至于得戒,在大僧羯磨时生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