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佛教会发展始末
梵净山佛教会发展始末
作者:肖忠民 汪定强
梵净山佛教会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清光绪元年至六年(1874—1880)太平军残部刘盛所率余部数十人,在梵净山地区从事反清活动,山中庙宇多为义军宿营之用。清朝廷多次派兵围剿,山中庙宇多数被付之一炬。光绪六年云贵总督岑毓英率部将和十余个团练,共一万五千余人,利用当地熟悉情况,知道刘盛活动规律和习性的土著绅士廖云鹏作向导,经过长达半年围剿才得以平息。事后,岑毓英禀奏朝廷说梵净山佛事活动频繁,“山大林深,易匿匪藏盗”请设“梵净山都司营署”,得到朝廷应允将松桃协“都司营署”移到梵净山护国寺左侧,俗称“护国营署”。梵净山环山要隘处设立八汛,派驻汛兵。当时这带老百姓的皇粮国税都由梵净营署代收,充作军饷。光绪九年,清廷委任四品顶戴李吉萨为把总,衙门镇守为吴月楼,印江罗场人朱仲衡为营署总师爷。
由于护国禅寺旁住着官军,隆参、信才、琼善等住持僧相继返回护国寺,又陆续召回僧徒二十余人。隆参等与朱仲衡商议,筹备成立梵净山佛教会,广泛联络梵净山周围庙宇中的僧尼,吸收为会员。并于清光绪(1884年),在梵净山护国寺神寺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朱仲衡任名誉会长,信才、隆参任副会长,有会员四百余人,理事三十余人、事务理事七人。梵净山的佛事活动和朝山进香的游客又恢复到全盛时期,护国禅寺的庙宇很快得到了扩建。
梵净山佛教会成立后,为弘扬梵净山佛教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朱仲衡为科甲出身,文才横溢,又偏爱诗画,梵净山佛教会在朱仲衡的倡议下,先后组织过几次“梵净山诗、书笔会”。印江举人进士中的柳元翘、戴锡之、廖保民、严寅亮、田慎修、鄢师竹,还有被称为“戎马书生”的廖云鹏等都留有作品,现尚存的有《田慎修梵净山诗会集》、《廖云鹏梵净山诗抄》、《朱仲衡梵净山诗抄》等。
民国初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梵净山护国营署被裁撤,梵净山佛教会原有老会员不断衰亡,虽未宣布解体,但活动大不如前。民国三年(1914年)田复宗任印江知事时,又重新组建梵净山佛教会,田复宗任名誉会长,懋生和尚任副会长。首先由梵净山佛教会派员募化,积累资金,下设财金会,用所积攒的资金修复当道的庙宇,每年朝山之期组织善男信女砍修西北线的上山道路。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县知事为县长,刘象豫任印江县长。梵净山佛教会会长由县长刘象豫兼任。作为梵净山佛教文化活动中心的护国禅寺僧,仍然享受“免赋征,食积谷”的优厚待遇,还由县政府发给“印江梵净山佛教会”印信,收取附近村庄的赋税,护国禅寺庙田(亦为梵净山佛教会会田)有五百余挑,辖制山中大小四十余座庙宇。
以后梵净山佛教会名誉会长皆由县长担任,如开展有关做佛事活动直接向县政府报告,并加盖佛教会印章。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县长金成生不介与佛事,停止佛教会活动,以“查禁鸦片,净化民生”等事由,几次到梵净山明查暗访,还多次动员僧尼返俗成家,其间,梵净山地区返俗成家的僧尼计五十余人,不愿返俗的僧尼仍留在庙中,朝山活动照常进行。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梵净山佛教会活动又重新被提到议事日程。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八日“中国佛教会贵州省梵净山支会”以印佛字第三号向印江县参议会提出改选和增补梵净山佛教会会员理事的议案。民国三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县参议会议长李采书,副议长吴钧鉴作了批复:“准予改选”。当年的九月一日在印江县党部礼堂召开梵净山佛教会会员理事选举大会,其时共有僧尼共二百五十四人,发展会员一百四十六人,信才(僧)、古让(僧)、肖泽逵、刘子然等十一人为理事,海昌、培参、秀峰、松会等人为候补理事,魏小庵、万洪、杨西台、通莲等为监事,吴小仙、戴玖君、王明斋等三人为候补监事,肖泽逵为理事长,严仔肩、陆启贤、古让、信才为常务理事;刘子然为常务监事。
民国三十六年六月十七日,“贵州省梵净山佛教会护国寺佛字第十五号”呈报印江县政府,因朝山拜佛人员太多,秩序也十分混乱,要求县政府派保警兵维持秩序,保证朝山期间的安全,以防意外。印江县政府转呈县参议会和县保警队派员办理,六月十八日县政府传护国寺住持僧传兴和德进城,并召开梵净山佛教会理事扩大会,商讨有关朝山事宜:第一,审查梵净山佛教会财金会募化经费和通报使用情况;第二,调整增补梵净山佛教会会员理事;第三,确定朝山期间保警队的派员问题;第四,对佛教会人员进行调整。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李采书、肖泽逵、吴小仙、童国敬、田应锐、陆启贤、严仔肩等53人。调整后的梵净山佛教会由县参议会参议长李采书任会长、副参议长肖泽逵、护国禅寺住持僧传兴任副会长。上列人员中任理事、常务理事的有德开、戴玖君、陆启贤、严仔肩、田应锐等。财金会总监事由田青云、戴义高、姜永华、吴坤、海昌担任,原有僧人中,古让去世,信才年老不能行走,不能继续担任常务理事,在印江梵净山佛教会的机构中取消鉴事会,候补监事会。自此,每年五月中下旬召开一次印江梵净山佛教会理事会。朝山期间,前后两个月由县保警队派保警兵十人维持朝山秩序。所需经费由各寺庙提取,以护国禅寺为主。梵净山佛教会解放前夕才停止活动,自行解体。
梵净山佛教会自清末建立以来一直都是半官半民的组织,初期为军队介入,中后期都是从属于地方政府机构,而且均为政府官员直接兼任会长,到后期才由县参议会参议长兼任会长、副会长或名誉会长。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九九七年十月十六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届佛教协会成立,王峙苍任名誉会长,李敦礼任会长,释香净、释了空任副会长,杨再荣任秘书长,释青松、肖文梅、杨修龙任理事。讨论通过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佛教协会章程,明确了协会的宗旨、任务及业务范围,一九九八九月八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佛字(1998)3号文件增选印江梵净山护国禅寺方丈释佛友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佛教协会副会长。
2002年12月20日印江自治县佛教协会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印江佛协第二届理事会。县佛协第二届理事会由严循志、释法皈、杨修龙、释青松、释照齐、释真源、肖文枚、吴少容组成。严循志任佛协第二届理事会会长,释法皈、杨修龙任副会长,汪定强任佛协第二届理事会秘书长,戴保国、杨再荣任副秘书长,礼聘释佛友为名誉会长,大会通过了《关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佛教协议章程>修改草案》的报告。换届后的协会,严格按照章程办事,为了帮助和教育佛教界人士提高宗教政策及佛学知识水平,努力做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爱国爱教,依法从事佛教活动,在护国寺举办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培训班。
2002年7月,梵净山东线的江口县也成立了佛教协会,释祖德任会长,释佛贤等任副会长。
2004年4月23日,铜仁地区佛教协会成立,释佛友任会长,吴恩泽、释演佛、释佛贤、释法皈、释常东、王吉飞等任副会长,王吉飞兼秘书长。
铜仁地区佛教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梵净山地区佛教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地区佛教信徒将会紧密团结在一起,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弘扬梵净山佛教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